感悟音乐放飞童心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8198224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感悟音乐放飞童心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感悟音乐放飞童心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感悟音乐放飞童心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感悟音乐放飞童心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感悟音乐放飞童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感悟音乐放飞童心(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让音乐课堂上绽放素质教育之花谈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摘要小学的音乐学科教学,是小学艺术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它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最易于向德育、智育、体育协调发展的作用。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使其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积极主动的作用。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实施:一、正确认识音乐教学在提高小学生全面素质中的重要作用。二、积极探索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音乐教学模式。关键词 认识作用 探索音乐教学模式小学的音乐学科教学,是小学艺术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它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

2、有着知识面广,综合性强等特点,既有内容广泛的文学,思想,地理,历史,民俗等知识的传授,又有严格的节奏规范和发声,合奏,情感表达等技能训练.它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最易于向德育、智育、体育协调发展的作用。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使其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积极主动的作用。我们作为音乐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实施:一、正确认识音乐教学在提高小学生全面素质中的重要作用。音乐是一门很特殊的艺术,音乐界有一句箴言:“音乐的本质是科学, 音乐的内容是哲学,音乐的表现是艺术,音乐的功能是教育。”音乐能够最深刻、最细腻、最准确地反映人的情感,它不仅是人们精神上的一

3、种宣泄,一种寄托,还能启迪智力,完善心理,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提高素质,催人奋发,因此,学习音乐不仅有助于欣赏音乐美,还有助于欣赏自然美,社会美、生活美以及美术、文学、戏剧等其他艺术形式的美,有助于激发人们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享受和对美的创造能力。音乐教育在历史上就有着优良的传统和重要地位。早在二千多年前,孔子的“六艺”就把“乐”列入其中,荀子说:“乐者,治人之盛也。”它使人“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在近代史上,音乐曾称为“乐歌”课,著名教育家蔡元培还主张寓德育于美育中,所以首先我们音乐教师要自尊,自爱,真正明确音乐对人的成长所具有的独特作用。 二、积极探索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音

4、乐教学模式音乐课堂教学本身是丰富多彩,我们不能只强调音乐方面的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而应把德、智、体三育的内容融汇渗入到音乐教育之中,追求音乐教育的长远效益,以培养造就适应现代社会的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一) 潜移默化的思想素质教育音乐是一门情感的艺术,音乐教育由于自身具有娱乐性,趣味性和审美价值,它可以把很深刻的思想内容和政治内容以一种通俗易懂,潜移默化的形式表达出来。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是深刻而有力的,也是十分必要的。一首歌(乐)曲中往往蕴涵着丰富的思想情感,作为音乐教师,应利用音乐学科的特殊性,深入挖掘出音乐歌曲中内在的思想情感教育因素,采用“输液灌滴”、“潜移默化”的方法

5、,把这些思想情感充分地揭示给学生,让他们更好地感受、体验和表现,并从中在情操上受到陶冶,道德上受到影响,心灵上受到启迪,乃至意志上受到熏陶、感染,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德育境地。例如:当二年级的学生生动活泼地演唱着印度尼西亚歌曲种玉米中的“播下种子,撒下希望”的时候,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懂得只有用辛勤的劳动才能换取丰硕的果实,只有努力学习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当四五年极的学生自豪地学唱着喂得猪儿肥油油中的“舞起那镰刀光闪闪,割下了青草绿油油喂得猪儿肥油油”时,教师应对热爱劳动的教育进一步升华:独立自主,成为家庭的小主人。教师扎扎实实地在每堂音乐课中,默默地进行思想素质教育的耕耘,在漫长的小学六年

6、的学习中,学生将能获得全面的思想素质教育。(二) 生动活泼的文化素质教育文化素质是指一个人运用科学文化的能力以及具有各个学科的知识,音乐教学的文化素质教育,内容也是丰富多彩的,教师可以从歌曲教学,欣赏教学等方面入手:1、了解中外乐器发明发展历史,如:我国编钟的出土、二胡与瞎子阿炳的遭遇。从而激发学生民族自尊心;2、了解音乐家的生平事迹、创作的毅力、音乐作品的意义、价值,如:四年级音乐课本中,教唱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可把介绍作者(聂耳)的生平,时代背景作为一个教学引子,讲述聂耳在何时何地何种情况何种原因促进他创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并激励自己勇敢战斗的。3、认识传统的童话音乐、故事音乐、写

7、实音乐知识,如:童话故事龟兔赛跑的故事情节发展与音乐艺术结合的效果;4、了解世界各地、祖国各地的地理环境、人情风貌生活习惯、居住条件等。如:欣赏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那悠扬清丽的琴声,使学生感到大自然的美,牧童们的乐趣。那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感人的乡土气息,使学生激起了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人们常说:“音乐是没有国界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的审美趣味向多元化发展。我们不仅要教好本民族、本国的歌曲、乐曲, 还要让孩子们欣赏外国歌曲和乐曲,喜爱外国歌曲和乐曲,如:二年级新课程的外国乐曲青蛙音乐会,德国儿童歌曲蜜蜂等。5、指导学生从歌词的语音、语调、节奏、情感表达、文学特色上,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及朗读能力。

8、当学生从教师生动活泼的教学手段中去获取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知识时,人生的文化艺术知识面就拓宽了,文化素质教育便在音乐教学中得以体现。(三)因势利导的心理素质教育心理素质包括的范围很广,它体现了一个人的精神状况、处世态度、处世方法和性格特征,对一个人的生活、学习,甚至是否成材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音乐教育者,首先是培育学生的爱美心理,使他们对美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学会欣赏美、鉴赏美、表现美,此外,还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协作心理、表现心理、审美心理、柔韧心理、创造心理等等。1、 协作的心理素质 通过合唱、合奏训练就能培养学生的协作心理,众所周知,合唱、合奏是一种要求高度协作的音乐表演形式,经

9、过大家的齐心合作,演唱、演奏出来的音乐美妙动听,使人得到愉悦和享受。但是,如果有一个参加者不协作或者是唱错了一个音,就会使整体效果受到很大的影响。在合唱、合奏的训练中,学生将体会到协作的重要性,实际上是在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相互合作、齐心协力、共同完成”的集体主义精神,这是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协作心理素质的良好途径。2、 表现的心理素质 当学生熟练地学会演唱一首歌曲时,那么如何更生动、更准确地用歌声表达音乐的美妙情感呢?培养学生表现的心理素质便是十分重要的一环。教师应要求学生从“音乐的记忆力、动作的模仿观察力、音乐形象的想象力”诸方面去 进行音乐发散思维的启示教学,让学生获得音乐作品“二次创造”

10、的表现心理素质。3、 审美的心理素质 我国著名音乐家贺绿汀指出:音乐是培养人民高尚道德品质、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一首好的歌(乐)曲,常使人浮想联翩,回味无穷,尤其是对青少年更能产生深远的影响,甚至作用于他一生。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一首义勇军进行曲曾鼓舞了多少爱国志士不怕抛头颅、洒热血,走上抗日最前线;今天,一曲爱的奉献,又促使多少人慷慨解囊支援灾区,资助素不相识的失学儿童。播放分析这些优秀传统的音乐,让学生热爱它、向往它;再播放劣质的流行歌曲,分析它那不健康的歌词,枯燥单调的旋律,让学生认清它、抵制它。在对比中使学生获得审美心理素质教育。 4、柔韧的心理素质 自信心是音乐心理素质的一个组成部分,

11、当一些生性胆小、自卑怯弱的学生在老师积极的鼓励下,勇敢地站在全班师生面前放声歌唱后,他那缺乏自信的不良心理素质障碍便能得到纠正。日久天长,这些学生充满自强自信的心理素质便形成了。当学生在音乐比赛获奖后滋生沾沾自喜、骄傲自满的心理时,教师应及时地施以“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教育,帮助学生克服自满的心理缺陷。当学生在音乐比赛失败后,灰心丧气、痛苦流泪的时候,教师应施以“不怕挫折、勇往直前”的教育,培养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 综上所述,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可充分发挥音乐的美育作用,使学生成为音乐摇篮,为培养“四有”新人作贡献,为提高全民族的精神气质、文化素养作贡献。参考文献1.郭声健,艺术教育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3.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