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资料 2-2-2《高频文言虚词》新人教版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88196240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1.8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资料 2-2-2《高频文言虚词》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201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资料 2-2-2《高频文言虚词》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201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资料 2-2-2《高频文言虚词》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201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资料 2-2-2《高频文言虚词》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201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资料 2-2-2《高频文言虚词》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资料 2-2-2《高频文言虚词》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资料 2-2-2《高频文言虚词》新人教版(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节 高频文言虚词,2012年全国高考的16份试题,有9份试题考查了文言虚词的用法,涉及的文言虚词有10个之多,可见高考对常见文言虚词考查的重视。 这10个文言虚词,按出现的频率排列,依次是:以(9)、为(6)、其(5)、之(4)、而(3)、于(2)、所(2)、且(1)、则(1)、乎(1)。本书将结合2012以及近年全国高考试题,对它们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虚词逐一进行讲解,希望能引起同学们的注意。,编者按:,以 (9次,出现率100%) 1介词,【用法例释】,【2012高考回眸】,【教材链接】 试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自我校对 1.连词,表示后一动作是前一动作的目的。2.承接连词

2、,连接两个先后的动作。3.并列连词,并且。4.动词,认为。5.通假字,通“已”。6.因此。7.介词,“把(作为)”。8.介词,凭,凭借。9.介词,在。10.表示地点的界限。,为 (6次,出现率67%) 1用作介词,除表被动外,一般读去声(wi)。,【用法例释】,【2012高考回眸】,【教材链接】 试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自我校对 1.动词,表判断,是。2.介词,替。3.动词,当作,算作。4.介词,向、对。5.动词,担任。6.动词,前者“成为”,后者“叫做”。7.语气助词,用在句末,与疑问代词呼应,表疑问或反诘。8.介词,表被动。9.介词,与“所”结合,表被动。10.介词,为了。1

3、1.介词,表原因,因为。,而 (3次,出现率33%) 【用法例释】,【2012高考回眸】,【教材链接】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自我校对 1.连词,表并列。2.连词,表转折,可译为“但”、“却”。3.连词,表修饰。4.第二人称代词,你的。5.所连接的后一部分是对前面动作、行为的补充说明。6.所连接的后一部分补说前面动作行为的目的。7.连词,表假设,可译为“如果”、“假如”。8.连词,表承接,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9.连词,表递进,可译为“而且”、“并且”。10.副词,可译为“还”。,其 (5次,出现率56%) 1代词,【用法例释】,【2012高考回眸】,【教材链接】 试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自我校对 1.代词,“这”,“这个”。2.代词,他的,指秦王的。3.代词,用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之前,表示对具体对象的强调,可译为“那”“那个”等。4.代词,其中的。5.副词,表期望语气,不译。6.副词,表反问,译为“难道”。7.选择连词,可译为“是还是还是”。8.助词,用于句中,凑足音节,可译为“地”。9.连词,通常放在句首,表假设,可译为“如果”。,之 (4次,出现率44%) 1代词。,【用法例释】,【2012高考回眸】,自我校对 1.动词,去,往,到。2.助词,补充音节。3.助词,的。4.助词,的。5.助词,使宾语前置,不译。6.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

5、句子独立性。7.代词,这。8.代词,知识。9.代词,他(指樊哙)。10.代词,我。11.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于 (2次,出现率22%) 1在,从,到,【用法例释】,【2012高考回眸】,【教材链接】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自我校对 1.介词,从。2.介词,给。3.介词,“在方面”。4.介词,向,对,对于。5.介词,被。6.介词,与,跟,同。7.介词,与,跟,同。8.介词,比。,所 (2次,出现率22%) 1用作助词 (1)经常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结合,组成所字结构。所字结构是名词性短语,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况”等。,【用法例释】,2“为”和“所”呼应,组成“为

6、所”的格式,表示被动,【2012高考回眸】,【教材链接】 解释下列句中的“所”字。,自我校对 1.所的人。2.所的情况。3.表示原因。4.表示手段或凭借。5.“所”,助词,与“料”构成所字结构,所的事物。6.表示原因。7.“所”,助词,与“向”构成所字结构,所的地方,指斗争中矛头所指的地方。,则 (1次,出现率11%) 1规章,条文。,【用法例释】,【2012高考回眸】,【教材链接】 一、解释下列句中的“则”字的意思。,自我校对 一、1.就 2.原因是 3.却 4.那么 5.却 二、1.就 2.准则,榜样 3.规律 4.准则 5.就是 6.就,乎 (1次,出现率11%) 1语气词,【用法例释】,自我校对 一、1.表疑问。相当于“吗”。2.表示揣测。相当于“吧”“呢”。3.介词。相当于“于”。4.相当于“于”。5.表疑问。相当于“吗”。 二、1.文言中用为疑问或反问的语气助词,这里相当于“吗”。2.于。3.于。4.者、也、之、乎都是古汉语里常用的虚词。,且 (1次,出现率11%) 1qi,【用法例释】,【2012高考回眸】,【教材链接】,自我校对 1.表示并列“又”。2.将要。3.助词,发语词。4.副词,表转折。5.将要,将近。6.并且。7.而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