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对高血压的认识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8196167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4.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学对高血压的认识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中医学对高血压的认识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医学对高血压的认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学对高血压的认识(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学对高血压的认识中医学中并无“高血压”病名,所以只能根据高血压所表现的症状来认识和进行辨证论治。高血压患者以头痛头晕,时发时止,耳鸣,心悸为特征,故属于中医学的“眩晕、头痛”等范畴。头痛、眩晕的记述首见于内经,内经中把头痛称为“首风”、“脑风”;素问五脏生成论:“头痛巅疾,下虚上实”。素问方盛衰论:“气上不下,头痛巅疾”为头痛辨证论治奠定了理论基础。素问至真要大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素问标本病专论“肝病,头目眩,胁支满”指出眩晕与肝脏关系密切;灵枢卫气:“上虚则眩”,灵枢口问“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指出眩晕的病因,病性和病位。之后也有很多著名医家对头

2、痛眩晕有许多精辟的论述。如张仲景在伤寒论中论太阳、阳明、少阳、厥阴头痛,并提出治法和方药;李东垣补充了太阴和少阴头痛,并为分经用药奠定了基础;朱丹溪在丹溪心法头痛云:“头痛多主于痰,痛甚者火多”,强调“痰与火”在头痛发病中的地位,他也提出“无痰不作眩”的观点,提倡在治疗上要用治痰为主,挟补气及降火药。明代张景岳在内经:“上虚则眩”的基础上提出了“下虚则眩”,他在景岳全书杂证漠眩晕中说:“头晕虽然属于上虚,然不能无涉于下。盖上虚者,阳中之阳虚也;下虚者,阴中之阳虚也”并认为眩晕的病机“虚者居其八九,而兼火兼痰者,不过十中一二耳”。高血压的中医分型(1)、肝阳上亢症状:眩晕耳鸣,头胀痛,烦劳恼怒则加剧,面部潮红,急噪易怒,少寐多梦,口苦,舌红苔黄,脉弦(2)、痰浊中阻症状:眩晕,头重如蒙,胸闷恶心,甚则呕吐痰涎,食少多寐,舌苔白腻,脉濡滑。(3)、气血亏虚症状:眩晕劳累即发,动则加剧,面色不华,心悸失眠,唇甲色淡;气短,疲乏懒言,饮食减少,舌淡,脉细弱。(4)、肾精不足症状:眩晕而见精神萎靡,少寐多梦,健忘、腰酸膝软、遗精、耳鸣。偏于阴虚者,五心烦热,舌红,脉弦细数。偏于阳虚者,四肢不温,形容怯冷,舌质淡,脉沉细无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