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代谢动力学_3 (2)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194983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4.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物代谢动力学_3 (2)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药物代谢动力学_3 (2)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药物代谢动力学_3 (2)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药物代谢动力学_3 (2)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药物代谢动力学_3 (2)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药物代谢动力学_3 (2)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物代谢动力学_3 (2)课件(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药动学研究内容:,体内药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动力学规律,第三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动学),(pharmacokinetics),第一节 药物分子的跨膜转运,一、药物通过的细胞膜的方式,载体转运 易化扩散、主动转运,简单扩散 脂溶性扩散,滤过 水溶性扩散,被动转运,主动转运,细胞膜,细胞外,细胞内,(一)滤过 水性信道 (二)简单扩散(脂溶扩散) 影响因素:理化特性、极性、解离度、脂溶性、pH、分子量 离子型药离子障 (iontrapping),一、药物通过的细胞膜的方式,Handerson-Hasselbalch公式,说明:1.当pH-pKa0时,在体液中解离型和非解离型药物 各占一半(50

2、)。 即当一个药物在等于它的pKa的pH环境中,它的总量的一半呈非解离型。,2.当体液的pH值发生微小的变化时,对弱酸或弱碱药物的解离度(脂溶性)有显著影响。,意义: 1.了解药物在胃肠道吸收的难易。 2.可推测药物在体内的分布情况。 3.改变体液的pH,以改变药物的解离度,以达到加速药物转运之目的。,Handerson-Hasselbalch公式,弱碱性药物,膜,胃液pH=1.4,pKa3.4的弱酸性药物在胃中和血液中的分布情况,血液 pH=7.4,HA 1,H+A- 0.01,总药量:1.01,HA 1,H+A- 10000,10001,1.转运情况 弱酸性药物易由酸侧移向碱侧, 弱碱性药

3、物易由碱侧移向酸侧。 2.扩散平衡后,转运规律(膜两侧的pH不同),弱酸性药物在碱侧的浓度大于酸侧, 弱碱性药物在酸侧的浓度大于碱侧。,临床意义: 1.弱酸性药物易自胃吸收, 弱碱性药物易自肠吸收。 2.弱酸性药物在C外液的浓度高于C内液 弱碱性药物在C内液的浓度高于C外液 3.碱化尿液,可使弱酸性药物解离型增多,易自体内排出。,4.生物碱易自胃(pH0.91.5) 乳汁(pH6.66.9) 排泌,5.pKa 37.5的弱酸性药物 pKa 710的弱碱性药物 受pH影响较大。,第二节 药物的体内过程,一、吸收(absorption) (一)口服(per os, po),首关消除(first p

4、ass elimination)。 有些药物首次通过肠粘膜、肝脏时就发生转化,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舌下(sublingual)及直肠(per rectum)给药,(二)吸入 (三)局部用药 (四)注射给药 肌内注射(intramuscular injection,im ) 皮下注射(subcutaneous injection,sc ) 静脉注射(intravenous injection,iv ) 静脉滴注(intravenous infusion, ivgtt ) 动脉注射(intraarterial,ia);鞘内注射,无吸收 过程,第二节 药物的体内过程,游离型 结合型(与血浆蛋白

5、结合) (一)血浆蛋白结合率,二、分布 (distribution),(二)器官血流量;,(三)组织细胞结合,(四)体液的pH和药物的解离度,再分布(redistribution),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特点,可逆性:结合后药理活性暂时消失,暂时“储存”于血液中 结合特异性低:血浆蛋白结合点有限,两个药物可能竞争与同一蛋白结合而发生置换 能与内源性代谢物竞争结合而发生置换 具饱和性,1.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五)体内屏障,2.胎盘屏障(placenta barrier),3.血眼屏障(blood-eye barrier),19,血脑屏障 (Blood-br

6、ain barrier, BBB),由毛细血管壁和N胶质细胞构成,三、生物转化(代谢) 主要代谢部位:肝脏 主要代谢步骤: I相:氧化、还原或水解 II相:结合,I相反应结果: 1.多数药物被灭活; 2.少数药物活性增强; 3.少数药物毒性增加。,II相反应结果: 水溶性增强,易于排出。,1.专一性酶 :AchE;MAO等 2.非专一性酶:肝脏微粒体细胞色素 P-450,又称肝药酶(CYP450) 3.药物代谢酶的诱导与抑制 肝药酶诱导剂:苯巴比妥、苯妥英钠; 肝药酶抑制剂:西咪替丁、异烟肼。,代谢药物的酶:,四、排 泄,肾小球滤过 肾小管分泌 肾小管重吸收,1.主要排泄器官:肾脏,2.消化道

7、排泄 胆汁排泄: 肝肠循环(hepatoenteral circulation),肾小管分泌过程中竞争抑制的药物,药 物,竞争抑制的药物,丙磺舒,青霉素,萘普生,水杨酸类,丙磺舒,保泰松,吲哚美辛,双香豆素,氯磺丙脲,保泰松,乙酰苯磺酰环己脲,羟基保泰松,青霉素,Liver,Gut,Feces excretion,Portal vein,胆汁排泄 (biliary excretion) 和 肝肠循环,(Enterohepatic recycling),Bile duct,3.肺脏: 某些挥发性药物 4.其他排泄途径: 乳汁、胃液、唾液及汗液。,四、排 泄,第三节 房室模型,一室模型,中央室,消

8、除,周边室,中央室,药物,药物,消除,二室模型,第四节 药物消除动力学,药物自血浆的消除(elimination)是指进人血液循环的药物由于分布、代谢和排泄,其血药浓度不断衰减的过程。 式中n1时为一级动力学(first-order kinetics) n0时为零级动力学(zero-order kinetics),一、一级消除动力学 (first-order elimination),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物量与血浆药物浓度成正比,也称为定比消除。,当Ct1/2C0时,t为药物半衰期(half life,t1/2),即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时间,是表示药物消除速度的一种参数。,半衰期(half

9、life,t1/2)临床意义: 1.同类药物分为长效、中效、短效的依据; 2.连续用药间隔时间的依据; 3.肝、肾功能不良,半衰期会延长; 4.估计药物的体存量: 一次用药大约经5个t1/2基本消除(96.9) 连续用药大约经5个t1/2达到稳态血浓度(Css),33,时间 (半衰期),累积量,消除量,血浆药物浓度(% 稳态),87.5,94,97,34,消除 5单位/h,2.5单位/h,1.25单位/h,消除2.5单位/h,2.5单位/h,2.5单位/h,一级动力学消除特点:,1.药物的消除以恒定的比例进行。 2.消除速度与C0有关。 3.半衰期恒定,与C0无关。 4.曲线:普通坐标为凹型曲

10、线; 纵坐标为对数时呈直线。,二、零级消除动力学 (zero-order elimination),不论血浆药物浓度高低,单位时间消除的药量不变。也称为定量消除。,零级消除动力学特点: 1.多数情况下,是体内药量过大,超过机体最大消除能力所致。 2.药物的消除是以恒定的剂量消除。 3.当血药浓度降至机体消除能力之下,转为一级动力学。 4.消除速度与C0无关。 5.半衰期不恒定,随C0变化。 6.曲线:普通坐标为直线; 纵坐标为对数时呈凸型曲线。,第五节 体内药量时间关系,时量关系 (time-concentration relationship), 时量曲线 (time-concentrati

11、oncurve)。,一、一次给药的药时曲线下面积,39,一、一次给药,Tmax,Cmax,AUC,AUC0t,AUC0,AUC0,=,A,B,AUC0,AUC0n,Cn/,单位:g.L.h-1,曲线面积,二、多次给药的稳态血浆浓度,第六节 药动学重要参数,一、消除半衰期(half life,t1/2) 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二、血浆清除率(plasma clearance,CL)即单位时间内多少容积血浆中的药物被清除干净,单位用Lh-1(也可 用 ml.min-1,)或按体重计算 L .kg.h-1。,CL=,A,AUC0,三、表观分布容积(apparent volume of d

12、istribution,Vd) 当血浆和组织内药物分布达到平衡后,体内药物按此时的血浆药物浓度在体内分布时所需体液容积,表观分布容积意义,1、可计算产生期望药物浓度(C)所需要的给药剂量 2、可估计药物的分布范围,Vd大周边室 Vd小中央室,四、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经任何给药途径给予一定剂量 的药物 后达到全身血循环内药物的百分率 D为给药剂量,A为进入体循环的药量。,相对生物利用度:,绝对生物利用度,F=,AUC,血管外给药,AUC,静脉给药,X100%,F=,AUC,AUC,受试试剂,标准制剂,X100%,C,MTC,MEC,t,A,B,C,某药剂量相等的三种制剂

13、的生物利用度比较 F(AUC)相等,但Tpeak及Cmax不等,49,三个药厂生产的地高辛,第七节药物剂量的设计和优化,一、维持量(maintenance dose),多次给药的稳态血浆浓度,给药速度,CL X CSS,F,给药速度,CL X 靶浓度,F,稳态,时间(半衰期),血药浓度,二、负荷量(loading dose),稳态血浓度(Css)=,F D,CL ,第七节药物剂量的设计和优化,多次给药的稳态血浆浓度,首剂加倍的量,1.分次给药,45个半衰期达Css。 2.静脉滴注,曲线无波动,45个半衰期达Css。 3.负荷剂量(首剂加倍),第一个半衰期达Css。,D1= = =2Dm,Dm,

14、1-e-0.693,D,0.5,Ass=Dm+Asse-ket, D1=Ass=,Dm,1-e-ket,5.给药不变,每次D愈大,血药浓度波动愈大,CSS愈高,否则反之,但达CSS时间不变.,4.将第一个半衰期内静脉滴注量的1.44倍在滴注开始时推注入静脉可立即达到并维持Css。,Ass=CssVd = = =1.44t1/2RA,RA,ke,RA,0.693/t1/2,负荷剂量,不变,2D,D不变,1/2,6. D不变,给药愈短,血药浓度的波动愈小, CSS愈高, 但达CSS时间不变, 否则反之.,7.单位时间内用药总量不变,给药间隔时间愈短,血药浓度的波动愈小,否则反之,但CSS不变,达CSS时间不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