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2单元-生物与环境-第4讲-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稳定性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194285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PPT 页数:88 大小:4.6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2单元-生物与环境-第4讲-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稳定性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2017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2单元-生物与环境-第4讲-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稳定性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2017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2单元-生物与环境-第4讲-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稳定性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88页
2017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2单元-生物与环境-第4讲-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稳定性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88页
2017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2单元-生物与环境-第4讲-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稳定性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2单元-生物与环境-第4讲-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稳定性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2单元-生物与环境-第4讲-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稳定性课件(8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走向高考 生物,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人教版 高考总复习,生物与环境,必修三,第二单元,第四讲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信息传递和稳定性,第二单元,1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基本规律及应用()。 2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物质循环 1概念 (1)物质:组成生物体的_,如C、H、O、N、P、S等。 (2)循环范围:_和_之间。 (3)循环特点:具有_、_、_。,化学元素,无机环境,生物群落,全球性,循环流动,反复出现,2碳循环过程 (1)请写出图中各标号的名称: _;_;摄食;_; _;分解作用。 (2)循环形式:_。,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燃烧,C

2、O2,3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 (1)两者是_的,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2)物质作为能量的_,使能量沿着_流动;能量作为_,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同时进行,载体,食物链(网),动力,二、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1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连线) 信息种类 实例 物理信息 a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等 化学信息 b求偶炫耀 行为信息 c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2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1)个体:_,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2)种群:_,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3)群落和生态系统:能调节生物的_,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3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1)提高_的产

3、量。 (2)对_进行控制。,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生物种群的繁衍,种间关系,农产品或畜产品,有害动物,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概念 生态系统所具有的_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2原因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能力。 3调节基础 _。 4特点 调节能力有一定的_。,保持或恢复,自我调节,负反馈调节,限度,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种类 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抵抗_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_的能力。 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在受到_因素的破坏后_的能力。 (2)提高措施 控制对生态系统_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实施相应的_ _投入

4、,保证生态系统_的协调。,外界干扰,保持原状,外界干扰,恢复到原状,干扰,物质、,能量,内部结构与功能,1结合碳循环过程,分析应如何减轻温室效应的影响。 提示 (1)大力植树造林;(2)开发清洁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2观察信息传递的模型,请思考: (1)信息的来源是什么? (2)信息传递的范围是什么? (3)信息传递有何特点?,提示 (1)生物或无机环境 (2)存在于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间,包括生物和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 (3)双向传递,与营养结 构的关系,分类,含义,(5)害虫与拟水狼蛛间的信息传递,不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 (6)当食草动物看到青草明显减少时,部分个体会

5、另觅取食地,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 ) (7)成年大熊猫经常用尿液和肛腺的分泌物在岩石或树干上进行标记,这种行为传递的信息类型属于化学信息。( ) (8)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遭到严重破坏时,往往不易在短时间内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原因是其抵抗力稳定性较低。( ),(9)某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中旅鼠的天敌、植物、旅鼠之间数量的变化是一种正反馈调节。( ) (10)与自然池塘相比,人工养殖池塘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高。( )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解析 烟草叶片释放出挥发性的化学物质,保护其不受蛾幼虫侵害,

6、起作用的信息是化学信息。,A图中过程可以表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B缺少类群甲则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不能正常进行 C类群丙的有氧呼吸是产生大气中气体X的主要途径之一 D增加图中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可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 答案 D 解析 结合图可以看出,甲是分解者,乙是生产者,丙、丁为消费者,过程可表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类群丙正常情况下进行有氧呼吸;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高。,答案 B 解析 光属于物理信息,翅膀的扇动属于行为信息,而分泌的化合物属于化学信息。,C在一块牧草地上栽种乔木形成树林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下降 D一块弃耕后的牧草地上形成灌木林后,其抵抗

7、力稳定性提高 答案 B 解析 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少,抵抗力稳定性越低,而恢复力稳定性就越高。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除去杂草提高牧草的产量后,其抵抗力稳定性会下降。,1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4)物质循环的特点 全球性:物质循环的范围是生物圈。 往复循环,重复利用:物质可以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反复利用。 (5)碳循环及存在形式 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间以CO2的形式循环。 在生物群落内部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 在无机环境中主要以CO2和碳酸盐的形式存在。,2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高考警示 正确理解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四个关键点 (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所说的“生

8、态系统”并不是一般的生态系统,而是指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因此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 (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所说的“物质”并不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而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如C、H、O、N、P、S等。,(3)碳在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传递并不都是双向的,只有生产者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传递是双向的,其他各成分间的传递均是单向的。 (4)重金属和DDT等农药的生物富集:生物富集问题与能量流动相反,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逐级递减,而农药或重金属在食物链中则存在“生物富集作用”,即营养级越高,该物质浓度越高。,B适度松土不可以促进过程 C过程的加剧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 D达到平衡状态的生态系统,

9、和的量基本相等,解析 由图可知,A为分解者、B为生产者、C为消费者,图中B都是自养生物,光合生物如蓝藻中没有叶绿体但含有色素;适度松土不可以促进消费者的呼吸作用过程,而是促进分解者的分解作用;过程即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在一个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中,碳吸收量应该基本上等于碳释放量,碳元素由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主要依赖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而由生物群落回归无机环境则主要依赖于各类生物的呼吸作用和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答案 D,解析 根据题干可以知道A是生产者,D、E是消费者,B是分解者,C是无机环境。生态系统中分解者不参与食物链,不占营养级,此题中食物链是:ADE;如果E增加1

10、 kg的体重,按照最大传递效率20%计算,需要25kg的A。 答案 D,技巧点拨 对物质循环过程相关图解的识别 (1)碳循环过程示意图,(2)将上图换成字母,如下面三种变式图。据图判断A、B、C、D各代表哪种成分。,图1先根据双向箭头判断:A和B应为生产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不能写“无机环境”,也不能写“生物类别”。再根据AC判断:C为消费者,剩下的D为分解者。 图2根据A与C之间的双向箭头判断:A是生产者,C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根据A、B、D的箭头都流向E,可进一步判断:B是初级消费者,D是次级消费者,E是分解者。 图3根据A与E之间的双向箭头判断:A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E为生产者。然

11、后观察剩余的几个成分,其中其他生物部分的箭头都指向C,所以C是分解者,剩余的B、D、F则为消费者。整个图解中,食物链是EFDB。,1信息的类型,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2信息传递与生态系统其他功能的比较,高考警示 关于信息传递的三个易错点 (1)信息传递的方向通常是双向的,不同于能量的单向流动,也不同于物质循环。 (2)信息传递过程中伴随着一定的物质和能量的消耗。 (3)信息传递存在于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之间,如下图所示:,解析 昆虫在生命活动中,产生了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如性外激素,它由昆虫的体表腺体所分泌,并且具有挥发性,其作用是引诱异性个体前来交尾。这样雌雄性个体就可以通过化学信息联系

12、在一起,完成生殖过程。 答案 D,解析 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上的相邻物种之间存在着“食”与“被食”的关系,相邻物种的某些个体行为与种群特征为对方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例如,在草原上,当草原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了可以采食的信息;森林中,狼能够依据兔留下的气味进行猎捕,兔同样也能够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特征躲避追猎。可见,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答案 B,技巧点拨 巧判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类型 (1)涉及声音、颜色、植物形状、磁力、温度、湿度这些信号,通过动物感觉器官皮肤、耳朵、眼或植物光敏色素、叶、芽等感觉上述信息,则判断为物理信息。 (2)若涉及化学物质挥发性(如

13、性外激素等)这一特点,则判断为化学信息。 (3)凡涉及“肢体语言”者均属行为信息。 (4)若在影响视线的环境中(如深山密林),生物间多依靠“声音”这种物理形式传递信息。 (5)若在噪音嘈杂的环境(如洪水瀑布旁),生物多以“肢体语言”这种“行为”信息交流。,1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理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结构的相对稳定: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及数量一般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一般相关种群数量呈现周期性变化,可用如图曲线表示。 (2)功能的相对稳定:生物群落能量的输入量与输出量保持相对平衡,物质的输入与输出保持相对平衡。 (3)生态系统的稳定是系统内部自我调节的结果,这种调节主要是依靠群落内部种间关系及种

14、内斗争来实现的。,2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的比较,3生态系统中正、负反馈调节比较,高考警示 (1)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如极地苔原,由于其物种组分单一、结构简单,它的抵抗力稳定性很低,在遭到过度放牧、火灾等干扰后,由于温度等自然条件比较差,所以恢复的时间十分漫长,恢复力稳定性也比较低。,(2)自我调节能力大小包括:自身净化能力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微生物的分解;完善的营养结构自身的反馈调节,维持各营养级生物数量相对稳定。,解析 与农田、草原、冻原等生态系统相比较,热带雨林的组成成分最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强,抵抗力稳定性强,而恢复力稳定性弱;热带雨林中生产者、

15、消费者和分解者的数量均较农田、草原、冻原等生态系统多,故生产力强,分解力也强;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同时进行、紧密联系的,森林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速度都较快。 答案 C,甲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一定较乙生态系统强 甲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营养关系一定较乙复杂 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有新的物种产生 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经历次生演替过程 A B C D,解析 据图可知,在S点气候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对甲生态系统影响不大。说明甲生态系统的抵抗外界干扰能力较强,而乙生态系统变化较大,说明对外界干扰的抵抗能力较弱。乙生态系统在S点时,种群类型及数量几乎接近于零,而后又逐渐恢复到原来状态,所以可确定乙在S点后经历了次生演替过程。 答案 B,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