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走进大自然教学设计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8194268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走进大自然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1--走进大自然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1--走进大自然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1--走进大自然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1--走进大自然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走进大自然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走进大自然教学设计(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走进大自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习本课9个生字,并能正确书写。2、掌握课文中的新词。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4、理解课文内容。过程与方法1、采用多种朗读形式,在读中感悟课文内容。2、立于不败之地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从而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感情。2、通过品词析句,让学生感受语言美,增强语文学习兴趣。重点、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感情。突破方法:通过反复朗读,抓住重点语段进行分析、体会。难点:品析课文生动活泼的语言。突破方法: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利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结

2、合教师的点拨进行体会。教学步骤第一课时课时目标初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一、激情导入深山小溪,红花绿草,飞禽走兽,蓝天白云这一切多美啊!想去看看吗?来!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二、初读感知学生自由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掌握生字、新词。1学习生字2教师教读生字,注意引导学生边读边记住字形。三、指导学生朗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正确、读流利。2同桌或小组内相互朗读、相互评议。3指导学生朗读,其他同学听后评议。4教师指导、点拨。5教师范读课文,学生体会。6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四、课堂小结1同桌之间进行朗读比赛。2小组间讨论交流初读课文后的体会。第二课时课时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品味课

3、文的语言特点。一、复习导入检查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指名学生朗读课文。二、精读研讨1、学生再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自质疑问,小组内合作、探究、交流。2、教师引导,总结学生的疑问,形成问题组。(1)什么是大自然,我们怎样走进大自然?(2)走进大自然后我们该怎样体验、感受大自然?(3)从大自然中我们能得到什么?3、针对以上问题组,学生利用小组合作优势进行探究,教师巡视。4、师生共议5、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三、语言赏析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自己最喜欢的部分小组进行交流。2、教师指名学生在班上交流。3、教师出示问题,学生探究。4、学生自主探究、交流,教师点

4、拨。四、思维拓展1、照样子写话。2、描一描,画一画课堂小结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分小组用一两句话赞美大自然板书设计1 走进大自然纯洁走进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美好智慧情感我们来观察教学目标:(1) 知道并简单的认识眼、耳、鼻、舌都是感觉器官。(2) 运用不同的感觉器官观察身边的物体。(3) 学会运用感觉器官进行观察,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观察对象时外部形态特征。(4)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常见物体的外在特征表现出探究兴趣。感受探究的乐趣。教学重点:认识各种感觉器官的特征和作用。教学难点:运用感觉器官进行观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观察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教学准备:ppt、水果教学课时:一课时教

5、学过程:活动一:我们的感觉器官。展示图片资料,学生进行观察。教师讲解:这是一幅西红柿的图片,请大家仔细看图。学生汇报: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质疑:你能发现图中哪些西红柿成熟了吗?他们有什么特征?你是怎么发现的?(你是用身体的哪个器官发现的?)学生汇报师展示眼睛的图片资料并进行介绍。师引导学生说出西红柿的味道,进而引出舌头这个感觉器官。师展示舌头的图片资料进行简单的介绍。提醒学生注意:未知的物品不要随意闻和尝。继续展示图片资料,与学生一起认识鼻子和耳朵的简单特征。师小结,通过师生其回答巩固每个器官的特征和作用。活动二:观察香瓜 师通过四个小组分别:眼睛、鼻子、耳朵和舌头来观察香瓜的外观、气味和味道

6、的特征。学生结合上面学会的知识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香瓜的特征。教学总结: 在观察事物的时候,每个不同的感觉器官都有不同的作用,观察是有目的的,观察有多种方法和手段。再次强调,对于我们熟悉的,没有任何危害性的物体,我们可以近距离的观察,否则将可能对自身造成危害。布置作业:(1) 和父母一起学习“皮肤”这个感觉器官的特征和作用。(2) 和父母分享今天所学习的知识。板书: 我们来观察感觉器官:眼睛 舌头 鼻子 耳朵学会运用工具教学目标:(1) 借助工具有助于观察和使用工具。(2) 通过对比观察,感受肉眼观察与使用简单仪器观察的不同。(3) 学会使用放大镜观察事物的细节部分,能用简单的词语描述和记录观察所

7、得的信息和记录。(4) 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围绕一个观察主题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进行观察。(5) 在观察的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习惯。教学重点:学会使用放大镜,通过对比观察,感受肉眼观察,与使用简单仪器的不同。教学准备:使用放大镜观察事物的细节部分,能用简单的词语描述和记录观察所得的信息。教学准备:放大镜、花朵、较小物体、记录单、课件教学过程:课前活动:1、 情景:(驱动页图片)在校道边,彬彬手持放大镜观察小蜗牛,波波对彬彬的行为感到好奇。2、 提出为题:彬彬拿着放大镜在做什么呢?3、 师:放大镜是一种观察工具,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使用它。导入今天的新课:学会用工具观察。探究活动:1、 放大镜的使

8、用方法提出问题: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怎样用放大镜?播放视频:放大镜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2、 练习使用放大镜3、 教师示范,指导学生模仿教师的方法,学习放大镜的使用方法,并尝试用放大镜观察一种物体。(例如一朵花04、 说一说借助放大镜观察和只用肉眼观察有什么不同?建立概念:1、 出示生活中较小的物体,我们把看到的物体画下来,尽可能把看到的物体都画下来。每个学生独立完成。说说你看到的这个物体是怎样的?2、 用放大镜观察较小物体的细节,边观察边记录,并把发现画下来。运用知识:学会了放大镜的观察后,你想用放大镜观察哪些物体?为什么/小结:当我们观察比较小的物体时,直接借助肉眼可能会看不清,这是我

9、们就可以借助放大镜帮助我们进行观察。板书设计: 学会用工具观察 更清晰 放大细节8 各种各样的文具教学目 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不同种类文具有不同的形状、颜色、轻重、气味等特征 。 初步辨别制造文具的材料。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愿意倾听,乐于与他人分享。过程与方法:利用多种感官观察文具,初步描述不同文具的特征。教学重、难点重点:用多种感官观察文具,初步描述不同文具的特征。难点:愿意倾听,乐于与他人分享。课前准 备:PPT课件教学总时数 1 第 1 教时教学过程:任务驱动,导入新课 师:展示图1生活情景:课堂里,琪琪和波波看到彬彬的文具袋鼓鼓的,就好奇地问彬彬笔袋里有什么文具。请同学们猜一猜彬彬的笔

10、袋里能有什么呢? 生:有铅笔尺子擦子师:是的,文具是学生们在学习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市场上有很多种类的文具,接下来请同学们来介绍一下你们书包里的文具,一起来认识一下同学们各种各样的文具吧!活动指引活动1 认识文具师:什么是文具呢?它是什么概念呢? 在我们词典中对“文具”的解释为:笔、墨、纸、砚等用于作书画诗文和学习的物品。 在我们的教科书中对“文具”的定义是学生学习用的物品,包括笔、尺子、橡皮、练习本、文具盒、胶水、书包等。 那么请同学们来介绍一下你们书包里的文具吧!生:举手回答。 我的书包里有“文具盒、本子、美工刀” , “我的文具盒里有铅笔,橡皮擦,尺子,蜡笔”。师:那么请同学们数一数你们文

11、具的数量吧!比如说:“我有2跟铅笔,1把尺子”生:举手回答。“我有6跟铅笔呢”“我有三把尺子”“我有一把美工刀”师:再请同学们说一说你的文具是什么材料制作的呢?比如说“老师的文具盒是布质的,老师的圆珠笔是塑料外壳的”。那你们的文具是什么材料制作的呢呢?生:举手回答。“我的铅笔是木质的”“我的文具盒是铁质的”活动2 观察文具师:展示图2课堂情情:妍妍说:“我的橡皮软软的、香香的”。 彬彬说:“我的铅笔长长的”。那么请同学们从文具的颜色、大小、软硬、气味、形状等方面介绍一下自己的文具吧!生:观察自己的文具,并举手回答!“我有一个绿色的橡皮擦,它软软的、香香的”。“我有一把长长的尺子,它扁扁的,上面

12、还有数字”。游戏活动1、“文具猜猜猜”师: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请同学来做“文具猜猜猜”的游戏。由一位同学说出某种文具的其中一种或者两种明显的特征,让其他学生猜猜猜他说的文具的名称。生:开始做活动。2、“文具摸摸看”师:将各种各样的文具放进不透明的黑色袋子里,让学生来摸文具,再猜摸到的是什么文具。生:积极参与。板书设计:8 各种各样的文具“文具”的定义是学生学习用的物品,包括笔、尺子、橡皮、练习本、文具盒、胶水、书包等。9 铅笔和彩笔教学目 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不同的铅笔或彩笔因笔迹和痕迹的差异,具有不同的使用。 通过观察、比较铅笔或彩笔的痕迹,知道功能相同的铅笔或彩笔有不用的使用效果。过程与方法:通过研究铅笔和彩笔,对观察身边的物品感兴趣。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废物利用的环保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观察、比较铅笔或彩笔的痕迹,知道功能相同的铅笔或彩笔有不用的使用效果。难点:通过研究铅笔和彩笔,对观察身边的物品感兴趣;培养废物利用的环保意识。课前准 备:PPT课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