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8193822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园地一教学方案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内容来源: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组主题:江山如画课时:共4课时,第1课时授课对象:四年级学生设计者:徐春娟/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第十五小学 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1. 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2.教材分析。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交流各自了解的自然景观。通过这次交际活动,使学生有意识地去发现、去体验身边的自然美,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丰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并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口语表达的能力。3.学情分析。学生对祖国的风景名胜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在此方面接受的信息

2、比较多,课外书会接触一些、听别人介绍也会了解一些,还有电视电影中也能看见一些,还有不少学生去旅游,亲眼见过一些。本组课文都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风景美不胜收,而且语言丰富多彩,一定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本单元教学中还要开展一些语文活动,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视野,从中感受大自然的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目标 通过多渠道搜寻,了解并介绍美丽的自然景观的过程,让学生从中感受美,欣赏美,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评价任务1. 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口语表达的能力。2. 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

3、发欲望1导言:(播放多媒体课件。)请同学们再来欣赏一下我们在第一单元学过的课文里介绍的大自然的美丽风光。本组的每一篇课文,都是一幅瑰丽壮美的画卷,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奇妙。峭壁深渊、怪石云海虽然神奇,但是风雨雷电、花鸟虫鱼这些平常的事物也有它们令人称奇的地方。这节课,就让我们来交流一下各自了解的自然景观吧!2学生自由交流自己观察到的是哪一处自然景观。二、小组交流,练习描述1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同学分别介绍自己观察到的自然景观,其他同学认真听,并且提出补充意见。问题导引:(1)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开始观察的?(2)这处自然景观为什么值得你介绍给大家?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2学生

4、小组内练习描述,教师巡视指导。三、全班交流,补充修订1各小组选拔刚才组内交流时描述最好的同学,在全班进行交流。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听了同学的介绍,你有什么不懂的?你感受到了美吗?从哪里感受到的?在前面表达的同学要接受台下同学的提问,随时补充表达的不足。2综合各小组的意见,选举大家认为介绍的自然景观最美的同学担任“最佳发言人”,选举出补充最多的同学担任“最佳听众”,选举出一个大家都认为最美的地方为“最佳景点”,有时间的时候,大家集体去观赏一下。四、教师总结,拓展延伸1小结:介绍一处美丽的自然景观,首先要有次序、有步骤地把一个个画面呈现出来,让大家随着你的介绍去想象,去体会,别忘了用优美生动的语言

5、去描述,让大家在你的语言中感受景观之美。附:作业设计把自己搜集到的图片、文字材料加以整理,在班级开展一次“祖国一日游”的风景名胜展示会。语文园地一教学方案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内容来源: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组主题:江山如画课时:共4课时,第2课时授课对象:四年级学生设计者:徐春娟/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第十五小学 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2.教材分析。本次习作要求围绕自己游览过或了解到的一处自然景观,写一篇习作。通过习作把自己对这处自然

6、景观的喜爱之情充分表达出来。3.学情分析。 学生对祖国的风景名胜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在此方面接受的信息比较多,课外书会接触一些、听别人介绍也会了解一些,还有电视电影中也能看见一些,还有不少学生去旅游,亲眼见过一些。本组课文都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风景美不胜收,而且语言丰富多彩,一定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本单元教学中还要开展一些语文活动,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视野,从中感受大自然的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目标1抓住自然景观或旅游景点的奇特之处,按一定顺序介绍、描写,写清楚其奇特之处的形成。2学习在写景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情感。评价任务1. 写出你要介绍的自然景观或景点。2. 相

7、互修改习作。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热情导言:在口语交际课上,老师听到同学们畅所欲言,谈到了各种不同的自然景观和各地的旅游景点,真是让人大开眼界!那么,这节课我们就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围绕自己游览过或了解的一处自然景观写一篇习作吧。(观看有关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介绍的自然景观和各地旅游景点的多媒体课件。)二、围绕要求,交流素材1出示问题,启发思考。(1)同学们回忆在口语交际课上大家介绍的自然景观或景点,哪里让你印象最深?(2)选择自己到过的旅游景点或身边的自然景观构思习作。2相互交流,拓展材料。教师小结:听了同学们的介绍,我感受到了同学们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老师也想去亲眼看一看那些美景。下

8、面就请同学们把自己喜欢的景物用手中的笔描绘出来吧!三、指导思路,放笔为文1指导写作思路。(1)习作的开头可以直接交代你要写的是什么自然景观或景点开门见山。例如:如诗如画的庐山美景让我仰慕已久。暑假,我实现了这个愿望,和妈妈一起到了人间仙境庐山。(2)确定表达顺序。习作时安排好表达顺序,可以使内容有条理,联系更紧密。常用的顺序有:方位顺序。按景物的远近、上下、左右、前后等空间方位顺序,层次清楚地加以描述。这又分两种:一是定点写景,即作者的立足点(观察点)不动,既可以集中描写一处景物,又可以写几处不同的景物;二是移步换景,即随着作者立足点(观察点)的移动来描写在不同地方看到的不同景色先到了什么地方

9、,看到了什么景色,后到了什么地方又看到了什么景色。时间顺序。按春夏秋冬,过去、现在和将来,下雪前、下雪时、下雪后等时间推移的顺序写景。只要按一定的顺序把观察到的景物具体写出来,那美景自然会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读者眼前。例如:(移步换景)这一天,我们乘车先到了五老峰,虽然是夏天,但这里很凉爽,怪不得人们常说庐山是避暑胜地。远远望去,五老峰就像登上五老峰,只见苍松、翠柏、杨柳从五老峰下来,我们沿山后的小路回去(3)抓住景物特点。只有抓住特点,描写的景物才活灵活现。抓住景物的特点要建立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从静态、动态,从形状、姿态、气势、声音等方面加以具体描绘,就能突出重点,给人如临其境之感。不过,同样

10、的景物,在不同的时节和地点它的特点是不相同的。比如同样是风,春风和煦,夏风炽热,秋风萧萧,冬风凛冽;同样是山,山势各不一样,天山巍峨,黄山秀丽,泰山雄伟,秦岭“盛气凌人”,华山“天下险”。例如:五老峰就像五个老人并坐在一起,有的像在低头沉思,有的好似在互相交谈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块块山石,这里的山石虽说不及黄山怪石的名气,但也有独特的美。(4)描写中寄托情感。写景时要带着感情去观察,去想象,努力做到情感随着景物产生。当然,我们既可以先写景后抒情,也可以先抒情后写景,还可以一边写景一边抒情,情景交融。不论怎样写,都要注意运用比喻、拟人、夸张、反问等修辞手法,把所见的实在景物与自己的联想结合起来,这样

11、写出来的习作才会具体形象、生动活泼、动人心弦。例如:有的像老人,有的像小孩,有的像雄鹰展翅,有的像老龟负石,还有的像猴子捞月更有趣的是有一些山石,正看像野兽,侧看像人,真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啊!2展示例文,从例文中进一步领会习作的写法。3学生进行习作构思,列写作提纲。4交流写作提纲,同学间进行评议。5完善构思,动笔成文。师:根据讲解的思路和写法,相信同学们在头脑中都有了一定的行文思路,那就拿起你手中的笔,写出你要介绍的自然景观或景点吧。四、交流习作,互评互改1小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重点评价学生的描述角度和所用的修辞方法。2学生完稿之后,挑选几名学生把习作读给同学听,大家

12、共同评议,然后分头修改自己的习作。选取有突出特点的习作,集体评价,进一步进行习作指导。3把修改后的习作读给大家听,再引领学生办一期以“神奇的大自然”为主题的习作展览。语文园地一教学方案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内容来源: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组主题:江山如画课时:共4课时,第3课时授课对象:四年级学生设计者:徐春娟/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第十五小学 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1. 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2.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像,领悟内容。2.教材分析。这一次“我的发现”以对话的方式对本

13、组课文表达方式作了回顾和总结。安排这一内容的目的是使学生对课文表达方式继续深入思考,并初步感受排比句的表达特点。教学时,可让学生思考例句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再说说这组对话的大概意思,懂得了什么。接着可让学生回忆本组课文,从文中找一找,去发现写作上还有哪些特点,把这些特点跟同桌同学互相说一说,体会这种句式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排比的修辞知识不必讲给学生。3.学情分析。学生对祖国的风景名胜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在此方面接受的信息比较多,课外书会接触一些、听别人介绍也会了解一些,还有电视电影中也能看见一些,还有不少学生去旅游,亲眼见过一些。本组课文都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风景美不胜收,而且语言丰富多彩,

14、一定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本单元教学中还要开展一些语文活动,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视野,从中感受大自然的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目标感性认识排比句的特点及其表达作用。评价任务1.通过学习,了解排比句的表达特点。2.通过学习,体会这种句式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揭示主题风起云涌,潮涨潮落,奇花异木,高山深谷大自然像一位魔术师,它的杰作,常常令人惊叹与震撼。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大自然的神奇。让我们一起走进语文园地一我的发现,共同感受作者生动的描写。二、引导发现,掌握方法1自由、轻声读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提出读书要求:把对话读通顺,遇到难读的地方

15、可以多读几次。想想这段话主要讲了什么问题?2分角色读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然后加以分析。小组内合作探究,相互交流。3交流彼此的发现。现在,你发现小林和小东是怎样读书的了吗?(小林和小东在读课文的时候,都是边读边想象,脑海里就会浮现出课文所描绘的画面。)4小结:小林和小东的对话,向我们揭示了理解内容的方法边读边想象画面。通过边读边想象画面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5交流经验: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学习本组课文时的类似体会。请你阅读下面的文字,说说读了这两段文字后,你的头脑中形成了怎样的画面?(1)出示: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大起来了,腿伸开了,脖子也长了,尾巴可不见了。看的人正在寻找马尾巴,那匹马变模糊了。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