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华04第十一章社会关系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192921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1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光华04第十一章社会关系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光华04第十一章社会关系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光华04第十一章社会关系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光华04第十一章社会关系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光华04第十一章社会关系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光华04第十一章社会关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华04第十一章社会关系(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际之间的社会心理学,第十一章 社会关系,第十章 社会关系,第一节 人际关系与关系的定义 第二节 人际关系与关系的分类 第三节 人际关系的理论:吸引、交换与认同 第四节 人际关系的测量 第五节 人际关系的发展 第六节 人际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关系,第一节 人际关系与关系的定义,一、人际关系的社会心理学定义 个人与个人之间经过交往形成的情感、信任等心理联接。 二、关系的社会心理学定义 华人文化中特有的,在先赋性身份的规定下,经过自我包容他人而形成的情感、信任、义务等心理联接。,人际关系的特性,人际关系: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个人的含义:individual 自我边界清

2、晰与坚实 在保持个体的唯一性、独立性的基础上与他人经过交往后,由于吸引、交换及认同建立的心理关系。关系的建立、保持与中断并不影响个人的独立性及唯一性。,关系的特性,关系:guanxi 个人的含义: 自我的边界通透与伸缩 作为一个描述中国社会制度的关键概念被引入社会科学研究,为研究中国人的社会关系分类系统与解释系统提供了重要视角。,“关系”概念的三个主要特点,(1)与角色规范的伦理联系 以社会身份(特别是以亲缘身份)来界定自己与对方的互动规范,使关系蕴含了角色规范的意义。 (2)亲密、信任及责任 在关系角色化构成的格局中,关系是亲密、信任及责任的根据。不同的亲密、信任、责任或义务形成了不同的心理

3、距离,关系限定了这些距离规定。这些依据血缘亲属制度做出的规定,制度化了情感、信任及义务,因此有了某种格局的性质,所以,关系是一种对于区分的规定与表达。,(3)以自己为中心,通过他人而形成关系的网状结构。 A的关系里有B,透过B,便与B的关系网络连了起来,B的里面又有C,C的里面又有D(乔健,1982)。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越织越密、越织越大的网,形成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状况。,中国人重要“关系”及其规范:五伦,君臣有义 父子有亲 夫妻有别 长幼有序 朋友有信,杨国枢,1993,页99,五伦等于是五组社会关系的“套装”。每组关系套装都有两套对立的“角色剧本”。任何进入关系的人,都必须依角色剧本来扮演

4、。五伦是经长期的文化设计与演化所建构的形式系统,进入这个系统的人,必须设法抑制或隐藏很多个人特征,以可被对方、家族及社会所接受的程度融入角色,做到说所当说、做所当做的地步。,第二节 人际关系与关系的分类,人们形成社会关系的分类系统与解释系统是建立在文化基础之上的,而这些分类系统与解释系统影响着人们获得带有文化意味的生活体验。,一、人际关系的分类,1 亲疏(爱恨) vs. 尊卑(主导从属) 2 特殊主义 vs. 普遍主义 3 工作导向 vs. 非工作导向,A. P. Fiske(1991)的分类,1 共享(communal sharing) 共享情感与资源 2 权威排序(authority ra

5、nking) 形成权威与服从 3 对等互惠(equality matching) 平等回报 4 市场定价(market pricing) 得失权衡,计算成本收益,M. Clark & J. Mills(1979)的分类,交换关系(exchange relationship) 共享关系(communal relationship),M. Clark & J. Mills(1979)的分类,二、关系分类,1 自家人、外人(费孝通,1947) 2 表达性关系、工具性关系、混合性关系(黄光国,1987) 3 家人关系、熟人关系、生人关系(杨国枢,1993) 4 核心关系、可靠关系、可用关系(阎云翔,1

6、997) 5 既有关系、交往关系(杨中芳,1998),1费孝通“自家人陌生人”划分,在我们乡土社会中,有专门作贸易活动的街集。街集市场不在村子里,而在一片空场上,各地的人到这特定的地方,各以无情的身份出现。在这里大家把原先的关系暂时搁开,一切交易都得当场算清。我常看见隔壁邻舍大家老远的走上十多里在街集上交换清楚之后,又老远的背回来。他们何必到这街集上去跑这一趟呢?在门前不是就可以交换的吗?这一趟是有作用的,因为在门前是邻舍,到了街集上才是陌生人。 (费孝通,1985,页77),“家人” 概念所包含的范围,并不单纯地等同于亲属制度所规定的关系,“家”字可以说是最能伸缩自如了。“家里的”可以指自己

7、的太太一个人,“家门”可以指叔伯侄子一大批,“自家人”可以包括任何要拉入自己的圈子,表示亲热的人物。自家人的范围是因时因地可伸缩的,大到数不清,真是天下可以是一家。 (费孝通,1985,页23),2 表达性关系、工具性关系、混合性关系(黄光国,1987),工具性关系(公平法则) 混合性关系(人情法则) 情感性关系(需求法则),家人关系、熟人关系、生人关系 (杨国枢,1993),核心关系、可靠关系、可用关系 (阎云翔,1997),礼物的流动一个中国村庄中的互惠原则与社会网络 核心区域:家庭成员、近亲(交换礼物最多) 可靠区域:亲密朋友(交换礼物较多) 可用区域:一般亲友(交换礼物较少),5 既有

8、关系、交往关系(杨中芳,1998),既有关系:同学、同乡等交往基础 交往关系:实际交往的状态,6 自己人/外人的关系分类图式(1998),第三节 人际关系的理论:吸引、交换与认同,一、社会交换理论(P. Brua,1964) 二、人际资源理论(Foa & Foa,1971),二、人际资源理论(Foa & Foa,1971),特 高 爱 殊 地位 服务 信息 物品 低 钱 低 抽象 具体 高,三、社会认同理论(Tajfel, 1978),人际之间并无吸引,但由于认同群体,而形成与群体其他成员的关系,四、“自己人”理论(杨宜音,1998),包容他人进入自我边界内,成为自己人。 我与我们的动态心理过

9、程 朋党政治 多中心的格局,五、 “缘分”理论,缘分:对血缘关系以外人际关系的解释 命中注定、命里安排 善待与珍惜 千年修得同船渡,有缘千里来相会 善缘与孽缘 讨债鬼(因果报应) 冤孽、冤大头,第四节 人际关系的测量,一、社会测量法(J. Moreno) Sociometry 人际关系图 二、人际关系测量 主动性、支配性、规范性、开放性等 三、人际关系能力测验,第五节 人际关系的发展,1 社会渗透理论(I. Altman,1973) Social penetration theory (1)定性阶段 (2)情感探索阶段 (3)情感交流阶段 (4)稳定交往阶段,二、报:推进关系发展的交往规范,报

10、的词义:回复、往还 常用词汇:报效、报恩、报答、报复、报应、报酬、报偿、报知 (1)回报 感恩戴德、感恩图报、知恩必报、饮水思源、受恩思报、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长,(2)报复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以眼还眼 (3)因果报应 一报还一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杨联升(1957)、韦政通(1987),中国文化中“报”、“保”、“包”之意义 这一观念是中国社会关系中的重要基础。中国人相信行为的交互性给别人好处通常被认为是一种社会投资。 中国人的世间游戏:人情与世故 报恩、报仇、还报、果报、业报 交互报偿的原则,是相对的,有

11、来有往的,有因有果的。,报的特性,(1)往还性 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曲礼) 忘恩负义小人行径 (2)情感性 父母之仇,不共戴天;一日之师,终生为父;千里送鹅毛,(3)增量性,领情,还情 报大于施 (4)延迟性 养儿防老,积谷防饥 (5)区别性 远近亲疏,差序格局,(6)角色差异及规范,施与者:不思回报的仁人君子 受惠者:不忘恩德,增量回报 “没有良心”、“白眼狼” (7)几种类型 救命之恩、养育之恩、知遇之恩 雪中送炭、锦上添花,报的功能,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

12、永以为好也 (诗经卫风木瓜),(1)文化规范(行为秩序) (2)社会整合(不断强化) (3)善善恶恶(劝善) (4)人情债(欠疚、感激的交替及均衡),实际上,每一个社会中这种交互报偿的原则都是被接受的。而在中国,其不同之处是这项原则有由来已久的历史,高度意识到其存在,广泛地应用于社会制度上,而且产生深刻的影响。 杨联升,第六节 人际之间的冲突,一、冲突的概念 人际之间处于对立的状态,表现为关系双方紧张、不和谐、敌视、争斗 二、冲突与竞争的区别 1 是否伤害对方 2 是否有明确的规则与程序,三、冲突的类型,1 特定行为选择的冲突 2 关系规则上的冲突 3 个人性格与态度的冲突,四、怨:一种特殊的

13、人际不满状态,内心的不满与无法直接表达的无助感形成的混合情绪 忍气吞声、怨气冲天 “和为贵”的人际关系价值判断 先赋性关系的难以中断、道德责任 应有之情、真有之情的冲突,成人对各类关系间不满情绪的处理方式 (彭泗清,1990),五、冲突解决模式(冲突风格),合作性维度(cooperativeness) 关注他人的需要 坚持性维度(assertiveness) 关注自己的需要,冲突解决模式,拿捏分寸:人际互动的方式(邹川雄,1997,2000),处世智慧:人情与世故 通情达理、政通人和的价值目标 大而空的官样文章、官话、官腔:抽象化的同时,给相关人员留下解释的弹性空间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暗斗多

14、于明争,含沙射影、话中有话,“私了”与“公了”(对簿公堂) 了解“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心领神会 内外有别,外圆内方,参考文献,翟学伟(2002)中国人的行动逻辑,北京:社科文献出版社 翟学伟(1995)中国人的脸面观 杨中芳(2001)中国人的情感、信任与行为,台北:远流出版社 杨国枢主编本土心理学研究,台北:桂冠图书公司,Duck, S. (Ed.), (1997). Handbook of personal relationships: Theory, research and interventions.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Fiske, A. P. (1991). Structures of social life: The four elementary forms of human relations. New York: Free Press.,思考题,1 人际关系与“关系”概念的主要差别表现在哪些方面? 2 中国人人际冲突解决的一般方式是什么? 3 在现代化过程中,中国人关系特点出现哪些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