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道镜的临床应用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192284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PPT 页数:74 大小:3.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阴道镜的临床应用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阴道镜的临床应用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阴道镜的临床应用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阴道镜的临床应用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阴道镜的临床应用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阴道镜的临床应用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阴道镜的临床应用课件(7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阴道镜的临床应用,COLPOSCOPE,阴道镜检查,阴道镜检查: 就是将宫颈、阴道和外阴的黏膜放大一定的倍数,在光源的照射下,观察肉眼所看不到的上皮和血管变化。,阴道镜的历史,1925年德国Hans Hinselmann 发明了阴道镜,利用双目显微镜观察宫颈的原始“阴道镜” 。 Leitz制造了直立式、可移动的光学阴道镜 40年代,细胞涂片巴氏染色诊断学的诞生,动摇了人们对阴道镜的态度。 50年代由于有学者报道细胞学假阴性率较高,而阴道镜则偏低,两者联合应用的优越性越来越被妇产科临床工作者不断认识。 60年代,阴道镜才在全世界广泛应用。 70年代阴道镜与录象机结合可以对病变进行追踪及预后估计。

2、 1993年美国威龙公司首先推出第1台电子阴道镜,从此阴道镜进入计算机管理时代。 20世纪末各种品牌的电子阴道镜如雨后春笋般遍布全国各地。,阴道镜的使用价值,优点:a. 诊断早期宫颈癌、辨别肿瘤与炎症 b. 在治疗上有指导意义,特别是对宫颈上 皮内瘤变的治疗,能提示病变位置和范围。 c. 阴道镜对宫颈良性病变的估计和治疗也 有价值。 d. 阴道镜照像或计算机图象储存对宫颈病 变的追踪观察非常重要。 e. 对HPV和亚HPV感染与癌前病变及宫颈 癌发生的关系方面进行研究 缺点:不能看到子宫颈管内的病变,特别是绝经后 妇女宫颈萎缩、磷柱交界缩到颈管内的患者。,阴道镜检查的适应症,巴氏II级及以上或

3、TBS回报有非典型鳞状细胞(ASC-US)或以上者 肉眼观察可疑或病史可疑者 阴道和外阴病变:上皮内瘤样变、尖锐湿疣等 宫颈锥切前确定病变范围 为了某种特定的题目对某种人群作普查,如:对HPV感染者等 有条件者可在首诊时常规作阴道镜,再行细胞涂片,两者相互参照以减少漏诊,检查方法及注意事项,1、阴道镜检查前2-3天禁性交,不作妇科检查,急性宫颈炎及阴道炎先作适当治疗。 2、放置窥器时避免损伤宫颈表皮。 3、肉眼观察:宫颈形态、颜色、有无裂伤、有无白斑、分泌物的性质。 4、纱布球轻轻拭去粘液,调节焦距。 5、用蘸透3%醋酸的棉球浸湿宫颈,15-20s后拭去粘液,观察宫颈,有些颜色的变化需等待1-

4、2分钟后才完全出现,时间太短,易遗漏颜色的改变,甚至误诊。 6、碘试验对良性疾病的识别及转化区的病变边界的划定有重要作用。 7、绿色滤镜对血管的改变可获得清晰的图像。,阴道镜诊断学,阴道镜图像的基本构成,(一)颜色及色调 (二)表面构型 (三)边 界 (四)血 管,(一)颜色及透明度,正常上皮 一般透明度较好,呈粉红色,萎缩的鳞状上皮 上皮薄、不含糖原,基质血管少而呈灰红色,上皮的颜色及透明度与基质的血管上皮的厚度、细胞的密度、分化及角化程度有关。,柱状上皮 只含一层细胞而高度透明,呈深红色,不正常上皮 透明度降低,基质中的细胞浸润使基 质的红色蒙上灰白、污浊或黄色,CIN上皮:因细胞密聚、核

5、染色质多,不含糖 原,透明度差,呈不同程度的白色、 深红、灰红。 早期浸润癌:血管丰富呈红色,有时癌上皮呈 大块状增生,基质破坏,肿瘤呈 黄红色,胶东状或熟肉样,醋酸试验 正常鳞状上皮无变化 柱状上皮呈小葡萄状 化生上皮及非典型上皮均有不同的肿胀,血管收 缩,上皮变白。 病变越重,白色越凝重。 浸润癌呈猪油状,浑浊度随病变加重而增加。,涂醋酸前,涂醋酸后,碘试验 鳞状上皮细胞:因含糖原,出现深棕色称“碘试验阳性”。 柱状上皮 未成熟的化生上皮 因不含糖原,均为“碘试验阴性”。 角化上皮 非典型上皮 HPV感染:芥末黄,涂碘前,涂碘后,(二)表面构型,三种因素:上皮表面的形态 不同上皮所处的平面

6、 上皮的厚度 原始鳞状上皮表面光滑,基质乳突很平 柱状上皮基质乳突伸长使表面呈颗粒状 化生上皮薄于鳞状上皮 转化区纳氏囊肿使表面凹凸不平 HPV感染形成乳突状或鞋钉状突起 CIN或浸润癌增生、易脱落、菜花状不规则的突起或溃疡,(三)边界,阴道镜下各图像之间有分界线,加醋酸或碘溶液后分界更加清晰 CIN上皮边界非常清晰,CIN越严重、边界越清晰 炎 症边界不清楚。,(四)血管正常血管,宫颈终末血管是构成阴道镜图像的重要部分,只有终末血管上升至上皮表层或被推向表层时,阴道镜下血管才清楚。 正常鳞状上皮:基质血管呈网状或蜘蛛状,不可见 终末血管呈网状或发夹状,可见 柱状上皮:基质血管树枝状,末端形成

7、血管襻进入乳 突,隐约可见 在正常转化区内:位于深部的纳氏囊肿增长到很大时常将基 质的树枝血管推向表面。,(四)血管异常血管,异常血管分为:点状血管、镶嵌状血管及异型血管 点状血管:基质乳突中终末血管扩大伸向表面,呈点状 镶嵌状血管:基质中的血管呈“篮子状”包绕上皮块,血管 上部与表面平行,呈镶嵌状。 异型血管:血管怒张,自下而上在不同平面紊乱分布。 上皮高度失常,血管亦不成熟,数量不多, 分枝少,血管间距离增大,有不规则收缩、 急转弯或突然终断。常伴有出血。,点状血管,镶嵌,(四)血管异常血管,异常血管分为:点状血管、镶嵌状血管及异型血管 点状血管:基质乳突中终末血管扩大伸向表面,呈点状 镶

8、嵌状血管:基质中的血管呈“篮子状”包绕上皮块,血管 上部与表面平行,呈镶嵌状。 异型血管:血管怒张,自下而上在不同平面紊乱分布。 上皮高度失常,血管亦不成熟,数量不多, 分枝少,血管间距离增大,有不规则收缩、 急转弯或突然终断。常伴有出血。,分枝少,血管间距离增大,急转弯或突然终断,粗点状血管和粗镶嵌 CIN及原位癌 细点状血管和细镶嵌 炎症、HPV亚临床感染、 (特别是位于转化区外) 治疗后反应 管径粗大、形态扭曲、高度不规则,血管间距增大者有重要临床意义 血管变异程度越大,上皮的非典型性越重。,阴道镜图像的基本构成,(一)颜色及色调 (二)表面构型 形态、平面、厚度 (三)边 界 (四)血

9、 管,阴道镜名词,正常阴道镜图像:原始鳞状上皮 柱状上皮 正常转化区 不正常阴道镜图像:醋酸白色上皮、镶嵌、 点状血管、白斑、 异性血管等 阴道镜图像不满意:鳞柱状上皮交界看不清 杂 类:炎症改变、萎缩改变、糜烂、湿疣、 乳头状瘤等,正常阴道镜名词,原始鳞状上皮:为光滑、粉红色和无特殊形态的上皮 柱状上皮:为单层分泌黏液的高柱状上皮,其上端连接子宫内 膜,下端达原始鳞状上皮或化生上皮。在醋酸作 用下呈现出典型“葡萄状”改变。 正常转化区(移行带):原始鳞-柱交接部和生理鳞-柱交接部 之间的区域。其内有由化生上皮环绕 的柱状上皮小岛、腺体开口及纳氏囊 肿。,正常转化区,原始鳞-柱交接部: 胎儿期

10、,来源于泌尿生殖窦的鳞状上皮向上生 长,宫颈外口与宫颈管柱状上皮相邻而形成; 青春期后,在雌激素作用下,宫颈管黏膜组织 外翻(假性糜烂),导致原始鳞柱交接部外移。 生理鳞-柱交接部:在阴道酸性环境或致病菌的作用下, 宫颈阴道部外翻的柱状上皮被鳞状上 皮替代,形成新的鳞柱交接部 化生上皮:指柱状上皮转变为鳞状上皮,在化生初期细胞层数少,不含糖原,呈深红色;化生上皮逐渐成熟时,上皮层数增多,逐渐含糖原而呈不同程度的粉红色。,化生上皮,生理鳞柱交界,柱状上皮,纳氏囊肿,原始鳞状上皮,原始鳞柱交界,正常转化区,腺体开口,柱状上皮小岛,正常宫颈 柱状上皮鲜红色,围绕宫颈形成一圈,鳞状上皮浅红色,加醋酸后

11、鳞柱状上皮交界呈一条白线,下唇右侧有3个柱状上皮小岛,表示已开始化生。,不正常阴道镜名词,一、醋酸白色上皮: 涂抹醋酸后出现的白色斑块 边界清楚,不高出周围组织,呈灰白或白色 厚的白色上皮颜色越白、透明度越差,或高出周围上皮者非典型性越重,切片多为非典型增生或原位癌,薄的白色上皮位于转化区内 加醋酸后上唇外周有一大块白色上皮,边界清楚,尖端指向宫颈口,内界与柱状上皮相连,表面光滑,不高出周围组织。涂片II级,病理切片为慢性宫颈炎,鳞状上皮增生化生。,白色上皮 加醋酸后上唇出现两块白色上皮,偏右的一块厚且边界清楚,特别白,提示此种病变有重要性,左侧的白色上皮不规则,有多个腺体开口。病理切片为宫颈

12、鳞状上皮增生活跃,非典型增生II-III级,二、白斑:,局灶性,隆起的白斑,涂醋酸前即可见。 可位于转化区内,也可以在转化区外。 当其附近有镶嵌和点状血管时有重要性,厚的白斑位于转化区内 绝经后之妇女,宫颈口周围有数块白斑,表面光滑,边界清楚,下方有较多之反光点。阴道涂片I级,病理切片为慢性宫颈炎。,三、镶嵌:,细镶嵌:由细小点状血管排列而成或由弯曲的血管围绕 腺体构成,其边界不清,多为炎症。 粗镶嵌: 血管粗大变形,镶嵌较规则,血管间距增大,基底深红 加醋酸后上皮肿胀突出于表面,边界清楚,醋酸反映一分钟后才慢慢变白并随时间延长而更显著,细镶嵌无此表现。 粗镶嵌为原位癌的三联征(白色上皮、点状

13、血管、镶嵌)之一,四、点状血管,细点状: 细微的红色小点位于红色或灰白的基底上 比较密集,与细镶嵌共存,加醋酸后边界可见 病理切片常为:轻度非典型增生或炎症 粗点状 血管呈粗点状,间距增宽 加醋酸后基底发白,边界清楚 高倍镜下终末血管扭曲扩张似绒球或雀巢 病理切片常为:重度非典型增生或原位癌,细点状血管 滴虫阴道炎,鳞状上皮中,发夹状血管嵴部扩张,呈细点状血管。弥漫分布,边界不清,粗点状血管 绿色滤镜下点状血管粗大,血管间距增宽,因血管高度接近表皮,极易出血。病理切片为鳞状上皮细胞癌。,五、异型血管,指血管的管径、形态、走向及相互间的关系均高度不规则。 a.血管间的距离明显增大,有大片无血管区

14、 b.有的很长一段无分支 c.多数有急弯、终末部分呈螺旋状 d.有不规则的收缩及扩张,常出现突然中断 异型血管是浸润癌的标志,异型血管 下唇突出,可见粗的、不规则的血管。上唇可见白色上皮。,杂 类,炎症改变:弥漫性的发红或溃疡 湿 疣:1)呈多个小菜花或鸡冠状 2)阴道镜下见其内血管攀,粗而红,其绒毛 或小乳突比柱状上皮的葡萄糖粒结构大 3)加醋酸后变白,边界清楚 乳头状瘤:1)条状、束状、大团块 2)阴道镜下血管隐约可见 3)加醋酸后变白,血管消失,周围粘膜正常 宫颈结核:可见干酪样坏死组织或纤维组织,呈灰黄色,宫颈急性炎症 由于血管扩张、充血,整个宫颈显得较红,下唇正中鲜红色,血管粗大,排

15、列紊乱。,滴虫宫颈阴道炎 鳞状上皮表面有弥漫分布充血的细点状血管,呈“草莓样”,杂 类,炎症改变:弥漫性的发红或溃疡 湿 疣:1)呈多个小菜花或鸡冠状 2)阴道镜下见其内血管攀,粗而红,其绒毛 或小乳突比柱状上皮的葡萄糖粒结构大 3)加醋酸后变白,边界清楚 乳头状瘤:1)条状、束状、大团块 2)阴道镜下血管隐约可见 3)加醋酸后变白,血管消失,周围粘膜正常 宫颈结核:可见干酪样坏死组织或纤维组织,呈灰黄色,宫颈湿疣 宫颈上唇可见一小片病变,阴道镜下向外凸出,呈疣状结构,内有大的血管袢,病变边界清楚,应与柱状上皮鉴别。病理切片为宫颈湿疣。,杂 类,炎症改变:弥漫性的发红或溃疡 湿 疣:1)呈多个

16、小菜花或鸡冠状 2)阴道镜下见其内血管攀,粗而红,其绒毛 或小乳突比柱状上皮的葡萄糖粒结构大 3)加醋酸后变白,边界清楚 乳头状瘤:1)条状、束状、大团块 2)阴道镜下血管隐约可见 3)加醋酸后变白,周围粘膜正常 宫颈结核:可见干酪样坏死组织或纤维组织,呈灰黄色,宫颈乳头瘤 宫颈口位于上方,下唇左侧见一长条白色疣状突起,向外伸延再返转向下,病变颜色白而发亮,边界清楚,由一支支的乳头排列组成,其内可见血管袢。,宫颈乳头瘤 宫颈下唇有突出的红色病变,宫颈乳头瘤 加醋酸后显示一大片白色病变,由多个粗大的、梭形的、乳头状瘤构成,边界清楚,白色突出。病理切片为乳头状瘤,鳞状上皮增生活跃。,杂 类,炎症改变:弥漫性的发红或溃疡 湿 疣:1)呈多个小菜花或鸡冠状 2)阴道镜下见其内血管攀,粗而红,其绒毛 或小乳突比柱状上皮的葡萄糖粒结构大 3)加醋酸后变白,边界清楚 乳头状瘤:1)条状、束状、大团块 2)阴道镜下血管隐约可见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