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_1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191433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8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_1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中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_1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中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_1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中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_1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中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_1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_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_1(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二章 中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2,第一节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一 、心理发展的含义 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出生,成熟,到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四个特征: 1 连续性与阶段性 2 定向性与顺序性 3 不平衡性 4 差异性,3,二、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1 少年期(11岁 15岁) 特点: 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 抽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但仍需具体形象支撑 2 青年初期 (14岁 18岁) 特点: 心理、生理、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 智力接近成熟,出现辩证思维,4,三、中学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1 关于学习准备 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对新的学习的适应

2、性。 2 关于关键期 指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5,第二节 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一 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 皮亚杰理论的主要观点: 心理发展:是个体通过同化和顺应日益复杂 的环境而达到平衡的发展过程。 认知发展:个体在平衡的交替中不断建构和完善其认知结构,从而实现认知的发展。,6,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 在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中,认知结构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不断重构,从而表现出不同质的四个阶段: 1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2 前运算阶段 (2-7岁) 3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4 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7,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感知运动阶段(02岁

3、) 儿童通过感觉和运动能力来认识世界。 获得客体永恒性(9-12个月时),8,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前运算阶段(2-7岁) 感知觉主导儿童的思维。 思维特点: 未获得物体守衡概念 自我中心 集中化 思维的不可逆性,9,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3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以能够对具体事物进行逻辑思考为特征。 思维特点: 获得守恒概念 获得排序和分类 获得思维的可逆性 对内隐实质能够反应,10,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4 形式运算阶段(11岁成人) 可以系统地思考抽象问题并形成结论。 思维特点: 抽象逻辑思维 假设演绎推理 系统性思维 可逆与补偿,11,补充:评估学生的认知发展,形式运算思维的

4、评估: 例如:理解谚语“太阳底下晒干草。”的含义。 形式运算思维阶段学习者的理解: “有机会就要争取。” 具体运算思维阶段学习者的理解: “要在白天的时候晒干草。”,12,具体运算思维的评估: 例如:排序问题 有三个名字分别叫珍妮,凯文,约翰的学生。约翰比凯文高,而凯文又比珍妮高。 问下面的句子哪一个最准确? a.凯文和珍妮一样高 b.凯文比珍妮高 c.珍妮比凯文高 d.没有足够的信息判断高度,补充:评估学生的认知发展,13,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与教学的关系,在介绍抽象概念时,提供具体的事例。 通过学生间的交流来评估现在的发展水平,并使他们了解更高水平学生的思维过程。 提供给学生与他们的思维发

5、展水平契合的练习。,14,认知发展阶段与教学的关系:,(一)认知发展阶段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二)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三)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思想 “最近发展区”概念:是指儿童不能够独立完成,但在有能力的教师或同伴的帮助下能够完成的学习任务区域。,15,“最近发展区”思想对教育的启发:,1 以有意义的活动和真实的任务作为教学主题。 2 提供教学支架,帮助学生跨越最近发展区 。 3 安排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让能力不同的儿童互相帮助学习。,16,支架式教学设计 强调通过教师的帮助(支架)将学习的任务逐渐由教师转移给学生自己,最后撤去支架,使学生达到独立学习。,17,支架式教学设计课例:认

6、识两栖动物 步骤: 1、搭脚手架:建立概念框架什么是两栖动物? 2、进入情境: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我们见过的两栖动物有哪些?它们与其他动物有什么不同? 3、独立探索:对两栖动物的体温、皮肤、毛发;生殖;幼体的生活、成体的生活等进行探索。,4、协作学习:除了青蛙和蟾蜍,还有拿山椒鱼、大鲵(也就是娃娃鱼)、虎螈、蝾螈、鳗螈等,但乌龟、鳄鱼不是,它们属于爬行类。 5、效果评价:,18,第三节 中学生的人格发展,一、人格的发展 (一)人格的含义 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19,第三节 中学生的人格发展,(二)埃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

7、: 人的一生需要经过8个心理社会阶段,每个阶段都要解决一个由个体在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产生的心理社会危机。 第1阶段 信任对怀疑(0-1.5岁): 当婴儿从养育者处获得持续稳定的关爱时,信任感得到发展。 第2阶段 自主对羞怯(1.5岁-3岁): 自主感发生在儿童独立力探索的愿望,做力所能及的事受到鼓励支持时。,20,(二)埃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 第3阶段 主动感对内疚感(3岁-6岁): 当成人支持并奖励儿童为探索,接受新挑战所作出的努力时,主动感会得到发展。 第4阶段 勤奋感对自卑感(6岁-12岁): 当在挑战性任务上取得成功时,会获得胜任感,勤奋感随之发展。 第5阶段 角色同一性对角色

8、混乱(12岁-18岁): 允许青少年在明确的规则范围内拥有更多的独立自主权来试验自己的想法,有助同一性得到发展。,自我同一性:指个体组织自己的动机,能力,信仰及活动经验而形成的有关自我的一致性形象。,自我同一性实现过程中的四种情况:,同一性达成:面临选择时个体考虑了各种实际选项,做出了选择,并实践选择。 同一性拒斥:个体过早地将自我意象固定化,没有考虑各种选择的可能,而停止了同一性的探求。 同一性混乱:个体不知道“自己是谁?想做什么?”没有明确的发展方向。无法成功地做出选择,逃避思考问题。 同一性延迟:延迟做出个人生活或职业的选择和承诺。亲自去做一些试验,摒弃不适合的东西,发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

9、式,寻找根源。,22,(二)埃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第6阶段 友爱亲密对孤独(18岁-30岁) 第7阶段 繁殖对停滞(30岁-60岁) 第8阶段 完美无憾对悲观绝望(60岁以后),23,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的教育含义,指明了各发展阶段的任务,并给出解决危机、完成任务的具体教育方法,有助于教师理解不同发展阶段的儿童所面临的冲突类型,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因势利导,对症下药。 初中和高中阶段帮助学生适应同一性和角色混乱危机。,24,(三)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家庭教养模式 。 专制型 :父母:强调子女的绝对服从 。 儿童:不知足、不安全、忧虑、退缩、怀疑、不喜欢与同伴交往。 放纵型 :父母:奖惩

10、不明,不培养独立精神和自力更生的能力。 儿童: 不成熟,缺乏自控力和探索精神,依赖性强,易退缩。 民主型 :父母:建立明确的规则和标准来引导儿童的活动,尊重儿童独立的选择。 儿童: 最成熟的,有能力,独立性强,自信,知足,爱探索,控制自己,喜欢交往,自我肯定。,25,(三)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2. 学校教育 主要通过教师的言传和身教来实现。 3. 同辈群体 同辈群体是儿童学习社会行为的强化物。 同辈群体为儿童的社会化和人格发展提供社会模式或榜样。,26,二、 自我意识的发展,(一)自我意识的含义 是指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 关系的认识。 三个成分: 自我认识:指个体对自己的心理特点

11、,人格特征,能力及自身社会价值的自我了解与自我评价。 自我体验:指个体对自己的情感体验。(如自尊,自爱等) 自我监控:指对自己的意志控制。(如自我检查,自我监督等),27,(二)自我意识的发展,生理自我:岁左右基本成熟 社会自我:少年期基本成熟 心理自我:青春期开始发展和形成,28,第四节 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一、学生的认知差异及其教育含义 认知过程是指学生获得信息、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包括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等的差异。),29,第四节 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一)认知方式差异 什么是认知方式? 是个体在知觉、思维、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具有或偏爱的独特而稳

12、定的风格。,30,第四节 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常见的认知方式差异: 1 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 场独立型:是指很容易地将一个知觉目标从它的背景中分离出来的能力; 场依存型:是指很难地将一个知觉目标从它的背景中分离出来的能力;,31,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测量 : 身体位置调整测验 :进入一可调整倾斜度的房间,坐在房间中一个可作各种角度转动的椅子上。房间与椅子的转动,有时方向一致,有时不一致,构成了类似飞机在空中翻滚的情境。要求受试者将自己的身体调整到实际的垂直位置。 框棒测验 :注视一个倾斜的方框,框内有一个可独立于框平面转动的亮棒,要求被试将亮棒调整到垂直于地面的方位。 镶嵌图形测验 :在较复杂的图

13、形中用勾画出镶嵌或隐蔽在其中的简单图形。,32,镶嵌图形测验举例,33,场独立型者特点: 在认知方面独立于周围背景,倾向于在更抽象的和分析的水平上加工,关注于概念和抽象原则; 对客观事物判断时不易受外在因素影响和干扰,表现出较强的独立性和较少的受暗示性;,34,场独立型学生的学习特点:,喜欢独立思考,偏爱自然和数学学科,且成绩较好; 喜欢独立自主地学习,学习动机以内在动机为主; 易于适应教师结构不严谨(指导性的,以任务为定向)的教学方式; 在职业选择上,倾向于选择人际关系较单纯而可独自完成的工作(如机械修理、实验、化验等)。,35,场依存型者特点: 更多地利用外在参照确定自己的行为,具有较强的

14、受暗示性和较少的独立性; 认知改组技能低,通常不易从习惯的解决问题的方式中摆脱出来; 态度和自我知觉易受干扰,优先注意自己所参与的人际关系网络的状况; 社会技能高,善于社交。,36,场依存性学生的学习,较易接受与人有关的社会性信息,对人文社会学科较有兴趣,且成绩较好 更多地依赖同学的接纳与教师的鼓励和反馈,易受外在动机支配 较喜欢从事与人的活动有关的工作(如老师、商业、社会服务等)。,37,第四节 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常见的认知方式差异: 2 沉思型与冲动型 沉思型是指对问题的解答速度较慢但错误较少的类型; 冲动型是指对问题的解答速度较快但错误较多的一种类型 。,38,沉思型与冲动型的测量:,

15、卡根设计了“匹配相似图形测验”(MFFT) 。 基本内容:出示1个标准图形和6个可供选择的图形,要求被试从这6个图形中选出一个与标准图形完全一样的图形,不限反应时间。一共12套这样的图形。 记分: 正确性 时间,39,第四节 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常见的认知方式差异: 3 辐合型与发散型 辐合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综合搜集信息,运用逻辑规律缩小范围,找到唯一正确答案。 发散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思维沿着不同方向扩展,产生多种有可能性的答案。,40,第四节 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认知方式对学习的影响: 影响学生对认知通道的选择。 影响学生对学习环境的选择。 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组织程度的偏好。 影响学

16、生对学科选择的偏好。,41,第四节 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二 ) 智力差异 什么是智力? 智力是一般认知能力的集中体现,是注意力、观察力、思维力和想象力等基本认知能力的有机结合。,42,(二 ) 智力差异,多元智能理论: 霍华德.加德纳提出,认为智力应该是在某一特定文化情境或社群中所展现出来的解决问题或制作生产的能力。 智力类型 影响的教育活动举例 语言智力 讨论修辞 逻辑数理智力 据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计算建筑物对角距离 空间智力 借助透视法画图 音乐智力 确定一首歌的旋律与节拍 肢体动觉智力 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 人际智力 听同学间的辩论 内省智力 通过角色扮演来了解人的内心世界 自然智力 到森林中观察动物的生活模式,43,(二)智力差异,(三)智力测验: 弗朗西斯高尔顿第一个提出有关智力测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