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5-简述(1)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191222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PPT 页数:92 大小:3.9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5-简述(1)_第1页
第1页 / 共92页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5-简述(1)_第2页
第2页 / 共92页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5-简述(1)_第3页
第3页 / 共92页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5-简述(1)_第4页
第4页 / 共92页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5-简述(1)_第5页
第5页 / 共9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5-简述(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5-简述(1)(9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心血管病报告 2015 简述,枝江市人民医院 张兵,央视沉痛发声,1 心血管病死亡情况 2 心血管病危险因素 2.1 高血压 2.2 吸烟 2.3 血脂异常 2.4 糖尿病 2.5 超重/肥胖 2.6 体力活动不足 2.7 不合理膳食 2.8 代谢综合征 2.9 大气污染 3 心血管病 3.1 脑卒中 3.2 冠心病 3.3 心律失常 3.4 心力衰竭 3.5 肺血管病 3.6 心血管外科 3.7 慢性肾脏病 3.8 外周血管病 4 心血管病社区防治 4.1 心血管病社区防治工作概况 4.2 上海闵行区高血压社区防治信息化管理模式 5 心脑血管病医疗与费用,总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民生

2、活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尤其是人口老龄化及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中国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流行趋势明显,导致了心血管病的发病人数持续增加。今后10年心血管病患病人数仍将快速增长。 目前,心血管病死亡占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农村为44.6%,城市为42.51%。心血管病的疾病负担日渐加重,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1 心血管病死亡情况 2014年,中国心血管病(CVD)死亡率仍居疾病死亡构成的首位(图1,图2)。农村心血管病死亡率从2009年起超过并持续高于城市水平(图3)。2014年农村心血管病死亡率为295.63/10万,其中心脏病死亡率为143.72/10万,脑血管病死亡率为151.91/10

3、万(脑出血74.51/10万,脑梗死45.30/10万);城市心血管病死亡率为261.99/10万,其中心脏病死亡率为136.21/10万,脑血管病死亡率为125.78/10万(脑出血52.25/10万,脑梗死41.99/10万)。,心血管病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在农村为44.60%,在城市为42.51%(图4)。每5例死亡者中就有2例死于心血管病。,2、 心血管病危险因素,2.1 高血压,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也是心血管病心血管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2010年中国因高血压死亡共计204.3万例(男性115.4万,女性88.9万),占全部死亡的24.6%。2013年,我国卫生总费用为31

4、869亿元,其中高血压直接经济负担占6.61%。,中国在19581959年、19791980年、1991和2002年进行过4次全国范围内的高血压抽样调查,15岁以上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分别为5.1%、7.7%、13.6%和17.7%,总体呈上升趋势。2015年6月30日国务院新闻办发布2012年国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调查报告,中国18岁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25.2%,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测算患病人数为2.7亿。,正常高值血压:19912009年间中国营养与健康研究(CHNS)在九省分别于1991年、1993年、1997年、2000年、2004年、2006年和2009年对18岁及以

5、上成年人进行了7次横断面调查,结果显示,血压正常高值的比率从1991年的29.4%增加到2009年的38.7%,呈明显上升趋势。,19912009年间CHNS在9省对18岁及以上人群进行了7次横断面调查,收集了人群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的变化趋势。整体来看,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呈上升趋势,但依旧处于较低水平。2009年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26.1%、22.8%和6.1%。,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包括高钠低钾膳食、超重和肥胖、过量饮酒、精神紧张、高血压家族史、缺乏体力活动、年龄、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偏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偏低等。随着高血压危

6、险因素聚集数目的增加,高血压的患病风险增加。,19912009年中国健康和营养调查显示,少年儿童高血压患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从1991年的7.1%上升到2009年的13.8%,年均上升率为0.47%。不同年龄、性别儿童的血压水平均呈上升趋势。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19万余名717岁汉族学龄儿童血压结果显示:2010年中国儿童高血压患病率为14.5%(男生16.1%,女生12.9%),且不同性别的高血压患病率均随年龄呈上升趋势。,超重/肥胖、糖脂代谢异常、高血压家族史、出生低体重(2.6kg)、睡眠不足是少年儿童患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出生体重过大(4kg)、宫内及早期营养不良、出生早期的饥荒、

7、儿童时期的盐敏感是成年早期高血压的危险因素。,高血压儿童较血压正常儿童在成年后更易患高血压并发生心血管重构,患病风险分别是血压正常儿童的2.1倍和1.5倍,且风险随着年龄组上升而升高。儿童至成年持续高血压组人群出现心、肾功能损害的风险比血压始终正常的人群增加3倍。,2.2 吸烟,19962002年,男性吸烟率高达60%以上。2010年全球成人烟草调查(GATS)中国项目调查结果:中国15岁及以上男性现在吸烟率52.9%;女性现在吸烟率为2.4%;1569岁人群中,男性医务人员和教师的现在吸烟率分别为40%和36.5%;青少年吸烟者中,13岁以前(含13岁)第一次吸完一整支烟的比例分别为男55.

8、9%,女 57.0%;2034岁的现在吸烟者中,52.7%在20岁以前就成为每日吸烟者;7.38亿不吸烟者遭受二手烟的危害。,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2012)流动人口专题调查结果:1859岁就业流动人口现在吸烟率为32.5,男性(55.3)显著高于女性(1.9);建筑业男性人群现在吸烟率最高(58.6)。现在吸烟者人均日吸烟量为15.6支(男15.7支,女10.3支)。就业流动人口二手烟暴露比例为68.7,男性为76.4%,以建筑业二手烟暴露最为突出。,近年来我国15岁以上人群的戒烟率略有上升:从1996年的9.42%上升到2002年的11.5%,2010年继续上升至16.9%,戒烟人数

9、增加了1500万人。2010年GATS中国项目调查显示16.1%的现在吸烟者打算在未来12个月内戒烟。,上海男性健康研究和女性健康研究结果:上海城区4074岁居民中23.9%的男性死亡和2.4%的女性死亡由吸烟造成。男性中,呼吸道疾病的归因危险度最高(37.5%),其次是癌症(31.3%)和心血管病(24.1%)。女性呼吸道疾病、癌症和CVD的归因危险分别为1.1%,1.1%和4.0%。,利用19862000年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平均随访9.5年的数据分析显示:中国男性现在吸烟者发生各型脑卒中的风险比为1.39,主要归因于缺血性卒中风险的增加。,2.3 血脂异常,2010年中国慢性病监测研究报

10、告了中国31省(市、自治区)18岁人群的血清TC、TG水平,均较2002年明显增高。TC水平男性为4.06mmol/L,女性为4.03mmol/L;TG水平男性为1.45mmol/L,女性为1.21 mmol/L。TC6.22 mmol/L的患病率男性为3.4%,女性为3.2%,城市高于农村,东部高于中、西部地区;男性4559岁和女性60岁年龄组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最高。TG2.26mmol/L的患病率男性为13.8%,女性为8.6%。,2014年的一项Meta分析,纳入20032013年14项研究,估算18岁以上人群中TC升高的患病率为7.9%,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的患病率为7

11、.6%,TG升高的患病率为13.7%,HDL-C降低的患病率为11.0%。,20072008年中国糖尿病和代谢异常研究(CNDMDS)调查了20岁以上人群高胆固醇血症的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TC6.22 mmol/L者男、女的患病率分别为8.7%和9.3%,知晓率分别为27.6%和20.7%,治疗率分别为21.4%和14.0%,控制率分别为18.3%和11.2%,治疗控制率分别为88.1%和78.4%。,2011年中国血脂异常患者管理和胆固醇达标情况调查显示,39%的血脂异常患者接受降脂治疗,其中大多数使用他汀类药物。LDL-C的达标率为25.8%,心血管危险分层为高危和极高危者达标

12、率分别为19.9%和21.1%。2012年血脂异常国际研究-中国(DYSIS-China),住院患者的他汀治疗率为88.9%。接受降脂药物治疗的患者,38.5%未达到LDL-C目标值,且心血管病危险分层较高组不达标率较高。,2.4 糖尿病,2010年中国慢性病调查数据,根据既往诊断糖尿病和空腹血糖/餐后2h时血糖检测结果,中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为9.7%。如果同时参考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则糖尿病患病率为11.6%。无论男性还是女性,糖尿病患病率都是城市高于农村。糖尿病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年龄小于60岁男性高于女性,年龄大于60岁女性高于男性。糖尿病患病率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超重

13、肥胖而增加。,大庆糖尿病研究20年跟踪随访的结果表明,生活方式干预组在积极干预的6年期间,糖尿病发病率降低了51.0%;在20年的随访中,干预组糖尿病发病率比对照组降低43.0%,干预组发生糖尿病比对照组平均晚3.6年。生活方式干预组23年CVD死亡降低41.0%,全因死亡降低29.0%。,大庆糖尿病研究还比较了新诊断糖尿病患者和糖耐量正常人群的CVD死亡率和全因死亡率。在23年随访期间,56.5%的新诊断糖尿病患者和20.3%的糖耐量正常者死亡。CVD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分别有47.5%的男性和49.7%的女性死于CVD,且其中大约一半的死亡是由卒中所致。新诊断糖尿病患者的全因死亡率

14、是糖耐量正常者的3倍,新诊断糖尿病男、女的CVD死亡风险分别是糖耐量正常者的3.5倍和6.9倍。,3B研究入选了104家医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25 817例,调查显示72.0%的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和(或)血脂异常,患者的血糖、血脂、血压综合达标率只有5.6%。,2.5 超重/肥胖,近20年来,在我国九省市人群进行的中国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显示,人群超重、肥胖患病率呈持续的上升趋势,超重+肥胖率由1991年的24.7%上升到2011年的44.0%,2010年中国慢性病监测项目表明中国成人超重率、肥胖率和中心性肥胖率分别达到30.6%、12.0%和40.7%,比2002年明显增加;60岁以上老年人有

15、近一半的人体重超标,超重率为32.1,肥胖率为12.4,超重率和肥胖率均为城市高于农村。,青少年的超重、肥胖率也明显增加,1985年2010年全国5次学生体质与健康抽样调查,2010年超重、肥胖率(9.6%和5.0%)分别是1985年(1.1%和0.1%)8.7倍和38.1倍。,2010年中国慢病及危险因素监测项目调查表明,成年人每天用于看电视的平均时间为1.87h;每日看电视时间每增加1 h,人群患肥胖的风险增加4.0。,2.6 体力活动不足,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结果显示,从1991年到2011年1860岁居民体力活动量呈明显下降趋势,其中职业活动下降最为明显,男性职业活动从1991年的382

16、代谢当量(MET)-h/周降至2011年的264MET-h/周(下降31%),女性则从420MET-h/周降至243 MET-h/周(下降42%);体育锻炼仍很低,2011年男性不足7MET-h/周,女性不足3 MET-h/周。青少年学生体力活动达标率仅19.9,体力活动缺乏和不足的学生各占40%左右。,2010年中国慢性病监测项目表明,成年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率仅为11.9%,青壮年人群(2544岁)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低于其他年龄组。 体力活动量与体重指数、腰围和体脂含量呈显著的负关联。体力活动不足者糖尿病的发病风险显著增加。体力活动不足者缺血性心脏病、缺血性卒中和糖尿病的死亡风险均增加。,2.7 不合理膳食,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显示,居民总能量摄入呈下降趋势,但一些膳食特点明显不利于CVD的预防,如碳水化合物供能比减少,脂肪供能比过高,膳食胆固醇的摄入量明显增加,水果、蔬菜的摄入量仍然较低。膳食钠摄入量呈明显下降趋势,但仍高达4.7 g/d(折合成食盐为12.0 g/d);膳食钾摄入量有增加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