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基因与癌-徐晋麟分子生物学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188928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PPT 页数:75 大小:1.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癌基因与癌-徐晋麟分子生物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癌基因与癌-徐晋麟分子生物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癌基因与癌-徐晋麟分子生物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癌基因与癌-徐晋麟分子生物学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癌基因与癌-徐晋麟分子生物学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癌基因与癌-徐晋麟分子生物学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癌基因与癌-徐晋麟分子生物学课件(7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九章癌基因与癌,第一节 肿瘤细胞的特点,癌症 多细胞器官性的疾病,这些器官的细胞生长异常,失去调节,并常伴有异常分化,形成瘤。在高等脊椎动物中及植物中都有发现。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相比呈现以下特征:,1) 无限繁殖 2) 接触抑制现象丧失 3) 癌细胞间粘着性减弱 4) 易被凝集素凝集 5) 粘壁性下降 6) 细胞骨架结构紊乱 7) 产生新的膜抗原 8) 对生长因子需要量降低,(1)无限生长(Immortalization),此和生长控制发生改变有关。 (2)转化(transformation),失去了生长的正常抑制,例如不受生长因子的支配。 (3)转移(metastasis),外因:物理致癌

2、因子( 高能辐射) 化学致癌因子( 环状化合物,亚硝酸等) 生物致癌因子(肿瘤病毒,黄曲霉素) 内因: 蛋白质功能水平上的病毒活性, 重要的生长调节基因的突变,如激素 控制细胞生长的机制被破坏。,2 . 癌症的发生原因,癌症发生的基本模式是一个多阶段的过程,它需要许多步骤,每一个步骤都是对前一步致癌作用的加强,在肿瘤细胞中,那些疯狂增殖的细胞被选择下来,这就促进了肿瘤的进程。在分子水平上,很多事件会对这一过程产生作用。 基因组中两种主要的改变是体细胞突变的积累以及遗传不稳定的发展。但它们对癌症形成所起的作用和相对重要性尚有争论。 目前认为癌症发生由两大特征所决定:第一,突变频率的增加有利于产生

3、改变生长特性的细胞;第二,能够选择出快速增长的细胞进过多重突变和选择的循环,癌症就会不断发展。,原代培养细胞(血清依赖,接触 抑制 ,有限寿命) 癌细胞,体外细胞培养,生长转化过程,确立细胞系 (永生化),极限(大部分细胞死亡,少数存活),转化(失去血清依 赖、接触抑制;形态改变、聚集,长成病灶),转移癌细胞转移到别的组织,产生新的克隆,确立细胞系: (1)贴壁依赖性(Anchorage dependence)细 胞附着在固体基质或薄膜的表面。 (2)血清(或生长因子)依赖性(serum or growth factor dependence): (3)密度制约抑制 (Density-depe

4、ndent inhibition): (4) 细胞骨架的形成 (cytoskeletal organization)。细胞是扁平 的,而且沿着附着基质的表面延伸。,正常细胞与癌细胞比较,第二节 癌基因和抗癌基因,癌基因(oncogene) 转化基因(transforming gene) 细胞癌基因(cellular oncogene,c-onc),未活化的c-onc称为原癌基因(proto- oncogene) 病毒基因组中癌基因的同源序列称为病毒癌基因(virus oncogene,v-onc)。,一.癌基因,癌基因是有潜在的促发肿瘤 发生活性的基因,最早在肿 瘤病毒中发现。到目前为止, 发

5、现的癌基因己有100多个。 1911年P.Rous发现了Rous肉瘤病毒,(Rous sarcoma virus)。 1969年美国的Huebner,R.I.和Todaro,G.I提出了癌基因假说。,癌基因假说,该学说主张,细胞癌变是由于病毒基因组中的癌基因引起的。癌基因是病毒基因组的一部分,如果癌基因受到阻遏,则细胞可以保持正常状态,一旦这种阻遏被打破,细胞就会发生恶性转化。致癌因子,如化学物质,辐射等能激活这些潜在的内源病毒,Huebner和Todaro认为细胞内的癌基因是病毒基因组的遗迹。1970年,Temin对癌基因的由来提出相反的看法,认为癌基因可由正常细胞的基因(原癌基因)通过体细

6、胞遗传和突变产生的。,1970年H.Temi和Dulbecco发现致癌的RNA病毒中存反转录酶,提出了原病毒假设,认为RNA病毒通过反向转录和正向转录以及与宿主细胞DNA发生交换或重组,能形成癌基因。1975年获诺奖。 1981年H.Evarmus和J.M.Bishop发现鸟类肉瘤病毒中含有致癌基因。被命名为病毒癌基因(Virus oncogene V-onc)。1989年获诺奖。 80年代初通过很多实验证实了癌基因的存在。,胞内Tyr激酶 膜结合蛋白,胞液蛋白,Ser/Thr激酶 胞液蛋白,信号分子 调节物,转录因子 Leu拉链蛋白,转录因子,甲状腺激素受体,生长因子 分泌蛋白,生长因子受体

7、 各种受体激酶,受体,G-蛋白/ 信号传导 GTP结合蛋白,癌基因的类型,DNA肿瘤病毒,转化病毒多为ssDNA病毒,癌基因是编码病毒本身所需的蛋白, 如:SV40的T抗原; 人乳头瘤病毒 (human papillomavirus ,HPV)的E6E7; 腺病毒的E1A,E1B 转化病毒带有癌基因其产物可使肿瘤抑制物失活。即减弱抗癌基因的功能,一些DNA病毒感染宿 主细胞后不发生裂解, 而是潜伏在细胞中, 并整合到宿主基因组 中,表达病毒癌蛋白, 引起宿主细胞转化。 如: 多瘤病毒家族 (SV40),人乳头瘤病 毒家族,腺病毒家族。,允许(受纳)细胞是指病毒感染后能够表达早期基因和晚期基因,

8、支持病毒整个感染过程,可以产生细胞病变。在非允许细胞中,病毒基因不表达或仅表达即刻早期基因,形成流产感染或顿挫感染,流产感染或顿挫感染指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后,细胞内缺乏病毒复制所需要的酶,能量和原料,病毒在细胞中不能合成病毒自身的成分,或虽能合成部分或全部核酸和蛋白,但不能组装和释放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与RNA 病毒不同,DNA病毒癌蛋白在细胞中没有对应物。 它通过合成病毒癌蛋白,作用并抑制宿主TSG蛋白而引起细胞转化。,许多新的肿瘤抑制基因是在病毒癌蛋白与TSG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中被发现的。,DNA肿瘤病毒在发生转化时,相应的基因整合到宿主基因组内,并呈组成型表达。 被多瘤病毒或腺病毒转化的

9、细胞有病毒的序列,这种序列包括整合进细胞基因组的早期区段,而整合的位点是随机的。,RNA反转录病毒,RNA反转录肿瘤病毒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 慢性肿瘤病毒是野生型反转录病毒,不带有癌基因。 急性肿瘤病毒是缺陷型反转录病毒,在其基因组中带有来源于动物的癌基因(v-0nc)。需助病毒的存在才能复制与表达。 V-onc的功能和突变的原癌基因相似。 慢性肿瘤病毒是依赖LTR(长末端重复序列)中的强启动子作用细胞癌基因(随机作用,因此较慢),诱发癌变。,RNA肿瘤病毒在反转录酶的催化下,复制和整合到核基因组中,肿瘤病毒基因结构,野生型反转录病毒,LTR,LTR,感染前不对称,缺陷型反转录病毒,本身不具有

10、复制的功能,癌基因被慢性肿瘤病毒激活,与急性转化反转录病毒直接转导一高活性病毒癌基因到宿主基因组中不同,慢性RNA肿瘤病毒通过整合到正常原癌基因附近,使其被病毒中长末端重复序列所激活。,感染较长时间后病毒才启动肿瘤发生。 延长的时间反映了反转录病毒的多轮复制和整合, 直到在某一位置激活附近的原癌基因 。,增加转录 病毒转染使正常原癌基因受病毒强启动子调节,如c-moc, 或被整合在附近的反转录病毒反式激活, 如 c-myc, c-myb , c-ref.,插入c-myc 基因不同位置的 鸟类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ALV)通过通读来打开编码的外显子,病毒增强子偶然作为启动子

11、,转录编码区,在下游插入的ALV其增强子激活c-myc的启动子,癌基因起源于动物,(1)各种动物的c-onc(细胞癌基因)其数目和位置比较固定,而反转录病毒中的v-onc(病毒癌基因)数目和位置是不固定的。 (2)线虫(C.elegans)和果蝇等动物并不被反 转病毒所感染,但这些动物的基因组中也 具有与高等动物癌基因同源的基因; (3) c-onc中发现有内含子,而反转录病毒的癌 基因(v-onc)则无内含子。 (4)动物的c-one可为反转录病毒所转导。,二抗癌基因(antioncogene),又名抑癌基因 (tumor suppressor gene TSGs ) 、隐性癌基因。是一种抑

12、制细胞生长和肿瘤形成的基因。在生物 体内与癌基因功能相抵抗,共同保持生物体内正负信号相互作用的稳定。 已发现10种抗癌基因,如Rb (Retinoblastoma视网膜母细胞瘤),p53蛋白 许多TSGs产物是细胞周期调节因子或是生长相关基因的转录抑制子。它的非活性形式能促进肿瘤生长。,TSGs的正常功能是限制细胞生长,作用主要有: (1)调节细胞生长. (2)维持基因稳定. (3)触发衰老,诱导细胞程序性死亡. (4)诱导终末分化. (5)抑制和调节蛋白酶活性. (6)改变DNA甲基化酶活性. (7)调节血管形成. (8)促进细胞间联系. 一个生长转化细胞可通过与正常的细胞融合而得到恢复。,

13、RB 位于13q14,编码视网膜母细胞瘤蛋白 Rb,能结合肿瘤抗原,(SV40 T抗原)调控细胞周期, 抑制细胞增殖,最早在视网膜母细胞瘤的研究中被发现。,Kundson早在1971年提出著名的 “ 二次突变假设(two mutation hypothsis)”。 后来遗传学家发现家族性患儿的体细胞中13号染色体存在缺失(13q14),表明该区域可能存在与视网膜母细胞瘤发生有关的基因Rb。 Sparkes(1980)将Rb基因定位于13q14。 Benedict(1983)提出位于13q14的Rb的一对等位基因均失活才会产生该肿瘤。表明Rb是以隐性方式起作用。 Stephe等(1986)开始构

14、建了人的13号染色体的噬菌体文库,其中1.5Kb的DNA片段和Rb有关。,接着又分离到一个30Kb的cDNA片段,用此片段可检测到13q14带70Kb区域的基因。 同年眼科专家Dryja发现Rb失活时可以致瘤,杂合子(Rb+/Rb-)易被诱变而失活; 他还发现经眼球摘除手术能存活下来的患儿长大后易患成骨肉瘤,乳腺癌和小细胞肺癌。 1986年Friend将13q14位点的Rb经cDNA克隆制成各种探针,检查很多例骨肉瘤和组织肉瘤患者发现约50%的患者Rb基因纯合缺失。,1987年Stanbridge等分离了人类13号染色体,将它注入培养的成骨肉瘤细胞中,结果导致了癌细胞逆转, 同年李文华把Rb基

15、因转化到培养的癌细胞中使其逆转。 更进一步证明了Rb的抑癌作用。他克隆了Rb全长的cDNA,发现其产物是一种长928氨基酸,基因长200Kb,有27个外显子,转录为4.7Kb的mRNA,分子量为105Kda的蛋白质。,Rb的分子功能:,(1)主要是可以和肿瘤抗原相互作用: SV40 T抗原,腺病毒E1A抗原,人类乳头瘤病毒E7抗原,可结合到RB的379792残基区域。 (2) RB产物可抑制部分致癌蛋白。 (3)RB还有抑制细胞增殖的作用。,在细胞周期中Rb磷酸化受到调控 G0/G1 去磷酸化,G1末至G2末被细胞周期蛋白CDK复合物磷酸化。 非磷酸化的Rb可结合转录因子E2F及许多肿瘤抗原。

16、 肿瘤抗原(SV40T,Ad E1A)和Rb结合,转录因子,P53 p53蛋白是一种肿瘤抑制物,一半以上的癌变都与P53的缺失或突变有关。 p53蛋白是四聚体, 突变具有显性失活的效应,p53的功能: (1)一种可能是野生型p53与细胞中某些T抗原的类似物结合,抑制了它们的活性; (2)p53也是一种DNA结合蛋白,它能识别长10bp两侧对称的模体,并激活含多拷贝这种基序的启动子的转录。 (3)在有的座位上它可能阻遏其靶基因。 (4)p53通过调节基因的表达来控制细胞周期,缺乏这种调节就会导致细胞无限制生长。 (5) p53突变具有显性失活的效应。,几种和G0/G1或G1/S期控制有关的蛋白是肿瘤抑制物,p16 , p21 , p27可结合cyclin-CDK复合物使其失活,激活,抑制,抑制,(1)p53是一种DNA结合蛋白(转录因子),可识别10bp的回文模体,其第120-290位氨基酸的区域负责这种与特定靶顺序的结合。 (2)可激活含多拷贝模体启动子转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