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2)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186718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1.8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2)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2)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2)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2)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2)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2)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2)课件(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成就,思考:我国科技发展经过怎样的历程?,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古代科技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明朝中期以后,由于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和闭关政策等原因,中国古代科技开始停滞。 近代中国,由于政治腐败、战争频繁、经济和教育水平落后等原因,中国科技事业更是远远落后与世界水平。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现代科技事业得到较全面的发展。,教材:新中国成立时,中国的专门科研机构仅有30多个,科技人员不足5万人,除地质学、生物学、气象学等学科开展了一些研究工作外,其他学科的科研几乎是一片空白.,得出结论:新中国科研起步的,建国初期我国科技发展状况是一片空白。,政府措施?,背景,政府措施

2、:,(2)成立科研机构,(3)壮大科研队伍,(4)编制远景规划,(1)确立发展方针,“自力更生”,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委,归国“游子”、,政府培养,十二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钱学森,学思之窗,猜一猜,他是谁?_,邓稼先,学思之窗,“我带了几双眼下中国还不能生产的尼龙袜子送给父亲,还带了一脑袋关于原子弹的知识献给祖国。”为了祖国的强盛,他在美国留学取得博士学位后的第 9天即登上了轮船返回祖国。他默默无闻地在核工业战线上奋斗几十年,被誉为“两弹元勋”。,猜一猜,身患重病仍在医院与同行探讨学术问题,李四光,猜一猜,他的最大贡献是创立了地质力学,以力学的观点研究地壳运动现象,探索地质运动与矿产分布规

3、律,并运用这些理论探讨了中国的地质条件和石油形成条件。从理论上反驳了西方所持的中国贫油的观点。1956年,在他的主持下,先后发现了大庆、胜利、大港、华北等油田,为中国石油工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在国家建设急需能源的时候,使滚滚石油冒了出来。,他是谁?_,华罗庚,猜一猜,国际数学大师,中国科学院院士,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安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他为中国数学的发展作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 被誉为“中国现代数学之父”,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吴阶平,猜一猜,中国泌尿外科开拓者之一,著名的医学科学家、泌尿外科专

4、家。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 西方称之为“红色御医”。上世纪60年代,受周总理的委托,曾先后11次为5位国家元首进行治疗。从1968年开始,曾担任中央多位高级领导人的医疗小组组长。,吴阶平(泌尿外科),华罗庚(数学),钱学森(空气动力学),李四光(地质力学),邓稼先(核物理学),新中国尖端科技领域和薄弱空白学科的开拓者,“回国不需要理由,不回国才需要理由。”(彭桓武 ) 另一位从英国归来的程开甲教授的话,也许是对彭桓武这个不需要说明理由最好的诠释:“如果我不回来,绝不可能像现在这么幸福,因为我所做的一切,都和祖国紧紧联系着。” 祖国,在这些优秀儿女的心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祖国的腾飞,也需

5、要她的儿女做出无私的奉献。,重大科技成果(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前),“文革”期间尽管有突破性进展,但科技事业整体受到严重挫折,中国与发达国家在科技领域的差距越拉越大。“,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继美国、苏联、英国 、法国之后,成为世界第五个拥有核武装的国家。,中国近程导弹 中近程导弹 中程导弹 中远程导弹 洲际导弹,中国导弹部队,1966年10月,中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距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仅不到3年时间,而同样技术的发展速度,美国用了7年,苏联用了4年。,1970年4月24日,“长征1”号航天运载火箭顺利地将“东方红1”

6、号人造地球卫星送入太空轨道。重量超过苏美的第一颗卫星,我国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中国人昂首跨入了国际太空俱乐部。,【探究】4、 “两弹一星”的重大意义?,1 、背景,2 、 意义,1964年,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已经研制成功,但当时决策层对于是否立即试爆有分歧。“早试”会使中国锋芒毕露,“晚试”的目的是避开锋芒,以赢得更多韬光养晦、发展国内工农业生产的时间。报告送到毛泽东那里,毛主席权衡再三,决定:既然原子弹是用来吓人的,就要早响。 原子弹响了之后,美国总统约翰逊怒不可遏,拍案而起:“美国不能在沉默,我认为应该把第七舰队调往南中国海,向中国人表明美国的态度。”国

7、防部长麦克纳马拉则轻轻地反问了一句:“总统先生,您是想证明美国强大呢,还是害怕?” 随后,美国总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钱用于发展核武器,并破坏了世界环境等。,【探究】4、 “两弹一星”的重大意义?,(1)打破了美苏两国对中国的核垄断与核威胁; (2)展示了我国的实力,尤其是增强了国防力量,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3)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也有利于世界和平; (4)促进了其他领域(如航天技术)的发展。,人工合成结晶牛 胰岛素,这也是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的全合成,开辟了人工合成蛋 白质的时代。,猜一猜,他是谁?_,袁隆平,学思之窗,“中国完全能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中国还要帮助世界人民解决吃

8、饭问题!”他是一个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薄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他被誉为“水稻之父”。,袁(隆平)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 美经济学家唐·帕尔伯格,袁隆平杂交水稻与常规稻比较,每公顷年增产1.6吨,迄今已累计种植2.01亿公顷,累计增产粮食3亿吨,1999年已有美国、日本、巴西等20多个国家引进推广,为解决世界人口的粮食问题发挥了重大作用。 今天中国水稻种植面积中,约有一半是采用袁隆平培育的杂交产品,每年生产的稻谷可以多养活6000多万

9、人。2004年,袁隆平领导的超级杂交稻项目不断取得重大突破,在育种方面提前一年实现了大面积亩产超过800公斤的目标,这意味着每年又可以多养活7500万人。 被国际社会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被西方媒体称为“东方魔稻”、“第二次绿色革命”。,一靠邓小平 靠政策:在全国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责任制使农民获得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二靠袁隆平-靠科技:杂交水稻提高了水稻产量,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解决了农民的吃饭问题。,【探究】5、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二靠袁隆平。中国农民为什么要这么说?,“文化大革命”期

10、间,中国科技事业严重受挫,大批科研机构被拆散,科研队伍七零八落,大部分科研工作陷入瘫痪。 教材P93,会英文的就是美国特务,会俄文的就是苏联特务 ,给国民党沾边的也是特务!,知识越多越反动!,新中国科技之挫折(1966年-1976年),著名科学家姚桐斌是“两弹一星”功勋中最早被毛泽东的红卫兵打死的,年仅46岁,他和科学家赵九章被批斗致死后,周恩来总理要军管会开列出了一份重要科学家保护名单,名单报上去后,总理说:“名单上的每个人,你们要保证他们的生命安全,出了问题我找你们!”所以,钱学森每每忆及此事,都情不自禁地说:“文革中,如果没有周总理保护,恐怕我这个人早就不在人世了。”,一定要在党内造成一

11、种空气: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要反对不 尊重知识分子的错误思想。不论 脑力劳动, 体力劳动,都是劳动。 从事脑力劳动的人也是劳动者。 邓小平(1977年 5月24日),三、腾飞:文革后(1978年后到21世纪),【探究】6、新时期科技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1、科学的春天 2、改革科技体制 3、制定科技发展规划 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和“科教兴 国”战略的提出及实施 5、科技工作者努力,(二)新时期取得的主要科技成就 1.核技术方面: 2.空间技术领域: 3.运载火箭方面: 4.信息技术领域: 5.生物工程领域:,你能说一说近年来我国在以上几个科技领域 还有哪些重大成果吗?,航天技术

12、的重大意义,载人航天工程成为高新技术及相关领域发展的强大动力,将为中国带来上千亿元的经济效益,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探究】7、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有哪些重大作用?,“两弹一星”打破了-,展示了-,提高了-,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营造了-。 (2)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特别是杂交水稻的培养,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也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提供了战略思路。 (3)信息技术、载人航天工程等高新科技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加速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结合中国现代史分期,概括科技事业发展的 曲折历程?,1.过渡时期:4956 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5666,3.文化大革命时期:6676 4.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改革开放):1976年文革结束今,起步,挫折,腾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