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bath.技术疗法(12月8日珠江医院授课)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185471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bobath.技术疗法(12月8日珠江医院授课)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bobath.技术疗法(12月8日珠江医院授课)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bobath.技术疗法(12月8日珠江医院授课)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bobath.技术疗法(12月8日珠江医院授课)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bobath.技术疗法(12月8日珠江医院授课)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bobath.技术疗法(12月8日珠江医院授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bobath.技术疗法(12月8日珠江医院授课)(7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Bobath疗法,-杜东 南方医院康复科,2,概述 基本原理 基本技术与手法,3,运动疗法,传统的 运动疗法,神经发育 疗法(NDT),运动再学习 方案(MRP),补偿、替代 疗法,Bobath,Bruunstrom,PNF,Rood,4,Bobath疗法是由英国(原籍德国)的物理治疗师Bert Bobath和她的丈夫Karel Bobath于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初共同创立; 主要用于治疗CP、偏瘫患者; 以后又由她不断的修改和发展 1984年成立了“国际Bobath治疗指导 者协会(IBITA)”,5,6,定义:对由中枢神经系损伤所引起的功能、运动和姿势控制障碍的患者进行逐案评价与

2、治疗的一种问题解决方法。治疗中通过治疗师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互助,以促进技术使其身体功能得到进一步改善。(2005 IBITA) 治疗目标是通过促进姿势控制 和改善选择运动, 发挥其最大功能。,7,现用于CP和偏瘫患者 基础是运动的神经发育原则 -运动发育是动态、有顺序的 -从头端到尾端 -从近端到远端发展的 运动发育顺序 仰卧翻身侧卧坐 肘卧位手膝位跪位站,8,Bobath疗法的基本观点: Bobath强调所有脑卒中患者的偏瘫侧肢体都具有重获正常的运动模式和实用功能的潜力,因此重新获得偏瘫侧躯干和肢体的正常运动模式应是偏瘫患者康复治疗目标。 Bobath疗法正是用于缓解痉挛和纠正协调性异常,改善

3、患侧躯干和肢体控制能力的治疗技术,9,治疗的基本原则,1、强调患者学习运动的感觉,反复学习 2、强调患者学习基本姿势与基本运动模式 3、按照运动的发育顺序制定训练计划 4、将患者作为整体进行治疗,鼓励患者积极参与治疗,10,基本技术与手法,反射性抑制模式(RIPS) 肌张力调整模式(TIPS) 促进正常姿势反应 床上良好体位的保持和体位转移 关键点的控制 推-拉技巧 拍打 肢体置放和控制 辅助器具 患侧肢体的负重,11,偏瘫患者典型痉挛模式,头:向患侧屈曲,面部转向健侧上肢(屈曲 模式) 肩胛带:下沉、后撤 肩关节:内收、内旋 肘关节:屈曲 前 臂:旋前 腕关节:掌屈、尺偏 手 指:拇指内收、

4、四指屈曲,12,躯干:患侧躯干侧屈并向后方旋转 骨盆:上抬并向后方旋转 髋关节:伸展、内收、内旋 膝关节:伸展或过伸展 踝关节:跖屈、内翻 趾:屈曲、内收,13,视频,14,一、常用的RIP模式,(1)躯干:背阔肌痉挛和患侧躯干感觉缺失导致患侧躯干缩短 伸展、旋转(图片),15,(2)上肢RIP:外展外旋、伸肘、前臂旋后、伸腕手指、拇指外展 下肢RIP:屈髋屈膝、内收内旋下肢、踝背伸,16,(3)肩:由于菱形肌、斜方肌痉挛导致后撤下沉 向前、向上方伸展,17,(4)手:腕关节、手指伸展,拇指外展,18,应用RIP时的注意事项,(1)用力不能过度,要和患者的耐力相一致达到松弛痉挛即可。 (2)随

5、着RIP的应用,应使患者能自己学会克服其异常的姿势和痉挛。 (3)RIP不应是静止的,应在几个部位上轮流进行或插入其他促进技术。,19,(5)利用反射性机制改善异常肌张力,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又称“拉弓模式”) 当头转向一侧时,面向的一侧上肢出现伸展,对侧上肢则屈曲; 可用于改善上肢肌张力状态,并诱发上肢随意活动; (新生儿出生一周后出现,3个月后消失),20,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头部伸展,双上肢伸展,伸肌肌张力升高,而下肢屈肌张力升高 头部屈曲时,双上肢屈曲,屈肌肌张力占优势,双下肢出现伸肌张力升高 步行训练,抬头 控制半坐位时间 坐站转移,21,紧张迷路反射,仰卧位时全身肌张力升高,头部

6、后仰、脊柱伸展,肩后缩、四肢伸展 俯卧位时,全身屈肌肌张力升高 针对下肢伸肌痉挛严重的患者,可采用俯卧位,22,阳性支持反射,是跖腹和脚掌前部皮肤对外部刺激的一种反应 刺激趾腹和脚掌前部,将引起足骨间肌肉收缩,整个肢体的伸肌张力也会随之升高。 在步行训练中,要求患者足外侧方及足跟着地,防止下肢伸肌痉挛的出现,23,利用交互性伸肌反射,患者仰卧位,头呈中立位,双下肢膝部伸展当刺激一侧肢体的足底时,对侧下肢先去屈后伸展。 若患者下肢伸肌痉挛明显,治疗师可以用此反射刺激健侧足底,使患侧下肢屈曲来缓解伸肌痉挛,24,二、促进正常姿势反应,1、翻正反应:维持头在空间的正常位置(面部与地面呈垂直),头与躯

7、干为保持这种位置关系而出现的自主反应。 多用于脑瘫治疗,25,2、平衡反应,使人体在任何体位是均能维持平衡状态,它是一种自主的反应,受大脑皮质控制,属于高级水平的发育性反应。,26,当平衡收到破坏时:,人体应对姿势变化主要策略 踝关节策略:只在踝关节转动以调整重心(稳定平面:平地上站立、步行) 髋关节策略:在髋部屈伸以调整重心(不稳平面) 迈步策略:需要移动步伐以调整重心,27,28,:四点着地位的训练 :左右向 :前后向 :三点着地位的训练 :健侧支持 :患侧支持 :两点着地位训练 :患手健腿支持 :健手患腿支持,29,30,三、床上良好体位保持和体位转换,根据反射抑制性抗痉挛体位进行设计

8、防止关节活动受限、挛缩,预防压疮 良好的体位和体位变换是要结合进行 2小时翻身一次,31,偏瘫侧肩:放在枕头上,保持肩前伸,外旋。 偏瘫侧上肢:放在枕头上,外展20-40度,肘、腕、指关节尽量伸直,掌心向上。 偏瘫侧臀部:固定于枕头上。 偏瘫侧膝部:膝外应放枕头防止屈膝位控制不住突然髋外旋造成股内收肌拉伤,膝下垫一小枕头保持患膝稍屈曲,足尖向上。,仰卧位,32,躯干:略后仰,背后放枕头固定。 偏瘫侧肩:向前平伸外旋。 偏瘫侧上肢:和躯干呈90度角,肘关节尽量伸直,手掌向上。 偏瘫侧下肢:膝关节略弯曲,髋关节伸直。 健侧上肢:放在身上或枕头上。 健侧下肢:保持踏步姿势,放枕头上,膝关节和踝关节略

9、为屈曲。,患侧卧位,33,偏躯干:略为前倾。 偏瘫侧肩关节:向前平伸,患肩前屈90-100度左右。 偏瘫侧上肢:放枕头上。 偏瘫侧下肢:膝关节、髋关节略为弯曲,下肢放枕头上,避免足内翻。 健侧上肢:病人怎么舒适就怎么放置。 健侧下肢:膝关节、髋关节伸直。,健侧卧位,34,四、关键点控制,治疔师通过在关键点上的手法操作来抑制异常的姿势反射和肌张力 中心点控制:胸骨柄中下段,主要控制躯干的张力 近端控制点:头部、骨盆、肩部,分别控制全身、骨盆和肩胛带的张力 远端控制点:手指、足, 分别控制上肢、手、 下肢及足的张力,35,近端关键点,如上肢的肩峰下肢的髂前,36,中央关键点:如头部、躯干、胸骨中下

10、段;,37,38,远端关键点: 如上肢的拇指、 下肢的足姆趾,39,五、推-拉技巧,一种挤压、牵拉关节的技巧,主要针对患侧肢体进行轻微的挤压、推、拉拉促进肢体的伸展和屈曲。 图片,40,六、拍打,拍打痉挛肌的拮抗肌可促进拮抗肌肌肉收缩,缓解痉挛肌的张力 图片,41,七、肢体放置和控制,定位置放训练【图】 控住训练【图】,42,八、辅助器具,43,44,九、患侧肢体负重,可加强对患肢的控制能力【图】 使张力正常化 提供本体感觉输入 增加患者对患侧部分的感觉,可以降低患者的恐惧心理。,45,临床应用,46,弛缓期,1、能根据患者各期的临床特点及康复目标初步制订康复训练计划 2、能对弛缓期患者进行良

11、好体位摆放 3、能对弛缓期患者关节活动度的训练 4、能对弛缓期患者进行床上体位转移(翻身、坐起) 5、能对弛缓期的患者进行坐起及初步坐位平衡的训练 6、能对患者患侧肢体进行 主动运动训练(能与轻拍、 定位放置和控住等技术结合),47,脑卒中患者开始训练的时机,一般认为,康复治疗开始的时间应为病人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病学症状不再发展后48小时。 脑卒中后,只要不影响抢救,马上就可行康复治疗,保持良好肢位、体位变换(翻身)和适宜的肢体被动活动等。 主动训练则应在患者神志清醒, 生命体征平稳且精神症状不再 进展后48小时开始。,48,弛缓期患者的临床特点,一般可持续几天,几周或更长。 患侧肢体关节活动

12、度基本不受限,但仍有一些肌张力轻微升高。 患者不能完成向健侧的翻身。 不能独立维持坐位,易向患侧方向倾斜或跌到。 不能完成站立和行走。,49,病例,高某,男,72岁 主诉:神志不清,左侧肢体不遂6小时。 病史:6小时前,于床上起来拉窗帘时突然跌倒,家人扶起后,出现左侧肢体无力,急来我院。 既往:冠心病 房颤病史,50,查体:神志模糊,无自主语言,双侧瞳孔等大,光反应、角膜反应存在,两眼右侧凝视,压眶反射(-),左侧鼻唇沟浅,伸舌不配合,左侧上下肢肌力级,肌张力低下,左侧腱反射消失,左巴氏征(+),左侧上下肢针刺无反应,右侧正常。 头CT:未见明显异常 24小时后复查 提示脑干栓塞,51,目前问

13、题,1、肌肉松弛 2、肌张力低下 3、无自主运动,52,康复目标,1、预防肌肉痉挛出现 2、预防关节挛缩畸形 3、预防并发症(压疮、坠积性肺炎等) 4、加强患侧肢体的控制能力 5、诱发正常的运动模式,53,康复训练计划,1、良好肢位摆放(正确体位) 2、关节被动运动 3、床上体位转移 4、患侧肢体主动运动 (操作课示范),54,痉挛期,能力目标 1、能用Fulg-meyer评定量表对患者进行上肢、下肢、手功能评定 2、能用Berg平衡量表对痉挛期的患者进行平衡功能评定 3、能对偏瘫患者常见的 异常步态进行分析,55,4、能对痉挛期的患者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能与分离运动、抑制痉挛、定位放置、控住

14、等训练有机地结合 5、能对痉挛期的患者进行平衡训练 6、能对痉挛期患者进行站立及行走训练 7、能对痉挛期患者 进行体位转移训练,56,痉挛期患者特点,患侧肢体肌张力过高,出现异常的姿势反射,异常的运动模式。 痉挛一般在几天之内或几周之内。 此阶段痉挛是永久的,出现典型的痉挛模式。 坐位时身体重心放在健侧臀部。 此阶段,患者通常能站立,但几乎将身体所有的重心均放在健侧,不能再 较小的支撑面上站立, 常常会用一种异常的 运动模式学习行走。,57,患者,男性,60岁,因左侧肢体瘫痪入院治疗28天,CT显示右侧基底核区有0.51.0cm的高密度灶,诊断为右侧基底核区脑出血。 患者目前神志清楚,语言流利

15、,呼吸、血压、脉搏正常,左侧偏瘫体征不再进展。,58,运动功能检查: 患肢肌张力增高,至于耳旁的上肢仅能触碰到脐,不能触及对侧腰,坐位手不能转及背后; 手呈钩状抓握; 下肢仰卧位膝关节伸展状态下 屈髋达10度,坐位髋膝 屈曲90度足平放地面不能。,59,目前问题,痉挛出现,腱反射亢进 出现异常的姿势反射 出现异常的运动模式,60,康复目标,抑制痉挛(降低肌张力) 抑制异常的运动模式 促进关节分离运动,以正常的运动模式完成基本动作 。,61,康复训练计划,1、关节活动度改善训练 2、抑制痉挛、抑制异常的运动模式(RIP、负重等) 3、促进分离运动,促进 正常的运动模式,62,任务1:关节活动度的

16、改善训练 任务2: RIP抑制痉挛训练 任务3:坐位平衡训练 任务4:膝手位、跪位平衡训练 任务5:站起坐下训练 任务6:站立平衡和行走训练 任务7:体位转移训练 任务8:患侧肢体的运动 控制训练,63,恢复期,能力目标 1、能对恢复期的患者进行耐力训练 2、能对恢复期的患者进行协调性训练 3、能对恢复期患者进行改善步态的训练,64,恢复期患者的特点,偏瘫患者痉挛减轻,关节的独立运动及运动的协调性向正常接近,65,66,67,目前问题,1、痉挛减轻 2、关节出现分离运动 3、协调性基本接近正常 4、平衡性基本接近正常,68,康复目标,1、加强肢体运动的协调和稳定性 2、加强身体耐力 3、改善步态,69,康复训练计划,1、双侧肢体协调性训练 2、提高运动速度训练 3、精细运动训练 4、改善步态训练,70,Thank yo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