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考专题收入与分配二轮复习ppt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183635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PPT 页数:87 大小:2.4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高考专题收入与分配二轮复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2015高考专题收入与分配二轮复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2015高考专题收入与分配二轮复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2015高考专题收入与分配二轮复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7页
2015高考专题收入与分配二轮复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高考专题收入与分配二轮复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高考专题收入与分配二轮复习ppt(8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三 收入与分配,备 考 导 航,一个核心 维护社会公平,从分配制度、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来认识维护公平的措施 一条主线 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从维护社会公平的意义、财政的作用、税收的作用来认识如何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三对关系 公平与财政的关系、公平与税收的关系、财政与税收的关系,点拨,体 系 概 览,1.(2014天津文综,1)河北省饶阳县的程秀把承包的4亩地入股流转给某民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为该公司的股东和员工。程秀说:“除了每亩每年保底租金800元外,我春节前又领了15%的分红,加上每月工资1200元,一年下来能挣两万多。”她的收入( ) 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 受公司经营状况的影响 属

2、于按劳分配 受股票价格波动的影响 A B C D,个人收入的分配,A,2(2014四川文综,2)M村在确认村民的土地经营权等权属后,将1000亩土地的经营权流转给T公司,用于种植蔬菜和花卉,每户村民按850斤大米(约1400元)/亩年的标准领取租金。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村民获得租金是因为土地与资本和劳动结合创造了价值 土地所有权在土地向专业公司流转后仍归每户村民所有 村民通过土地经营权流转所获收入属于非农业劳动收入 土地经营权流转能使市场有效发挥配置土地资源的作用 A B C D,D,解析 本题考查收入分配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把握教材知识。农民通过土地经

3、营权流转所获得的收入属于非农业劳动收入,故应选;通过市场的调节作用使土地经营权流转,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故应选;村民所获租金不是劳动所得,故不选;土地经营权的流转过程中,其所有权没有发生变化,故不选。,3(2014全国文综大纲卷,26)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下列措施中有助于“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的是( ) A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B调高国有企业利润上缴比例 C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D建立健全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答案 D,1.(2014课标文综,16)财政转移支付是指一国政府为了实现各地

4、公共服务水平的均等化而实行的一种财政资金转移或财政平衡制度。要加大对民族省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关键是要增加财政收入。在我国当前情况下,增加财政收入的合理措施是( ) A大幅度提高税率 B大力发展实体经济 C提高职工工资水平 D扩大资本市场规模 答案 B,财政,2(2014课标文综,14)近年来,我国多地多次出现了空气严重污染的雾霾天气,PM2.5(细颗粒物)是导致雾霾的重要因素。下图为某市PM2.5主要污染物来源的构成图。为治理空气污染,该市政府可采取的经济措施是( ),A提高燃煤企业排污标准 B加强环境保护执法力度 C增加财政投入扶持清洁能源技术研发与推广 D限制企业和居民对机动车的购买和

5、使用 答案 C,解析 本题考查政府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的区分,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答的关键是准确区分宏观调控的三种手段。依据材料“政府可采取的经济措施”这一要求,可知“增加财政投入扶持清洁能源技术研发与推广”属于应用财政政策发展经济,C符合题意;提高燃煤企业排污标准、限制企业和居民对机动车的购买使用属于宏观调控中的行政手段,A、D不合题意;加强环境保护执法力度属于宏观调控中的法律手段,B不合题意。应选C。,1.(2014北京文综,34)“自动稳定器”是一种经济调节机制,具有自动稳定宏观经济运行的功能:在经济繁荣时会自动抑制经济增长,在经济衰退时会自动促

6、进经济增长。下列选项能够体现“自动稳定器”功能的是( ),税收,A税务总局实施部分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降低企业税负 B因经济繁荣职工收入提高,个人所得税税率进入更高等级 C政府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促进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D中央银行为应对经济下行,降低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 答案 B,解析 本题考查税收的作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地理解题意。题干限定“自动稳定器”,即不需要人为干预而自动调节经济的功能,显然个人所得税税率不变的情况下,当经济繁荣,个人收入增长从而自动进入更高等级,则会自动抑制消费者的消费能力,从而为经济降温,B项符合题意;

7、A、C、D项措施都是政府主动作为以促进经济平稳运行,因而不是“自动”进行,不符合题意。,2(2014四川文综,4)纳税人是直接向税务机关缴纳税款的单位或个人,负税人是实际负担税款的单位或个人。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李先生交纳1200元个人所得税李先生既是纳税人也是负税人 某连锁商店交纳8500元营业税该商店既是纳税人也是负税人 张女士购买一套680元(含消费税)的化妆品张女士是负税人但不是纳税人 某公司购买一台66000元(含增值税)的机床该公司是纳税人但不是负税人 A B C D,B,解析 本题考查依法纳税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区分纳税人和负税人概念。

8、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和负税人是统一的,故应选;消费税的纳税人是经营者,负税人是消费者,故应选;营业税的纳税人是经营者,负税人是消费者,故不选;增值税的纳税人是卖方,负税人是买方,故不选。,分析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可以发现,高考多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学生对我国个人收入分配方式的区分,以选择题或者主观题的形式考查学生对我国当前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的理解和运用。2015年备考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构建知识体系 抓住社会公平这个核心知识点然后向外发散,构建有关公平与效率、收入差距以及解决措施的知识体系。 (2)区分几组概念 各种分配方式的区别;社会公平的内涵;初次分配和再分配。,1.我国

9、的分配制度 是什么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按劳分配: 性质: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只有在公有制经济或者公有制性质的经济中,才存在按劳分配的分配方式)。,客观必然性: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我国目前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意义: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地位: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2)按生产要素分配: 参与收益分配的生产要素: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 意义

10、: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这有利于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为什么 是由我国的生产力状况、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决定的。 首先,生产决定分配。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状况是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根本原因。 其次,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我国现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要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怎么办 坚

11、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坚持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提高效率、促进公平。,2效率与公平 是什么 (1)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 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的影响:如果收入分配方式有利于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就会提高效率,促进生产的发展;反之,则会降低效率,阻碍生产的发展。 收入分配对公平的影响:收入分配公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2)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怎么办 (1)实现社会分配公平的措施: 大力发

12、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为实现社会公平奠定物质基础。 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供重要的制度保证。,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当前,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为此,要加大

13、再分配调节力度,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2)兼顾效率与公平: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反对平均主义,也要防止收入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也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1)在公有制经济中只能实行按劳分配,在非公有制经济中只能实行非按劳分配。( ) (2)劳动收入都属于按劳分配方式。( ) (3)初

14、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 ) (4)收入分配中注重公平就是要消除收入差距。( ),答案 (1) 按劳分配只存在于公有制经济中,但公有制经济中还存在非按劳分配,如福利性分配;非公有制经济中的分配方式一定是非按劳分配方式。 (2) 只有公有制经济范围内的劳动收入是按劳分配方式,按生产要素分配中的按劳动要素分配属于非按劳分配方式。 (3)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4) 分配公平是指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并不是要消除收入差距。,2015这样考 预计2015年高考将结合具体的情景材料以选择题的形

15、式考查学生对几种收入分配方式的区分能力;结合党和政府为解决当前我国收入差距问题和维护社会公平的政策措施以选择题或者主观题的形式综合考查学生对解决收入分配差距,维护社会公平措施的理解和运用。,预测1 在新农村建设中,山东某地村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与一花卉、水产养殖经营商合作成立股份有限公司,村民成为公司的股东同时成为公司的雇员。村民不仅每月可以领工资,年终还能拿一万多元的分红。村民的收入包括( ) 按劳分配 按技术要素分配 按土地要素分配 按劳动要素分配 A B C D 答案 D,解析 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获取收益,为按土地要素分配。村民与经营商合作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是私有经济性质,村民凭

16、劳动获取的工资,为按劳动要素分配,故符合题意。,预测2 有专家用“和而不同,同而不和”来诠释我国的收入分配问题:计划经济时期的收入分配是“同而不和”(没有收入差别,但效率低,人民并不满意);而我国市场经济时期的收入分配应该是“和而不同”(有合理的差别,经济效率高,社会相对和谐公平),但目前我国还处在“不同不和”(收入差距过大,分配不公,影响社会和谐,人民群众不满意)阶段,今后要努力实现“和而不同”的收入分配目标。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说明当前应如何在收入分配上改变“不同不和”的状况。,答案 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