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骨折概论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179241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39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骨科-骨折概论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骨科-骨折概论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骨科-骨折概论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骨科-骨折概论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骨科-骨折概论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骨科-骨折概论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骨科-骨折概论课件(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骨 折 概 论,第一节 骨折的定义、成因、分类及骨折段的移位,一、定义,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中断时称骨折。,二、成因,1直接暴力 2间接暴力 3肌拉力 4积累性劳损 5骨骼疾病,三、分类,一、根据骨折处是否与外界相通可分为 1闭合性骨折:皮肤或黏膜完整。 2开放性骨折:皮肤或黏膜破裂,如耻骨骨折伴膀胱或尿道破裂、尾骨骨折致直肠破裂。,按骨折线的方向及其形态可分为:,横形骨折 斜形骨折 螺旋形骨折 粉碎性骨折 嵌插骨折 压缩性骨折 凹陷性骨折 骨骺分离,骨折的移位:常见以下几种,成角移位 侧方移位 缩短移位 分离移位 旋转移位,四、骨折段的移位因素,外界暴力的性质,大小和作用方向 肌肉的牵拉力 骨

2、折远侧段肢体的重量 不恰当的搬运和治疗,第二节 骨折的临床表现 及X线检查,全身表现,1休克 2体温,局部表现,1畸形 2反常活动 3骨擦音或骨擦感,骨折的X-ray检查,X-ray 检查对骨折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骨折的X-ray检查一般应包括临近一个关节在内的正、侧位片,必要时应拍特殊位置的X-ray 片,如掌骨、跖骨拍正位及斜位,跟骨拍侧位和轴心位等 有些轻微骨折,急诊拍片未见骨折线,症状明显者,应于术后2周拍片复查,第三节 骨折的并发症,早期并发症,休克 脂肪栓塞综合征 重要内脏器官损伤 重要周围组织损伤 骨筋膜室综合征,晚期并发症,坠积性肺炎 褥疮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感染 损伤

3、性骨化 创伤性关节炎 关节僵硬 缺血性骨坏死 缺血性肌挛缩,第四节 骨折愈合过程,1.血肿机化演进期 2原始骨痂形成期 3骨痂改造塑形期,血肿机化演进期,骨折致髓腔、骨膜下及周围组织血管破裂出血,在骨折部位形成血肿,骨折端由于血循环中断,逐渐发生几毫米的骨质坏死(图61-12)。伤后6-8小时,骨折断端的血肿开始凝结成血块,与局部坏死组织引起无菌性炎性反应。随着纤维蛋白渗出,毛细血管增生,成纤维细胞、吞噬细胞侵入,逐步清除机化的血肿,形成肉芽组织,并演变转化为纤维结缔组织,使骨折两断端连接在一起,称为纤维连接,这一过程约在骨折后2周完成。,原始骨痂形成期,骨折愈合过程中,膜内化骨与软骨内化骨在

4、其相邻处互相交叉,但前者远比后者为快,故应防止在骨折处形成较大的血肿,以减少软骨内化骨的范围,加速骨折愈合。而且骨性骨痂主要是经膜内化骨形成,并以骨外膜为主。因此,骨外膜在骨痂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任何对骨外膜的损伤均对骨折愈合不利。骨内膜和骨外膜的成骨细胞增生在骨折端内、外形成的骨样组织逐渐骨化,形成新骨,称为膜内化骨。随新骨的不断增多,紧贴骨皮质内、外面逐渐向骨折端生长,彼此会合形成梭形,称为内骨痂和外骨痂图61-19(1)。骨折断端间及髓腔内的纤维组织亦逐渐转化为软骨组织,并随软骨细胞的增生、钙化而骨化,称为软骨内化骨,而在骨折处形成环状骨痂和髓腔内骨痂.两部分骨痂会合后,这些原始骨痂不断

5、钙化而逐渐加强,当其达到足以抵抗肌收缩及成角、剪和旋转力时,则骨折已达到临床愈合,一般约需48周。此时X线片上可见骨折处四周有梭形骨痂阴影,但骨折线仍隐约可见。,骨痂改造塑形期,原始骨痂中新生骨小梁逐渐增加,且排列逐渐规则和致密,骨折断端的坏死骨经死骨清除和新骨形成的爬行替代而复活,骨折部位形成骨性连接。这一过程-般约需812周。随着肢体活动和负重,力轴线上的骨痂不断得到加强,应力轴线以外骨痂,逐渐被清除.并且骨髓腔重新沟通,恢复骨的正常结构(图61-20),最终骨折的痕迹可从组织学和放射学上完全消失。,骨折临床愈合标准,1.局部无压痛及纵向叩击痛; 2.局部无异常活动; 3.X线片显示骨折处

6、有连续性骨痂,骨折线已模糊; 4.拆除外固定后,如上肢能向前平举1Kg重物持续达1分钟;如为下肢不扶拐能在平地连续步行3分钟,并不少于30步;连续观察2周骨折处不变形。,第五节 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1年龄 2血液供应 3感染的影响 4软组织损伤的程度 5软组织嵌入 6健康情况的影响 7治疗方法的影响,第六节骨折的急救,1一般处理 2创口包扎 3妥善固定 4迅速运输,治疗骨折的原则,复位 固定 功能锻炼,一、 骨折的复位,1.解剖复位 骨折段通过复位,恢复了正常的解剖关系,对位(两骨折端的接触面)和对线(两骨折段在纵轴上的关系)完全良好时,称解剖复位。 2.功能复位 经复位后,两骨折段虽未恢复至

7、正常的解剖关系,但在骨折愈合后对肢体功能无明显影响者,称功能复位。每一部位功能复位的要求均不一样,一般认为功能复位的标准: 骨折部位的旋转移位、分离移位必须完全矫正。 缩短移位在成人下肢骨折不超过1cm;儿童若无骨骺损伤,下肢缩短在2cm以内,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可自行矫正。,骨折的固定,1、外固定 2、内固定,功能锻炼,1骨折早期 伤后12周内。 2骨折中期 2周以后,活动上、下关 节。 3骨折后期,第八节 开放性骨折,按软组织损伤的轻重分为:,第一度:皮肤被自内向外的骨折端刺破。 第二度:皮肤被割裂或压碎,皮下组织 与肌肉有中等度损伤。 第三度:广泛的皮肤、皮下组织与肌肉 严重损伤,常合并神经血管伤。,开放性骨折的处理,一。清创 1.清理 2.切除创口边缘 3.清创创腔 4.皮下组织及脂肪的处理 5.筋膜、肌、肌腱、血管、神经的处理 6、骨折端的处理,开放性骨折的处理,二、修复 1.开放性骨折的固定 2.血管、神经、肌腱的修复 3. 创口引流 4. 创口内放置抗生素缓释剂 5.创口闭合(1)直接缝合(2)减张缝合或植皮(3)延迟闭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