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细胞学检测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179141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1.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骨髓细胞学检测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骨髓细胞学检测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骨髓细胞学检测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骨髓细胞学检测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骨髓细胞学检测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骨髓细胞学检测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骨髓细胞学检测课件(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骨髓细胞学检验,邵阳医专医学检验系 临床检验教研室 李 小 民 主任,一、血细胞的发育过程,如图,二、 骨髓象检验的临床应用,1、适应症 骨髓细胞学检验是诊断血液系统疾病的最重要手段。 (1)外周血细胞数量及形态异常:出现原始细胞,幼稚细胞等。 (2)不明原因的发热,肝肿大,脾肿大,淋巴结肿大。 (3)不明原因的骨痛,骨质破坏。 (4)恶性血液病化疗后的疗效观察。 2、禁忌症 凝血因子缺陷疾病,晚期妊娠。,二、标本的采集和准备,(一)取材 骨髓标本应用穿刺法采集,骨髓活检标本采用环切法取材。骨髓穿刺部位以髂骨前、后上棘最常用,可同时吸取骨髓液和采取骨髓活检标本;有时也可对脊突、胸骨及胫

2、骨作穿刺吸取骨髓液,但2-3岁以下的婴幼儿可选取穿刺胫骨头部外侧。,(三)方法 1、髂骨后上棘穿刺术 2、髂骨前上棘穿刺术 3、胸骨穿刺术,判断骨髓取材质量的标准: 1.抽取骨髓液时,病人有特殊的酸痛感; 2.有骨髓小粒和脂肪滴; 3.显微镜下可见到骨髓特有细胞,如巨核细胞、成骨细胞、破骨细胞、浆细胞、组织嗜碱细胞、纤维细胞和大量红系、粒系幼稚细胞等,(四)良好涂片 1、在骨髓取材到位前提下; 2、玻片清洁; 3、推片技术良好; 4、血膜涂片中细胞分布均匀; 5、良好的染色技术。,四、骨髓细胞学检查的内容、方法和临床意义,(一)低 倍 镜 检 查 1、确定骨髓标本的取材和涂片制作是否满意 骨髓

3、小粒及少量脂肪小滴,骨髓特有的细胞 2、判断骨髓增生程度 骨髓增生程度通常以骨髓中有核细胞与成熟红细胞的比例来反映。骨髓增生程度通常采用五级分级法。,3、观察巨核细胞 先在低倍镜下计数全部片膜上的巨核细胞数。必要时需要检查两张以上涂片。低倍镜下见到巨核细胞后,即转换油镜观察,进行分类计数,并注意巨核细胞及血小板的形态有无异常。,4、注意有无异常细胞 注意观察有无散在或成堆分布的体积较大,形态特殊的异常细胞出现,尤其应注意涂片尾部、边缘及骨髓小粒周围。发现可疑异常细胞,应在油镜下观察加以确认。,(二)油 浸 镜 检 1、有核细胞分类计数 200-500个细胞 2、观察细胞形态 在进行分类计数时,

4、仔细观察各系统细胞的形态有无异常,包括注意成熟红细胞的形态有无异常,有无特殊异常细胞出现,必要时还需注意有无寄生虫。,(三)填写骨髓细胞学检查的报告单 (1)填写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科室,病区,床号,住院号,骨髓穿刺部位,骨髓穿刺时间,临床诊断等。 (2)填写取材、涂片、染色的三级标准:良好、尚可、欠佳,(3)填写骨髓报告单中各期细胞百分比,骨髓增生程度,粒红比值等 (4)文字描述 1)骨髓片特征:粒细胞 红细胞 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 全片巨核细胞 2)血片特征 3)细胞化学染色特征,(5)根据骨髓象,血象和细胞化学染色,最终填写诊断意见及建议。 肯定性诊断:骨髓呈特异性变化,临床表现又典型者

5、,如各种白血病、巨幼贫、骨髓转移癌(瘤)、恶性组织细胞病。 支持性诊断:血象,骨髓象有形态改变,可解释临床表现,缺铁贫,溶血性贫血等。 可疑性诊断:骨髓象有部分变化或出现少量异常细胞,临床表现又不典型。 排除性诊断:骨髓中血小板易见,排除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形态学描述:对于提不出任何意见时,就具体描述。,(四)大致正常骨髓象 1、有核细胞增生活跃:粒红比例(G/E):2-4:1。 2、粒细胞系统:约占有核细胞的50%-60%。各发育阶段细胞的比例随着细胞的成熟而逐渐增高。一般原粒细胞1%,早幼粒细胞5%,中幼粒,晚幼粒细胞约15%,而杆状核细胞高于分叶核粒细胞,在粒细胞系中所占比例最高。

6、嗜酸性粒细胞5%,嗜碱性粒细胞1%,这两类细胞在骨髓中所见大多为成熟型。,3、红细胞系统:幼红细胞约占有核细胞的20%,其中原红细胞1%,早幼红细胞5%,以中、晚幼红细胞为主,平均各约为10%左右。 4、淋巴细胞系统:占有核细胞的20%,幼儿偏高可达40%。以成熟淋巴细胞为主,原淋巴和幼淋巴细胞罕见。 5、单核细胞系统:一般4%,系成熟型单核细胞。 6、浆细胞系统:一般2%,以成熟阶段的浆细胞为主。,7、巨核细胞系统:巨核细胞的参考值因计数方法和标准不同,波动范围较大。以1.5cm3cm单位面积的涂片中有7-35个为正常值;主要为颗粒型巨核细胞和产血小板型巨核细胞。血小板成群分布。 8、其他细

7、胞:可见到极少量网状细胞、内皮细胞、组织嗜碱细胞等非造血细胞成分。,五、血细胞的细胞化学染色,(一)过氧化物酶染色 1、正常结果 早期原粒阴性;晚期原粒直至中性粒细胞越成熟阳性越强;E强阳性,B阴性;原单阴性,幼单及成熟单为弱阳性。,2、临床意义 主要用于急性白血病类型的鉴别。急粒时,白血病细胞多呈强阳性反应;急单时呈现弱阳性或阴性反应;急淋则呈阴性反应。POX染色对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鉴别最有的价值。,(二)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 1、参考值:成人NAP阳性率10%-40%,积分值40-80分,由于各实验室条件不同,参考值也有差异。 2、临床意义:诊断和鉴别诊断某些疾病。

8、 (1)感染性疾病 急性化脓菌感染时NAP活性明显增高,病毒性感染时正常或略减低。 (2)慢粒的NAP活性明显减低,积分值常为0。类白血病反应的NAP活性极度增高, (3)急粒时NAP积分值减低;急淋的NAP积分值多增高;急单时一般正常或减低。 (4)再障时NAP活性增高;PNH时活性减低; (5)其他血液病 反应性组织细胞增多时增高,恶组时NAP活性降低。,(三)酯酶染色 1、特异性酯酶染色(SE)氯乙酸AS-D萘酚酯染色 又称粒细胞酯酶,存在于粒系细胞和肥大细胞内。不被氟化钠抑制。 临床意义: 急粒时原粒细胞和早幼粒细胞酶活性明显增强, 染色呈强阳性反应;急单及急淋时均呈阴性反应;急粒单时

9、,部分白血细胞(粒系)呈阳性反应,而有些白血病细胞(单核系)呈阴性反应。,2、非特异性酯酶染色(NSE)-醋酸萘酚酯酶染色 又称单核细胞酯酶,主要存在于单核细胞和组织细胞内,可被氟化钠抑制。 1)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呈强阳性反应。但单核细胞中的酶活性可被氟化钠(NaF)抑制,故在进行染色时,常同时做氟化钠抑制试验。 2)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时,呈阴性反应或弱阳性反应,但阳性反应不被氟化钠抑制。因此,本染色法主要用于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与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的鉴别。,(四)铁 染 色 1、原理 3价铁在酸性条件下与普鲁士蓝反应。生成蓝色小珠粒或块片状物。故此染色法又称为普鲁士蓝反应。 细胞外铁:骨髓中贮

10、存在基质和巨噬细胞系统内的铁 细胞内铁:存在于幼红细胞内的铁,3、参考值 (1)细胞外铁 + - +,大多为+。 (2)细胞内铁 19%-44%,各实验室的实验条件不同,此参考值也有差异。,4、临床意义 (1)缺铁性贫血骨髓中贮存铁已耗尽,细胞外铁呈“-”。细胞内铁百分率减低,常15%。,六、常见血液疾病的血象与骨髓象特征,(一)贫血 1、增生性贫血: (1)骨髓象:骨髓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红系增生显著,以中晚幼红细胞增多为主,粒红比值减小;幼红细胞形态随贫血种类不同而有差异。巨核细胞和血小板正常。 (2)血象:Hb、RBC、HCT减少;Ret正常或增多;DC正常;红细胞形态同骨髓。,2、巨幼

11、红细胞性贫血 (1)骨髓象:增生明显活跃,粒红比值减低;红系统显著增生,以早中幼红细胞为主,巨幼红细胞10;核分裂象易见;粒系巨核系可见巨型变。 (2)血象;RBC、Hb减少,形态改变同骨髓象;WBC正常或稍低,中性粒细胞体积偏大,呈核右移;PLT正常或减少,可见巨大血小板;Ret轻度增加,绝对值减少。 (3)其他检查:血清Vit B12和叶酸定量测定。,3、再障 (1)骨髓象:增生减低或极度减低;三系减少;非造血细胞增加。 (2)血象:全血细胞减少,Ret减少,成熟红细胞形态正常,DC以成熟淋巴细胞为主,中性粒细胞比值减少。 (3)其他检查:NAP增高,4、贫血的实验鉴别诊断方法 (1)有无

12、贫血 (2)贫血程度 (3)贫血类型和原因,(二)白血病 1、急性白血病 (1)骨髓象:增生明显活跃或极度活跃;原始细胞+早期幼稚细胞30;有白血病细胞,核分裂相及退化细胞增多;除病理细胞系外,其它系统细胞均受抑制。 (2)血象:白细胞增多性白血病,WBC在(10-50)109/L之间,分类易见幼稚细胞;白细胞减少性白血病,WBC减少,分类不易见到幼稚细胞;RBC和Hb显著减少;PLT常50109/L。 (3)其它检查:细胞化学染色、免疫、分子生物等检查。,2、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1)骨髓象增生极度活跃;粒红比值高达10:150:1。原始粒细胞和早幼粒细胞易见,原始粒细胞10,以中性中幼粒、

13、晚幼粒和杆状核粒细胞增生为主,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增多; 粒细胞形态异常,大小不一,可出现核浆发育不平衡,偶见奥氏小体;红系增生受明显抑制,比例明显下降;巨核细胞常增多,以颗粒巨为主,产血小板功能尚好,可见小巨核细胞,血小板大小不均,易见畸形和巨大血小板等形态异常。,(2)血象: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早期正常,随病情发展呈轻、中度降低,呈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分类可见有核红细胞、嗜多色性红细胞和点彩红细胞;白细胞总数显著增高,分类原始粒细胞10,以中性中幼粒细胞及晚幼粒细胞增多最明显,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分别高达10%20%,是其特征之一。血小板:早期增多或正常,加速期及急变期可进行性下降;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减少。 (3)其它检查:NAP活性显著降低,90-95可出现ph染色体,是本病的特征之一。,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