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过秦论、第三课时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88178142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PPT 页数:12 大小: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6、过秦论、第三课时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16、过秦论、第三课时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16、过秦论、第三课时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16、过秦论、第三课时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16、过秦论、第三课时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6、过秦论、第三课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6、过秦论、第三课时(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知识目标:学习本文对比的论证方法以及铺陈渲染、对照夸张的艺术手法。 2、情感目标:理解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体会本文长于铺排、气势恢弘的特色。,一、学习目标:,二、交流活动:,1、游戏: 2、复习表现手法:,16、过秦论,陈胜吴广起义,三、相关知识链接:,1、关于本文的表现手法: 渲染:文学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通过对环境和 任务的心理、行为等作多方面的描写、烘托,以加强感染力。 衬托:用其他事务来陪衬或对照,使另一个事物的特色更加突出。 夸张:为了启发听者或读者的想象力和加强所说的话的力量,用夸大的词句来形容事物。 比照:通过对两个事物的对比,就可以看出许多不同之处。 铺垫:为了使事物突出,

2、用另一些事物陪衬或对照。 想象:对于不在眼前的、未知的事物想出它的具体形象或实际情形。,四、自学指导:,1、分析本文的整体思路。 2、分析第五段的论证特点。 对比论证: 叙议关系: 3、第5段为何极力渲染陈涉的不利条件,与中心论点的关系是什么? 4、分析课文结尾句的句式特点及其所表达的感情。 5、多种表现手法的运用。,交流交流,想 想该怎么做?,1、分析本文的整体思路:,过 秦 论,针对秦的兴亡史实 阐述秦速亡的原因, 为汉文帝提供借鉴。,叙秦孝公任商鞅而崛起 惠王、武、昭襄、孝 文、庄襄等的发展日强 秦统一天下,强盛 至极,暴虐至极。 陈起义,天下应,速灭秦,兴 亡,灭 亡 原 因,仁义不施

3、行, 攻守之势异也,借 古 讽 今,议论,提示:作者的整体思路是先叙史,后论史,借古讽今。前4段叙述秦王朝的兴亡过程,第5段针对秦王朝兴亡的史实,阐述秦速亡的原因,给汉文帝提供历史的借鉴。从议论的角度来说,第4段概述论证末段总结全文,得出结论,归纳出中心论点。,2、分析第五段的论证特点。,A、秦王与陈涉能力的对比: B、秦王与陈涉施政方法的对比:,对 比 论 证,地位、强大、尊贵、本领、谋士,秦不施行仁政,陈涉救民于水火,叙议关系,A、前4段叙述秦王朝的兴亡过程, 引史实主要是为后面的议论提供 依据,说明秦灭亡是无可避免的 B、第5、6段的议论能够抓住秦的 施暴政致使天下人群起而攻之, 议与叙

4、紧密结合,论证秦的灭亡。,3、第5段为何极力渲染陈涉的不利条件,与中心论点的关系是什么?,表现手法: 陈涉的不利条件: 引陈涉事例的目的: 渲染手法与中心论点的关系:,渲染,称身卑贱、才能拙劣、 地位低下、人少力弱、器钝兵疲。,反衬秦败亡之易;秦败亡的原因是不施仁政。,渲染陈涉的不利条件,反衬秦不施仁政而使天 下人群起攻之,为后面提出中心论点作铺垫。,4、分析课文结尾句的句式特点及其所表达的感情。,句式特点: A、“为天下笑”: B、“何也”: C、“仁义不施”: 推断:“一夫”指: “身死”的主语: 分析:“仁政不施”与“攻守之势异”的关系: A、并列关系;B、因果关系;C、条件关系。 表达

5、情感:,被动句,疑问句,肯定式的陈述句,陈涉,秦,B,陈涉胜利,“独夫”死亡;慨叹秦的 可悲,警醒后人深思,发人深省。,5、多种表现手法的运用。,铺陈渲染: 第一部分:极力写秦国的地大物博、兵多将广、谋士如云、用心是在衬托秦国的强大。 第二部分:尽量写陈涉的出身贫贱、才能拙劣、地位低下、起义军人少力弱,疲惫不堪,目的是反衬秦朝败亡之易。 对比夸张:课文前面极力夸大秦的强大,大胆地运用夸张手法叙写史实,后半部分却写秦国迅速灭亡形成对比。,六、课堂练习:,1、填空:(找原句) 揭示秦始皇政策实质的是: 写对外政策的是: 写对内的政策是: 目的是保佑:,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

6、郡;,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废先王之道陈利兵而谁何。,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2、下列句子中,“以为”的用法与现代汉语中用法相同的是:,A、自以为关中之固。(自以为关中地势的坚固) B、临不测之渊以为固。(以为这样就固若金汤) C、销锋镝(d锋利),铸以为金人十二。 (又把它制作成十二个铜人) D、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在那里设立桂林郡和象郡),解释:A是“认为”的意思,与现代汉语意思 相同。其余三项“以为”结构,“以”是 介词,“为”是动词。,A,3、下面句子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陈涉之位,非尊于齐、燕、楚、赵、韩、宋、卫、中山之君。 陈涉的地位,不比齐、楚、燕、楚、赵、韩、宋、卫、中山的君主尊贵。 B、锄耰棘矜,非銛于钩戟长铩也。 锄头、浪头和枣木棍,不比钩戟和长茅锋利。 C、仁义不施而攻守异也。 这是由于不施行仁义,而攻打天下和守卫天下的形式已经不相同了啊。 D、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 雍州的土地,崤山、函谷关的险要,依然如故。,C是判断句,其余三项用的都是倒装句。,C,C是判断句,AB是状语后置句,D是定语后置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