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必修三免疫调节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165052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5.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必修三免疫调节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生物必修三免疫调节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生物必修三免疫调节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生物必修三免疫调节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生物必修三免疫调节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物必修三免疫调节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必修三免疫调节课件(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4节 免疫系统与免疫调节,功能:通过免疫能够识别“自己”、排除 “非己”(防卫、监控、清除),以维持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人体 VS 病原体 之间的战役,一、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免疫系统,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扁桃体、淋巴结、胸腺、脾、骨髓,吞噬细胞,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迁移到胸腺中成熟,骨髓中成熟,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干扰素、白细胞介素),皮肤都是身体的第一道防线,“边防战士”,呼吸系统的粘膜层,气管壁粘膜上的纤毛,“清洁工”,人体三道防线,皮肤和粘膜分泌物杀菌,第一道防线,第二道防线,皮肤和黏膜的阻挡作用,黏膜上纤毛的清扫

2、作用,溶菌酶使细菌溶解,非特异性免疫,吞噬细胞消灭病原体,(皮肤和黏膜组成),体液中的吞噬细胞和杀菌物质,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免疫应答),只能对某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病原体入侵之后才开始起作用。,生来就有,不具特异性,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抗原,效应B细胞产生抗体在体液与抗原结合,感染的细胞被相应的效应T细胞裂解,体液免疫,细胞免疫,细胞外(体液中)的病原体及毒素,细胞内寄生的病原体(胞内寄生菌、病毒等)、体内异常细胞、异体组织细胞,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特异性免疫,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抗原,细菌表面通常带有抗原; 细菌分泌的毒素、病毒的蛋白质外壳; 异体细胞

3、 异种动物的血清 蛋白质、大分子多糖等,异物性 大分子性 特异性,抗原决定簇,抗原的呈递,抗原呈递细胞 MHC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一种糖蛋白,是识别“自已”和“非已”的分子标识 形成抗原-MHC复合体 暴露于细胞表面,吞噬细胞摄取、处理、呈递抗原,抗原MHC复合体,吞噬细胞摄取、处理抗原,并形成抗原-MHC复合体暴露在细胞表面,准备呈递给淋巴细胞启动免疫应答 。,特异性抗体,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淋巴因子,B细胞,直接刺激,增殖分化,(浆细胞),记忆B细胞,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增殖分化,二次免疫,抗体:,抗体的化学本质:,机体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能与该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

4、蛋白。,球蛋白,抗体的性质:,特异性,抗体的分布:,1)血清(主要) 2)组织液及外分泌液,细菌,吞噬细胞,溶酶体,体液免疫,感应阶段,反应阶段,效应阶段,识别、处理,增殖分化,消灭病原体,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辅助T细胞,(胞毒)T细胞,淋巴因子,激活,记忆T细胞,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二次免疫,效应T细胞,靶细胞:被感染的细胞、癌细胞、外来的异体细胞,效应T细胞:特异性结合靶细胞,将其裂解死亡。并释放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穿孔素,细胞免疫,靶细胞:被感染的细胞、癌细胞、外来的异体细胞,B细胞的增殖分化,B细胞被激活后,增殖分化为效应B细胞(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 浆细胞能够分泌抗体 它

5、具有什么结构特点?,记忆细胞迅速分裂产生新的 浆细胞和新的记忆细胞。,记忆细胞对抗原十分敏感,能“记住”入侵的抗原。对抗原的记忆可保持数月甚至终生。,二次免疫与初次免疫比较:更快、更强,造血干细胞,吞噬病原体、细胞碎片、沉淀 识别抗原,摄取、处理、呈递抗原,造血干细胞,特异性识别抗原, 分化成为效应B细胞、记忆B细胞,造血干细胞,特异性识别抗原,产生淋巴因子,促进淋巴细胞增殖分化,B细胞或 记忆B细胞,合成分泌抗体,造血干细胞 在胸腺成熟,特异性识别抗原, 分化成为效应细胞、记忆细胞,T细胞或 记忆T细胞,特异性识别结合靶细胞发挥免疫效应;分泌淋巴因子,增强相关免疫细胞的功能,B细胞 T细胞,

6、记住抗原,特异性识别抗原,分化成相应的效应细胞,免疫系统功能异常,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病,先天性免疫缺陷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病:(艾滋病),免疫系统的 过度反应,1. 过敏反应,概念:,指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致敏原:,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叫致敏原或过敏原。,花粉、尘螨、动物皮毛、某些食物、 异种动物血清 药物:青霉素、磺胺、普鲁卡因 酶类:如蜂毒中的磷脂酶A2,过敏反应的特点:,过敏反应发生机理示意图,致敏阶段: 效应阶段:,过敏反应中抗体与免疫反应中抗体的异同:,比较项目,体液免疫中的抗体,过敏反应中的抗体,相同点,来源,成分,都来源

7、于效应B细胞,都是免疫球蛋白,不同点,分布,反应时机,反应结果,作用对象,血清、组织液、外分泌液,吸附在皮肤、消化道或呼吸道黏膜、某些血细胞表面,机体第一次接触抗原就发生免疫反应,机体第二次接触致敏原时才发生免疫反应,消灭抗原,引起过敏反应,抗原,致敏原,预防措施:,1)找出过敏原 2)尽量避免再次接触该过敏原,过敏反应,2.自身免疫病,如果自身免疫反应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了损伤并出现了症状,就称为自身免疫病。,举例:,1)风湿性心脏病 2)类风湿关节炎 3)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红斑狼疮,3、免疫缺陷症,概念:,指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叫免疫缺陷症。,患者对各种病

8、原体的易感性增加,出现反复的、持续的、严重的感染,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比正常人高得多。,、类型,(1)先天性免疫缺陷病:遗传因素引起,病人免疫力低下,对疾病抵抗力差。 如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伴湿疹血小板减少的免疫缺陷病、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等。,(2)后天性免疫缺陷病:疾病或其他因素(如营养不良、感染、药物、肿瘤、手术、外伤、烧伤、脾切除等。)引起,病人丧失部分或全部的免疫能力。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病。,T细胞表面的艾滋病病毒,HIV病毒,HIV感染T淋巴细胞的过程,HIV的侵入与体内T淋巴细胞 数量的变化,艾滋病感染阶段:,艾滋病,一个健康人从感染上艾滋病毒(HIV)到死亡,一般分为三个阶段: 1)

9、HIV急性感染期 2)无症状期 3)症状期,1)HIV急性感染期: 少部分感染者会出现类似流行性感冒的症状,在2一3个星期内,症状自然消失。,2)无症状期: HIV携带者,约占从感染到死亡整个过程的80%时间,表面上基本没有现象,体内的免疫系统正在与病毒进行斗争。无症状期少则为2年,多的可达20年。,3)症状期:艾滋病(AIDS)患者,血液中充满了病毒,每个免疫细胞被几百个病毒占据;非常容易受到其他疾病的感染,一些普通传染病如肺炎等,进入艾滋病患者的肌体就会无法控制,一般在6-24个月内死亡。,病毒分布:,艾滋病,艾滋病患者和携带者的 血液、精液、唾液、泪液、尿液和乳汁中,传播途径,1)性行为

10、传播 2)血液传播 3)母婴传播,图10 图9,预防措施:,1)洁身自爱 2)不与他人共用牙刷和剃须刀 3)不用未经消毒的器械纹眉、穿耳等 4)注射器等医疗器械必须严格消毒 5)需要输入的血液和血液制品,必须经过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艾滋病,免疫系统的功能: 防卫功能: 清除功能: 监控功能:,抗感染或防止其他抗原异物入侵,清除衰老、死亡或损伤细胞,消灭突变细胞,免疫学的应用,1.免疫预防 2.免疫治疗 3.器官移植,免疫学应用在三个方面:,45,关于人痘和牛痘接种预防天花的历史,中国从宋朝起用人痘接种预防天花,古代中医书籍上的小儿出天花图,46,人痘接种技术传到邻国,英国驻土耳其大使夫人Ma

11、ry Wortle Montagu 将人痘接种技术传到英国等国家,47,1796年,英国乡村医生詹纳(Edward Jenner) 创造了接种牛痘预防天花,,1980年WHO宣布天花已在全世界被消灭,1976,免疫接种可以预防的疾病,人工免疫 使用的制剂,主动免疫 被动免疫:,灭活的微生物: 减毒的微生物: 分离的微生物成分或其产物,预防接种: 利用人工制备的各种免疫制剂使个人和人群产生对疾病的特异性免疫。称为人工免疫。,某种病原体的抗体、抗血清 如:破伤风、狂犬病,免疫预防:,疫苗,被动免疫 直接获得抗体而获得免疫力,主动免疫 通过抗原对免疫系统的刺激而产生免疫应答,器官移植:,用正常的器官置换丧失功能的器官,以重建其生理功能的技术叫做器官移植。,器官移植的成败取决于什么?,取决于供者和受者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即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是否一致或相近。 只要供者和受者的主要HLA有一半以上相同,就可进行移植,但为减轻排斥反应,病人还需长期使用免疫抑制药物。,器官移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