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效应动力学(七年制)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164062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PPT 页数:81 大小:6.3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物效应动力学(七年制)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药物效应动力学(七年制)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药物效应动力学(七年制)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药物效应动力学(七年制)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药物效应动力学(七年制)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药物效应动力学(七年制)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物效应动力学(七年制)课件(8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pharmacodynamics,第一节 药物的基本作用 第二节 药物剂量与效应关系 第三节 药物作用机制概述 第四节 药物与受体,介绍内容,第一节 药物的基本作用,药理作用与效应的基本概念 治疗作用与不良反应(药物两重性),(几对)基本概念,药物作用 drug action 药理效应 pharmacological effect 兴奋 excitation 抑制 inhibition 药理效应 治疗效果 therapeutic effect 不良反应 adverse reaction 药物作用的特异性 specificity 药理效应的选择性 selectivity,

2、1.药物作用 与 药理效应,药物作用 drug action 药物对机体的初始作用。 例:吗啡 -R;阿托品 M-R 药理效应 pharmacological effect 药物作用的结果;机体反应的表现。 例:吗啡 镇痛等;阿托品 抑制腺体分泌等 因与果,不同,但一般通用,药理效应表现,机体器官原有功能水平的改变: 兴奋 excitation 例:BP,肌张力 抑制 inhibition 例:BP,肌张力 引起细胞形态与功能发生质变 例:基因疗法,2.药理效应、治疗效果、不良反应,药理效应 pharmacological effect,治疗效果 therapeutic effect,不良反应

3、 adverse reaction,有利,不利,3.特异性与选择性,特异性 specificity 特定靶点结合 特定效应 例:阿托品、氯丙嗪 特异性高低取决因素: 药物本身性质,尤其结构,特异性 与 选择性,特异性高,特异性低,药物结构与特异性,分子构象与特异性,药物结构决定特异性,药物结合的靶点种类数越少,特异性越高。,奎尼丁,奎宁,抗心律失常药,抗疟药,3.特异性与选择性,特异性 specificity 选择性 selectivity 某些组织、细胞反应,3.特异性与选择性,特异性 specificity 选择性 selectivity 某些组织、细胞反应 选择性高低决定因素: 药物结构

4、 药物分布 靶点分布,阿托品,选择性低,特异性 vs 选择性,特异性与选择性有无必然联系?,药物结构、药物分布、靶点分布,药物效应,选择性,药物结构,药物作用,特异性,决定因素,描述对象,特异性 vs 选择性,特异性高 选择性低,阿托品,特异性 vs 选择性,特异性与选择性无必然联系。 意义: 指导用药; 药物分类依据。,分类依据,依特异性分类,依选择性分类,治疗效果(therapeutic effect),对因治疗(etiological treatment) 对症治疗(symptomatic treatment),药物的不良反应 (adverse drug reaction,ADR),1.

5、副作用副反应 (side reaction) 2.毒性反应 (toxic reaction) 3.后遗效应 (residual effect) 4.停药反应 (withdrawal reaction) 5.变态反应 (allergy reaction) 6.特异质反应 (idiosyncrasy reaction) *药源性疾病 (drug induced disease),副作用副反应 (side reaction),治疗剂量下,由于药物选择性低,药理效应广泛,当某一效应用作治疗目的时,其他效应即副作用/副反应。 例:吗啡 药物本身固有; 一般不太严重; 可预知; 难避免。,毒性作用 (to

6、xic reaction),剂量过大,用药时间过长蓄积过多时发生的危害性反应。,毒性作用,特点: 一般较严重;可预知;应当避免。 包括: 急性毒性、慢性毒性、特殊毒性、依赖性 提示:增加剂量或延长疗程 提高疗效 (效果有限) 过量用药危险! 毒性作用 vs 副作用?,副反应 vs 毒性作用,可预知,可预知,预知性,应该避免,难避免,能否避免,严重,过大或蓄积,毒性作用,不严重,治疗量,副反应,严重度,剂量,不良反应,后遗效应 (residual effect),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理效应。 例:巴比妥类 阿司匹林,停药反应 (withdrawal reaction),突然停

7、药后原有疾病加剧,又称回跃反应(rebound reaction)。 例:普萘洛尔 预防? 后遗效应 vs 停药反应?,变态反应(allergy reaction),机体受药物刺激发生的异常免疫反应。 致敏物质? 与原药物效应无关 严重程度不一 剂量无关 预防?,特异质反应 (idiosyncrasy reaction),少数病人因遗传因素导致对药物的反应性发生了改变。,特异质反应,特别敏感; 例:先天性缺乏血浆胆碱酯酶 琥珀胆碱 肌瘫痪 反应与常人不同。 例:先天性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伯氨喹 急性溶血性贫血、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严重程度与剂量成比例 拮抗药治疗可能有效,变态反应 vs

8、特异质反应,拮抗药治疗效果,与固有药理效应关系,ADR本质,严重程度与剂量关系,敏化过程,遗传异常,免疫反应,基本一致,无关,可能有效,无效,成比例,无关,无,有,特异质反应,变态反应,小结 不良反应,治疗作用 副作用,毒性作用,后遗效应,停药反应,变态反应,最小有效浓度,最小中毒浓度,C,T,特异质反应,关于不良反应,严重程度不一 药源性疾病 较严重、较难恢复的ADR 安全性评价研究 指导合理用药:表现、产生机制、防治,第二节 药物的量效关系,量效关系及其意义 量效曲线 量反应、质反应 效应:药理效应;毒性反应;致死效应 量效曲线特定位点及意义,剂量-效应关系,药物效应与剂量在一定范围内成比

9、例,即剂量-效应关系(dose-effect relationship),简称量效关系。,量效曲线,量反应 质反应,效应呈连续增减变化; 数量或最大反应的百分率表示 单样本,非连续性变化; 阳性或阴性、全或无 用率表示 多样本,量效曲线,lg C,治疗,中毒,死亡,反应率,量效曲线特定位点-治疗效应,D/C,lgD/lgC,E,E(%),最大效应(maximal effect, Emax),效能(efficacy),最小有效量/最低有效浓度;阈剂量/阈浓度,Emax,半最大效应量ED50,半最大效应浓度EC50,半数有效量ED50,16,84,斜率,量效曲线特定位点-治疗效应,D/C,E,效价

10、(potency) 数值,强度,Emax,ED50 EC50,A,B,ED50 EC50,比较药物作用,E,lgD/lgC,A,B,C,EmaxB,EmaxA,EmaxC,BAC,效能,ABC,效价,量效曲线特定位点-毒性反应,D/C,lgD/lgC,T,T(%),最大效应(Tmax),效能,最小中毒量/最低中毒浓度,Emax,半最大中毒量TD50,半最大中毒浓度TC50,半数中毒量TD50,16,84,斜率,量效曲线特定位点-死亡,D,lgD,L,L(%),最大效应,最小致死量,Emax,半数致死量LD50,16,84,斜率,量效曲线特定位点,最小有效剂量/最低有效浓度;最小中毒量/最低中毒

11、浓度;最小致死量 半最大效应量ED50/半最大效应浓度EC50;半最大中毒量TD50 /半最大中毒浓度TC50 半数有效量ED50;半数中毒量TD50;半数致死量LD50 斜率 最大效应或效能(efficacy)内在活性 效应强度或效价(potency)强度,药物的安全性评价指标,治疗指数(therapeutic index,TI) TI = LD50 / ED50 或TD50 / ED50 或TC50 / EC50,治疗指数,lg D,效应,死亡,死亡,死亡,lg ED50,lgLD50,lgLD50,lgLD50,E,TI = LD50 / ED50,药物的安全性评价指标,lgED50,l

12、gLD50,A,A,B,B,E,lg D,安全指数 LD1 ED99 LD5 ED95 安全范围 LD5- ED95 LD1 - ED99,50,小结 药物的安全性评价指标,治疗指数(therapeutic index,TI) TI = LD50 / ED50 安全指数 LD5 ED95 或LD1 ED99 安全范围 LD5- ED95或LD1 - ED99,第二节 药物作用的靶点,药物作用机制 非特异性作用机制 特异性作用机制,非特异性作用机制,1.药物理化性质 改变体内环境 酸碱性 抗酸药中和胃酸治疗消化性溃疡 渗透压 硫酸镁 p.o.高渗导泻 络合性 二巯基丁二酸钠重金属解毒 氧化还原

13、褪黑素清除自由基抗衰老 2.补充疗法 胰岛素、铁剂、甲酰四氢叶酸钙、微量元素,特异性作用机制(靶点),受体(超过50%) 酶(20%) eg.强心苷心肌Na-K-ATP酶 离子通道(6%) eg.利多卡因Na+通道 载体 eg.呋塞米Na-K-2Cl共转运子 免疫系统 eg.左旋咪唑免疫增强 基因治疗与基因工程药物,第三节 受体,受体的概述 药物与受体相互作用的学说(受体学说) 药物与受体反应动力学(受体动力学) 受体的激动药与拮抗药(作用于受体的药物),1. 受体的概述,受体的概念 (受点、配体) 受体的命名及亚型 受体的特征 受体的调节 受体的类型(家族),受体的概念 P11,受体(rec

14、eptor)是一类介导细胞信号转导的功能蛋白质,能识别并结合周围环境中某种微量化学物质,通过中介的信息放大系统,触发后续的生理反应或药理效应。 本质 配体 结合位点/受点,受体的命名及亚型,兼用药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命名方法 一般以相应的内源性配体命名 外源性配体命名 受体亚型 受体配体结合特异性、亲和力 信号转导机制 分子结构(克隆),常见受体亚型,受体的特性,高亲和力:灵敏性 高度选择性:特异性 饱和性:作用于同一受体的配体之间存在竞争 可逆性: + 多样性:分布、效应 一定有内源性配体:“孤儿受体”,2.药物与受体相互作用的学说 (受体学说) P11,1.占领学说 (occupation

15、theory) 2.二态模型学说 (two model/state theory) 或称变构学说 (allostearic theory) 3.其他学说:速率学说;能动受体学说,Clark(1926) and Gaddum(1937):药理效应的大小与药物占领受体数量成正比;可逆性;服从质量作用定律。 拮抗药?最大效应时,尚有9599%受体未被占领? Ariens(1954):内在活性(intrinsic activity,)。 亲和力 Stephenson(1956): 储备受体(spare receptor);沉默受体/静息受体(silent receptor),(1)占领学说(occupation theory),(2) 速率学说,*药理效应取决于药物分子与受体结合/解离的速度(药物在单位时间内与受体接触的频率) 激动剂:大 拮抗剂:小,(3)二态模型学说/变构学说,Ri: 失活状态,Ra: 活化状态,D: 药物,作用于受体药物的分类 P12,激动药 有亲和力 有内在活性 拮抗药 有亲和力 无内在活性,完全激动药 full agonist; =1 部分激动药 partial agonist; 01 反向激动药 inverse agonist (负性拮抗药 negative antagonist),激动药,拮抗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