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部正常ct解剖学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163463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PPT 页数:87 大小:12.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胸部正常ct解剖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胸部正常ct解剖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胸部正常ct解剖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胸部正常ct解剖学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87页
胸部正常ct解剖学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8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胸部正常ct解剖学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胸部正常ct解剖学课件(8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胸部正常CT解剖学,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徐启勇,CT扫描室,CT机的起源,根据电子计算机X线体层理论概念,1968年英国工程师Hounsfield 和神精放射学家Ambrose合作研究,经年多的时间努力,在1972年由EMI公司制成头部电子计算机体层机并应用临床。随后体部CT机相继问世。于1976年5月在蒙特尔国际专题学术会上讨论,将这种新的X线显影技术命名为;电子计算机体层摄影(computed tomography,CT)。,CT机的类型,第一代CT机:扫描方式是平扫/旋转式,探测器元素为碘化钠,探测器数量1-2个,扫描时间3-5分钟出现一幅粗糙的图像,矩阵256256,专用于头部。现已淘汰

2、。 第二代CT机:扫描方式是平扫/旋转式,探测器元素为二氟化钙,探测器数量3-30个,扫描时间缩短到10-40秒,矩阵256256,主要用于头部、腹部,现已淘汰。 第三代CT机:扫描方式是旋转式,探测器元素为氙(xian)气。 探测器数量300个以上,扫描时间缩短到2-10秒,矩阵256256,或512512 。用于全身各部位检查.,第四代CT机:扫描方式是旋转/静止或固定式,探测器元素多有晶体或固体高效稀土陶瓷探测器数量1000-20000个不等,探测器排列成环状,有单排环状(单螺旋CT,每扫一层出现1幅图像)。双排环状(双螺旋CT,每扫一层出现2幅图像),多排环状(多层螺旋CT,每扫一层出

3、现多幅图像)。以秒或亚秒为成像的时间。目前最多的是64排螺旋CT,主要用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第五代CT机:电子速CT机(又称超快速CT机)。它主要是电子枪、聚焦线圈、偏转线圈、多排探测器、靶环、台面高速移动的检查床和控制系统。扫描时间以50m秒为一层,每秒可扫2040层不等。用来取代心血管的DSA检查诊断。,CT的原理,成像原理 CT值 层厚 灰阶 窗宽,窗中心 肺窗,纵隔窗,胸壁软组织与骨性胸廓正常CT表现,复习胸壁软组织与骨性胸廓正常立体解剖学,主动脉弓上层面:.8锁骨(左右对称)10胸小肌(左右对称).11胸大肌(左右对称) .12胸骨柄.13肩胛骨 14竖脊 肌.15.冈下肌(左右对

4、称).18.肩胛下肌(左右对称).19小圆肌 .20 3-4椎间盘 21 斜方肌 22大圆肌(左右对称).23大菱形肌,CT图中纵隔内血管的辨认方法,动脉的密度稍高,呈圆形,边界光滑,有弹性感。在多数情况下,动脉比伴随的静脉横径要短(细一些)。因动脉有弹性肌纤维。 静脉的密度比动脉低,无弹性肌纤维,常呈椭圆形或稍不规则形,边界欠清,无弹性感。常比同层面的动脉要粗。 较大的动脉、静脉常彼此相邻,发现了动脉可以找到静脉。,纵隔内大血管正常CT表现,规范化的常规CT检查是层厚1Cm、层距1Cm,上从胸廓入口,下至隔角后间隙层面,合计全肺扫描 18个层面。作为呼吸系临床医生来说,对于CT片中显示的、胸

5、内的各种正常组织、器官应该能够准确的辩认。从18个层面中选出有代表性的10个CT层面进行讲解。,大血管立体解剖学,纵隔窗中10个代表性的血管与心腔结构,正常纵隔自胸腔入口向下常规以10个层面作代表:1.胸骨切迹层面 2.主动脉弓上层面 3.主动脉弓层面 4.肺动脉窗层面 5.左肺动脉层面 6.肺动脉弓层面 7.左心房层面 8.心脏四腔层面 9.左右心室层面 10.膈角后间隙层面。,一, 胸骨切迹层面: 可见到3对血管排列在气管两侧,靠前、靠外的是一对锁骨下V,靠后的是一对锁骨下A,紧贴于气管为颈总A,右边的3个血管成品字形阴影,左边的3个血管成串样阴影,食管位于气管和椎体之间,有时在此层面上气

6、管的两侧可见到椭团圆形稍高密度影的软组织阴影为甲状腺下极,因为甲状腺中含有碘元素,所以甲状腺阴影比其它的软组织密度要高。,二,主动脉弓上层面 可见到5支血管的横断面阴影,即左右两侧的锁骨下V(标记1)。左侧颈总A(标记2)。左侧的左锁骨下A(标记3)。右侧的无名A(标记4)。特别提出的是,此层面中的左锁骨下V又称为左头臂V,呈水平方向行走,横过左颈总A与无名A的前方汇合成为上腔V。还要注意的是气管 食管。,三,主动脉弓层面:可以见到:主A弓(标记6)。上腔V(标记5)。还可以看到右锁骨下V(标记1) 。还可以看到气管、食管。,老年人由于动脉硬化,主动脉弓可不呈水平样行走,而略呈垂直走行,导致3

7、支大血管位于不同平面上,即头臂动脉位于最下方,随之是左颈总A,最后是左锁骨下A从主动脉球后上部发出,主动脉弓的前方之三角形阴影,尖端指向前,中老年人几呼都是由脂肪构成,这是正常胸腺组织退化的残余组织。,四, 肺动脉窗层面:升主A(标记7),胸主A也称降主A(标记8),右侧的奇V(标记9).上腔V(标记5).气管、食管,该层面中,在气管前的左外侧脂肪阴影中,正常情况下可见多枚小于mm左右的淋巴结阴影,肺动脉窗容积大小不一,因人而异。但是在同一层面上,要注意的是升主A总是大于降主A,两者的比值升主A大于降主A一半,正常情况下升主A的直径为34Cm,奇V弓通常在此层面上显影,自椎体前方向前贴着气管右

8、侧壁行走,然后进入上腔V。奇V与上腔V连结处也就是气管前、腔V后间隙除有一些脂肪组织和结缔组织外,有时可以见到小淋巴结阴影(3-5mm不等),但不能大于1.0Cm。这个区域的淋巴结称为奇V淋巴结组。,五,左肺动脉层面: ,主肺A向后延伸为左肺A,正好位于气管隆突或左主支气管左外侧,该层主要显示.升主A(标记7).降主A(标记8),上腔V(标记5),食管,左右主支气管腔的起始部,主要是显示左肺A(标记11),还可以见到椎体前方降主A右侧的奇V(标记是14).,左肺A正常直是21mm, 3.5,六,肺动脉弓层面:右肺A从主肺A发出向后、向右延伸,位于上腔V的后方,中间段支气管的前方.右肺A干的起始

9、部正常直径是1215 mm.主肺动脉干(肺动脉弓部的最大径)24.22.2 mm该层面中可见到,升主A(标记7),降主A(标记8),肺动脉干或称肺动脉弓(标记10),左肺A(标记11).右肺A(标记12).左中主支气管、食管。,七,左心房层面:该层面中主要显示:升主A(标记7)。降主A(标记8)。左心房(标记LA)。右心房(标记RA)。右心室(标记为RV),该层面中要注意的是左心房的前方为升主动脉根部和右心耳,后方为奇V。左房中部前后直径在3 4.5Cm,下肺V引流进入其后外侧面。主A根部位于右心室流出道。肺A瓣、该层右中可见到食管奇静脉隐窝,是肺癌常发的部位。在此层面中还可以见到正常的左冠状

10、动脉。,八,四心腔层面:在此平面中可以显示:心房(标记RA),右心室(标记RV),左心房(标记LA),左心室(标记LV)四个心腔部分,如果使用了CT增强剂时,四腔之间的间隔显示的很清晰,九, 左右心室层面: 该层面中主要显示, 右心室(标记RV),左心室(标记LV) 右心房(标记RA).降主A(标记8),下腔静脉(标记13).冠状静脉窦(标记15).,在此层面中要说明的是室间隔,左右心室,有时在心脏的表面,于室间沟内有一浅的切迹、在脂肪的衬托下见到冠状A的前降枝断面.另外,位于心脏前外侧心包脂肪中可见到冠状静脉窦、是心肌供血回流的主要静脉.还可以见到在右心室后面、下腔静脉内侧有较粗的冠状静脉窦

11、。,十,膈角后间隙层面:此层面是后纵隔之向下延伸,由膈角所围绕,位于膈后内方的较深的间隙,是连结胸膜腔的通道.在膈肌腱膜裂孔水平,膈脚后是隙内有食、降主A、脂肪组织、奇V、半奇V、胸导管及伴随的淋巴结通过。此处的淋巴结大于7 mm为异常,心包膜与心包腔,正常情况下,心包的包膜一般不显影,它紧贴心肌外侧,有时如果有少量的脂肪组织衬托下,显示包膜的厚度12mm,不超过3mm。心包腔内可分泌有少量的浆液性润滑液。当发生心包积液时,心包间隙明显增宽。心包间隙如大于5mm视为异常。,纵隔内几个重要器官,气管:胸内段气管长约6-9Cm,位于中线或稍偏右侧,自上而向后略倾斜,所有层面上,气管均位于食管前方或

12、稍右;在胸腔内,气管右侧壁与纵隔胸膜反折相接触,于气管右半部之后方与食管的右外侧壁之间有一潜在间隙,称为气管后窝,由肺组织填充。 正常气管壁较薄,气管环状软骨在老人尤其是女性,可见不规则钙化。气管横断面有明显的变异性,通常在上部成环形,向下接近气管隆突时呈卵圆形,中部可呈马蹄形,前壁前突,后壁缺少软骨呈扁平状。正常成人气管直径10-27 mm,男性平均19.5 mm,女性平均17.5 mm。,食管 只要后纵隔内有适当脂肪,食管就能清晰显示。食管前壁常与气管后壁、左主支气管以及左心房相接触;远端位于降主A之右侧奇V左侧。食管壁的厚度常取决于扩张的程度,一般不超过3 mm。,胸腺:胸腺位于血管前间

13、隙。其上界为左头臂V水平,下界在右肺A的水平。大部分胸腺位于主动脉弓和右肺动脉之间的3-4Cm之间,胸腺分左右两叶,每一叶均有一层纤维性包膜包绕。上方与甲状腺下极相连,CT上与胸壁骨骼肌密度相仿。胸腺大小、形态、密度随着年龄增长而发生变化,幼儿时胸腺较大,到青春期以后缓慢萎缩,于20岁至40岁之间胸腺的实质逐渐退化形成脂肪。从青春到30岁以时,其密度下降,低于肌肉密度。30岁以上在前纵隔背景基础上可见小图形、卵圆形或成条状软组织密度,为残存退化的胸腺。但是正常人的胸腺阴影边缘不会发生局限性的突起或整体轮廓发生改变。否则为异常征象。,未退化的胸腺,正常胸腺,奇静脉系统 左右腰升静脉进入胸腔分别形

14、成半奇静脉与奇静脉。奇静脉通过一个小孔穿过膈肌,常伴有交感神精链的分支随行,奇V在右侧椎体前上升、恰好位于食管的右侧,在右下肺叶的胸膜反折接触,构成食管奇静脉窝(局限性的凹陷)是肺癌常发生的隐密部位。奇静脉在胸5-6椎体相当于右主支气管上方,自后向前呈弓形引流入上腔V的背面. 半奇V起自于左侧腰升V,沿着胸椎左侧上行,平第7-10胸椎高度,向右横过脊柱,进入奇,半奇主要是收集左下部肋间后V.食管中的血液与自身的血液.,奇V的主要功能:前方收集后纵隔器官的血液,主要是食管V、支气管V内的血液,后方收集椎V丛内的血液,右侧收集右肋间后V、左侧的半奇V内的血液,下端连结下腔V系中的腰升V、上端直接注

15、入上腔V,当上腔V或下腔V阻塞时,这时的奇V是沟通上、下腔V最好的侧枝通道.,纵隔内淋巴结 CT中识别正常淋巴结的能力直接与纵隔内所含脂肪多少有关。在纵隔内低密度的脂肪衬托下,淋巴结呈圆形或卵圆形软组织密度,常呈三、两成簇的分布。90%的成人可见到淋巴结,特别是在中纵隔内。要注意的是淋巴结出和血管断面鉴别,有赖于观察多个CT层面,血管断面可在多个层面中显示,而淋巴结常在某一个层面中出现。文献报道,在尸检中发现纵隔内淋巴结平均数为64枚,其中绝大多数是来自于肺内的引流。,胸内淋巴结分组,纵隔内淋巴结的分组,关于淋巴结研究进展状况: 正常人纵隔内淋巴结变化较大,可以大到6-14 Cm的直径,其中一

16、些变化与纵隔的平面有关,左头背V、隔上淋巴结、膈角后间隙这些部位的淋巴结很少大于6mm。右侧气管、支气管区、肺动脉窗、隆突下淋巴结最大,这些部位的淋巴结90%的其直径小于11 mm以内。气管上部淋巴结小于气管下部淋巴结或者小于气管支气管旁淋巴结。右侧气管支气管淋巴结大于左侧气管支气管淋巴结。在横断面扫描中多主张采用测量淋巴结的短轴作为更有预见性的淋巴结肿大的标准,测量右侧淋巴结比左侧更加准确。很显然,没有一个大小可靠的实用标准能满敏感性和实用性的要求。所以目前均强调淋巴结的任何径线大于10 mm视为异常,值得考虑要做进一步检查与组织学活检。,(肺门),肺部正常CT表现(肺窗),(一)肺段划分,1肺尖层面:右侧是右上叶尖段(S1),左侧是左上叶尖后段(S1+2)。,2胸锁关节层面: 与肺尖层面相同,3胸锁关节下层面:与肺尖层面相同,4主A弓上层面:这时左右上肺叶均可看到尖段(S1)、前段(S3)、后段(S2)。但是,左上肺叶实际上是只有尖段和前段,这两个肺段各有一支支气管,为了影像学叙述方便,人为的将尖段划分为2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