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健康宣教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163409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2.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肝炎健康宣教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肝炎健康宣教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肝炎健康宣教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肝炎健康宣教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肝炎健康宣教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肝炎健康宣教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肝炎健康宣教课件(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肝炎知识宣传,宋慧,目录,我们的肝 认识肝炎 5型肝炎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肝炎早期症状 乙型肝炎严重的进展性疾病,致死率高 乙肝疫苗的免疫程序 如何预防乙肝 正确认识乙肝病毒携带者,肝脏位于右上腹部,是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和化工厂具有以下一些功能:,储存糖分,合成凝血因子,解毒,维持生命,合成蛋白质,制造胆汁,肝炎是肝脏的炎症。肝炎的原因可能不同,最常见的是病毒造成的,此外还有自身免疫造成的。酗酒也可以导致肝炎。,病毒性肝炎,HAV 甲肝病毒,HDV 丁肝病毒,HCV 丙肝病毒,HBV 乙肝病毒,HEV 戊肝病毒,5型肝炎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肝炎早期症状,肝炎的早期症状及表现

2、,如:食欲减退,消化功能差,进食后腹胀,没有饥饿感;厌吃油腻食物,如果进食便会引起恶心、呕吐,活动后易感疲倦。 1出现食欲不振,不想吃饭,胃口不好; 2面色黯黑、黄褐无华、粗糙、唇色暗紫 等; 3巩膜或皮肤黄染,或出现“三黄”症状; 4出现肝区隐痛、肝区肿大; 5出现蜘蛛痣和肝掌症状。,甲型肝炎及戊型肝炎,传播途径: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食用了被病毒污染的食物和水都可被污染甲型肝炎。 只要养成良好生活卫生习惯: 饭前饭后要洗手 食物须洗干净并彻底煮熟 尤其是海鲜类须清洗干净并彻底煮熟 不要购买来路不明或路边摊点的食物 就可以预防甲型肝炎,乙肝,传播途径,母婴传播,在我国这种传播方式最为重要,有

3、1/3左右的ASC为此途径感染。 母婴传播包括3个阶段: 宫内传播:出生前已被感染(宫内传播的机率5%,目前,宫内传播没有有效的预防手段)。 产程传播:分娩时被感染分娩时母亲的血液、阴道分泌物通过胎儿的破损皮肤、粘膜而传染;胎盘剥离时微量血液漏至胎循环中;产前或产程中胎儿吸入母亲的血液、羊水、阴道分泌物而感染。 产后(哺乳期)传播:抚养过程中通过哺乳、日常看护、清洗等等密切生活接触的造成的水平传播。,医源性传播,它主要是通过输血及血液制品,或被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的医疗器械及其它物品,或意外地接触污染的血液或体液等途径,使HBV经破损的皮肤或粘膜进入人体而感染。 输血(血浆); 因子;白蛋白等

4、。 器官或组织移植 医疗器械(有创性诊治);不洁注射;手术器械消毒不彻底;某些牙科器械消毒不便; 职业接触;,接触传播,乙型肝炎有明显的家庭聚集性,表明家庭成员中可造成彼此间的传播。其主要通过: 性接触、接吻、共用牙刷、剃须刀、茶餐具等。 唾液作为传播媒介,在日常生活接触传播中意义重要 唾液本身就可以查出HBsAg。 口腔粘膜、牙龈的破溃出血可混合在唾液中,中国乙肝的主要传播途径,母婴围产期传播是我国乙肝主要的传播途径之一,在我国人群中约3540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是由母婴围产期传播引起的。 全国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人群HBV感染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提示除母婴传播外,还存在水平传

5、播。,乙型肝炎, 传播危险无处不在,防不胜防!,每14个中国人中就有1人是乙肝病毒携带者 乙肝病毒传染性非常强,是艾滋病病毒传染性的100倍,HBV携带者,以下情况会感染乙肝吗?,工作,拥抱,握手,学习,无血液暴露的接触 一般不会传染HBV!,乙肝疫苗的免疫程序,乙型肝炎疫苗全程需接种3针,按照0、1、6个月程序,即接种第1针疫苗后,间隔1个月及6个月注射第2及第3针疫苗。,乙肝疫苗延后接种原则,如果第2针或第3针滞后于免疫程序的规定,应尽快补种。 第1针和第2针间隔应28天。 第2针和第3针的间隔应60天。,如何预防乙肝?,一、中国预防及控制乙肝的策略及方法:乙肝疫苗 我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

6、南2010年更新版明确指出:“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是预防HBV感染的最有效方法” 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乙肝疫苗是唯一可预防原发性肝癌的疫苗,并认为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有效、安全、经济的方法,丙型肝炎传播,传染源: HCV感染者,即急、慢性丙型肝炎病人和病毒携带者是传染源。 平均潜伏期为6-9周。,丙型肝炎传播,传播途径: 丙型肝炎病毒主要通过输血、应用血制品途径传播,还可以通过破损的皮肤黏膜密切接触传播、静脉内吸毒传播。性传播以及母婴传播与乙型肝炎比较不够明显,因此,感染丙型肝炎病毒的高危人群包括经常受血者、静脉内吸毒者、性乱着、职业献血者、经常接触血液和血制品的工作人员以及医务工作者

7、。多次受血和静脉内吸毒者是HCV感染最危险的因素。 丙型肝炎可以通过献血(特别是单献血浆)造成一定范围的暴发。在河北的固安县就曾发生过由于献血或献血浆引起的较为严重的丙型肝炎暴发。,传播途径: 经血传播:通过输入污染HCV的血液或血制品,献血或反复透析过程中的交叉感染,均可造成HCV传播。输入含HCV的血液最易感染,也可通过反复接触微量血液传播。 研究显示:在静脉吸毒人群中抗-HCV阳性率为28.68%.,丙型肝炎传播,丙型肝炎传播,性接触传播:从丙型肝炎感染者的精液、阴道液中极易检测到HCV-RNA,其配偶HCV感染率高于家庭其他成员和一般人群,说明HCV存在性接触传播的危险。 研究显示:在

8、卖淫女中抗-HCV阳性率为9.83%(正常人群为2.28%)。,丙型肝炎传播,母婴传播 母婴传播方式确实存在,但一般认为传播机率远比乙肝为低,转归相对较好。,丙型肝炎的治疗,一、治疗目标和意义 目前,HCV疫苗仍处在研发阶段,对HCV感染人群的规范、有效治疗是控制HCV传播的主要手段。 HCV感染的治疗目标是通过最大限度地抑制或清除HCV,表现为HCVRNA持续阴性、肝脏酶学指标和肝功能正常,从而达到减少HCV相关肝硬化、肝衰竭、肝癌的发生,延长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二、抗病毒治疗的有效药物及疗效: IFN-是抗HCV的有效药物。 1、 IFN-和复合IFN-单用时疗效大致相当。IFN-用

9、量为3MU、5MU,皮下注射,每周三次,疗程24周时,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率约为6%,疗程48周时SVR可上升到约16%,联合RBV,疗程24周,SVR为34%,疗程48周,SVR可提高到42%。 复合IFN-用量为9ug,皮下注射,每周三次。,2、PEG-IFN- 目前获准上市使用的PEG-IFN-有两种,一种是 PEG-IFN-2a,一种是 PEG-IFN-2b。前者按固定剂量给药,每周一次,皮下注射,后者是按体重给药,每周一次。PEG-IFN-单用,48周疗程SVR大约为39%,联合RBV,SVR可达54%56%。 PEG-IFN-联合RBV是目前治疗慢性丙肝的最佳方案。 如无利巴韦

10、林的禁忌证,均应采用联合疗法。,三、抗病毒治疗的适应证: 只有确诊为血清HCVRNA阳性的丙肝患者才需要抗病毒治疗。 1、一般患者的治疗 1)急性丙肝 急性丙肝接受IFN-治疗,能有效防止急性丙肝的慢性化,如检测到HCVRNA阳性,应该进行抗病毒治疗。,2)慢性丙肝 患者自愿接受抗病毒治疗并保证治疗依从性,血清HCVRNA阳性,肝功能为A级,不存在治疗禁忌证。患者血清ALT水平不应该作为是否进行抗病毒治疗的参考指标。,肝组织学病变轻微的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同样能取得理想的疗效。,3)丙肝肝硬化 抗病毒指征主要根据肝功能情况进行区分: A级者强烈推荐, B级应当选择病例治疗, C级不推荐治疗。 患

11、者肝功能评分处于动态变化过程,对当时未达到评分的患者可先积极进行改善肝功能治疗,再进行抗病毒治疗。,由于肝硬化患者常伴有白细胞计数或血小板计数下降,因此在治疗初始,往往不能接受足量的抗病毒治疗剂量,对于此类患者,应考虑在密切观察的情况下逐渐加量,达到临床能耐受的治疗剂量,以尽可能完成治疗疗程。,2、特殊患者的治疗 1)儿童、老年人HCV感染 2岁以上儿童患者可接受抗病毒治疗。 对于大于65岁的理论上应进行抗病毒治疗,但因老年人对治疗的耐受性较差,应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对药物的耐受等以决定是否进行抗病毒治疗。,2)合并HBV或HIV感染 合并HBV感染会加速丙肝病情的发展,对于HCVR

12、NA阳性和HBVDNA阴性者,先给予抗HCV治疗,对于两种病毒均呈活动性复制者,建议首先以IFN-加RBV清除HCV,对于治疗后HBVDNA仍持续阳性者可再给予抗HBV治疗。,合并HIV感染: 主要依据患者的CD4细胞计数和肝组织的纤维化分期。 若HIV感染时间较长,或者已进入艾滋病期,有严重免疫抑制者,应首先控制艾滋病,等免疫功能重建后再进行抗病毒治疗。 免疫功能正常,尚无即刻进行高活动性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指征者,应首先治疗HCV感染。 正在接受HAART治疗,肝纤维化呈S2或S3者,需同时给予抗HCV治疗。,3)肾脏疾病患者 (1)肾脏病合并慢性HCV感染者,其肾小球滤过率大于60ml/mi

13、n时,抗HCV方案与无肾病者相同。 (2)慢性HCV感染及严重肾病而未进行血液透析的,可采用减量的PEG-IFN-(135ug、1ug/kg),以及RBV(200800mg/d)治疗,并严密监测不良反应。,(3)正常透析的HCV感染者,可考虑采用普通IFN-3MU,或减量的PEG-IFN-。RBV在减量的情况下可联合应用。并密切观察贫血及其他不良反应。 (4)对慢性HCV感染但已行肾移植者不推荐治疗,除非出现纤维淤胆性肝炎。,4)器官移植后的患者 肝移植后丙肝复发者,应选择有肝脏病理学改变的患者并在有经验的医生严密监测下进行抗病毒治疗。肝移植后的丙肝首选治疗方案是PEG-IFN-。对于器官移植

14、者不应给予抗病毒治疗,因为IFN-将促进移植物的排异,导致移植物失活,仅在发生纤维淤胆性肝炎时,可以考虑给予抗病毒治疗,此时抗病毒治疗的益处超过不良的后果。,5)酗酒及吸毒者 慢性酒精中毒及吸毒可能促进HCV复制,加剧肝损害,从而加速发展为肝硬化甚至HCC的进程。 由于酗酒及吸毒患者对于抗病毒治疗的依从性、耐受性和SVR率均较低,因此,治疗丙肝的同时必须戒酒及戒毒。,HBV、HCV病毒感染的转归,HBV、HCV 急性肝炎 病毒携带者 慢性肝炎 肝硬化 肝癌,产生抵抗力,丁肝的传播途径与乙肝相似 只能感染乙肝阳性的患者 我国感染率为1.6%-5% 乙肝患者感染丁肝后易发展成为重型肝炎、肝硬化,丁

15、型肝炎,预防肝炎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保证在平常生活中的人不是乙肝患者。 2.日常生活中应避免不必要的注射、输血和使用血液制品,使用安全自毁型注射器或经过严格消毒的器具。 3.身体又不为破损时要注意卫生,及时包扎治疗(去正规医院)。 4.不吸烟不喝酒。 5.不吃太油腻的食物和不好消化的食物。 6.多吃蔬菜水果(清洗好农药)。 7.远离毒害品,尽量少吃药。 8.经常锻炼身体,增加免疫力。 9.不要过于劳累,保证睡眠充足。,正确认识肝炎,第一,树立信心,肝炎患者也好、携带者也好,大家都是正常的人,首先自己内心要充满自信。 第二,有问题要找正常的渠道,采取正确的措施,到专科的医院进行专科的治疗、专科的指导。 第三,家属、同事、朋友,以及整个社会,对这样的病人不要歧视。很多时候是我们对乙肝本身不了解,其实乙肝没那么可怕,我刚刚讲了传播途径主要是血液传播和性传播,即便这样我们可以预防,预防以后90%以上的人都可以不被传染,因此要乐观向上,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