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心理学--第十六章-青年人心理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162093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3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心理学--第十六章-青年人心理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管理心理学--第十六章-青年人心理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管理心理学--第十六章-青年人心理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管理心理学--第十六章-青年人心理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管理心理学--第十六章-青年人心理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管理心理学--第十六章-青年人心理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心理学--第十六章-青年人心理课件(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节 新时期青年人心理的特点 第二节 青年人成功心理行为 第三节 青年人的道德修养,第16章 青年人心理,2,青年心理学产生于20世纪初。 美国心理学家霍尔(Hall,G.S.)于1904年发表的两卷本名著青年期:它的心理学及其与生理学、人类学、社会学、性、犯罪、宗教和教育的关系标志着青年心理学的诞生。,3,第一节 新时代青年心理特点,一、青年期的界定 二、青年心理发展的实质 三、研究青年人心理的意义 四、新时期青年人心理行为特征,4,一、青年期的界定,Adolesence:一个人身心发育过程中,从儿童到成人的过渡期。 (1)生理成熟; (2)心理成熟。 探索一个人在青年期这一历程中所经历的

2、各种心理活动,把握青年期心理发展的本质与规律。,5,青年期的年龄划定(书上的观点)P447 青年期是完成生理、心理和社会性成熟的阶段。 青年期始于生理成熟而结束于成年的来临。 只有综合考虑生理、心理和社会三种因素,才能比较客观地划分青年期的全距,进而也才能比较准确地研究和概括青年心理发展的特点。,6,二、青年心理发展的实质,生物发展观:霍尔的复演论、格塞尔的成熟论 社会环境发生观:勒温的青年场论、哈威格斯特的综合发展理论、班杜拉社会学习论 心理发生观:埃里克森的社会发展理论、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7,霍尔的复演论,运用当时的生物进化论和生物复演说的观点来说明个体心理发展。 提出应该把个体心理的发

3、展看作是一系列或多或少复演种系进化历史的理论。 如果人类的胚胎发展是动物进化过程的复演,那么,出生后个体的心理发展则复演了人类进化的过程。从复演的阶段看: 儿童期,其知觉力敏锐,而道德、宗教心、同情、爱情及美感则十分幼稚,复演了人类远古的特征; 少年期知觉敏捷,记忆力强,道德观念迅速发展,复演了中世纪人类的特征; 青年期人性趋于完善,发展突飞猛进,复演了近代风云变幻的人类特征。 霍尔认为:人类的活动方面也表现了复演规律,比如儿童的追逐活动是狩猎本能的复演,少年期打猎、捕鱼、偷窃、游泳、划船、争斗和爱好动物等游戏是祖先野外生活的复演。因此,儿童心理发展上的性质、特点是在人类进化历史过程中以固定形

4、态而存在的。 霍尔被认为是“心理学的达尔文”。,8,格塞尔的成熟论,格塞尔,美国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之一,也是最彻底地把胚胎学的模式应用于儿童、青少年发展的人。 基本观点: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发展从一开始就是受基因控制的,他把这种通过基因来控制发展过程的机制定义为成熟(maturation)。成熟是推动儿童发展的主要动力,学习本身并不能促进发展。 格塞尔还对儿童的行为进行过广泛的调查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他们的成长趋势,从中概括出一些重要的观点:发展是遗传因素的主要产物;在儿童发展过程中,发展质量较高或较低的年龄段有顺序地交替;在儿童的身体类型和个性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 格塞尔认为,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发展

5、,都是按基因规定的顺序有规则、有顺序地进行的。出生后的个体其发展也主要是受基因控制。成熟是从一种发展水平向另一种发展水平的突然转变,表现为波峰和波谷周期性的变化。,9,格塞尔认为年龄是生物变化的一个相当精确的指标,是发展的准确界标。 青少年期是儿童向成人过渡的时期,指的是从11岁到21岁这段时期,而11岁到16岁这5年尤为重要。因为从11岁起,儿童的机体开始出现巨大变化,生理上的剧变,引起了心理上的一系列变化。 如,情绪不稳定、逆反、好与人争吵、开始对异性产生兴趣;然后他们会逐渐变得内向、爱沉思、爱作自我批评并以批评的眼光看待他人等,后来又逐渐变得外向、情感易外露、爱谈论“个性”等,最后外向又

6、转为内向、独立性增强、自我控制、自我监督能力得到发展、情绪逐步稳定起来等等。整个青少年期的更新、整合和均衡在不断循环周而复始地进行着,并最终使个体的心理由不成熟走向成熟。,10,成熟是一个过程,是一个从儿童到成人的过渡时期,发展不仅是向上的,而且也是螺旋式的。因此青少年的心理特征是一种起伏式的变化,可能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出现循环。比如11岁与16岁的人都具有反抗性和好斗嘴的特点。同时,他也认为,年龄阶段之间的发展,会有突然的、明显的变化,比如,12岁时出现了关心异性的现象。 格塞尔的观点在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的西方曾盛极一时,被许多家长奉为育儿“圣经”不仅对当时的儿童青少年教育产生过极大的影响,

7、也由于他突出强调了成熟机制对青少年发展的作用,从而为研究青少年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这种观点片面强调生物因素比如年龄的作用而抹煞了个别差异和环境教育在青少年心理发展中的影响显然是不正确的,或者说是不完善的。,11,勒温的场论,团体动力学和场论是他对心理学理论的杰出贡献。 勒温的心理学理论体系总的来说属于格式塔心理学派的一个分支。“格式塔”一词是德文glstult的译音,意思是整体或组织结构,又称完形心理学。它反对元素分析、联想主义、行为主义,认为部分相加不等于整体,主张用场论的概念来描述心理现象及其机制,如心理场、行为场、物理场和生物场等等。 勒温认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的个体与环境之间的

8、相互关系,而这个环境不是什么别的客观环境,而是对个体发生影响的环境。于是他提出人的“生活空间”或“心理生活空间”的概念,并用它来解释青年心理活动的动力结构,把青年的一切心理活动都看作是在心理场的“心理生活空间”中发生与发展的。,12,哈威格斯特的综合发展理论,哈维格斯特是美国芝加哥大学研究儿童毕生发展的心理学家。他在总结前人有关发展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具有综合色彩的发展理论,即综合适应发展理论。 哈维格斯特认为人类不是天生就有一种能指引我们生活的本能,要在人类社会中顺利生活,个体就必须学会自我学习、摸索。这个学习过程是应该伴随人的一生的:随着生命的开始而开始,也随着生命的结束而结束。 他认

9、为个体在学习过程中所要完成的任务之间不是等距离的,也就是说,个体是不能以一个固定的速度去完成一个个任务的,而必须使一些学习任务在某个时期内完成,而另一些学习任务又在另一个时期内完成。这样,就会产生许多加速学习时期(period of accelerated learning)。而正是这些加速学习时期的存在使得许多个体在发展过程中感到不适应,由此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危机和冲突,在这种情况下,哈维格斯特提出了发展任务(developmental task)这个概念。,13,哈维格斯特认为发展任务即一个人在发展的某一阶段必须学习的活动,若此项活动成功学会,不仅可以使他感到快乐,而且还会促使他完成以后的

10、发展任务;若此项活动失败了,不但使他感到沮丧、不安以及容易被社会不承认,还可能阻碍以后发展活动的进行。 但是什么力量促使个体去完成这一项项的发展任务呢?哈维格斯特认为这既有内部的原因也有外部的原因:第一种力量是来自身体成熟和体力发展规律,比如要在儿童早期学会走路以及在老年期要适应逐渐衰退的体力和健康状况;第二种是来自社会文化的压力和社会期望,比如每个个体都要学会阅读,学会处理人际关系以及能承担作为一个公民所应承担的政治和社会责任,这些都是个体在当今社会下的客观需要;第三种力量是基于或直接来自于个体自身价值观和抱负,如要求在事业上成功就是与个体自身的成就动机相关。 就大多数发展任务来说,乃是上述

11、三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14,哈维格斯特认为,个体所属的社会团体要求其成员在某一特定的年龄必须完成属于当时的特定发展任务,这一特定的年龄就是所谓的关键期(teachable moment)。 在这关键期中,个体凭借已有的发展经验和水平来对对象加以认识,这种认识的水平将深刻影响日后个体对外界的参与程度。 他认为发展任务是个体发展的重要基础,人的发展即是完成人生发展任务的过程,同样人的成熟也由一个个发展任务的完成而实现。 在这个发展的过程中,哈维格斯特提出人的发展首先是情绪和社会的发展,其次才是智力的发展。,15,(1)婴儿期与儿童早期(06岁)的发展任务:学习走路、食用固体食物、说话、控制排

12、泄机能;学习认识性别和有关性别的行为和礼节;获得稳定的肌肉运动;形成对社会和身体的简单概念;对父母、兄弟姐妹及他人产生感情联系;学习判断是非并发展良知。 (2)儿童晚期(612岁)的发展任务:学习游戏必需的身体技能;形成健全的自我态度;学习与同伴和谐相处;学习扮演适合自己性别的角色;发展读、写、算的基本技能;发展日常生活所必需的各种观念;发展良知、道德观念价值标准;发展对社会团体和制度的态度。 (3)青少年期(1221岁)的发展任务:接受个人的体型和性别角色;与年龄相近的异性和同性建立新的关系;情绪上不再依赖父母和其他成人;树立经济上独立的自信态度;选择职业并做好就业准备;发展行使公民权利所需

13、的知识、技能和观念;发展对社会负责的行为;准备适应婚姻和家庭生活;将自我价值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 (4)成年期(2140岁)的发展任务:选择配偶;学习过婚后的配偶生活;开始组建家庭;抚育子女;管理家庭;开始从事一种职业;履行公民责任;参与合乎自己性格和志趣的社团活动。 (5)中年期(4060岁)的发展任务:完成成年人的公民和社会职责;建立并维持某种经济水准的生活;帮助青少年子女成长为可靠、幸福的成年人;开展中年期的闲暇活动;与配偶维持密切关系;承受并适应中年期的生理变化;与年迈父母相互适应。 (6)老年期(60岁至死亡)的发展任务:适应逐渐衰退的体力和健康状况;适应退休和收入的减少;适应配偶

14、的死亡;与其他老年人建立密切联系;履行对社会和公众的义务;建立美满的人生。,16,哈维格斯特重视个体心理发展的阶段性,并以变化的、发展的观点看待个体心理发展阶段的整体性和连续性,给发展性辅导的提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发展性辅导所强调的“发展性原则”和“前摄性预防原则”等都是从中汲取了自身立论的坚实的理论支柱。 第一,哈维格斯特的综合适应发展理论集他人之长,融百家之育,将生理、心理、社会的发展目标融于一体,体现了当代社会对手人的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对发展性辅导具有重大的启发和指导意义。发展性辅导就是要为全体成员提供成长的必要经验,但是由于个体成长绝不仅是某些方面的成长,所以发展性辅导就必须在生理、

15、心理、人格和社会等多方面为儿童提供帮助。 第二,哈维格斯特强调完成各阶段任务的关键期,强调学生完成任务后的积极情绪体验对以后任务达成的促进作用。哈维格斯特一反传统教育对智力因素的关注,而特别强调对情绪和社会因素的关注,为发展性辅导的人格辅导提供了重要依据。其中关键期的提出更为发展性辅导的实施提供了不同内容的心理辅导侧重点的理论依据。 第三,哈维格斯特清楚、明了地列出了人生发展六个阶段的主要任务,使这个理论具有了操作性强的特点和优势,深受从事发展性辅导的理论和实践工作人员赞赏。,17,班杜拉社会学习论,基本观点是:儿童道德行为通过社会学习即观察学习和模仿学习可以获得和改变;环境、社会文化关系、客

16、观条件和榜样强化是影响儿童道德行为的形成和发展。 社会学习论者研究儿童道德教育问题: (1)关于模仿学习:儿童的许多行为习惯是从模仿他人的行为模式中得来的。榜样的影响作用高于赞扬强化作用,说明儿童的道德判断主要是由于社会学习和榜样影响造成的。 (2)关于抗拒诱惑:他得出的结论是人的抗拒诱惑能力可以通过榜样的影响作用而加以学习和改变。 (3)关于言行一致:他得出的结论是成人的言行不一定对儿童品德形成发展有重要的影响。,18,埃里克森的社会发展理论,把人的一生划分为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发展任务。 这些发展任务都由有机生物学上的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和文化期望不断产生的冲突矛盾所规定。 由于发展任务完成得成功与否,就有了两个极端,靠近成功的一端就形成了积极的品质;靠近不成功的一端就形成了消极的品质。每个人的人格品质一般都处于两极的某一点上。 教育的作用在于发展积极的品质,避免消极品质。如果儿童在某一阶段发展不良,就会形成危机,但仍可争取向好的方面推进。,19,1、信任对不信任(出生1岁) 如果这一阶段的危机成功地得到解决,就会形成希望的美德。 如果危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