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生活的变迁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161268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6.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质生活的变迁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物质生活的变迁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物质生活的变迁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物质生活的变迁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物质生活的变迁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质生活的变迁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质生活的变迁课件(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导入新课】,近代民主革命家、思想家章太炎也是征婚广告的积极实践者。1902年,他的原配夫人王氏染病去世,当时他34岁。1903年,章太炎便在北京顺天时报上赫然刊登征婚告白寻觅续偶。章太炎在征婚告白中明确提出了他续娶的五条标准:女方是鄂籍(湖北)人;大家闺秀,性情开放;要通文墨,精诗赋;双方平等,互相平等;夫死可嫁,亦可离婚。,1、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其变化的原因 2、归纳近现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特征,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学习目标,自主探究,问题1:近现代中国的男女服饰的变化趋势是什么? 问题2:近代中国的男女服饰变化的表现?又呈现出什么样的特征,原因

2、何在? 问题3:现代中国的男女服饰变化的表现?又呈现出什么样的特征,原因何在? 问题4:哪些事件对中国近现代社会习俗产生了重大影响?社会习俗变化的表现有哪些? 问题5: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原因有哪些?呈现出什么特征?,清朝旗装马褂,(1)清朝旗袍 (宽松肥大),2030年代改良旗袍,(2)民国时期的改良旗袍 (体现女性曲线美),学生装,服饰由等级森严向平民化过渡,问题1:近现代中国的男女服饰的变化趋势是什么?有什么表现? 由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向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转变。,中西结合,(1)长袍马褂 (流行于整个近代),孙中山,(2)西装(鸦片战争后传入,民国成立后流行

3、),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权分立,三民 主义,你知道中山装造型的含义吗?,为何西式服装能够被中国人接受并得以流行?,从穿着的角度:西式服装适体、潇洒。 从中国社会政体的转变角度:是民国成立后剪 辫易服的产物。 从社会思潮的角度:民国初年服饰崇洋风气受西化的推动。,材料一 百日维新期间康有为上书请禁妇女裹足折和请断发易服改元折,认为女子裹足,不能劳动;辫发长垂,不利于机器生产;宽衣博带,长裙雅步,不便于万国竞争的时代。为了“与欧美同俗”,他说:“非易其衣服不能易人心,成风俗,新政亦不能行。”,中山装,连衣裙,列宁服,60年代的流行绿军装,改革开放之后,现代的西装,美观大方 彰显个性,近现

4、代服饰的变迁简表,旧式婚礼,(1)婚姻风俗,民国新式婚礼,蒋介石与宋美玲,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恋爱自由、婚姻自主,删繁就简,50年代和60、70年代讲究的是阶级斗争和政治挂帅,不能穿婚纱和西服,否则要被说成向往资产阶级生活方式,(2)殡葬风俗,(1)女子裹足 迫令放足,小知识:根据考古和史料记载,没有任何一个朝代将必须“裹脚“作为法令。 “裹脚“是封建的民间世俗传统。,(2)男子留辫 剪辫易服,为何民国初年剪发辫有反清的色彩?,见面礼: 跪拜、作揖鞠躬、握手,礼节上的尊卑观念逐渐被平等观念所取代,(3)、社交礼仪,问题4:哪些事件对中国近现代社会习俗产生了重大影响?社会习俗变化的表现和特点有哪

5、些?,外因:西方新思潮的熏陶。 内因: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等重大社会变革的影响。 以上风俗的改变既具有追新慕异、去土存洋的特点,又表现出新旧并存的特点,特征:删繁就简,移风易俗,从 封建传统向现代化演变。,旧习 婚姻包办 旧式丧礼 男子留辫 女子裹足 迷信活动,改变 婚姻自由 新式丧礼 剪辫易服 迫令放足 破除迷信,问题5: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原因有哪些?呈现出什么特征?,社会政治、经济、思想变化与社会生活、习俗变化之间的关系:前者是后者的根本原因;反之,后者也会影响前者。,外因:外来文化的影响,内因:国内的社会剧变,政治:环境、形势,经济:生产力

6、的提高,文化:思想观念的变化,阶段性、时代性、 不平衡性、渐进性,1.对社会习俗变革产生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有( )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新中国的成立 改革开放 A B C D,课堂训练,解析:对中国社会习俗变革产生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共有五件:一是鸦片战争,中国门户被打开;二是辛亥革命;三是新文化运动;四是新中国成立;五是改革开放。所以都正确,故选D。 答案:D,21912年3月2日,南京临时政府以临时大总统孙中山的名义公布了令内务部通知革除前清官厅称呼文。文中指出:“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义无取焉嗣后各官厅人员,相称咸以官职。民间普通称呼则曰先

7、生、曰君,不得再沿前清官厅恶称。”这项变革是希望在人际关系中树立一种( ) A自由的观念 B互助的观念 C博爱的观念 D平等的观念,解析:正确理解材料题意,就可以得出孙中山主张人人平等,反对封建等级制度和封建等级礼仪制度,故选D。 答案:D,3近代中国人们的饮食、服装、住房和风俗习惯受西方思想影响极大,但始终保持着中国民族的特点,没有完全西化,这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 A中国文化有一定的优点和稳定性 B西方的思想文化不如中国的先进 C中国人顽固落后不思进取 D一切西方的东西都不符合中国国情,A,4文革时期,毛泽东的诗有“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句,反映了当时人们喜爱穿( ) A中山装

8、B古装 C军装 D西装,解析:文化大革命时期,由于受左倾思想的影响,男女老少都喜欢穿绿军装。故选C。,如何看待西方文化对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造成的影响?,讨论,观点一:这是一种进步。西方文化的进入,给我们带来新的生活方式与生活态度,中国逐渐废除一些传统陋习,开始与世界接轨。 观点二:这是一种文化侵略。西方文化的侵入,导致中国传统文化一步步沦丧,如每年圣诞节、情人节,商家和顾客都会热烈投入,而一些传统节日如端午节、中秋节的气氛却远不及西方节日。作为当代青少年,我们应该保护中国的传统文化。 你的看法呢?,课后探究 材料一 父母之命这句话固然视为天经地义不可改易的,但是我们现在做父母的应

9、该要晓得,这几千年来的礼教风俗到了今天决计行不通!做父母的应该要明白些现在世界的大势!闭关自守,做不到了;农业经济组织下的状态,保不住了。 陆秋心婚姻问题的三个时期(新妇女1920年4月15日),材料二 我在小姊妹的帮忙下,加入了家庭妇联。我看见姊妹们加紧生产,努力学习文化,便愈感到自己的落后,我要好好地向姊妹们学习,我也加入了学习班。新婚姻法颁布以后,小姊妹张丽娟告诉我,说可以到家庭妇联申请向朱家离婚,婆婆没有理由阻拦我,于是我离婚了,我自由了。 一个童养媳的新生(1950年9月1日解放日报) 材料三 婚姻不是件私事;在任何地方一个男子或女子要得到一个配偶,没有不经过一番社会规定的手续。 费孝通生育制度,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分析人们的婚姻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作为婚俗背景的经济基础和家庭关系,从传 统到近代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材料二中“我”的婚姻态度发生变化的社会条件是什么?,(3)据材料一、三,说明不同学者在婚姻自由度问题上的视角分别是什么?我们应 如何全面认识这一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