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精品解析Word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88161114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7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精品解析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甘肃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精品解析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甘肃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精品解析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甘肃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精品解析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甘肃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精品解析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甘肃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精品解析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精品解析Word版(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民勤一中高一年级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 语文试卷(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一、基础知识检测(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 遗施(y) 拊掌(f) 纨素(wn) 箜篌(kng hu)B. 鲑珍(gu) 便言(pin) 晻晻(yn) 葳蕤(wi ru)C. 静躁(zo) 曲水(q) 流觞(shng) 趣舍万殊(q)D. 朝露(zho) 吐哺(f) 何时可掇(du) 游目骋怀(chng)【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字音的能力。此类试题的解答,一般运用已知的读音进行排除。A项,“拊”的注音是错误的,应该是“f”。B项,“鲑

2、”的注音是错误的,应该是“xi”。D项,“哺”的注音是错误的,应该是“b”。故选C。【点睛】对字音字形的备考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去积累,比如看新闻、听广播、读报纸等,毕竟这些场合下的读音和字形都是非常标准的,平时多听多看,对这块知识的积累会有很大帮助。2.下列画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依依墟里烟(轻柔而缓慢地飘升) 暧暧远人村(昏暗)B. 枉用相存(问候,怀念) 越陌度阡(陌,南北向的田间小路;阡,东西向的小路)C. 山不厌高(满足) 少无适俗韵(本性,气质)D. 长路漫浩浩(形容无边无际) 性本爱丘山(天性、本性)【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词语(熟语)的能力。此

3、类试题的解答,首先从词语的本意理解,然后结合词语的所在语境具体去把握其含义。本题中的词语是从课文中节选的,所以在理解判断时,必须要结合词语所在课文的大语境去理解。B项,“阡陌”解释有误,阡是南北方向的小路;陌是东西方向的小路。故选B。【点睛】熟练掌握课文中的基础知识,特别是课文中注释涉及到的词语含义以及文化常识,对这块知识必须引起重视,因为在高考试题中的文化常识往往就出自此处。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悟言一室之内B.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C.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D. 山川相缪【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此类试题的解答,必须要熟练掌握课本

4、内出现的通假字,唯有如此才能熟练地识别文言文中的通假现象。A项,“悟”通“晤”,译为面对面的,指心领神会的妙悟之言。B项,“趣”通“取”,译为获取。D项,“缪”通“缭”,译为盘绕。4.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 舞幽壑之潜蛟 侣鱼虾而友麋鹿B. 东望武昌 顺流而东也C. 泣孤舟之嫠妇 从百余骑来见项王D. 方其破荆州 步余马于兰皋兮【答案】C【解析】C项均为动词的使动用法;A项,动词的使动用法/名词的意动用法;B项,名词作状语/名词作动词;D项,形容词用作动词/名词用作动词。5.下列语句中加线的“为”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为仲卿母所遣 十七为君妇 为诗云尔 时时为

5、安慰阿母为汝求 遣臣为媒人 慎勿为妇死 君家妇难为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此类试题的解答,首先要牢记高考要求的18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然后结合语境使用排除法,分析题干中“为”的用法,然后逐个排除答案。“为所”表示被动,“成为”,“写作”,“作为”,“替,给”,“作为”,“因为”,“做”。故选D。【点睛】解答文言虚词试题最根本的方法是熟练掌握高考大纲中要求的18个虚词的基本意义和用法,在具体的题目中把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代入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进行验证。6.下列加点的词语,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A.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6、放浪形骸之外B.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汝岂得自由C. 处分适兄意 多谢后世人D. 叶叶相交通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此类试题的解答,一般要结合文言实词所在语境去理解其含义,同时对于文言实词中的古今异义现象,考生要牢记课本中出现的古今异义词的含义,然后结合具体语境再做具体分析。B项,“自由”,古义:自作主张;今义:不受约束,不受限制,也指法律范畴中的权利。C项,“多谢”,古义:告诫;今义:表示感谢。D项,“交通”,古义:交错在一起;今义:指运输。故选A。【点睛】正确把握文言文实词的含义,既要靠平时的积累,又要掌握一些必要的解题技巧

7、,且在解题过程中二者要紧密结合。一般的解题技巧有语境推断法、成语推断法、句式推断法和字形推断法等。7.下列加点的词语不属于偏义复词的一项是()A. 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B.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C. 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D. 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偏义复词是指由两个意义相近或相对的语素构成,但词语却偏指一个语素的含义,另一个语素无意。此类试题的解答,一要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判断,二要分析语素间的构成关系。A项,偏指“作”,昼夜不停地劳作。B项,根据课文内容,此处偏指“姥”,便可以禀告婆婆。D项,根据课文内容,此处偏指“兄”,无

8、奈家中还有我哥哥的逼迫。故选C。8.下列各句中,句式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月出于东山之上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B. 客有吹洞箫者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C.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固一世之雄也D. 而今安在哉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答案】C【解析】C项均为判断句;A项,状语后置句/宾语前置;B项,定语后置/判断句;D项,宾语前置/被动句。9.下列各句在文中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组是()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聘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译文:抬头观览浩渺的宇宙,低头审视繁多的物类,借凭它们纵目浏览,舒展胸怀,足以尽情地享受着看和听的乐趣,确实很愉快啊。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

9、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译文:人和人相处在世上,低头举首间便度过一生。有的人倾吐胸中抱负,与友人室内畅谈;有的人借助外物寄托情感,无拘无束地生活。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译文:才知道一生一死都是虚假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译文:等到他们对所追求的事情已经感到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转移,感慨就随之而产生了。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译文:所以我一一记下这次聚会诸君的名字,抄录下他们所作的诗赋。虽然时代不同,世事有别,但是人们因死生而产生感慨,这种情致则是一样的。A. B. C. D

10、. 【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考生文言文翻译的能力。就本题型而言,根据选项特征,试题的解答可用排除法,分析选项内容的异同,先根据相同项进行排除,然后根据不同项进行排除。就考点而言,命题者的本意是要考查考生翻译能力,因此必须依据翻译的标准和要求,即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来解答本题。“固”翻译为“本来”,据此可排除AD,“所以兴怀”翻译为“人们产生感慨的缘由”,“所以”译为“的缘由”,排除C,故选B。10.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我们一般所说的“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B. 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共三百七十多句,是我国

11、古代最长的叙事诗。C. 刘勰文心雕龙称古诗十九首为“五言之冠冕”,钟嵘诗品赞颂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D. “乐府双璧”指南朝的孔雀东南飞和北朝的木兰诗两部作品。【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化常识。备考时要积累名著、名家、称号、官职、历法等文学常识。回答此类题目,必须熟记文学常识的主要内容,按照自己积累的有关知识,区分文学常识的概念,仔细察看题干中的修饰限制成分,判断相关内容。B项,“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错,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二、文言文阅读(共24分)阅读下面的课文选段,完成后面的问题。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纕兮,又

12、申之以揽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11. 对下列句子中的画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固时俗之工巧兮 时俗:世俗B. 竞周容以为度 周容:苟合取容C. 忳郁邑余侘傺兮 侘傺:失意的样子D. 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穷困:贫穷,困苦12. 下列有关选段内容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13、)A.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表现了屈原忧国忧民、热爱祖国的心胸。B.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屈原以香花香草装饰自己,实际上是以此比喻自己高洁的志向。C.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埋怨神灵不能主持正义,不了解民心。D.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指责当时世俗投机取巧,违背规矩而任意改变。13. 下列对选段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诗中表达了屈原不被人理解、遭人诽谤的不满和愤懑。B. 诗人直抒胸臆,表明了自己的志向,引出议论感叹。C. 诗中表明了诗人绝不墨守成规,要与世俗周旋的处世态度。D. 诗中对楚国的腐败政治和黑暗势力作了无情的揭露和斥责

14、。【答案】11. D 12. C 13. C【解析】【11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此类试题的解答,一般要结合文言实词所在语境去理解其含义,运用课本联想法,用已学知识推断文言实词的含义。D项,“穷困”译为“走投无路,困境”,比如“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中“穷困”指走投无路,困境。【12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分析综合能力。此类试题的解答,应该从整体把握诗人的情感,通过分析诗人选取的意象以及透过意象所抒发的情感去揣测诗人的观点态度。就本题而言,诗人不是在“埋怨神灵不能主持正义,不了解民心”,而是埋怨怀王太荒唐,没有准则,不理解诗人。【13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评价能力。诗中表明的不是“诗人绝不墨守成规,要与世俗周旋的处世态度”,而是诗人对世俗的理解,突出世俗违背准绳,歪曲事实,竞相把苟合取悦于人奉为法度。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渔 父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