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第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精品解析Word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88161087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第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精品解析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第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精品解析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第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精品解析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第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精品解析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第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精品解析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第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精品解析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第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精品解析Word版(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试卷历史试题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共25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许倬云在中国古代社会史论中指出:“春秋的诸侯国不是-个纯粹的政治机构.国家就像一个放大了的家庭,国君君临天下但并不治民。”这表明当时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 君主专制制度建立B. 地方相对独立C. 国家体制尚未健全D. 固化家国一体【答案】B【解析】据材料“春秋的诸侯国国君君临天下但并不治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分封制逐渐瓦解,地方相对独立,故“国君君临天下但并不治民”,故B项正确;春秋时期尚未建立君主专制制度,故A项错误;材料主旨不是

2、说明国家体制是否健全的问题,而是说明诸侯国的地位与权力的问题,故C项错误;分封制逐渐瓦解,导致家国一体淡化,故D选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提取并理解材料关键信息“国君君临天下但并不治民”,学生应该结合春秋时期的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分封制逐渐瓦解的相关知识,推理出“地方相对独立”的结论,即可正确判断。2.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从人类社会进步的角度看,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对希腊文明的最大影响是A. 有利于希腊民主传统的形成B. 有利于希腊航海事业的发展C. 有利于希腊向海外扩张D. 导致各邦长期独立自治【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古希腊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对民主制度有着重要的影响

3、。古希腊由于海洋和山峦的阻隔,没有形成统一的政治中心,而是出现了多个奴隶制城邦国家。城邦面积狭小,人口少,使公民能更直接地参与政治活动,更积极地追求民主权利。故选A。考点:古希腊的地理环境对民主政治的影响。点评:本题还可以改为:古代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源地,古代希腊文明发生的地域特点是 ( D )A.大河流域 B.交通中心 C政治中心 D海洋3. “无论是为了罗马的利益或是为了罗马的安全,都不允许把外国人完全剥夺法律的保护。”为此颁布了A. 自然法B. 习惯法C. 公民法D. 万民法【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中“都不允许把外国人完全剥夺法律的保护”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古罗马的万

4、民法适用于罗马境内各族人民,故D项正确。自然法不是具体的法律条文,而是一种法律观念,这与题干中“为此颁布”不符,故A项错误。习惯法、公民法是专门适用于罗马公民的法律,这与题干中“都不允许把外国人完全剥夺法律的保护”不符,故B,C项错误。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罗马法万民法4.王定保唐摭言说:“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缙绅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对于这句话,下列理解中正确的是A. 选官制度始于隋朝B. 科举成为唐朝主要入仕途径C. 唐太宗时科举制达到鼎盛D. 位极人臣均有进士出身【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隋文帝时开始用科举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

5、形成,但并非选官制度始于隋朝,A项错误;解读材料,“进士科盛于贞观”而非科举制,C项错误;考中进士可以位极人臣,但并不是位极人臣均有进士出身,D项是对材料的误解;故选B。考点:科举制点评:科举制是封建社会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它把读书、考试、做官紧密联系起来,能够选拔一批优秀人才,有利于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是行之有效的选官用人制度,对后世的人才选拔产生的影响最为深远。5.唐朝以前,皇帝曾把外戚引入宫廷辅政,尤其是皇帝幼小之时,因而出现外戚专权现象,两汉尤甚。北宋以后则摒弃外戚辅政做法,明中期以后,选后妃、驸马甚至有意选寒微之家。这种做法反映了中国古代A. 官僚政治呈现理性化倾向B. 政治统治日益走

6、向腐朽C. 专制君主的权力日益衰微D. 君主专制摆脱人治困扰【答案】A【解析】外戚干政是皇帝为加强专制,压制宗室、功臣的手段和产物。北宋以后摒弃外戚辅政,明代中期以后,选后妃、驸马甚至有意选寒微之家,从外戚干政到摒弃外戚,表明官僚政治呈现理性化倾向,官僚政治制度逐渐成熟,A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官僚政治制度逐渐成熟,B错误;摒弃外戚辅政做法有利于加强君主的权力,C错误;封建社会是人治的社会,明朝我国仍是封建社会,D错误。6.1901年3月,鉴于总理衙门法定地位不强,衙署和编制过于简单,根据驻北京外交使团的照会,李鸿章提出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冠于六部之首”。这反映了清政府A. 由被动外交转为主动外

7、交B. 进一步向近代外交转变C. 吸取了义和团事件的教训D. 与列强开始了平等交往【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根据驻北京外交使团的照会,李鸿章提出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冠于六部之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清政府进一步向近代外交转变,故B项正确。当时仍然属于被动外交,故A项错误。义和团运动与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没有必然联系,故C项排除。当时中国外交是不平等交往,故D项错误。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7.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级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

8、增,且更替频繁。这一做法的目的A. 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B. 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C. 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D. 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答案】A【解析】【详解】题干信息只说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发生了变化,并没有提及其职权扩大的相关内容,故C错误。材料信息没有反映官员晋升的相关内容,故B错误。武则天时期,中书、门下二省的名称改为了凤阁、鸾台,使低等级的官员可以参与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换频繁,这些措施加强了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故A正确。材料主要说的是凤阁、鸾台及宰相数量的增加,没有体现宰相参政议政职能的加强,故D错误。8.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曾提到:“多年来

9、我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态度是主席和总理全然不能同意的。把我们带到一起来的,是认识到世界上出现了新形势。”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 中美开始结盟对抗苏联B. 国际形势影响美国对华态度C. 中美实现了关系正常化D. 利于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答案】B【解析】中美没有结盟,只是改善关系,排除A;70年代,在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不得不调整对华政策,而此时中苏关系恶化,中国也试图与美国改善关系,故选B;1979年年中美才实现关系正常化,排除C;中国在1971年就已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排除D。 点睛:本题需要掌握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关键信息“1972年”、“把我们带到一起来的

10、,是认识到世界上出现了新形势”,结合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即可得出答案。9.明代君臣冲突激烈,官员经常尖锐地批评皇帝所为,敢于自请辞官,还多次出现群体性的直接上朝抗争现象;皇帝好用廷杖,许多官员因建言而死于杖下。这一现象的出现是因为A. 统治阶级的政治腐败B. 三纲五常受到了批判C. 丞相制度被废除D. 商品经济的发展【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文字“明代君臣冲突激烈”“官员经常尖锐地批评皇帝所为”“皇帝好用廷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由于明代宰相制度的废除,使百官之首丧失,君权也失去制约。A项表述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表述符合题意,正确;B、D两项材料都没有涉及到,均排除。10.明朝时期有多位

11、皇帝不上朝,比如正德、嘉靖,万历皇帝更是创造了近30年不上朝的专制主义君主制史上“荒诞奇迹”,但明朝统治还得到延续。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应是A. 内阁成为正式的行政机构B. 封建统治腐朽黑暗C. 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D. 宦官专权控制朝政【答案】C【解析】皇帝不上朝足以证明封建统治腐朽的腐朽,不上朝统治还得到延续足以证明封建统治够黑暗,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内阁不是正式的法定的行政机构,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君主专制加强的信息,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涉及宦官专权的问题,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11.如果你穿越时光隧道,回到唐朝旅游,可能看到A. “通晓不绝”的

12、夜市和“终日居此,不觉抵暮”的瓦子B. “街衢洞达,闾阎且千。九市开场,货别隧分”C. “当街列床凳,堆垛冰雪”出售凉食和专向客商出租铺席宅舍D. 商人坐“俞大娘航船”在江西至淮南之间往来【答案】D【解析】【详解】夜市兴盛于宋代,瓦子出现于宋代,排除A;唐代长安分为东市和西市,而汉代长安城有九市,排除B;打破商业的空间限制是在宋朝,排除C;“俞大娘航船”是唐代内河航运发达的体现,故选D。12.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乾隆时丝织巨镇盛泽镇“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

13、。”这说明明清时期的城市A. 促进了经济重心南移B. 经济功能得到加强C. 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D. 商业活动不受监管【答案】B【解析】“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丝织巨镇盛泽镇”说明明清时期城市经济分工明确,体现出城市经济功能的增强,故B项正确;南宋时期我国就完成了经济重心的南移,故A项错误;资本主义萌芽的显著标志是雇佣关系的产生,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说明政府对于商业活动管理的信息,故D项错误。13.嘉靖年间(15221566年)实行“海禁”,滨海人民被“断其生路”,“于是所在连结为乱,溃裂以出”。有识之士认识到“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

14、商转而为寇”。材料说明“海禁”政策A. 是自然经济性决定的B. 影响了沿海百姓生计C. 促成了海上贸易发展D. 解决了民间商业纠纷【答案】B【解析】“断其生路”“于是所在连结为乱,溃裂以出”“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说明“海禁”政策影响了沿海百姓生计,故选B;ACD没有体现,排除。14.下列明清时期的历史现象中,最能体现当时世界发展趋势的是A. 松江府“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所由供百万之赋全赖此(棉织)一机一杼”B. 苏州府“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计日受值”C. 金属货币广泛应用,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D. 湖州府“俗皆织绢”;“惟湖以蚕官赋私负咸取足焉”,南浔镇“烟火万家”【答案】B

15、【解析】明清时期从整个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来看,资本主义是当时的潮流。明朝中后期产生的资本主义萌芽代表了这一时期的潮流;A项体现的是纺织业的发展情况,不符合题意;B项体现出雇佣劳动关系,说明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符合题意;C项说明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不符合题意;D项说明商业发展的状况,不符合题意。点睛:首先要明确明清时期世界发展趋势是资本主义;然后从四个选项中找出符合“雇佣劳动关系”的即可。15.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与明代“机房”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A. 生产方式B. 地域分布C. 生产规模D. 资金来源【答案】A【解析】【详解】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与明代“机房”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生产方式的不同,近代中国的民族工业采用大机器生产,属于近代化工业,故选A;BCD是重要区别,但不是最大的区别,排除。16.1899年督办铁路大臣盛宣怀在奏折中写道:“入手而能用,著耳而得声,坐一室而可对百朋,隔颜色而可亲謦欬,此亘古未有之便宜。故创行未三十年,遍于各国。其始止达数十里,现已可通数千里。”盛宣怀记述的科技产品是A. 火车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