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循环系统-心血管功能的调节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160779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3.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理-循环系统-心血管功能的调节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生理-循环系统-心血管功能的调节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生理-循环系统-心血管功能的调节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生理-循环系统-心血管功能的调节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生理-循环系统-心血管功能的调节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理-循环系统-心血管功能的调节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理-循环系统-心血管功能的调节课件(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李勃兴 基础医学院 神经生物学教研室 QQ:53815986,第六章 血 液 循 环,小结:动脉血压的影响因素,总结: 影响因素 静脉回心血量 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 心肌收缩力 骨骼肌的挤压作用 收缩时,舒张时 呼吸运动 吸气时,呼气时 重力和体位的影响 立卧,卧立,(三)微循环的自身调节,局部代谢产物 组织胺,Po2 ,后微A和毛细血管 前括约肌舒张,真毛细血管开放 血流量及流速,后微A和毛细血管 前括约肌收缩,局部代谢产物 组织胺,Po2 ,真毛细血管关闭 血流量及流速,缩血管物质,五、微循环,定义: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 微A:总闸门 后微A:分闸门 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分闸门

2、真毛细血管: 通血毛细血管: 动-静脉吻合支: 微静脉:后闸门,影响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因素 主要因素 生成量 回流量 例 症 毛细血管压 炎症、充血性心功 静脉压 不全等所致的水舯 血浆胶体 营养不良、肾炎等 渗透压 血浆蛋白所致水舯 淋巴 丝虫病、癌症等 回流受阻 使受阻部位远端水肿 毛细血管 烫伤、细菌感染 通透性 所致的局部水舯,第六章 血 液 循 环,第一节 心肌的生物电现象和生理特性,第三节 心脏的射血与充盈,第四节 血 管 生 理,第二节 心 电 图,第五节 心血管功能的调节,第六节 微循环、组织液与淋巴循环,第七节 重要器官循环的特点,一、神 经 调 节,(一)心脏的神经支配和作

3、用1.心交感神经及其作用,心脏交感神经丛 (NE)可被 心得安阻断,脊髓胸段 (T1-5),星状神经节颈神经节 (换元, Ach+N受体),心肌细胞膜(1受体),第二信使作用,膜对Ca2+通透性增高 , Ca2+内流增加,心率加快 传导加快 心缩力加强,窦房结(4期), , ,“ 称为交感正性作用”,房室交界 (0期),心房肌、心室肌 (兴奋-收缩耦联),起源:,2.心迷走神经及其作用,心脏迷走神经丛 (Ach)可被 阿托品 阻断,起源:延髓 (背、疑核),心内神经节 (换元, Ach+N受体),心肌细胞膜(M受体),G蛋白,膜对 K+外流增加、 Ca2+内流减少(超极化),心率减慢 传导减慢

4、 心缩力减弱,窦房结 (4期 ),房室交界 (0期 ), , ,“ 称为迷走负性作用”,心房肌、心室肌 (兴奋-收缩耦联),一般而言,心脏受交感和迷走双重神经支配, 在常态下,两种神经均有紧张性,对心脏的作用是相互拮抗的,但迷走神经的作用大于交感神经的作用。 例: 心率变化(次/分) 对照 75 切断迷走神经 75 切断交感神经 75 交感、迷走神经均切断 100(自身节律) 除此之外。心脏还有肽能神经元,其末梢释放肽类物质,影响心脏的活动。,(二)血管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 血管运动神经纤维 缩血管神经纤维 舒血管神经纤维,1.交感缩血管神经纤维(去甲肾上腺素) 去甲肾上腺素 受体:血管收缩(结

5、合能力强) () 阻断剂:酚妥拉明 2受体:血管舒张(结合能力弱) 阻断剂:心得安 交感缩血管神经兴奋时,以血管收缩效应为主 其分布密度: 1.视不同部位的血管而异 皮肤骨骼肌和内脏冠状血管和脑血管 2.视各段的血管而异: 小动脉、微动脉大动脉静脉,安静状态下,交感缩血管神经纤维持续发放低频率的冲动,称交感缩血管神经纤维的紧张性活动(13次/秒),使血管维持一定的收缩状态。 交感缩血管神经纤维的紧张性血管收缩 交感缩血管神经纤维的紧张性血管舒张,2.舒血管神经(乙酰胆碱Ach) 1)交感舒血管神经:无紧张性活动(骨骼肌血管) Ach+M受体骨骼肌血管舒张肌肉血流量 意义:与情绪反应、防御以及运

6、动初期骨骼肌血流 量增加有关。 2)副交感舒血管神经:无紧张性活动(少数器官) Ach+M受体血管舒张血流量 意义:舒张局部血管,起局部调节作用。对循环系 统的总外周阻力影响不大。,3.脊髓背根舒血管神经纤维,轴突反射(axon reflex),末梢释放的递质:不确定 组织胺、 ATP、P物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1. 延髓心血管中枢,最基本的心血管中枢位于延髓,延髓心血管中枢至少包括以下四个部位的神经元: 缩血管区:延髓头端腹外侧部 舒血管区:延髓尾端腹外侧部 心抑制区:延髓的疑核、迷走神经背核 传入神经接替站:延髓孤束核,2. 延髓以上的心血管中枢,延髓以上的脑干部分 下丘脑 大脑 小脑,(

7、三)心血管中枢 定义:在中枢神经系统中,与调节心血管活动有 关的神经细胞群,称心血管中枢。,2.延髓心血管中枢(生命中枢) 延髓腹外侧部: 心交感中枢、 交感缩血管中枢 迷走背核、疑核:心迷走中枢 特点: (1)紧张性活动 在正常情况下,延髓迷走中枢不断发放冲动,经常使心脏活动处于一定的抑制状态,称为迷走神经的紧张性作用,简称迷走紧张。 交感缩血管中枢的紧张性活动:平时缩血管中枢发放一定频率的冲动,使血管平滑肌处于一定的收缩状态,从而维持正常的血压水平。,(2)交互抑制 当心交感中枢兴奋时,心迷走中枢的活动受到抑制。反之,当心迷走中枢兴奋时,心交感中枢的活动受到抑制。两个中枢的活动既对立又统一

8、,共同调节心脏的活动。正常成人安静时,心迷走紧张作用占优势,处于主导地位。 (3)呼吸活动可改变心血管中枢的紧张性: 吸气时: 迷走紧张性、交感紧张性; 呼气时:迷走紧张性 、交感紧张性; 这是造成窦性心律不齐的原因之一。,3.延髓以上的心血管中枢整合,电刺激下丘脑防御反应区:进入警觉状态 骨骼肌紧张加强,心率加快,心搏加强,心输出量增加,皮肤和内脏血管收缩,骨骼肌血管舒张,血压少有升高。准备防御、搏斗或逃跑。,1压力感受器反射 (1)动脉压力感受器 部位:颈A窦和主A弓血管外 膜下。 适宜刺激:血压改变时对血 管壁的牵张。 (2)传入神经 窦神经(加入舌咽神经)。 主动脉神经(加入迷走神 经

9、,家兔则游离较长称减 压神经)。 (3)延髓心血管中枢 交感缩血管中枢; 心交感中枢; 心迷走中枢 。,(四)心血管活动的反射性调节,血压(BP),颈动脉窦、 主动脉弓感受器受到牵拉兴奋,主动脉神经-迷走神经(减压),延髓心血管中枢,交感缩血管N中枢(-),心交感N中枢(-),心迷走N中枢(+),交感缩血管神经(-),心交感神经(-),心迷走神经(+),血管舒张 口径,心脏活动抑制 心率收缩力,外周阻力,心输出量,血 压 ,(4)反射过程,窦神经并入舌咽神经,静脉回流,(5)反射特点 是负反馈调节过程。 (双向) 在一定范围内,压力感受器的传入冲动频率与血管壁扩张程度成正比,并且对搏动性的压力

10、变化更为敏感。对血压的长期调节不起重要作用。 生理意义:使动脉血压保持相对稳定。,2. 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 Arterial Chemoreceptor Reflex,化学感受器 Chemoreceptors,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 适宜刺激: 血液中缺O2、CO2分压过高、H+浓度过高,传入神经和中枢联系,传入神经:窦神经和主动脉神经 中枢联系:到达延髓孤束核后, 使延髓内呼吸神经元和心血管运动 神经元活动发生改变,反射路径 Reflex Pathway,PCO2、PO2或H+颈动脉体(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受刺激窦N(主动脉N)传入冲动 脑干心血中枢心率、心输出量、血压脑

11、和心脏的血流量增加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加快。,特点,a. 平时主要调节呼吸运动,对心血管活动不起明显的调节作用。 b. 所产生的升压效应为单向升压,无降压效应。,3. 心肺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 Cardiopulmonary Receptor Reflex,心肺感受器 Cardiopulmonary Receptor,存在于心房、心室和肺循环大血管壁的感受器。 机械牵张感受器:低压力感受器(Low-Pressure Receptor),感受压力改变或容量变化,在心房中的感受器又称容量感受器(Volume Receptor) 化学感受器(Chemoreceptor):感受化学物质,如PG、缓激

12、肽等的刺激,传入神经: 在迷走神经中,少量在交感神经 效应: 交感神经紧张性降低 迷走紧张性增强,排尿量增加 抑制肾素和ADH的释放 排尿量增加,4. 躯体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刺激躯体传入神经时可引起各种心血管反射,5. 其它内脏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扩张肺、胃、肠、膀胱等,挤压睾丸,常可引起心率减慢和外周血管舒张效应,6. 脑缺血反应,脑血流量减少时,直接刺激心血管中枢 神经元,引起交感缩血管紧张性显著增 强,外周血管强烈收缩,动脉血压升高 ,称为脑缺血反应,什么原理? 如何破解?,测谎试验,(一)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系统 renin-angiotensin-system,肾血

13、流灌注 致密斑感受器(Na+) 交感神经兴奋 体液机制(PG、NE、Adr),1. 肾素的分泌,二、体 液 调 节,3. 血管紧张素的主要作用:外周血管阻力增加,血压升高 作用于小动脉和小静脉 使微动脉收缩,血压升高;静脉收缩,回心血量增加 作用于交感神经末梢的受体,使NE释放增多,加强其心血管效应 抑制压力感受器反射,血压升高所引起的心率减慢效应明显减弱。 交感缩血管中枢紧张性加强,促进神经垂体释放血管升压素和缩宫素;增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刺激球状带合成和释放醛固酮,促进近球小管重吸收Na+和水 引起和增强渴觉,导致饮水行为,2. 血管紧张素原血管紧张素I血管紧张素II 肾素 血管紧

14、张素转换酶ACE,(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1. 肾上腺素对心血管的作用,肾上腺素 epinephrine,血管平滑肌的,2受体 受体位于皮肤、肾、胃肠;2位于骨骼肌和肝血管,心肌的1受体,心跳加快、传导加速、心肌收缩力加强,心跳加快、传导加速、心肌收缩力加强,外周阻力,搏出量,心率,心输出量,(三)血管升压素(vasopressin, VP),VP释放,抗利尿效应,缩血管效应,循环血量,体液渗透压,强烈的血管收缩剂,仅在脱水、失血等情况下,释放增加,对保留体液、维持血压起重要作用。,(四)血管内皮生成的活性物质,1舒血管物质:前列腺素I2(前列环素,PGI2)、内皮舒张因子(NO) 2缩血管物质:内皮缩血管因子,如内皮素,1) 前列环素(PGI2),血流切应力PGI2血管舒张,2) 内皮舒张因子(EDRF),1 血管内皮生成的舒血管物质,L-精氨酸NO(内皮舒张因子, endothelium- derived relaxing factor,EDRF) 促NO合成因素: 1.血流的切应力 2.低氧 3.受体激活,如P物质、M、ATP 4.某些缩血管物质,如NE、ADH、血管紧张素,NO合成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