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保护贸易的政治经济学-国际贸易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88156968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PPT 页数:88 大小:106.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件)-保护贸易的政治经济学-国际贸易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课件)-保护贸易的政治经济学-国际贸易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课件)-保护贸易的政治经济学-国际贸易_第3页
第3页 / 共88页
(课件)-保护贸易的政治经济学-国际贸易_第4页
第4页 / 共88页
(课件)-保护贸易的政治经济学-国际贸易_第5页
第5页 / 共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件)-保护贸易的政治经济学-国际贸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件)-保护贸易的政治经济学-国际贸易(8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2章 贸易保护的政治经济学,在前面的章节中,我们已介绍了国际贸易的纯理论和进出口国家影响贸易的主要政策。所有的贸易理论都强调了自由贸易的重要性以及潜藏于国际贸易背后的、可供所有贸易参与者分享的巨大的贸易利益。而对各种贸易政策,的成本收益分析则表明,政府政策的成本几乎总是大于收益。可以说,无论是贸易理论的介绍,还是贸易政策的分析,都使经济学家们对自由贸易的经济合理性确信无疑。然而,现实中,没有几个政府是将贸易政策自愿地建立在经济学家们所建立的成本收益计算的基础上的。究其原因,在于经济学家们在进行贸易政策分析是总是,习惯于以“一美元一票”和国家的整体利益为尺度,“有意”忽视了国际贸易对国内收入

2、分配的巨大影响。政府忽视经济学家的意见而一意孤行的实行保护贸易的政策,表明政府贸易政策的目标绝不是用简单的成本收益所能衡量的。实际上国内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力量对比通常是决定政府贸易政策的主要因素。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之间永无休止的斗争是国际贸易中最重要的政策主题,并构成了国际贸易政策发展的动力源泉。,在本章,我们将探讨政府为什么未能把贸易政策建立在经济学家的成本收益计算的基础上的几个原因。而将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有代表性的贸易政策问题留到下章讨论。通过本章的学习,我们将了解理想的自由贸易与现实的贸易保护之间反差存在的原因,了解贸易自由化的实现途径,以及农业贸易自由化滞后的原因。,本章我们

3、将讨论的内容包括:,支持自由贸易的理由 反对自由贸易的理由 贸易政策制定的过程 国际贸易自由化的途径 农业贸易自由化滞后的原因,12.1 支持自由贸易的理由,很少国家能做到真正的自由贸易。香港可能是唯一没有关税和进口配额的经济区。尽管如此,自斯密时代以来,经济学家仍一直倡导贸易,并将其作为贸易政策的奋斗目标。但是,倡导自由贸易的原因并不象这个思想本身一样简单。第10章和11章的分析表明自由贸易可以避免保护政策所带来的效率损失。后来很多经,济学家都认为,除了消除生产与消费的扭曲,自由贸易还能产生额外的收益。即使在认为自由贸易并非绝对完美之策的经济学家中,仍有许多人相信在通常情况下自由贸易比其他任

4、何可供采取的替代政策都要好。,12.1.1 自由贸易与效率,用来支持自由贸易效率的观点使用的仍然是关税的成本收益分析法,但方向正好相反。图121再次展示了无法影响国际价格的小国关税情形的基本要点:关税既导致了国内生产效率的扭曲(图中的b),又导致了消费效率的损失(如图中d)。但是,采取自由贸易的政策可以消除上述扭曲并增进国民的总体福利。,图121 主张自由贸易的效率分析,在一些国家中,关税、配额等贸易保护政策所造成的保护成本是十分可观的。表121列出了几个有代表性的估计。从表中可以看出,贸易保护的成本占美国国民收入的比重非常小。这一情况反映了两个事实: 美国对贸易的依赖程度比其他国家低; 除去

5、一些例外,美国的贸易是比较自由的。相比之下,一些小国,由于实行严格的关税及配额制度,以致于扭曲损失几乎占到了潜在国民产出的10%。,表121 贸易保护成本占国民产出百分比的估算,资料来源:Paul R. Krugman and Maurice Obstfeld,International Economics:Theory and Practice,Addison-Wesley Longman,Fourth Edition,1997.,12.1.2 自由贸易的额外收益,经济学家们普遍认为,象表121那样的估算虽然从反面反映了一些国家从自由贸易中可以获得的巨额收益,但这种计算并没有覆盖全部情况。许

6、多经济学家认为,小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从自由贸易中获得的一些重要收益在传统的成本收益分析中没有被计算进去。,那些未计入的自由贸易的额外收益包括:,自由贸易的额外收益之一是规模经济。在被保护的市场中,不仅生产被分割,而且由于减少了竞争和提高了利润,从而吸引了太多的厂商进入被保护的行业。在一个狭小的国内市场中拥挤着那么多的厂商,各厂商的生产规模都很小。中国的汽车工业生产规模不足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根据国际惯例,一个有效率的汽车组装厂年产汽车应该达到820万辆。而中国1999年只生产了183.2万辆汽车,国内的汽车生产厂家却有近千家!中国以80%100%的汽车进口关税维持国内汽车生产的高利润显然

7、是中国汽车厂家小规模生产但仍然存活的重要原因。,自由贸易的额外收益之二是增加了的市场机会、竞争和技术外溢。自由贸易后,企业可以寻求新的出口途径和参与同进口产品的竞争,从而获得比管理贸易下多的多的学习和革新的机会。在管理贸易体制下,进出口模式基本由政府支配。而现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经历表明:当限制贸易的体制转化为更加开放的贸易体制时,他们发现了一些出乎预料的出口机会。,自由贸易的上述额外收益一般来说都是不能量化的。但是在最近,加拿大经济学家里查德哈里斯和戴维考克斯试图把加拿大从美国自由贸易中的收益进行量化,并将加拿大从更有效的生产规模中获取的收益也考虑在内,他们估计加拿大的实际收入增加了8.6%。

8、这一增幅是那些典型的不把规模收益考虑在内的经济学家估计的3倍。,如果自由贸易的额外收益真如一些经济学家认为的那么多,则关税、进口配额、出口补贴等贸易政策所带来的扭曲成本也就会相应地比传统的成本收益法所述的要大得多。,12.1.3 支持自由贸易的政治依据,任何实行非自由贸易的政策尝试,不管其最初的动机如何,也不管政策设计得如何周全,最终都会被政治决策过程所扭曲。,12.2 反对自由贸易的理由,大部分关税、进口配额及其他贸易政策措施的实施主要都是为了保护某些特殊利益集团得收入。但政治家们总是宣称他们采取这些措施都是为了国家的利益,当然他们有时后所说的也确是事实。虽然经济学家们一般都认为自由贸易会减

9、少社会福利,但事实上一些理论研究也表明积极的贸易政策有时可以增进社会福利。,12.2.1 最优关税与改善贸易条件,第10章对大国最佳进口关税的讨论表明:对于一个能够影响出口国价格的大国而言,关税可以降低进口产品的价格从而使贸易条件得到改善,而且在一个足够小的关税下,贸易条件改善的收益会大于其成,从而使国民福利达到改善。这就是赞成关税的贸易条件改善论。,在客观上存在着一个关税率使得贸易条件改善所带来的收益在剔除了关税所引起的(生产和消费方面的)效率损失后取得最大值,这时的关税率称为最佳关税率。进口大国其所面临的出口供给的价格弹性越小,最佳关税率就越高。这表明大国实行低关税率政策的社会福利比自由贸

10、易要大。,图122 最佳关税与社会福利,图122表明:随着关税率的上升,最初收益增长的速度快于成本的增长速度,社会福利增加;当关税上升到一定水平,收益的增幅和成本的增幅相等,社会福利取得最大值;在社会福利取得最大值后,如果关税水平再进一步提高,关税收益的增幅便会小于成本的增幅,结果社会福利下降。关税率上升到一定水平后(如图122中tp)会完全排除贸易从而使社会福利恶化到不如自由贸易时的水平。事实上,当关税超过tp后进一步提高对社会福利将不再产生什么影响,因此曲线走平。,贸易条件改善论认为,大国出口征税也可以改善贸易条件,增进国民福利。因为大国出口补贴大致贸易条件恶化而明显减少社会福利,因此对出

11、口部门最优政策必然是实行负补贴,即通过对出口产品征税来提高其出口价格。与最优进口关税率一样,最优出口税率也总是正值但小于人们不愿再出口的禁止性出口税率。,最优出口税率完全取决于进口国的进口需求弹性,进口需求弹性越小,最优出口税率就越高。在现实经济中,进口需求弹性小的商品如石油等。实际上沙特阿拉伯和其他石油出口国历来的政策就是对石油出口征税,从而提高石油的国际价格,显然实行石油的自由贸易不会使沙特阿拉伯等国的福利得到改善。,贸易条件改善论的局限性,不过,贸易条件改善论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首先,大部分小国无论是对进口还是对出口产品的价格影响能力都是微小的。再次,即使大国理论上存在着改善贸易条件的可

12、能性,但也很可能招致其他大国的报复。循环的贸易报复必然会破坏本章稍后会讲国际贸易政策的合作。因此,贸易条件改善论缺乏现实意义。,综上所述,反对自由贸易的贸易条件改善论在理论上虽无懈可击,但在现实中的实用性却令人怀疑。在实践中,经济学家更加强调它作为一种理论主张而并不认为它是政府应当使用的合理的贸易政策。,12.2.2 外部经济与市场失灵,即使不考虑贸易条件问题,自由贸易的基本理论是建立在运用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这两个概念的成本收益分析的基础之上的,而许多经济学家认为,上述两个概念尤其是生产者剩余不能正确的衡量成本与收益,因而他们反对自由贸易。,生产者剩余可能不能正确地衡量生产某种产品的收益的

13、原因是多方面的。这些原因包括:某一部门使用的劳动力在其他情况下可能处于失业或半失业状态;资本市场或劳动力市场存在缺陷致使资源不能向高回报部门迅速转移;以及新兴的或不断革新的行业可能出现技术外溢。这些原因均可归为一类:国内市场失灵。,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国内市场将不能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劳动力市场不能出清(market clearing)、资本市场不能有效地分配资源,等等。例如,假定在生产某种产品中积累的经验可以提高整个社会的技术水平,但该部门中的厂商并不能获得这一收益,因此厂商在决定产量的时候也不会把它考虑在内。换句话说,增加该产品的生产可能会产生边际社会收益,而生产者剩余却未能包含这一额外收益。

14、获取这一边际社会收益可以作为关税及其他贸易政策合理性的依据。,图123阐释了反对自由贸易的国内市场失灵论。图123(a)是对小国关税情形的传统分析(没有考虑贸易条件改善的收益);图123(b)显示的是生产者剩余中未能包括进去的边际社会收益。该图表明:关税使国内市场价格由PW上升为PW+t,产量从S1上升到S2,并出现生产扭曲损失a;消费从D1下降到D2,导致相当于面积b的,消费扭曲损失。如果只考虑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我们会发现关税所带来的成本超过了收益。但是如图123 (b)所示,上述计算忽略了选择关税而非自由贸易时所带来的额外收益。产量带来了一块如边际社会收益曲线下方从S1到S2面积大小

15、的边际社会收益c。显然如果ca+b,征收关税就能使社会福利得到改善。,事实上,我们可以通一个与最佳关税率情形相似的论证,证明只要关税率低到一定程度,面积c总会超过a+b,而且存在一个使社会福利最大的关税率,它使社会福利总水平超过自由贸易时的水平。,图123 支持征收关税的国内市场失灵论,12.2.3 市场失灵与次佳的贸易政策,乍看起来,市场失灵论赞成贸易保护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自由贸易的理论基础。毕竟,有谁会认为我们生活中的现实的市场经济能够避免市场失灵呢?尤其是在欠发达国家,市场发育不全的情形俯拾即是。例如,失业和城乡工资水平的巨大差异在许多欠发达国家都很普遍。在发,达国家,市场机制虽完

16、善许多,但市场失灵也不少见。例如,富有创造性的厂商无法充分获取其革新的汇报。,面对这些对贸易进行干预可以增进社会福利的可能性,经济学家们认为干预贸易并不是矫正市场失灵的最佳选择。首先,市场失灵应由直接针对问题根源的国内政策来矫正;其次,即使市场失灵普遍存在,也无法对市场失灵进行充分的诊断并开出对症的药方。,认为国内市场失灵应由国内政策而不是国际贸易政策来矫正的观点可以从修正后的包括边际社会收益的成本收益分析中得出。图123说明尽管关税引起生产和消费的扭曲,但它仍有可能增进社会福利,因为关税导致的追加产量能产生社会收益。但是正如图107和图114我们所看到的,如果同样的追加产量是通过生产补贴的手段而不是通过关税取得,那么消费者面临的价格上升及消费扭曲损失b均可避免。换句话说,通过把政策目标直接针对我们希望鼓励的行为,生产补贴就可以避免原由关税所带来的一些附带损失。,上述例子表明了处理国内市场失灵中的一个普遍原则:尽可能直接地处理国内市场失灵,因为间接的政策会无疑中导致对社会其他部分行为的扭曲。因此,使用贸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