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传统养生思想与现代健康理念201007课堂用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88156221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PPT 页数:72 大小:8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 传统养生思想与现代健康理念201007课堂用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1 传统养生思想与现代健康理念201007课堂用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1 传统养生思想与现代健康理念201007课堂用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1 传统养生思想与现代健康理念201007课堂用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1 传统养生思想与现代健康理念201007课堂用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传统养生思想与现代健康理念201007课堂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 传统养生思想与现代健康理念201007课堂用(7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传统养生思想与现代健康理念,杨竞,健康是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的战略工程。 健康是人生第一财富。,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有过这样一个基本的判断: 健康长寿15%取决于遗传, 10%取决于社会条件, 8%取决于医疗条件, 7%取决于自然环境, 60%取决于生活方式。

2、人可活到100175岁。 中国人的平均预期寿命已达到73岁(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对人生年龄段的划分(1993年): 44岁以下为青年 4559岁为中年 6074岁为年轻老年人 7589岁为老年人 90岁以上为长寿老人,概论 1.1 我国传统养生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1.2 我国传统养生思想 1.3 传统养生内容 1.4 现代健康理念,1.1 我国传统养生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我国的传统养生文化是祖国医学(中医学)大宝库中瑰宝。 我们的祖先在漫长的岁月里与大自然进行着各种斗争,为了自身的健康和后代的繁衍,在劳动和生活实践中,逐渐认识了生命活动的规律,掌握了自身保健的方法,并通过总结逐渐创立了拥有系

3、统理论、独树一帜的传统养生文化,称之为“养生”,养生的理论和方法就叫做“养生之道”。,中医学是我国古代的研究人体生命、健康、疾病的科学,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 它具有: 独特的理论体系 丰富的临床经验 科学的思维方法 受到中国古代哲学的深刻影响 是以自然科学知识为主体、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相交融的科学知识体系。,一、发展阶段 1、 我国传统养生文化起源于原始氏族社会至殷商时代,人们开始对原始养生术进行理论上的总结,形成了各种养生理论,提出了各种养生方法。 2、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的局面,各种养生理论和养生方法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传统养生文化的内容。,3、 从秦汉至

4、隋唐,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前期发展阶段,也是佛家、道家养生文化的兴盛时期,出现了炼丹术、 神仙术、服石法、房中术之类的养生法。 4、到了宋代,我国传统养生文化又有新的发展,最明显的是发展了动以养生的思想和方法。 5、 明清时期,养生家们搜集和整理了大量的养生资料,出版了许多有价值的养生著作。,1.2 我国传统养生思想 我国传统养生理论最显著的特点: 强调养生应当树立保健预防思想,做到防病于未然; 在养生过程中要树立“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人与外界环境要保持统一。,、整体观学说 祖国医学把人体看作是一个以脏腑为核心、经络互相联系的整体。 人体的各个系统、器官是有机地联系的 ,作为特定内环境的脏腑,不

5、是孤立不变的,各个脏腑之间相互依赖,以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定和统一。 它们之间联系的通路是经络和脉道;联系的载体是营、血和津液;其具体的功能表现是气和卫,从而构成了人体气 、血、营、卫这一机制的整体。,以经络和脉道作为脏与脏、脏与腑、腑与腑之间的联系通路,即所谓十四经流注,环而无端。 在脏腑与组织之间的各个方面的联系,如: 心合小肠,主血脉,开窍于舌; 肺合大肠,主皮毛,开窍于鼻; 脾合胃、主肌肉及四肢,开窍于口; 肝合胆,主筋,开窍于目; 肾合膀胱,主骨,开窍于耳。,倘若脏腑发生变化,就可以通过经络,互相影响,并反映于体表; 反之,体表组织器官的病,也可以通过经络影响体内所属脏腑。 经络的循环

6、和流注,脏腑可通过经络作出各种相应的表现,所以,人体是内环境相对稳定的有机统一整体。 我国历代医学家、养生家在疾病的防治和养生保健方面,都十分强调要从整体出发,根据这种联系和影响来指导辨证论治与养生,主张促进机体的平衡,主张治病求本,未病先防,注重于全身性的防衰保健措施。,、恒动学说 祖国医学很早就认识到宇宙生物界,尤其是人类的生命活动有其“恒动”的特性。 元代朱丹溪在 格致余论中就说:“天之物,故恒之于动,人之有生,亦恒于动。” 自然界的气交变化运动孕育了生物,祖国医学把“气化”运动形式归纳为“升、降、出、入”。 这种运动形式,就是生命存在的先决条件,自然界中的万物万事,概莫能外。 人体经常

7、保持适量的运动,是增进身体健康,延缓衰老的有效手段。,3、精气学说 精气学说,是研究精气的来源及其运动变化规律,并用以阐释宇宙万物生成、发展、变化的一种古代哲学理论。 一切生命现象均被视为“气”活动的结果。 在管子的学说中,精气不但是构成客观世界,包括人在内的物质本源,而且作为人体生命活动三要素的精、气、神还具有互相化生的特性。 精气学说(中国养生文化)是研究人体内精、气、神的内涵、来源、分布、功能、相互关系及其与脏腑经络联系的理论。,精气学说的主要内容 (1)精气的概念 精气在古代哲学中,是指存在于宇宙之中的不断运动、活力很强、无形可见的极细微物质,是构成世界万物的本原。 (2)气(精气)是

8、构成世界的本原 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由气构成的。 精气分阴阳,其轻清部分(阳)散而为天,重浊部分(阴)凝而为地。天之阳气下降、地之阴气上升,阴气与阳气感应交合于天地之间而化生万物。,(3)气运动不息,变化不止 气构成整个世界,气的运动引起了世界的各种运动和变化。 (4)气是天、地、万物之间的中介 气的中介作用一般体现于以下两个方面: 气作为自然界万物之间的中介,维系着天、地、万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使它们成为一个整体。 气作为自然界万物之间的中介,使万物得以相互感应。,(5)天地之精气化生为人(社会人) 人是由天地之精气相合而产生的,天地之精气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 人为宇宙万物之

9、一,宇宙万物皆由精气构成,那么人也由天地阴阳精气交感聚合而化生。 人类与宇宙中的它物不同,不仅有生命,还有精神活动,故由“精气”即气中的精粹部分所化生。 人生由天地阴阳精气凝聚而成,人死后又散为气,人的生死过程,也就是气的聚散过程。,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1) 精气是人体生命的动力 人体的五脏、六腑、形体、官窍、血和津液等,皆属有形而静,必须在无形之气的激发推动作用下方能活动。 例如: 心气推动血液运行 肺气推动呼吸 (2)精气充足则生命力强 精气充足生理活动正常,生命力旺盛 精气虚衰生理活动异常,生命力虚弱 (3)气的运动必须协调而通畅 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必须协调有序而通畅,才能发挥生命

10、动力的功能,才能维持人体的健康状态。,(4)精、气、神的关系 在祖国养生理论中,“精”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 根据“精”的来源、功能和作用又可分为“先天精”和“后天精”。 “先天精”,又叫“元精”,它是人体生长发育的基础,主要来源于父母的精、血,被视为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始微观物质。 “后天精”又称“脏腑之精”,它主要来源于后天五谷饮食之营养,通过肺的呼吸调节,脾胃的消化吸收,从而将营养物质的精微部分转化到人体的各个腑脏而构成。,4、气元论 气元论认为,气是不断地运动着的物质实体,是世界万事万物的本原(或本体),为宇宙天体和天地万物统一的物质基础。 运动是气的根本特性,阴阳是气的固有

11、属性,气是阴阳的矛盾统一体,气的胜复作用即阴阳的矛盾运动是物质世界运动变化的根源,气聚而成形,散而为气,形(有形)与气(无形)及其相互转化是物质世界存在和运动的基本形式。,物质世界是一个不断地发生着气的升降出入的气化运动的世界。 气分而为阴阳,阴阳合而生五行,而五行之中复有阴阳。 作为一种自然观,气一元论是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的基础。 “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是天地自然之气合乎规律的产物。 人体就是一个不断地发生着升降出入的气化运动的机体。,人体的气可分为阴气和阳气两类。 阴阳匀平,命曰平人。 生命过程就是阴阳二气对立统一运动的结果。 人体的脏腑形体官窍等各个部分,又可按五行分为心、肺

12、、脾、肝、肾等五个系统。 五行之中复有阴阳和五行。 机体就是这样联系密切、错综复杂的系统。,5、阴阳协调学说 人生有形,不离阴阳。祖国医学这一观点说明生命现象是由阴阳构成的。 祖国医学认为,阴阳双方是相互依存的,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 在人体阴阳的消长运动中,对立的双方总是保持着动态的相对平衡,使机体处于一种相对的静止状态,以维持着机体内环境的相对恒定以及机体与外界环境的相对协调和 统一,从而保证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在疾病发展变化的过程中,由阳转阴,由阴转阳的变化,可出现阴阳失去相对的平衡,而表现偏盛偏衰的结果。 机体的阴阳任何一方虚损到一定程度,常可导致对方的不足,即 所

13、谓“阳损及阳”、“阴损及阴”,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阴阳协调学说运用于医学领域,是用以说明人体生理活动、病理变化,并指导临床辩证治疗和养生保健,是祖国医学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6、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对世界本原的认识也从属于气元论,不仅具有自然观的特征,更具有朴素的普遍系统论性质。 五行学说对宇宙本原的认识侧重于世界的物质构成,认为木、火、土、金、水是构成世界万物的物质元素,与气元论主要说明世界的物质本原不同。 五行学说用五行的生克制化、乘侮胜复规律,来说明自然界万事万物整体动态平衡性,视五行为宇宙的普遍规律,以五行为基础阐述事物之间生克制化、乘侮胜复的相互关系。,人体是一个以五脏为中心

14、的五行结构系统所组成的有机整体。 人与环境也是一个有机整体。中医学应用五行学说,从系统结构观点分析了人体局部与局部、局部与整体之间的有机联系,以及人体与外界的统一,论证了人体是一个统一整体的整体观念。 五行生克乘侮胜复的调节机制,是人体脏腑经络结构系统保持相对稳定和动态平衡的原因。,气有阴阳,阴阳合而生五行,五行和阴阳结合而化生万物。 五行系统结构的矛盾运动是宇宙的普遍规律,也是生命运动的普遍规律。 阴阳五行的矛盾运动是人体之气运动的具体表现,是人体脏腑经络的运动规律,是生命运动的普遍规律。,7、天人相应学说 天人相应学说是祖国医学顺应自然养生方法的理论基础。人与周围自然环境有密切的关系,黄帝

15、内经 素问指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自然界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寒暑燥湿的气候,直接影响人体的生长发育与健康。自然界是生命的源泉,机体的生理、病理、生长、发育和衰老都与自然的变化休戚相关 。 自然界的变化,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人类长期生活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之中,已经能够适应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形成了自身的生理规律。,春夏阳气升发,秋冬阳气潜藏,顺应自然界的变化,调节脏腑机能,养精安神 ,益气补血,平衡阴阳,机体就健康无病,而能享得天年。 反之,自然界的气候变化,如果超过了机体的正常适应能力,就会引起各种疾病,这就是天人相应学说。,8、形神相因学说 形神相因是祖国医学的又一重要养生理论

16、。 形神相因又称为形神合一,即形体与精神的结合,也可以说是形态与机能的统一。 形是人体的一切组织器官,神即人的精神意识活动,形与神是紧密相联的,神不能离开人 体而存在,它与人有生俱来,亦与死俱灭。 形与神是息息相关的,要通过调形养神的方法,使形神合一;养神可以保形,保形就是摄神,只有形体完备,才能有精神现象的产生。,1.3 传统养生内容 根据我国传统养生理论,我国养生家经过长期的实践,总结出以下几条养生的原则。 、保养精神的原则 我国历代传统养生家都十分重视对精神的保养,认为形神合一是健康长寿的保证。 庄周在庄子养生主 论中就说:“纯素之道,惟神是守,守而勿失,与神合一。” 黄帝内经素问也说:“呼吸精气,独立 守神”、“得神者昌,失神者亡”,认为神为一身之主宰,是统帅五脏六腑的。 祖国医学把精神因素分为喜、 怒、忧、思、悲、恐、惊七情,认为每个人都有七情的变化。,心主神志,七情从心发出,情绪异常又会损伤心神。心神主宰全身,心神一伤,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