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通论课件)第四章中国文化的主要门类(中国古代哲学)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88155480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PPT 页数:93 大小:3.9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文化通论课件)第四章中国文化的主要门类(中国古代哲学)_第1页
第1页 / 共93页
(中国文化通论课件)第四章中国文化的主要门类(中国古代哲学)_第2页
第2页 / 共93页
(中国文化通论课件)第四章中国文化的主要门类(中国古代哲学)_第3页
第3页 / 共93页
(中国文化通论课件)第四章中国文化的主要门类(中国古代哲学)_第4页
第4页 / 共93页
(中国文化通论课件)第四章中国文化的主要门类(中国古代哲学)_第5页
第5页 / 共9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文化通论课件)第四章中国文化的主要门类(中国古代哲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文化通论课件)第四章中国文化的主要门类(中国古代哲学)(9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文化通论,南审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讲师 陈圣宇,第一节 中国哲学的思想资源和思想传统 第二节 中国哲学的宇宙观念和人生境界 第三节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第四章 中国文化的主要门类(中国古代哲学),在3000年中国哲学发展史上,有各种思想资源和思想传统,成为我们民族精神文化的基因,至今影响着我们。其中影响最大的有原始儒家、原始道家、中国佛学和宋明理学。,第一节 中国哲学的思想资源和思想传统,原始儒家的代表人物有孔子、曾子、孟子、荀子等。原始儒学的经典,有“六经” 诗、书、礼、乐、易、春秋(乐经失传,后世称为“五经”)。还可以通过论语、孟子、荀子和礼记中的中庸、大学等把握原始儒家的思想。

2、,原始儒家,1、创造性的生命精神,原始儒家认为人有一种刚健自强、生生不已的主体精神,能够开拓创新、穷通变易。人效法天地、宏扬天性,就是要发扬创造性的生命精神,全面发挥人的禀赋与潜能。 创造性的生命精神贯注于天上、地下、人间,人最终可以与天地相协调、相鼎立,在实际行动中实现人生的价值与意义,完成自己的生命理想。,2、“仁”,“仁”的具体含义是“爱人”,是一种博大的同情心,也是一种宽容的精神。具体来说就是“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即“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恕” )。,3、 “极高明而道中庸”的精神,儒家精神是一种“极高明而道中庸”的精神,也就是伟大寓于平凡、理想寓于现实

3、的精神。 儒家认为,人存在的价值,就在于成就道德人格。平常生活中,不必做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每个人都忠于职守,勤劳奋发,不苟且偷惰。能否成就功业,有赖于机缘,但只要每个人根据内在禀赋有所发挥创造,得到了精神的满足,就实现了生活的目的和人生的价值。,其实道家与儒家殊途同归,最终都是强调个人与宇宙契合无间“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与儒家努力尽社会人伦义务和社会责任、积极入世、遵守社会规范的主张不同,道家否定知识、名教,否定一切外在形式的束缚,包括儒家仁义的束缚,它追求精神的超脱解放。如果执着于外在物欲、功名利禄,那就会被物所主宰,形成“机心”,阻隔人与自然的合一。,原始道家,鸥鹭忘机,海上之

4、人有好鸥鸟者,每旦之海上,从鸥鸟游,鸥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其父曰,“吾闻鸥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明日之海上,鸥鸟舞而不下也。列子黄帝,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后,从汉到唐六百余年,吸收融合道家、儒家和魏晋玄学的哲理,形成了中国化的佛教哲学。主要有天台宗、华严宗和禅宗。,中国佛教哲学,禅宗主张不立文字,强调“自性”是佛,“平常”即道。一旦体悟到自身本性,就会了解终极的实在和得到菩提(智慧)。禅宗主张,在实际的人生中才有涅槃(自由),在涅槃中才有实际的人生。禅宗极大张扬了人的主体意识,肯定每个人都可以成佛。它不说不可言说的东西是什么,而只说它不是什么。甚至有时不用语言,而以各种身体动作,或以“棒喝

5、”之类的方法,启迪人的心灵,启发人大彻大悟。,禅是一枝花,是胡兰成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对禅宗碧岩录中一百则公案的逐一解明。此书对于禅宗思想的理解,有参考价值。,宋明理学,宋明理学以儒学为主干,融摄佛道的智慧,建立了以理气论、心性论为中心的道德伦理哲学体系。宋明理学把汉唐以来注疏“五经”的传统改变为讲求四书义理,讨论身心性命修养问题的传统,在元明清成为官方意识形态,而且对东亚各民族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宋明理学,朱熹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王阳明是明代理学的集大成者。理学家的最高理想是“孔颜乐处”,即达到“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 理学的根本精神可用北宋理学家张载(10201078)的格言来形

6、容:“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宋明理学的正面和负面,宋明理学注重培养气节操守、重视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树立了人的道德主体性的庄严伟大。但另一方面,由于理学成为后期封建社会的官方意识形态,为维护封建等级秩序,用一整套规范压制和扼杀人的本性,“以理杀人”,戕害人性。,乾嘉学者戴震对理学的批评,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浸浸乎法而论理,死矣,更无可救矣!后儒冥心求理,其绳以理严于商、韩之法,故学成而民情不知,天下自此多迂儒。及其责民也,民莫能辩,彼方自以为理得,而天下受其害者众也!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戴震孟子字义疏证,宇宙是无

7、限的时空及其所包含的一切。变易是这个世界最根本的事实,一切事物莫不在变易之中,宇宙就是一个变易不息的大流。一切都在变动流转之中,变化是普遍的,没有终极的。,第二节 中国哲学的宇宙观念和人生境界,创化的宇宙创造的人生,中国哲学家从不把宇宙看成一个封闭系统,相反总把它看成开放的、交融互摄、旁通统贯、有机联系的整体。从不把宇宙看成是孤立静止、不变不动或机械排列的,而是创进不息、常生常化的。中国哲学家有一个信念,就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宇宙是一个无限的、创进的、普遍联系的宇宙,它包举万有,统摄万象,无限丰富,无比充实。,牛顿的观点,牛顿的观点,牛顿(16431727)被誉为人类历史上出现过的最伟大、最有影响

8、的科学家。但受时代限制,牛顿基本上是一个机械唯物主义者,认为运动只是机械力学的运动,是空间位置的变化;依靠万有引力,恒星永远在一个固定不变的位置上;宇宙和太阳一样是没有发展变化的。,“上帝是第一推动力”,晚年牛顿致力于神学研究,虔诚地相信上帝,当他遇到难以解释的天体运动时,提出了“上帝是第一推动力”的说法。1727年,伟大的艾萨克牛顿逝世,埋葬在英国威斯敏斯特教堂。墓碑上镌刻着让人们欢呼这样一位多么伟大的人类荣耀曾经在世界上存在。,“第一推动丛书”,“第一推动丛书”,第一推动丛书是由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系列科普书籍,均由外国科学家的科普名著翻译而来,已出4辑,36本。,第一辑包括: 史蒂芬霍

9、金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时间简史续编、霍金讲演录黑洞、婴儿宇宙及其他 L托马斯细胞生命的礼赞一个生物学观察者的手记) 阿热可怕的对称现代物理学中美的探索 罗杰彭罗斯皇帝新脑有关电脑、人脑及物理定律 彼得柯文尼时间之箭揭开时间最大奥秘之科学旅程 保罗戴维斯上帝与新物理学 P戴维斯,J布朗原子中的幽灵,史蒂芬霍金,1942年出生于英国牛津,获剑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现为剑桥大学教授,当代最重要的理论物理学家,被誉为当今最伟大的科学家,可和爱因斯坦相提并论。他曾担任的职务是剑桥大学有史以来最崇高的教授职务,即牛顿担任过的“卢卡斯数学教授席位”(剑桥大学1663年12月设置,是英国学术界最负盛名的教授

10、头衔)。,霍金的生平极富传奇性,他是人类有史以来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但他的贡献都是被禁锢在轮椅上后做出的。霍金21岁时不幸患上了极其罕见的肌肉萎缩症,被迫终身禁锢在轮椅上,如今全身只有几根手指可以活动。1985年,因肺炎手术彻底失去了说话能力,演讲和问答只能通过语音合成器来完成。,时间简史中国译者、霍金的学生吴忠超1979年第一次见到霍金: 那是第一次参加剑桥大学霍金广义相对论小组讨论班时,身后门一打开,脑后忽然响起一种非常微弱的电器的声音,回头一看,只见一个骨瘦如柴的人斜躺在电动轮椅上,他自己驱动着电开关。,他要用很大努力才能举起头来。在失声之前,只能用非常微弱的变形的语言交谈。他不能写字,

11、看书必须依赖于一种翻书页的机器,读文献时必须让人将每一页摊平在一张大办公桌上,然后他驱动轮椅如蚕吃桑叶般地逐页阅读。人们不得不对人类中居然有以这般坚强意志追求终极真理的灵魂从内心产生深深的敬意。,2009年8月12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为霍金颁发代表美国平民最高荣誉的总统自由勋章,以表彰他的杰出科学贡献。,“量子纠缠”,一九八二年,法国物理学家艾伦爱斯派克特(Alain Aspect)和他的小组成功地完成了一项实验,证实了粒子之间存在着一种奇妙的叫作“量子纠缠”(quantum entanglement)的关系。在量子力学中,处于耦合状态的两个粒子存在某种纠缠关系:不管它们被分开多远,对一个

12、粒子扰动,另一个粒子(不管相距多么遥远)同时就有反应,感应速度远超光速。,量子“心灵感应”至少比光速快万倍,两个处于纠缠态的量子,发生“心灵感应”有多快?近日,中科大潘建伟院士率领的团队在国际上首次用实验证明:在所有相对地球以千分之一光速或更低速度运行惯性参照系中,量子“心灵感应”速度至少为光速的一万倍。成果日前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据2013年7月27日安徽日报,标题为中科大科学家首次用实验证明 量子“心灵感应”至少比光速快万倍),两个处于纠缠状态的粒子,如果把它们分开,一个粒子甲在这里,另一个粒子乙在非常遥远的地方(即使相距亿万光年) 。如果你对任何一个粒子扰动(假设扰动粒子

13、甲),那么同时粒子乙就有相应的反应。这种反应是同时的,速度远超光速。不需要借助任何通讯工具,这边一动,那边不管有多遥远,立即就有反应,即某处发生的事情立即影响到宇宙极其遥远的地方(理论上可以是无限远)。这说明,看起来相距遥远、互不相干的事物可以在冥冥之中存在着某种联系,或者说“心灵感应”。,“量子纠缠”实验表明,西方科学的主流世界观可能存在严重缺陷。从笛卡儿、伽利略、牛顿以来,西方科学的主流世界观认为宇宙不过是一部巨大的机器,没有意识,没有目的,宇宙的组成部份相互独立,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受到时空和物理定律的限制。人类可以通过研究分解的个体来认识整体,整体不过是个体之和。,现代科学就是在这种世界

14、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崇尚实证研究,把物体分割成越来越小的个体进行研究,认为通过研究个体就可以进而认识整体。典型的例子是机械制造,一个机器的整体就是所有零件之和,把所有零件搞清楚了,就可以了解整个机器。实证科学甚至把人也当成机器一样来处理,西医理论的“头痛医头,脚疼医脚”用的就是这种方法。,“量子纠缠”的发现使得实证科学的基础出现危机,提醒我们西方主流世界观可能存在严重的缺陷。它表明了宇宙是不可分割的、能动的整体,万事万物在冥冥之中存在我们难以理解的联系;整体不等于个体之和,人类不能试图通过分解个体进行研究,进而把握整体的方法来理解宇宙,想用这种实证方法来把握宇宙的本质无疑等同于盲人摸象。,实验

15、表明,“量子纠缠”这种关系一旦发生后,粒子能够保持这种记忆能力,能够区分、识别和其有“纠缠关系”的粒子。目前的物理理论很难解释这一现象。其实微观粒子的这些特征和人的意识相似。陆机文赋说人创作构思时能够“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人的意识能够超越一切速度和地理位置的限制。,现在越来越多的科学家认识到,在大脑神经、细胞层次上无法真正了解人的意识的产生和功能,真正要深入研究人类意识,必须在微观领域、在量子层次上进行研究。,有解释者因此认为:对“量子纠缠”的研究也许有助解开人类“意识”之谜。进而认为,意识和质量、能量一样重要,也是物质的根本特性。宇宙中的万事万物既有物质的一面,同时也有精神(意识)

16、的一面。物质和精神具有同一性,是不可分割的。,不确定性原理,不确定性原理(Uncertainty principle),又称“测不准原理”,是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之一,由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19011976,1932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于1927年提出。 根据海森堡的表述,人类测量行为不可避免地搅扰了被测量粒子的运动状态,因此产生不确定性。,该原理表明:一个微观粒子的某些物理量(如位置和速度等),不可能同时具有确定的数值。其中一个量越确定,另一个量的不确定程度就越大。,中世纪以来实证科学迅速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功,使得人类自信心极度增强,特别是牛顿经典力学理论出现和成功解释宏观物体的运动,使得科学家们一度确信,宇宙可以完全被彻底研究和决定,人类可以预知未来的发展。只要完全知道宇宙在某一时刻的物理状态,便能依据科学定律预言宇宙中将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