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触摸春天》课例分析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88153461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2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7 《触摸春天》课例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17 《触摸春天》课例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17 《触摸春天》课例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17 《触摸春天》课例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17 《触摸春天》课例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7 《触摸春天》课例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7 《触摸春天》课例分析(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触摸春天课例分析,赣州市宁都县湛田中心小学 艾磷 2009年12月,一、课文分析,1、作者通过具体的语言描绘,向读者展示了一个文雅清新、充满灵性、热爱生活的女孩形象盲童安静。 2、课文语言简洁,意境隽美,言语意味深长,令人回味。,1、作者通过具体的语言描绘,向读者展示了一个文雅清新、充满灵性、热爱生活的女孩形象盲童安静。(语境) 浓郁的花香吸引着安静。 这个小女孩,整天在花香中流连。 安静在花丛中穿梭。她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儿磕磕绊绊。 她慢慢地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 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 蝴蝶在她的手指间扑腾,安静的脸

2、上充满了惊讶。 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安静仰起头来张望。,2、课文语言简洁,意境隽美,言语意味深长,令人回味无穷。 邻居的小孩安静,是个盲童。 春天来了,小区的绿地上花繁叶茂。桃花开了,月季花开了。 这是一次全新的经历,安静的心灵来到了一个她完全没有体验过的地方。 我仿佛看见了她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一瞬间,我深深地感动着。 在春天的深处,安静细细地感受着春光。 此刻安静的心上,一定划过一条美丽的弧线!蝴蝶在她八岁的人生划过一道极其优美的曲线,述说着飞翔的概念。 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在这个清香袅袅的早晨,安静告诉我这样的道理。 (红色字体的句

3、子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难以理解的),二、确定语言学习内容,1、认识1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浓郁、流连、小径、流畅、悄然、瞬间、弧线、飞翔、权利、缤纷、花繁叶茂、多姿多彩”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和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发现、总结体会文章含义深刻句子的方法。 4、感悟课文语言简洁,意境隽美的表达特点,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5、在学习课文语言的过程中,体会安静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三、在教学中怎样引领学生学习语言,第一步,感受语言,触发语感。 让学生通过看(默读)、读(出声朗读)等途径,从整体上感受语言材料。

4、触发学生对课文内容、课文情感、课文形象、课文思路、课文质地、课文表达等有一个整体的、笼统的语感。 具体的教学环节: 一、读课题,质疑激趣。(3分钟) 1.板书“春天”,生齐读。 读了这个词,你的眼前出现了什么景象?你想到了哪些和春天有关的词语? 2. 在“春天”前面加上“触摸”一词,生读“触摸春天”。 “触摸春天”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篇课文,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问?(谁触摸春天?怎样触摸春天?用什么触摸春天?春天怎么可以触摸呢?),(前面这个环节,让学生读词想象春天的景象,说出积累的词语,提问题,不仅仅训练了思维,积累运用了词语,更重要的是一开课读课题就有意识触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初步感知。

5、)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7分钟) 1.同学们很会提问,下面就请同学们先轻声自由读一遍课文,再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边体会: (1)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文中的小女孩安静给你留下了一个怎样的印象? (3)这篇课文的语言让你读起来有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这个环节,通过自由轻声读、默读、思考、讨论,触发学生对课文内容、课文情感、课文形象、课文思路、课文质地、课文表达等有一个整体的、笼统的语感。),整体的、笼统的语感: 1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内容) 2文中小女孩安静给你一个怎样的印象? (课文形象) 3这篇课文的语言让你读起来有一种什么样的感觉?(课文质地),三、检

6、查生字、新词学习情况。(12分钟) 1.要想学好这么美的文章,就要先过字词关。大屏幕上的词你能读准字音吗?先自由练练,一会儿读给老师听。 2.学生齐读。 3. 你理解了哪些词语的意思?指名说。 4.词语也是有感情的,我们要读出词语的感情来,听老师读一遍,你也来学一学。 5.指名读。全班读。 6在这些词语中红颜色的字都是我们要会写的生字,仔细观察一下,你觉得哪个字最难写,哪个字最容易写错,怎样记才不会写错? 7.指名答,随即书空。(全班一起书空,自己选最难写的书空) (在这个环节里,教师让学生用了12分钟的时间学习生字新词。“对于字,应大量认字,记住字形、字音、字义;对于词,应大量地接触、感受、

7、领悟、积累、运用词语” 。学生在这里学得扎实有效。特别是能够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读出词语的形象感、意蕴感,是一个亮点。),四、正确、流利朗读课文。(15分钟) 1.生字会写,新词会读,咱们学起课文来就如虎添翼,自由读课文,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要读准字音。 2.大家读得很认真,很投入,下面老师请全班同学齐读课文,要读得字字响亮,句句通顺。 3.这篇课文一共有7个自然段,老师请七个同学来读课文,每人读一段,其他同学认真听,看看他们是不是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此环节,给了1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读课文,做到读正确、读流利。学生有机会再次接触课文的语言文字,进一步巩固生字新词,同时,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加深

8、对课文内容、情感的理解、体会。),(“对语言材料即课文的感受主要是通过学生个体自主地“读”来实现的。因此,这一阶段的“读”务须充分。要使学生的读做到如朱熹所言,“须字字响亮,不误一字,不少一字,不多一字,不倒一字”。王崧舟语) ( “我们一定要把握住,学语文,首先是要掌握它工具性,工具性怎么才叫掌握?一个是读,一个是背。” 于永正) (上海师大吴忠豪教授有一个观点,他说:多读、多背,是古今中外一致公认学习语言的基本规律。语文就是这样,口头为语,书面为文,大量地读,大量地背,还要写,还要用,读写结合,就能够学好语文。),(回顾整个第一步,教师主要是设计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读”,让学生通过“读”

9、学习生字、新词,通过“读”感受触摸春天这篇课文的内容,感受小女孩安静这个人物形象,对课文的语言也有了一个初步的感受。“读”是主要的教、学方法。在时间的分配上,用于学生“读”的时间占了绝大部分,教师的组织、引导所用的时间尽量压缩。有了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时间的保证,教学效果因此得到保证。在后面的教学中,“读”仍是整个教学的主旋律。),第二步,品味语言,体悟语感。(即平时我们所讲的精读课文) 五、学习第一自然段。(3分钟) 1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触摸春天向我们娓娓讲述了一个盲女孩用心触摸春天的故事,让我们走进课文,细细体会吧。请同学们看大屏幕,齐读第一自然段。 2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3对比句

10、子:同学们反复朗读,体会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邻居的小孩安静是个盲童。 邻居的小孩安静,是个盲童。 (对比朗读体会逗号在这里的妙处。) (对比朗读领悟逗号在这里的妙处。“对文本的标点、字词、句子或段落,采用加一加、减一减、调一调、联一联、换一换、改一改的办法,让学生在比较中体味语言运用的妙处。”),(二)在引领学生学习语言的过程中,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情感。(30分钟) 1听老师朗读第二、三、四、五、六自然段,边听边想:在这四个自然段中,你觉得哪些词句写得好?好在哪里?用笔画出你觉得好的词句,然后自己反复品读这些词句。 (“语文课上,学生喜欢哪些言语材料,就应让他们反复品味这些言语材料;学生觉

11、得哪些言语材料精美,就应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去欣赏这些言语材料。总之,不要以教师个人对言语的喜好去替代学生自己的言语喜好,不要以教师个人对言语的评价去抵消学生自己对言语的评价。”),2学习第二自然段。 (1)这段话中你觉得哪个词句写得好? (抓住“花繁叶茂”,想象桃花、月季花盛开的样子。) (2)“桃花开了,月季花开了。”还有什么花开了?练习说句子。朗读感悟花开得多。 (引导学生学习、积累、运用这个句式,) (3)你从“吸引、整天、流连”这几个词中读懂了什么? (引导学生学会读懂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意思盲童安静平日里很喜欢到绿地上来享受春天的美好,她是一个热爱生活的女孩。对课文内容、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12、、人物形象的理解、认识,离不开对课文语言的感悟。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4)指导朗读。 (读出语言文字的韵味、情味,读中加深理解,读中加强积累,内化为自身的语言,积累更多的“格”),3学习第三自然段。 (1)快速读第三自然段,你觉得哪些词句与第二自然段中的“花香吸引、整天、流连”有联系? (引导学生关注第二自然段“整天、流连” 与第三自然段“穿梭、流畅、没有一点儿磕磕绊绊”的照应关系 ,让学生通过这个具体的“格”学习写文章时要注意遣词造句的前后照应,阅读别人的文章时也要注意联系上下文来理解文章的语言。),“语境一般包含三个层面。文本内部语言文字之间的关系,此为第一层面的语境;不同文本之间的

13、关系,此为第二层面的语境;文本与生活之间的关系,此为第三层面的语境。这里所谈的联系语境,主要是指第一、第二层面的语境。许多时候,就词论词、就句论句,是很难有所感悟的。因为,语言文字内在的、隐藏的情味、意蕴、理趣、气脉等,事实上存在于语言文字前后左右之间的关系中。这样,联系语境去感悟就成为一种基本策略了。”,“联系语境,实质上就是拓展学生的感悟背景、丰富学生的感悟积累、打通学生的感悟管道,在词与词、句与句、文与文之间审视和观照它们的相互关系,获得一种整体层面上的意义。”,(2)出示句子:安静在一株月季花前停下来。她慢慢地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 先画出描写安

14、静动作的词。再画出前面用来形容这些动词的词语。 自己边读边想象边做动作,从课文语言的描绘中体会安静的清新文雅。 全班感情朗读,感悟安静这个人物形象。 (这是一个极富画面感的描写,通过想象再现画面、做动作、品读 ,让学生从“慢慢地伸出、极其准确地伸向” 等词语去感悟安静的文静、神奇灵性,去领悟词语组合所带来的奇妙效果,如:“慢慢地”与“伸出”一组合所产生表达的效果。),4学习第四、五、六自然段 (1)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齐读第四自然段。 对比句子: 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 安静的手指合拢,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 自由读读这两句话,哪句更好,为什么? 指导朗

15、读。 (通过删一删,减一减,拿两个句子进行比照,使学生领悟到“悄然”一词写出了安静拢蝴蝶时的动作很轻很柔,与前面“慢慢”一词相呼应,安静文雅的形象跃然纸上;还领悟到“竟然”一词在此处的准确运用。 学生在经过很多次类似这样的语感分析训练后,以后不论是阅读,还是表达,对词语的敏感度会大大提高。),蝴蝶在安静的手指间扑腾,安静脸上充满了惊讶,为什么惊讶?此时的安静双手拢住蝴蝶,蝴蝶在她的手指间扑腾,她心里会想些什么? 安静以前捉过蝴蝶吗?(生:没有) 顺势引读这是一次全新的经历,安静的心灵来到了一个她完全没有体验过的地方。我静静地站在一旁,看着安静。我仿佛看见了她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一瞬间,我深深地

16、感动着。,(“这是一次全新的经历,安静的心灵来到了一个她完全没有体验过的地方。”“我仿佛看见了她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这两个句子是学生比较难以理解的,在这里教师如果仅针对这两句话做分析讲解,效果可想而知。怎么才能让学生理解呢联系前文,抓住一个关键词“惊讶”进行启发点拨,然后通过朗读去感悟这两个句子的意思。教师的指导作用在此得到充分发挥。学生自己能读懂的应让学生自己去读懂,在学生读不懂的地方教师才给予指导。),(2)出示句子(第六自然段):在春天的深处,安静细细地感受着春光。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安静仰起头来张望。此刻安静的心上,一定划过一条美丽的弧线,蝴蝶在她八岁的人生划过一道极其优美的曲线,述说着飞翔的感念。 齐读。 在这里安静感受的“春光”指的是什么?(点题“触摸春天”。) “张望”这个词用在安静身上准确吗?她能看见吗?她用什么在“张望”?你觉得安静的心看到了什么? 顺势引读此刻安静的心上,一定划过一条美丽的弧线,蝴蝶在她八岁的人生划过一道极其优美的曲线,述说着飞翔的感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