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和大血管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153345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PPT 页数:112 大小:5.9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脏和大血管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12页
心脏和大血管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12页
心脏和大血管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12页
心脏和大血管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12页
心脏和大血管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脏和大血管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脏和大血管课件(1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脏和大血管,心血管系统,学习目的: 熟悉心脏各房室及大血管在心脏后前 位、右前斜位、左前斜位和左侧位X线平片上的投影区域; 掌握心脏与大血管在CT和MRI主要层面的解剖。 重点内容: 心脏与大血管在心脏X线平片上的形态; 心脏与大血管CT、MRI断面解剖。,第一节解剖学概述,一、心脏的位置和外形 心脏与大血管是胸腔纵隔内主要器官,斜位于纵隔内,两肺之间,大部分偏于正中线左侧,小部分在右侧。 心脏外形近似倒置的、前后略扁的圆锥体。心底朝右后上方,连接出入心脏的大血管;心尖向左前下方,略带钝圆形。心脏有前上、后下两面,左、右两缘。,前上面又称胸肋面,贴近胸骨体和肋软骨;后下面又称膈面,朝向膈。左

2、、右两缘与胸膜腔和肺组织相邻。在心脏表面近心底处有一环形的冠状沟,将心脏分为上下两部。上部称心房,下部称心室。在心脏前上、后下两面各有一纵行沟即左、右心室表面的分界标志,起自冠状沟向下行至心尖偏右处。前面的称前室间沟,后面的称后室间沟。,心的位置、外形和毗邻,位置: 中纵隔、胸骨体及2-6肋软骨后方、3/2位于中线左侧 外形: 一尖一底:心尖、心底 两面:前(胸肋)面、下(膈)面 三缘:左缘、右缘、下缘 四沟:冠状沟心房、心室分界 前室间沟 后室间沟 后房间沟左右心房分界 心尖切迹: 前、后室间沟在心下缘相交处 房室交点: 后房间沟、冠状沟与后室间沟在心膈 面的交点,二、心包 心包包绕在心脏与

3、大血管外面。心包分纤维心包和浆膜心包。纤维心包在最外层,致密厚实,无伸缩性,上部与大血管外膜相续,向下附于膈肌。浆膜心包又分脏、壁两层:脏层贴在心脏表面,又称心外膜;壁层紧贴纤维层心包内面。脏、壁两层之间围成的潜在腔隙,称为心包腔。心包腔内含少量心包液,正常为2025ml。心包脏层和壁层的反折线位于大血管的根部。,心包横窦,心包斜窦,心包前下窦, 包在心脏表面及进出心的大血管根部的纤维浆膜囊。,纤维心包,浆膜心包,心包腔,壁层,脏层,组成,心包,心包,三、心脏各腔结构 心脏内部有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和左心室及其房间隔、室间隔等重要结构。 (一)右心房 右心房壁薄腔大,位于心脏右侧。向左前方突

4、出并覆盖在主动脉根部前方的结构称右心耳。右心房后内壁为房间隔,与左心房相邻,房间隔的下部有卵圆窝。右心房有3个入口,即上腔静脉口、下腔静脉口、冠状窦口。上、下腔静脉口分别位于右心房的后上部和最下部;冠状窦口位于下腔静脉口与右房室口之间。1个出口为右房室口,与右心室相接。,(二)右心室 右心室腔位于心脏前方,构成心脏胸肋面的大部分。右心室有出入两口:入口为右房室口,周缘附有三尖瓣,此口又称三尖瓣口;出口为肺动脉口,周缘附3个半圆形瓣膜即肺动脉瓣。两口之间的室壁上有一弓形肌隆起,称室上嵴,其将室腔分为流入道和流出道。,右心房,固有心房,界嵴 梳状肌 右心耳 右房室口,腔静脉窦,卵圆窝 上腔V口 下

5、腔V口 冠状窦口,界沟,右心室,室上嵴,流入道,右房室口,纤维环 三尖瓣 腱索 乳头肌,壁:肉柱 隔缘肉柱,流出道,动脉圆锥,肺A口,纤维环 肺A瓣,壁:光滑,三尖瓣复合体,右心腔,右心腔,右心腔,(三)左心房 左心房位于心脏的后上方。在左心房左前方和肺动脉主干下方,向右前方的指状突出称左心耳。左心房有4个入口和1个出口:4个入口为左肺静脉口和右肺静脉口(每侧2个),连接于左心房后壁;1个出口为左房室口,周缘附有2片瓣膜,称二尖瓣,此口又称二尖瓣口,通向左心室,(四)左心室 左心室壁最厚,位于心脏的左侧。左心室有出入2口:入口为左房室口;出口为主动脉口,位于左房室口的右前上方,周缘附有三个半月

6、形的主动脉瓣。,左心房,左心耳 梳状肌 肺V口(4个) 左房室口,左心室,二尖瓣前瓣,流入道,左房室口,纤维环 二尖瓣 腱索 乳头肌,壁:肉柱,流出道,主A前庭,主A口,纤维环 主A瓣 主A 窦,壁:光滑,二尖瓣复合体,左右 后,左心腔,左心腔,左心腔,四、心的血管 心的血管参阅第七篇血管。 五、大血管 与心脏相连大血管有主动脉、肺动脉、肺静脉及上、下腔静脉。,(一)主动脉 主动脉是体循环的动脉主干,起于左心室,根据主动脉行程分为升主动脉、主动脉弓与降主动脉。以膈肌主动脉裂孔为界,降主动脉又分为胸主动脉和腹主动脉。升主动脉自左心室主动脉口发出,向右前上方斜行,至右第2胸肋关节上缘处移行为主动脉

7、弓。主动脉弓上缘发出3个分支,自右向左依次为头臂干(无名动脉)、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胸主动脉是降主动脉的一部分,上接主动脉弓,下至第12胸椎下缘处穿过膈肌入腹腔。主动脉的管径于升主动脉起始部较大,向远端管径渐细。 (二)肺动脉 肺动脉干起自右心室,在升主动脉前方向左后上方斜行,在主动脉弓下方分为左、右肺动脉。,(三)腔静脉 上腔静脉位于胸腔纵隔右侧方,由左、右头臂静脉在右侧第1胸肋关节的后方汇合而成,沿升主动右侧垂直下行注入右心房上部。于第45胸椎水平,奇静脉弓向前方,跨过右肺根上方,注入上腔静脉背侧。 下腔静脉由左、右髂总静脉汇合而成,沿脊柱右前侧方上行穿过膈肌腔静脉孔进入胸腔后,立

8、即穿过心包注入右心房,(四)肺静脉 肺静脉左、右各一对,分别为左上、左下肺静脉和右下、右上肺静脉。左、右肺静脉的上支在肺根处位于肺动脉的前下方,下支位于肺根最下部的肺韧带内。右肺静脉上支行于上腔静脉后方,下支行于右心房后方;左肺静脉上、下支横过降主动脉前方,注入左心房(后上部)。,肺循环的血管,体循环的动脉,肺A干,左肺A 左肺上、下A 右肺A 右肺上、中、下A,肺泡毛细血管,左肺上、下V 右肺上、下V,左心房,主动脉,升主A,主A弓,降主A,动脉韧带(动脉导管闭锁后的痕迹) 压力感受器、化学感受器(主A小球) 头臂干、左颈总A、左锁骨下A,胸主A 腹主A 左、右髂总A,左、右冠状A,动脉,第

9、二节X线、CT和MRI在心脏与大血管中的应用优势,心脏与大血管的影像学检查不仅能够显示心脏大血管形态和腔内结构,而且还能观察心脏的运动和评价心脏的功能,为心脏大血管病变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了更多的信息。目前,心脏与大血管影像学检查方法主要包括普通X线检查、超声检查、核医学、心血管造影和CT、MRI检查。,最常用的检查方法为普通X线检查和超声检查。但是,随着近年来多层螺旋CT技术和MRI心脏快速成像序列开发应用,又为心脏与大血管的影像学检查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手段。下面仅介绍X线、CT和MRI在心脏与大血管中的应用优势。,一、X线检查 X线检查是心脏与大血管最基本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应用最广泛、

10、最普及。由于心脏与大血管影像在X线平片上彼此互相重叠,且密度分辨率较低,不易辨别分析其内部结构变化,因此需要借助各种检查体位,才能初步认识心脏各房室及大血管的形态改变。,二、CT检查 CT具有良好的密度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能显示心脏大血管各部分的断面影像。特别是继1999年4层、2000年8层螺旋CT问世之后,2001年以后又相继推出了16层、32层、64层,以及最近的256层螺旋CT,使扫描速度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且心脏大血管的搏动较16层以上的多层螺旋CT采集速度而言,呈相对静止状态,使成像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因此,多层螺旋CT扫描速度的提高,以及后处理软件的丰富,为CT在心脏大血管中

11、的广泛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持 CT血管成像(CTA)可大范围的显示血管解剖结构,呈现靶血管立体影像,血管的2D与3D分析,能真实地显示血管内腔形态学信息;CTA还可实现血管内血流容积测量。,多层螺旋CTA(MSCTA)可以获得无运动伪影的心脏大血管CT图像,应用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遮盖显示(SSD)、薄层MIP(STSMIP)及CT虚拟内镜(CTVE)等后处理技术,能多角度、多方位显示心脏与大血管、冠状动脉主干及其大的分支,提高了血管及其分支的显示率,使各血管腔的狭窄及充盈缺损等征象更易观察。临床实践证明,MSCTA作为微创性检查,是评价心脏与大血管病变和变异的重要筛选手

12、段。,三、MRI检查 MRI对软组织成像效果好,具有分辨率高、多参数成像、多方位成像和无骨伪影干扰等特点,无需对比剂就可直观地显示心脏与大血管内部解剖结构及其周围相应关系。 随着MRI硬件和软件技术不断更新,扫描速度越来越快,心脏与大血管形态学检查从自旋回波技术发展到电影MRI和MRI血管成像,并且可对原始数据进行多种后处理技术,更加直观地显示腔壁和腔内结构,为临床诊治心脏与大血管疾病提供了更多的客观依据。,MRI心脏功能评价技术从多相多层自旋回波技术发展到电影MRI,相位编码速度标识技术、心肌组织标记技术、血管标记技术和心肌灌注成像等,为心脏功能和心肌灌注功能的判断提供科学信息,成为与心血管

13、造影检查,心脏超声成像相媲美的无创伤检查。,第三节X线解剖,在常规心脏平片上,正常心脏大血管呈均匀一致的阴影,不能分辨内部解剖结构,但在周围肺组织衬托对比下,可显示心脏与大血管边缘与轮廓。因此,为了解心脏各心腔的形态与大小变化,需根据影像形态的改变来间接推断。 心脏与大血管常规X线检查须站立摄片,摄影体位包括后前位、右前斜位、左前斜位和左侧位,同时行食管钡剂造影,有助于心脏各心腔形态与大小的判断。其中后前位为最基本的位置。,一、心脏后前位 心脏后前位为心脏大血管的正位,X线束从被检者背侧射入。 (一)心脏大血管的投影 在后前位上,心影的1 / 3位于正中线右侧,2 / 3位于正中线左侧,心尖指

14、向左下方(图3231)。,心脏大血管影右侧缘可分为上下两段,中间有一切迹。右心缘上段较平直或轻度向右侧突出,为上腔静脉和升主动脉的复合投影。青壮年以前主要为上腔静脉构成,边缘较平直,向上延至锁骨平面,升主动脉影被上腔静脉影遮盖;老年时升主动脉右缘突出于上腔静脉边缘之外,边缘呈弧形,其下部由升主动脉构成。,右心缘下段向右侧膨隆呈弓状,密度均匀一致,主要为右心房投影。右心缘与膈形成的夹角为右心膈角。有时在右心膈角区见三角形阴影为下腔静脉投影,右心缘上下段分界处有一切迹影,为心脏与大血管影相交点,代表心脏长轴的交点,在垂直型心脏较明显。,左心缘分为3段:上段呈球形突出影,为主动脉弓及胸主动脉起始部的

15、投影,称为主动脉结(球)。左心缘中段较平直或稍凹陷,为肺动脉干或部分左肺动脉构成,称心腰,又称为肺动脉段。下段最长可称为左心室段,向左侧膨隆突出呈弓状,主要为左心室侧壁构成。,左心室段向左下方伸展形成心尖部,为左心缘下段最低结构,与左膈呈直角或锐角相接,构成区域称为左心膈角。肥胖者,在此区域可见密度较低的三角形影,为心包脂肪垫。,(二)心脏大血管的形态 正常心脏在后前位上的形态,可分为3种基本类型:垂直型心脏,斜位型心脏和横位型心脏。横位型心脏多见于体格健壮,肥胖或老年人,心脏横径较大,左下缘(心尖部)向左伸展。左心腰短而显著。主动脉结较突出,纵轴与水平面的夹角小于45。,垂直型心脏正好相反,

16、多见瘦长个体,心脏横径小,左心缘徒直,左心腰长而平直,主动脉结不明显,心纵轴与水平面夹角大于45 。斜位型心脏介于两者之间(图32324)。,图3232垂直型心脏,图3233斜位型心脏,图3234横位型心脏,(三)心脏大小的测量 心脏与大血管X线测量可以科学地评价其形态变化,为临床诊断提供客观依据。但测量方法与数据有许多,其中在心脏后前位片上测量心胸比率是判定心脏有无增大最简单、最有效的一种方法。 心胸比率是心影最大横径与胸廓最大横径之比。心影最大横径为心影左、右缘最突出点到与正中线垂直的距离之和,胸廓最大径为在右膈顶平面两侧胸廓肋骨内缘之间的距离。,正常成人的心胸比率 05,一般不超过052,大于此值时,一般认为心脏增大,但需要结合其它体位X线片综合分析而判断。值得注意的是,正常人的心脏大血管的大小、形态与身高、体重、年龄、性别及运动量等因素密切相关(图3235)。,图3235心胸比率的测量,二、心脏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