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语文模拟考场仿真卷五

上传人:七**** 文档编号:88151039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语文模拟考场仿真卷五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9年高考语文模拟考场仿真卷五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9年高考语文模拟考场仿真卷五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19年高考语文模拟考场仿真卷五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19年高考语文模拟考场仿真卷五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考语文模拟考场仿真卷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考语文模拟考场仿真卷五(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年高考语文模拟考场仿真卷五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古代的文体具有鲜明的特征,表现为复杂性、多义性和不确定性,与西方文体相对稳固的板块结构大不同。研究中国古代的文体,理应彰显本国的特色。从关键词的维度观照、审视文体,无疑是新颖的研究视角。下面就以唐宋文体为中心言之。 在古代文体学史上,唐宋时期是一个承先启后的时代。唐宋众体咸备,各种文体都获得充分的发展空间,文学文体方面,诗、文、词三足鼎立,新兴的小说、戏曲也崭露头角;公牍和应用文方面,与新创文体竞相发展,迎来了历史上实用性文体发展的高峰。唐宋文体批评层累式地多角度探究,并与当时的文体书写产生互动,让文体写作与批评相得益彰。

2、一言以蔽之,唐宋时期是古今文体骈与散、简与繁、文与质、雅与俗纠葛转关的枢纽。 唐宋文化既恢宏又复杂,既多元又开放,属于成功的贯通、通变型文化,其通变特色影响到方方面面,自然包含文体。“融会贯通”,不妨说是对唐宋文化的最佳注脚。唐宋文体在文化的大视野下,表现为分化与综合、限制与超越对流与融通的复杂多元格局。 唐宋文体学的贯通性,突出地表现在文体间的交流和互动上。古代文体的结构规则并非刻板不变,实具有灵活组装拆卸的机制,在一定条件下,其规则会发生位移改变。文体与文体之所以能发生关系,在于它们具有某种同质的因素,例如结构、形式、语言等。 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与贯通密切相关,唐宋开始大量使用“文备众

3、体”一词。黄庭坚等宋人用“兼备众体”来赞美唐代大诗人杜甫,这是充分肯定老杜在诗体方面的集大成。更重要的是,宋人开始用类似的词形容本朝文人。诸如欧阳修、王安石、苏轼、黄庭坚、朱熹等,都得到过类似“文备众体”的称赞。这种情况在宋以前,是没有的。可见唐宋文人的“兼备众体”,成为极为突出的现象。何以“文备众体”者愈来愈多?这其实是贯通的文化作用于文体的重要表现。 当一种文体已发展极充分,内部的各种写作技巧、艺术手法差不多被穷尽时,或许只有“跨界”“贯通”,向其他文体寻求参酌,才有可能打破困局,实现新变。可见贯通的实质是创新。 文体的贯通固然重要,但贯通不是纸上空文,还需要“人”去驾驭和创造。从人出发,

4、“驾驭”就成为观照唐宋文体学的另一关键词。文体都有机制,具备特定的结构和功能,运行规律似较机械。然而,运用文体之“人”,却是既讲规则,又有策略的。加之人的创造力无比睿智旺盛,运用文体之人既可以设计新规则,又能打破旧机制,实在是文体变迁的最大原动力。尤其是那些创造力极强的大家,如杜甫、韩愈、欧阳修、苏轼、辛弃疾等,驾驭、控制和改造文体的能力极强,能够最大限度地扩展文体的疆域,文体的结构和功能在他们手上得到玲珑活络的调整。他们冲破既有的文体束缚,把不同文体的优长综合性地融汇到同一文学作品中。这充分体现出大家贯通的视野和超卓的驾驭文体能力。 从此类关键词出发,研究古代文体学,或许可得出新人耳目的见解

5、和结论,或者说凝练出一些可资借鉴的“精华”。(节选自光明日报)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贯通表现在文体间的交流和互动上,这种交流和互动,同样体现在杜甫、苏轼等文学大家身上。B.驾驭体现了创作者对文体的控制改造能力,有了这种能力,才能在同一作品中融进不同文体的优长。C.贯通和驾驭是解读古代文体的关键词。从两个关键词出发就能得出关于古代文体研究的新见解。D.古代文体的写作与批评可以产生互动,这种互动既能促进文体的发展,也能让文体写作更加成熟。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自然段先交代了中国古代的文体具有的特征,提出从关键词的维度观照、

6、审视文体是新颖的研究视角的观点,指出文章讨论的对象,总领全文。B.第二、三自然段紧承第一自然段,论述唐宋文体发展现状、特点。C.第四到第七自然段紧扣标题分别论述贯通、驾驭两个关键词,列举了唐宋大家的名字,证明贯通驾驭对大家的诞生有影响作用。D.文章最后一段总结上文,指出研究古代文体的成果:从关键词出发研究古代文体学,就可以得出新人耳目的见解和结论。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贯通让文体有了创新的可能,驾驭实现了这种可能,二者共同作用,让唐宋文体多样、文学繁荣。B.古代文体是动态发展的,到唐宋时,各类文体竞相发展,迎来了发展的高峰,形成复杂多元的格局。C.那些创造力极强的大家

7、冲破既有的文体束缚,把不同文体的优长综合性地融汇到同一文学作品中,所以有了文体驾驭能力,就一定能在同一作品中融进不同文体。D.唐宋时期各种文体都获得充分的发展空间,诗、文、词三足鼎立,新兴的小说、戏曲也崭露头角,公牍和应用文方面竞相发展,迎来了历史上文体发展的高峰。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材料一:中国农村发展报告(2018)显示,城乡在供水、燃气、污水处理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等方面均存在较大的差距:城市的燃气普及率是村庄的4.26倍,城市的污水处理率是村庄的4.67倍。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平均标准和平均支出水平分别是农村居民的1.6倍和2.1倍,全国乡村65岁及以上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

8、重高达12.5%,比城镇高2.9个百分点。大规模快速城镇化带动了中国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空间结构的变迁,大量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就业和生活,农民提高了收入,推进了农村的城镇化。中国农村发展报告(2018)认为,在快速城镇化过程中,我国乡村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的困境,突出表现在:一是现代农业发展乏力,滞后于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二是农村环境问题突出,老龄化、空心化较为严重;三是农业劳动力人力资本水平较低。(摘编自温源乡村振兴如何增优势补短板,光明日报2018年8月7日)材料二:2013-2017年中国农民工统计表(资料国家统计局)材料三:当前,各类人才短缺成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面临的突出难点。随

9、着城镇化加速推进,乡村特别是贫困村,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青壮年劳动力外流,出现农村人口“老龄化”、农村“空心化”现象,致使农村发展中人才短缺的问题日益突出。造成乡村人才短缺的原因众多:教育的目标偏失,导致高等教育或职业技术培养的“人才”和升学无望的初高中毕业生都主动或被动地向经济发达地区单向输出。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迫使农村人才为改变自身或家庭命运通过各种途径离开农村流向城市。农业产业投资大、风险高、效益难以保障的先天劣势,使得农村难以留住人才,大量优质青壮劳动力离开乡土。政府培训错位,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缺乏吸引力且形式不合理,致使在乡人才难以得到“营养补充”。人才兴则乡村兴

10、。为破解乡村振兴人才短缺这一困局,各地应牢固树立“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理念,坚持立足中国国情,借鉴国际有益经验,从不同方面聚集人气共建美丽乡村。盘活人才存量,减少人才外流,扩大人才增量,鼓励人才进村。打好感情牌,广泛深入挖掘域外人才资源,通过亲情、乡情感召他们参与“反哺工程”,支援家乡建设。(摘编自郭君平激活乡村振兴的人才活力,光明日报 2018年8月7日)材料四:“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古代道路饱含岁月之美、文明之美,但随着现代交通运输体系的建立和高速的城市化,许多古道被遗忘在深山之中,道路所承载的宝贵文化遗产也逐渐凋敝。近年来广东省积极开展相关工作以修复和活化古驿道。这些

11、举措不仅有助于寻找历史的根、追溯精神的魂,而且还能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整合各方资源、助推乡村振兴。南粤古驿道,是古代广东境内用于传递文书、运输物资、人员往来的通道,包括水路和陆路,官道和民间古道。700余公里的古道为岭南大地留下了数不胜数的历史文化遗产。南粤古驿道对于岭南文化的形成也产生过重大影响。如今南粤古驿道的保护与利用为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的发展动能,许多沿线村庄采用“古驿道+文化”“古驿道+体育”“古驿道+旅游”和“古驿道+特色农业”等创新模式,活化利用沿线历史文化遗产,打造多元文化主题线路,带动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摘编自许振声、吴春燕广东“古驿道+”串起1320个贫困村振兴路,光明日

12、报2018年8月7日)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空间结构的变迁,大量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就业和生活、农民收入增加,都得益于大规模快速城镇化。B.从材料二看,0013-2017年间,农民工外出务工的规模逐年递增,而增速则从2013年的2.4%降至1.7%,呈现逐年递减的趋势。C.加速推进城镇化,使得农村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青壮年劳动力外流,出现了农村人口“老龄化”、农村“空心化”现象。D.保护南粤古驿道,活化利用历史文化遗产,打造富有特色的旅游线路,带动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发展动能。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

13、项是()A.城市燃气普及率、污水处理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平均标准和平均支出水平、65岁及以上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等均高于农村。B.现代农业发展乏力,环境问题突出,老龄化、空心化较为严重,农业劳动力人力资本水平较低,是我国乡村发展面临的问题。C.各类人才短缺,已经成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面临的突出难点,乡村振兴需要破解乡村建设中人才不足的困局。D.积极开展修复和活化古驿道工作,有助于寻找历史的根、追溯精神的魂,还能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整合各方资源、助推乡村振兴。3.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人才。造成了乡村人才短缺有哪些因素?对此,你有怎样的建议?请结合文本分析作答。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惹

14、祸的大衣李显这天,我坐了八个多小时火车,天快黑时,终于到了青石镇。我给镇医院的院长打电话,院长十分抱歉地说,院里唯一的面包车坏了,不能及时来接我,让我打车去医院。在这兔子不拉屎的穷地方,根本看不到出租车的影子,只有零星几辆跑出租的人力三轮车。到了这种穷乡僻壤,我只能入乡随俗,将就了。我坐到车上,告诉车夫把我送到镇医院。车夫是一个四五十岁的汉子,一脸的络腮胡。大胡子“呼哧呼哧”蹬出几里路后,发现我缩成一团,问道:“妹子,你是不是很冷?”我笑笑说不冷。“你穿的那么少,还说不冷,你的声音都发抖了。俺穿的多,脱一件给你。”说完,大胡子便把身上穿的一件灰色呢子大衣脱下来,递到我面前。我边感谢边把大衣穿上

15、了身,顿时便感觉暖和起来。一件大衣一下子拉近了我和大胡子之间的距离,我主动和他唠起了嗑。可聊着聊着,我就发觉情况有些不妙,大胡子有些心猿意马,眼睛总盯着我的胸口,看得我有些窘,有些紧张。我赶紧裹紧大衣,双手抱在胸前。大胡子好像看出我有所警觉,收敛了一些,不再直勾勾地瞅,而是用两眼的余光偷窥我的胸口。这下,我心里更害怕了,如果这大胡子不是好人,这荒山野岭的我越想越害怕。不行,说什么也不能束手就擒,得想办法脱身。拿定主意后,我叫大胡子停车,说要下车方便一下。大胡子把车停了下来,我下车后,直奔路边的小树林,见大胡子没跟上来,我心里暗喜,马上撒腿就跑。跑出没多远,突然听到身后有动静,我回头一看,妈呀,大胡子追上来了!老天,大胡子真是色狼!我拼命地跑起来,边跑边喊“救命”。大胡子追得更紧了,边追边喊“站住”。我跑出小树林,眼前出现一条几十米宽的河,由于刚下过雨,河水很急,很浑,看不清深浅。情况危急,我不管三七二十一,一下子跳进河里,河水比我想象的要深得多,岸边的水已经到我的胸口处。跳到河里我才发觉身上穿着大胡子的大衣,很笨拙,不好游动,于是,我慌忙脱下大衣,扔到河里,开始往河对岸游。这时,大胡子也跳进河里。让我意外的是,他并没有追我,而是朝漂向下游的大衣游去。我正高兴,突然,双腿开始抽筋,不听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