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哲学中“道”的理解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88147630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PPT 页数:10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要)哲学中“道”的理解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重要)哲学中“道”的理解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重要)哲学中“道”的理解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重要)哲学中“道”的理解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重要)哲学中“道”的理解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要)哲学中“道”的理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要)哲学中“道”的理解(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思考:,1、是否材料中出现“道”、“理”就是客观唯心主义?,关于“理”理解,(双项)气者,理之依也。与此观点所属哲学派别相同的是() A、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 B、理生万物 C、原子是宇宙之砖 D、心外无物 AC,非P222 3,(2008江苏,26单项)下列观点属于唯物主义的是 A心无外物 B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C理在气先 D存在就是被感知 C,(2011安徽六安一模,19)“天地之变,阴阳之化。”下列与这句话所蕴涵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A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它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 B心外无物 C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 D理生万物,理主动静 A,“道,犹行也,气

2、化流行,生生不息,是故谓之道。” -清代唯物主义哲学家戴震提出了气化流行的学说,认为世界是气的变化永无终止的过程,这个变化的过程也就是“道”。 “舍天地则无以为道” -撇开天地万物,不依于自然生活等内容,肯定也就没有“道”可言了。 (唯物主义) 老子道德经中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是老子首先提出的哲学范畴,道是宇宙的本原,同时又是宇宙发展变化的动力和其发展变化所遵循的规律。 ” 道按着道的法则演化成一种混沌状态,进而生成阴阳二气,阴阳二气交合而生成和气,阴阳二气再加上和气,共同生成了宇宙万物。 (唯心主义),关于“道”的理解,(2011广东文综,32)“道,犹行也;气

3、化流行,生生不息,是故谓之道。”与此哲学观点相通的是 A自然从来不飞跃 B物理不外于吾心 C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D动之端乃天地之心也 C 动之端乃天地之心也,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 A心外无物 B天地为万物之本 C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 D舍天地则无以为道 A,11道家哲学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下列观点与此一致的是 A万物产生于水,又复归于水 B人不过是一架像钟表那样的自动机,心脏是发条神经是游丝关节是齿轮 C世界是感觉要素的复合 D万物皆是一理,有理则有气,天者,理也 D,“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宇宙间万事万物的本原,都是可以说出来的,但能说出来的就不是永恒不变的本原了;各种事物的名称都能够称呼它(都能够叫出名称来),但能说出来的就不是永远不变的。 -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不可知论。,关于“道”的理解,31 (1)材料一属于主观唯心主义,(2分) 材料二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2分) (2) 材料一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物质依赖意识,意识决定物质。它把人的主观精神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这是错误的。(3分) 材料二看到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但它把物质归结为物质的具体形态则是不科学的。(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