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议论文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146692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1,0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议论文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古代议论文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古代议论文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古代议论文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古代议论文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议论文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议论文课件(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代议论文讲析,谢默生,议论文的总体考核要求,归纳文章的分论点和中心论论点 认知文章所用论据的类别及其所证明的观点。 辨识文中所采用的比喻、比拟、排比、对偶、层递、设问、反诘等修辞手法,并说明其主要表达作用。,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邹国人。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称“亚圣”。倡导“民本思想”,提倡“仁政”、“王道”重视后天教化。其文章“欲擒故纵”,多用比喻排比,充满感情气势。 孟子一书由孟子和学生万章共同编著。共七篇,各分上下。寡人之于国也出于孟子梁惠王上。,具体考试内容和考核目标,概括本文所体现的王道政治的主要内容,体会孟子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 归纳文章的层

2、次内容,理解本文以“以何以才能加多”为线索展开论说的结构特点,体会孟子抑扬兼施、循循善诱的说理艺术。 指出文中的比喻,说明其比喻意义,理解孟子散文善用类比法说理的特点。 认知文中的排比句,说明其表达作用。,梁惠王 公孙丑 滕文公 离娄 万章 告子 尽心,于国尽心河内凶移民河东,移粟河内 河东凶亦然,邻国无如,民不加少,民不加多,何也,王好战,以战喻鼓接走,百步止,五十步止,笑百步,何如,不百步是亦走也 如知此无望民多,一、二段逻辑线索,第三段:王道之始,措施 效果 ,不可胜食也。 养生 ,不可胜食也。 丧死 ,不可胜用也。 无憾,不违农时, 谷,数罟不入洿池, 鱼鳖,斧斤以时入山林, 材木,排

3、 比,第四段:孟子的“王道”,措施 效果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五十者可以衣帛矣,七十者可以食肉矣,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 黎民不饥不寒。,层 递,不违时 谷 不入池鱼鳖,不可胜食,以时入材木 不可胜用,养生丧死无憾,宅,树之以桑 五十衣帛 畜,无失其时 七十食肉 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无饥 谨 教,申 义颁白者不于路,衣帛食肉 不饥不寒,王道之始 有赖禁令,王道之成 民丰礼明,君王的态度,斯天下之民至焉,当今之政 纵凶卸责,施仁政 除虐政,比喻 涂有饿莩归罪于年成不好 刺人而杀之归

4、罪于武器,对比 狗彘食人食(诸侯贵族) 涂有饿莩(下层百姓),婉喻 无罪岁,名轲字子舆,战国人。 孔子之后儒家主要代表。 主张施仁政,行王道, 其散文常“欲擒故纵”, 多用比喻排偶,富于感 情和气势。孟子 七篇,各分上下。,1(梁惠王)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2(孟子)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3(孟子)阐述使“民加多”的初步措施 根本措施和应持的正确态度,生产循常无违 养生丧死无憾 王道之始,生产循常用心 衣帛食肉无饥寒 王道之成,揭露统治者不顾百姓生死 提醒梁惠王不要怪罪收成 而要“知检知发”实行王道,抑 扬 兼 施,对比,比喻,比喻,寡人之于国也孟子,排比,排比,循 循 善 诱,循 循 善

5、 诱,1、抑扬兼施、循循善诱的特色。 孟子的文章向来十分长于说理。这篇文章就充分体现了其抑扬兼施、循循善诱的特色。首先孟子通过“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批评梁惠王的治国方法不当,然后再提出实行王道的具体措施;先以批评的态度揭露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的行径,然后马上又说只要君王不怪罪年成不好就可以使“民至焉”:这都是先抑后扬,先使梁惠王认识自己的错误,同时又给予其希望,让梁惠王明白他的错误其实是可以改正的,只要改正了就可以解决“民不加多”的困惑。 在打消梁惠王矜傲情绪的同时,又能抓住他渴望民众拥戴的潜在心理进行诱导;在阐述实行王道的具体措施时,采取先易后难、步步推进的程序:这都是循循善诱的体现。让梁惠王

6、认识到,只要实行王道,那么就有称王天下的可能性。,2、比喻的使用。 这篇文章中孟子用了两个比喻来增加自己的观点的说服力。 (1)用逃跑者“以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来说明梁惠王的治国方法与邻国没有什么质的差别。 (2)用拿刀杀了人却说“非我也,兵也”作比喻,来揭露统治者把“涂有饿莩”归罪于年成不好的观点。 孟子通过这两个比喻生动形象的佐证自己的论点,使单纯的说理变得妙趣横生,收到了把抽象的道理说得非常形象、生动而深刻的效果。,3、许多排比句的运用,助长了文章雄辩气势。 孟子在这篇文章中大量的运用排比句式,或递进、或类比,使文章气势雄浑,使自己的论述的观点更加具有说服力。 (1)不违农时,谷不可胜

7、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2)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3)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4)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够尽心竭力了吧!黄河以南发生灾荒,就把那里的灾民移往黄河以东,把河东的粮食运到河南。河东发生灾荒时,我也这样做。细察邻国君王主持政务,没有象我这样尽心尽力的

8、。可邻国百姓不见减少,而我的百姓不见增多,这是什么原因呢?” 孟子答道:“大王喜欢打仗,就让我用打仗来打比方吧。战鼓咚咚敲响,刀兵已经相接,士兵却丢盔弃甲拖着武器逃跑,有的跑上百步才停下,有的跑了五十步就住脚。跑了五十步的人却讥笑跑了一百步的人,您觉得行不行呢?” 梁惠王说:“不行。他只不过没有跑到一百步罢了,可这也同样是逃跑呀!” 孟子说:“大王您既然懂得这个道理,就不要期望您的民众比邻国增多啦。只要不违背农时,五谷就吃不完;密孔的鱼网不入池塘,那鱼鳖就吃不完;砍伐林木有定时,那木材便用不尽。五谷和鱼鳖吃不完,木材用不尽,这样便使老百姓养生送死没有遗憾。老百姓养生送死没有遗憾,这正是王道的开

9、始。”,“在五亩大的住宅旁,种上桑树,人上五十就可以穿着丝绸;鸡鸭猪狗等家禽家蓄,不失时节地繁殖饲养,年上七十就可以常吃肉食。一户人家百亩田地,不误农时得到耕种,数口之家就没有饥饿。注重乡校的教育,强调孝敬长辈兄弟友爱的道理,须发花白的老人就不需在路上肩挑头顶了。年满七十能穿上丝绸、吃上鱼肉,老百姓也不缺衣少食,象这样还不能在天下称王,是决不会有的。” “现在,猪狗吃了人食而不知道设法制止,路上出现饿死的人而不知道开仓赈灾;人死了反而说与我无关,是年成不好。这和把人杀了反而说与我无干,是兵刃杀的又有什么不同呢?大王您要能够不归罪于荒年,这样,普天下的百姓便会到您这儿来了。”,秋水庄周,庄子名周

10、,战国宋人。老子之后道家主要代表,主张顺应自然,提倡无为而无不为。文章想象丰富,笔调恣肆、词藻瑰丽,多用寓言 ,富于浪漫,对后代文学有重大影响。庄子共33篇,内7、外15、杂11,其中内7是庄周自著。,具体考核内容和考核目标,理解本文”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的中心论点,体会其现实意义。 理解文章自始至终贯注着人的认识要受到空间、时间、后天教育限制的观点。 认知本文以寓言方式说理、以对话形式展开的艺术特点。 说明文章开头景物描写对表达主旨所起的作用。 认知文中的比喻句,说明其比喻意义,体会庄子 散文善于援譬设喻的特点。 认知文中运用类比法、对比法进行说理的地方,理解例证与喻证的主要差别。 认知

11、文中的排比句,说明其表达作用。 认知文中的反诘句,体会反诘是更有力的肯定。,秋天里洪水按照时令汹涌而至,众多大川流入黄河,河面宽大,两岸和水中沙洲之间连牛马都不能分辨。这时候,河神欣然自喜,认为天下的美景全都在自己这里。河神顺着水流向东而去,到了北海,面朝东边一望,看不见大海的尽头。这时候,河神才转变先前洋洋自得的面孔,面对海神仰首慨叹道:“俗语有这样的说法,听到了上百条道理,便认为天下再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的,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了。而且我还曾听说过孔丘懂得的东西太少、伯夷的高义不值得看重的话语,开始我不敢相信;如今我亲眼看到了你是这样的难以穷尽,我要不是来到你的门前,可就危险了,我将永远受到道

12、行高深之人的耻笑。”,海神说:“井里的青蛙,不可能跟它谈论大海,是因为生活空间的限制;夏天的虫子,不可能跟它谈论冰雪,是因为生活时间的限制;乡土之士,不可能跟他谈论大道,是因为教养的束缚。如今你从河岸边出来,看到了大海,方才知道自己的鄙陋,也就可以参与谈论大道了。天下的水面,没有什么比海更大的,千万条河川流归大海,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停歇而大海却从不会满溢;海底的尾闾泄漏海水,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停止而海水却从不曾减少;无论春天还是秋天不见有变化,无论水涝还是干旱不会有知觉。这说明大海远远超过了江河的水流,不能够用数量来计算。可是我从不曾因此而自满,自认为列身于天地之间,而承接着阴阳元气,我存在于

13、天地之间,就好像一小块石子、一小块木屑存在于大山之中。我正存有自己所见甚少的想法,又怎么会自我满足呢?,想想四海存在于天地之间,不就像石间孔隙存在于大泽之中吗?再想想中原大地存在于四海之内,不就像细碎和米粒存在于大粮仓里吗?称呼事物的数字叫做万,人类只是万物中的一种;人们聚集于九州,粮食在这里生长,舟车在这里通行,而每个人只是其中一员;一个人他比起万物,不就像是毫毛之末存在于马体吗?五帝所连续统治的的,三王所争夺的,仁人所忧患的,贤才所操劳的,全在于这毫末般的天下呢!伯夷辞让它而博取名声,孔丘谈论它而显示渊博,这大概就是他们的自满与自傲;不就像你先前在河水暴涨时的洋洋自得吗?”,河伯因秋水时至

14、而 以天下之美尽在己, 见海之难穷而自愧。,北海若神阐述宇宙无限,而人的认识有限的道理。,万物束于时空 尔今出于崖涘 将可与语大理,大海虽大 比之天地 正见其少,四海之于天地 中原之在海内 人类之于万物 个体之于群体 毕微不足道。,帝王仁人 所争所忧 皆不足道 以此自多 似尔自得,黄河涨水时的景致,河伯自鸣得意,河伯观海之难穷而自愧自叹,寓言铺垫,形象比照具体可感,两组比照,承上启下,现身说法,类比对比,联系实际,河伯起 河伯收,想象丰富 笔调恣肆 词藻瑰丽 多用寓言,首先,在整体构思上,作者虚构了一个河伯与海若对话的寓言故事,通过两个神话人物的对话来展开说理,阐明观点。 其次,文章开头设置了

15、一段对河水和海景的描写,以具体景物的比照来隐喻河伯与海若两种不同的认识境界,形象地渲染了文章主旨。 再次,通过援譬设喻的手段,来表达深微玄奥的哲理,而所用比喻往往连类而及,层见叠出,引人联想,发人深思,从而将抽象的道理阐发得十分鲜明透彻。,1、艺术特色是将抽象的哲理化为具体的形象。,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 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 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 此其比万物也,不似毫末之在于马体乎?,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逐层推进,把结论自然地推到读者面前,令人信服。 大量排比句和反诘句的配合运用,造成了文章滔滔莽莽的气势,增强了说理的力量,体现出庄子散文在语言方面的特色。,2、论证方法颇有特色。,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 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 春秋不变,水旱不知。 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 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 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 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毫末之在于马体乎?,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 计四海之在天地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