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t)不同起搏模式对患者心功能的短期影响观察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88145904 上传时间:2019-04-19 格式:PPT 页数:12 大小:350.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ppt)不同起搏模式对患者心功能的短期影响观察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ppt)不同起搏模式对患者心功能的短期影响观察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ppt)不同起搏模式对患者心功能的短期影响观察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ppt)不同起搏模式对患者心功能的短期影响观察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ppt)不同起搏模式对患者心功能的短期影响观察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ppt)不同起搏模式对患者心功能的短期影响观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ppt)不同起搏模式对患者心功能的短期影响观察(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不同起搏模式对患者心功能的短期影响观察,中山大学附属三院心内科 朱洁明 郑振达 刘金来 陈璘,目的,分析不同起搏模式对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心功能的短期影响。,方法,入选2006年1月至2008年8月予起搏器植入患者62例 三种不同起搏模式: VVI组:右室心尖部起搏 D1组: 双腔起搏(RV起搏百分比40%) D2组: 双腔起搏(RV起搏百分比40%) VVI者21例,DDD者41例,其中D1组19例,D2组22例,平均年龄6115岁,基础心脏病及年龄分布三组间无显著性差异。,方法,起搏前、起搏后3个月、6个月测血浆BNP、心脏彩超(左房直径和EF值)、动态心电图及程控仪监测和调整起搏百分

2、比。 以BNP100pg/ml为诊断心衰标准,以EF50%为左室收缩功能障碍,临床按纽约心功能分级。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结果,注:BNP脑钠肽(pg/ml) LA左房内径(mm) EF射血分数 VVI组(21例) D1组(19例) D1组(22例) P0.05,结果,1.V组3月时以上各指标与起搏前比有改变,但无显著性差异,Holter记录到阵发性房颤1例,6个月时各指标与起搏前相比达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2例出现短阵心房颤动发作,临床无心衰症状。 2. D1组3月时以上各指标与起搏前比稍有改变,差异无显著性, Holter无房颤发生,6

3、个月时与起搏前相比BNP的差异达统计学意义(P0.05),但LA、EF无显著性差异,其中1例出现短阵房颤。 3. D2组3月时以上各指标与起搏前比BNP稍下降,但无显著性差异,LA、EF值基本无变化, 6个月时各指标与起搏前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Holter记录3月、6月时均无房颤。,讨论,永久性起搏器起搏RV,与正常的心室激动顺序不同,影响了左室功能,特别是VVI型,虽然DDD解决了房室同步性的问题,优于VVI型,但过多的右室起搏仍不符合生理性起搏要求,对LV功能仍有一定影响。 我们观察半年DDD(RV起搏40%者)虽无心脏结构和EF的改变,但BNP浓度已有明显上升趋势,通过程控及选用带有A-V间期自动搜索功能的起搏器,控制起搏百分比40%,显示低起搏百分比患者的各项指标优于高起搏百分比患者,且房颤发生明显减少,因此应鼓励患者的自身心率,主张生理性起搏。,讨论,现代生理性起搏的概念: 1、双腔房室顺序起搏 2、控制右室起搏百分比40% 3、利用主动电极右室间隔部起搏,结论,三种不同起搏模式对患者心脏结构、心律失常的发生及心功能的在短期内即有一定的影响,DDD起搏优于VVI起搏,低起搏百分比患者优于高起搏百分比者,但长期影响如何还有待进一步观察研究。 我们的局限性:病例数较少、观察时间短、对主动电极的患者没有纳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