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来主义(2课时)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145811 上传时间:2019-04-19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1.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拿来主义(2课时)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拿来主义(2课时)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拿来主义(2课时)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拿来主义(2课时)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拿来主义(2课时)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拿来主义(2课时)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拿来主义(2课时)课件(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拿 来 主 义,鲁 迅,杂文:,文艺性的论文,属于散文的一种,以抒情与政论相结合,不拘一格,迅速反映生活事变和人们思想感情为特点,熔逻辑力量与战斗激情于一体,把精辟论述寓于形象之中。以短小、精悍、明快、锋利见长,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尖锐的战斗性和充分的艺术说服力。 在中国文学史上,历代许多具有进步思想内容和艺术价值的古文,多是著名的杂文作品。在现代,由于以鲁迅为代表的革命作家的提倡和实践,杂文成为揭露敌人、打击敌人的极为犀利的投枪和匕首,也是批评人民内部不良倾向的武器。杂文主要用于讽刺和暴露,亦可用来赞颂新思想、新品格、新风貌。,杂文的本质特征,杂文主要是通过“说理”来表达作者的思想观点的,亦即

2、通过“说理”达到社会批判、文明批判、政治批判的目的。作者就某一(类)事物、或思想观点意识形态、或某人物言行、或某类客观存在(如社会制度、政治秩序等)进行剖析,阐明自己的爱、憎、赞同、反对、评价等观点看法,并解释这种观点看法的原因和后果。“说理”是杂文的目标和过程,本文写于1934年6月4,最初发表在6月7日中华时报副刊动向上,署名霍冲,后由作者编入且介亭杂文。 本文写在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我国东北三省之后,妄图进一步占领华北地区,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危机,,背景介绍,国民党反动政府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卖国政策,在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文化上都执行一条卖国投降路线。真是“成了

3、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为了强化思想统治,蒋介石还提倡以“四维”(礼、义、廉、耻)和“八德”(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为内容的“新生活运动”,文化界也有一些反动文人,叫嚷“发扬国光”,掀起一股复古主义的逆流。,在革命阵营内部,由于帝国主义长期的军事侵略、经济侵略和文化侵略,一些人特别是青年人对外来的东西发生了恐怖,甚至有一种盲目排外的情绪。当时在对待古代文化和外国文化问题上,实际存在着两种错误态度:一种是全盘肯定,全盘吸收;一种是全盘否定,盲目排斥。,鲁迅针对敌人破坏新文化发展的种种罪行,针对革命阵营内部某些人对待古代文化和外国文化的错误态度,写了两篇文章。一篇是论“旧形式的采用”,阐明

4、正确对待古代民族文化遗产的态度;一篇就是拿来主义,着重阐明对待外国文化遗产的态度。这两篇文章可以说是“姊妹篇”。,闭关主义:指清政府奉行的闭关自守政策。,送去主义:这里指国民党政府实行的投降卖国,媚外求荣,欺世惑众的政策。,“抛给”:是有目的的,此指帝国主义的经济文化侵略,居高临下,盛气凌人。,“抛来”:把无用的东西随便扔给人,此指帝国主义向中国推销剩余产品;,“送来”:辛辣地讽刺帝国主义的伪善和阴 险,亡国奴的掩耳盗铃、自欺欺人。,闭关主义,(排外),送去主义,(媚外),拿来主义,破,先破后立,闭关主义,送去主义,什么是拿来主义?,譬如比喻论证,大宅子:文化遗产,孱头懦弱无能、害怕继承、拒绝

5、鉴赏 (逃避主义),昏蛋不分好坏、盲目排斥、全盘否定 (虚无主义),哈哈哈!,废物 崇洋媚外 全盘西化(投降主义),太棒了!,大宅子 文化遗产 三种错误态度: 孱头 懦弱无能, 不敢面对逃跑主义 昏蛋 不分好坏, 全盘否定,虚无主义 废物 不分好坏, 全盘接受投降主义 正确态度:占有、 挑选 比喻论证,“拿来主义”者是怎样“挑选”文化遗产的?,鱼 翅,鸦 片,姨 太太,烟枪烟灯,喻文化遗产的精华,喻精华和糟粕并存,喻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喻糟粕,比喻说理:,形象生动,幽默含蓄,而锋芒毕露!,拿来主义 运用脑髓运用辩证唯物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面对纷繁芜杂的意识形态,独立思考,善于分析 放出

6、眼光要深刻洞察,能辨真识伪,具有鉴别精华和糟粕的能力 自己来拿指敢于自主,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为我所用,特点: 针砭时弊 幽默讽刺,“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本文语言的特点是犀利和幽默。,犀利:能够三言两语,甚至只用一句话一个词语就深刻揭示了事物或现象的本质。,幽默:是敏锐、机智和含蓄、委婉的结合物,在论辩的文章中还显示了从容不迫、游刃有余的风度。,归纳中心:,本文批判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卖国主义政策和一些人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阐明了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指出了正确的继承和借鉴乃是建设民族新文化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你能从文章中找到一两处并加以品味,四人一组一起探讨一下它幽默或犀利在什

7、么地方。(5分钟)(发言代表简要写一下发言要点),第一部分(第1-4段):揭露批判“送去主义”的实质及其严重后果。 1、2段是揭露批判国民党政府在文化上奉行“送去主义”的媚外求荣和欺世惑众的可耻行为。 3、4段是揭露“送去主义”的实质和危害。 第二部分(第5-9段):阐明“拿来主义”的基本观点,批判在对待文化遗产问题上的错误倾向。 第5段正面提出“拿来主义”的主张。 第6段揭示“送去主义”的危害和实行“拿来主义”的必要。 第7段揭示“拿来主义”的含义就是“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第8段批判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 第9段从正面具体而形象地阐明“拿来主义”的原则和方法。 第三部分(

8、第10段):总结全文,指出实行“拿来主义”的人应具有的胆识和品质,以及“拿来主义”对于创造民族新文化的重要意义。,材料:汉唐虽然也有边患,但魄力究竟雄大,人们有不至于为异族奴隶的自信心,或者竟毫无想到.凡取用外来事物的时候,决不介怀.一到清朝,神经就过敏了,每遇外国东西,便觉得惶恐,退缩,抖成一团. 其实,任何一个皇朝,只有吸收外来的先进文化,为己所用,社会才能发展,反之,只能倒退不前.,“2004文化高峰论坛”,由语言学家许嘉璐、科学家杨振宁、国学家季羡林、哲学家任继愈和文学家王蒙发起签署的甲申文化宣言,表达了这样的主张:重新评估和重建文化传统,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 宣言试图伸张这样

9、一个世纪命题:中国传统怎样进行创造性的转化,以应对当今世界的文化格局和国内的文化困境? 在亡国灭种的威胁下,“五四”文化精英激烈指控传统文化的种种危害,弃之若敝屣,形容以“吃人”。 “五四精英们所做的,是对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作一次总清理。”宣言签署者之一、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刘梦溪说,“他们想彻底和传统决裂、想彻底抛弃造成中国落后的封建传统这个难堪的包袱,然后好走一条新的路。”而可以引导这个国家走向新路的,在他们看来,只有西方文化。“我是主张全盘西化的。”代表人物之一的胡适说。,但这样造成的结果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失去了精神目标,失去了文化身份,”儒学者蒋庆说,“中华民族就

10、成了一个灵魂飘泊的民族,一个不能回答我们从哪里来,也不能回答我们到哪里去的民族。” 失去了文化传统的守护,在宣言的另一名签署者、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看来,另一个后果是:文化主体性的丧失。 “对于一个经常接触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来说,这种文化有时会给人以垂死的印象现在是什么使得中国与自身脱离?”一位联合国的汉学家写道。 “我们怎么评价自己的传统文化?拿它怎么办?现在是必须回答这些问题的时候了。”宣言的起草者之一、剧作家王石说,“现在是大声疾呼国人提升文化自觉的时候了。”,邓小平在总结建国以来经验教训时曾说过:旧中国留给我们的,封建专制传统多,民主法制传统很少。在党政机关存在的特权、家长制、官僚主义、以

11、权代法、贪污腐败等也无不脱胎于封建传统。 一位著名学者在与杜维明一次辩论中曾经说过:他痛恨儒家传统,任何一个传统,如果对自由、对民主、对人权有冲淡的可能,他都会反对。 中华传统文化的基因里,再使劲挖,恐怕也挖不出“公民”和“公民意识”。“我知道在我们这个国家,要养成十几亿人民的公民意识,即使现在马上着手,也至少得要50年到100年才能赶上先进国家。”这位学者说。 拯救传统与完成启蒙,这个国家现在更需要哪个,或者需要齐头并进? 据说,1923年,梁鮄溟先生在北京大学教授儒家哲学时,课堂上来了很多学生,但“都是来看怪物的”。,1985年,儒学者杜维明也来到北大开授儒家哲学,他遇到的氛围与梁先生极其

12、相似,学生们嘀咕:这位教授看起来并不迂腐,怎么对这些东西有兴趣? 情况似乎在发生变化。2004年9月5日,当杜维明与其他十几位宣言签署者们来到北京师范大学的学术会堂里,宣讲中国的传统文化,台下300多名学生报以真诚的掌声。 同时也有这样的风景:在等“大师”们入场的间隙,一位将长卷发染成棕褐色,一身紧身T恤、缀满口袋裤子打扮的漂亮女生,正在翻看一本装帧精美的疯狂英语杂志,与身旁同学交流对一篇裸体文章的看法。,1、鲁迅先生当时对外来文化遗产是持坚决地“拿来”的态度,时代发展到今天,“外面”的世纪很精彩:有让人心跳的高新技术,令人目眩神迷的文化生活,更有那花花绿绿的物质世界。对这些,我们要不要“拿来”呢?“拿来什么呢?,2、在课文中鲁迅先生以大宅子作喻,列举了几种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指出正确的方式应是“占有,挑选”。在今天,你认为应该怎样拿来?,3、在课文结尾,鲁迅先生指出了拿来之后处理的方法:“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如今,我们拿来之后又该怎么办呢?请大家商量商量,出谋划策。,4、在三十年代,人们是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而今,我们还怕不怕?,5、别人“送来”,根据“礼尚往来”的原则,我们也得“送去”。鲁迅当时是反对“送去主义”的,而今我们要不要“送去”,送去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