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指数计算方法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881454 上传时间:2017-05-2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证指数计算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上证指数计算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上证指数计算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上证指数计算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上证指数计算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证指数计算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证指数计算方法(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上证指数计算方法作者:IT036 投资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 1245 更新时间:2007-6-22 上证指数计算方法上证指数系列均采用派许加权综合价格指数公式计算 上证 180指数 上证成份指数以成份股的调整股本数为权数进行加权计算,计算公式为:报告期指数 = 报告期成份股的调整市值 / 基日成份股的调整市值 1000其中,调整市值 = (市价调整股本数),基日成份股的调整市值亦称为除数,调整股本数采用分级靠档的方法对成份股股本进行调整。根据国际惯例和专家委员会意见,上证成份指数的分级靠档方法如下表所示。比如,某股票流通股比例(流通股本/总股本)为 7%,低于 10%,则采用流通股本为权

2、数;某股票流通比例为 35%,落在区间(30,40 )内,对应的加权比例为 40%,则将总股本的 40%作为权数。流通比例(%) 10 (10,20 (20,30 (30,40 (40,50 (50,60 (60,70 (70,80 80 加权比例(%) 流通比例 20 30 40 50 60 70 80 100 上证 50指数 上证 50指数采用派许加权方法,按照样本股的调整股本数为权数进行加权计算。计算公式为:报告期指数 = 报告期成份股的调整市值 / 基 期 1000其中,调整市值 = (市价调整股数)。调整股本数采用分级靠档的方法对成份股股本进行调整。上证 50指数的分级靠档方法如下表

3、所示:流通比例(%) 10 (10,20 (20,30 (30,40 (40,50 (50,60 (60,70 (70,80 80 加权比例(%) 流通比例 20 30 40 50 60 70 80 100 上证红利指数 上证红利指数采用派许加权方法,按照样本股的调整股本数为权数进行加权计算。计算公式为:报告期指数 = 报告期成份股的调整市值 / 基期 基期指数其中,调整市值 = (市价调整股数)。 调整股本数采用分级靠档的方法对成份股股本进行调整。上证红利指数的分级靠档方法如下表所示:流通比例(%) 10 (10,20 (20,30 (30,40 (40,50 (50,60 (60,70 (

4、70,80 80 加权比例(%) 流通比例 20 30 40 50 60 70 80 100 综合指数与分类指数 上证综合指数与分类指数以样本股的发行股本数为权数进行加权计算,计算公式为:报告期指数 报告期成份股的总市值 / 基 期 基期指数其中,总市值 = (市价发行股数)。新上证综指采用派许加权方法,以样本股的发行股本数为权数进行加权计算,计算公式为:报告期指数 =(报告期成份股的总市值/基期)基期指数其中,总市值 = (市价发行股数)。基金指数 基金指数以基金发行份额为权数进行加权计算,计算公式为:报告期指数 =报告期基金的总市值 / 基 期 基日指数其中,总市值 = (市价发行份额)B

5、股价格单位 成份股中的 B股在计算上证 B股指数时,价格采用美元计算。成份股中的 B股在计算其他指数时,价格按适用汇率(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每周最后一个交易日的人民币兑美元的中间价)折算成人民币。 3. 指数的实时计算 上证指数系列均为“实时逐笔”计算。具体做法是,在每一交易日集合竞价结束后,用集合竞价产生的股票开盘价(无成交者取昨收盘价)计算开盘指数,以后每有一笔新的成交,就重新计算一次指数,直至收盘,实时向外发布。其中各成份股的计算价位(X)根据以下原则确定: 若当日没有成交,则 X 前日收盘价 若当日有成交,则 X 最新成交价。 指数的修正1. 修正公式 上证指数系列均采用“除数修正法”修正

6、。当成份股名单发生变化或成份股的股本结构发生变化或成份股的市值出现非交易因素的变动时,采用“除数修正法”修正原固定除数,以保证指数的连续性。修正公式为:修正前的市值 / 原 除 数 = 修正后的市值 / 新除数其中,修正后的市值 = 修正前的市值 + 新增(减)市值;由此公式得出新除数(即修正后的除数,又称新基期),并据此计算以后的指数。2. 需要修正的几种情况 新上市-凡有成份股新上市,上市后第一个交易日计入指数(上证180指数除外)。 除息-凡有成份股除息(分红派息),指数不予修正,任其自然回落。 除权-凡有成份股送股或配股,在成份股的除权基准日前修正指数。修正后市值 = 除权报价除权后的

7、股本数+修正前市值(不含除权股票)。 汇率变动-每一交易周的最后一个交易日,根据中国外汇交易中心该日人民币兑美元的中间价修正指数。 停牌-当某一成份股在交易时间内突然停牌,取其最后成交价计算即时指数,直至收盘。 暂停交易-当某一成份股暂停交易时,不作任何调整,用该股票暂停交易的前一交易日收盘价直接计算指数。若停牌时间超过两日以上,则予以撤权,待其复牌后再予复权。 摘牌 -凡有成份股摘牌(终止交易),在其摘牌日前进行指数修正。 股本变动-凡有成份股发生其他股本变动(如内部职工股上市引起的流通股本增加等),在成份股的股本变动日前修正指数。 修正后市值 = 收盘价调整后的股本数+修正前市值(不含变动

8、股票)。 停市-A 股或 B股部分停市时,指数照常计算;A 股与 B股全部停市时,指数停止计算。 注: 上证 180全收益指数、上证 50全收益指数、上证红利全收益指数的计算中将样本股分红计入指数收益,供投资者从不同角度考量指数走势 -上证指数shng zhng zh sh广义上说上证指数有 4类 16种,分别为一、样本指数类 4 种 1.沪深 300 2.上证 180 3.上证 50 4.红利指数 二、综合指数类 2 种 1.上证指数 2.新 综 指 三、分类指数类 7 种 1.A股指数 2.B股指数 3.工业指数 4.商业指数 5.地产指数 6.公用指数 7.综合指数 四、其他指数类 3

9、种 1.基金指数 2.国债指数 3.企债指数 狭义说就是专指上证综合指数,其样本股是全部上市股票,包括 A股和 B股,从总体上反映了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价格的变动情况,自 1991年 7月 15日起正式发布。 1、“上证指数”全称“上海证券交易所综合股价指数”,又称“沪指”,是国内外普遍采用的反映上海股市总体走势的统计指标。 上证指数由上海证券交易所编制,于 1991年 7月 15日公开发布,上证提数以点为单位,基日定为 1990年 12月 19日。基日提数定为 100点。 随着上海股票市场的不断发展,于 1992年 2月 21日,增设上证 A股指数与上证 B股指数,以反映不同股

10、票(A 股、B 股)的各自走势。1993 年 6月 1日,又增设了上证分类指数,即工业类指数、商业类指数、地产业类指数、公用事业类指数、综合业类指数、以反映不同行业股票的各自走势。 至此,上证指数已发展成为包括综合股价指数、A 股指数、B 股指数、分类指数在内的股价指数系列。 2、计算公式 上证指数是一个派许公式计算的以报告期发行股数为权数的加权综合股价指数。 报告期指数=(报告期采样股的市价总值/基日采样股的市价总值)100 市价总值=(市价发行股数) 其中,基日采样股的市价总值亦称为除数。3、修正方法 当市价总值出现非交易因素的变动时,采用“除数修正法”修正原固定除数,以维持指数的连续性,

11、修正公式如下: 修正前采样股的市价总值/原除数=修正后采样的市价总值/修正后的除数由此得到修正后的连续性,并据此计算以后的指数。 当股票分红派息时,指数不予修正,任其自然回落。 根据上海股市的实际情况,如遇下列情况之一,须作修正: (1) 新股上市; (2) 股票摘牌; (3) 股本数量变动(送股、配股、减资等等); (4) 股票撤权(暂时不计入指数)、复权(重新计入指数) (5) 汇率变动 新股上市:新股上市第二天计入指数,即当天不计入指数,而于当日收盘后修正指数,修正方法为: 当日的市价总值/原除数=当日的市价总值+新股的发行股数当日收盘价/修正后的除数 除权:在股票的除权交易日开盘前修正指数: 前日的市价总值/原除数=前日的市价总值+除权股票的发行股数(除权报价-前日收盘价)/修正后的除数 撤权:在含转配的股票除权基准日,在指数的样本股票中将该股票剔除; 复权:在撤权股票的配股部分上市流通后第十一个交易日起,再纳入指数的计算范围。 4、指数的发布 上证指数目前为实时逐笔计算,即每有一笔新的成交,就重新计算一次指数,其中采样股的计算价位(X)根据以下原则确定: (1) 若当日没有成交,则 X=前日收盘价 (2) 若当日有成交,则 X=最新成交价 上证指数每天以各种传播方式向国内、国际广泛发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