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批10所骨科重点专科简介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144719 上传时间:2019-04-19 格式:PPT 页数:71 大小:2.8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首批10所骨科重点专科简介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全国首批10所骨科重点专科简介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全国首批10所骨科重点专科简介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全国首批10所骨科重点专科简介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全国首批10所骨科重点专科简介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首批10所骨科重点专科简介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首批10所骨科重点专科简介课件(7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国首批10所骨科重点专科简介,北京协和医院骨科 北京积水潭医院骨科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科 上海第六人民医院骨科 南京鼓楼医院骨科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骨科 华西医院骨科 山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科,北京协和医院骨科,20世纪80年代,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当时的科主任吴之康教授(已故)带领全科医师率先在国内开展脊柱侧弯手术治疗,在前北美脊柱外科协会主席Dr. Amstrong的帮助下,先后使用Harrigton、Luque、Zielke、CD、Galveston等国际先进技术和设备治疗各类脊柱侧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获得国家科技进

2、步三等奖及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近年来在邱贵兴教授的领导下,全科各方面得到进一步发展,特别在脊柱外科及人工关节的研究等方面已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2005年。注重年轻骨干力量的培养,让他们在老专家的指导下,主管病房工作,并先后派了多位年轻大夫去澳大利亚、日本、美国、香港等地进修、深造,目前科内主治医师以上的大夫都曾出国深造过。,注重学术交流,博采众长,经常与国际上的著名院校和专家进行交流,曾先后邀请美国、法国、日本、韩国、英国等国的骨科专家来院进行手术演示、作学术报告、研讨问题,以提高骨科的诊治和科研水平。 注重科研和医疗的结合,科内成立了计算机组,在资料的储存方面采用了较先进的管理方法;创立了

3、生物力学实验室,添置了国内最先进的CYBEX TMC脊椎功能评定训练仪、ZEBRIS脊椎功能评定装置、以及CYBEX NORM等速功能评定仪,大大提高了脊柱外科以及关节外科的临床水平和科学研究的水平; 科内每个年轻大夫基本都有一个临床或基础研究课题,专家教授们也大都有自己专长的研究课题,形成了科研促医疗的局面,从而大大促进了骨科的全面快速发展。全科现拥有的科研费用约有500万元人民币左右。,骨科现共有3个病区112张病床,设置有普通病房和特需病房,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医疗需求;骨科分有脊柱外科、关节外科、骨科创伤等专业组;东院区骨科门诊地处繁华的北京东单北大街,西院区骨科门诊毗邻繁华的西单商业街,

4、患者可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骨科专家门诊、骨科特需专家门诊及骨科普通门诊的服务,而骨科急诊则全年365天、全天24小时对患者开放,随时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 科室内拥有教授8名,副教授10名,主治医师11名,住院医师8名,博士后1人,在读博士生及硕士生21人,并建有生物力学实验室及基础实验室,专/兼职研究人员4人。,北京积水潭医院骨科,积水潭医院以显著的医疗特色和医、教、研、防实力成为北京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其脊柱外科、创伤骨科、矫形骨科、手外科、小儿骨科、骨肿瘤科、运动医学科和烧伤科的医疗技术达到世界及国内领先水平,医院设有北京市创伤骨科研究所、北京市烧伤研究所,北京市手外科研究所、北京创伤烧伤抢

5、救中心、北京市骨科疾病研究治疗中心,全国计算机辅助外科学会和计算机辅助外科研究和应用中心也设在该院。1997年,在田伟院长带领下,成立了脊柱外科专业。目前已完成脊柱手术8000多例,其中计算机远红外导航手术600多例。积水潭医院作为北京市创伤烧伤抢救中心成功抢救烧伤面积达80%的成批伤患者多达几百例 总治愈率达90%以上。受卫生部委托医院承办骨科烧伤科进修班,已培养进修医生5000余人。,2001年,我国第一个“骨科培训中心”在积水潭医院成立。2007年12月,中国第一个分子骨科实验室投入使用。2008年,亚洲最大的数字化手术室接待患者。同年医院年手术量达到33176例,居亚洲之首。2008年

6、9月,经英国爱丁堡皇家外科学院与香港骨科医学院联合认证的中国大陆首家积水潭骨科专科医师培训中心成立。从善如流,积水成潭。积水潭医院荣获首都2008年度综合医院组“十佳人民满意医院”。2010年1月,荣获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光荣称号。2008年5月12日,在四川汶川地震现场,温家宝总理熟悉而肯定地说:“积水潭医院骨科是最强的!”,田伟院长作为国内外医学领域知名的骨科专家,他坚持用科学的管理理念来建设医院,逐步形成了“发展战略是关键、学科建设是根本、科教兴院是基础、基础建设是保障”的管理思路,在他的带领下,医院得到了飞速发展。上善若水,大爱无疆。2009年1月,田伟院长被北京市卫生局评为“北京

7、市十大健康卫士”光荣称号。2010年,田伟院长荣获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个人光荣称号。,北京市创伤骨科研究所位于北京积水潭医院院内,成立于1959年,1978年被北京市科委批准为可授予医学硕士学位的研究单位。50余年来,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奋斗,研究所依托北京积水潭医院脊柱外科、创伤骨科、矫形骨科、骨肿瘤、小儿骨、运动损伤、手外等科室,以骨科的临床应用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为主要研究方向,在发展中形成了具有明确优势与特色的科研学科群。本研究所下设分子骨科、骨组织工程、骨组织移植与再生、临床统计与流行病学等4个研究室和骨库以及动物实验室。拥有洁净度达国际水平的细胞培养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扫描电镜室、生物

8、力学实验室、组织学实验室等。,目前研究所从事科研研究人员 8人、辅助技术人员15 人。其中具有留学经历者为 5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人员为8人,具有博士后工作经历人员为3人,博士生导师1人。 近年积极开展对外合作研究,和日本骨关节退行性病变研究中心、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航空航天大学、化工大学、首都医科大学等学校形成长期合作研究关系。,研究所目前承担的在研课题包括国家级课题、市级课题、局级课题和国际合作课题等,具有前瞻性、指导性、科学性和可行性。 本研究所所共有的仪器设备为80多件。 其中包括在骨科科研应用基础研究中所必需的先进仪器设备如Micro-CT、MTS858生物力学仪、扫描电镜、荧光倒

9、置显微镜、旋转细胞培养系统、硬组织切片机及形态计量分析系统。为院、所科研课题及对外合作课题提供良好的平台。,近年来,研究所科技人员发表文章近60篇,其中包括多篇SCI文章,并且与外单位共同研究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北京积水潭医院骨质疏松门诊,1995年10月30日成立,专家来自内科、外科、骨科、妇产科、中医科、物理康复科、放射科等副主任医师以上的专家。 经过十余年的临床实践,骨质疏松门诊在骨质疏松预防和治疗方面总结出丰富的临床经验。到目前为止,已接诊病人10000余例,积累骨密度资料22000余例。其中有很多是合并骨折的严重骨质疏松患者。 骨质疏松门诊在诊治大量的骨质疏松患者的同时,

10、也成为对骨质疏松特殊人群进行调查和预防宣教的窗口,为进一步开展对骨代谢与骨质疏松的深入研究和对流行病学调查奠定了坚实基础。以此为基础的“防治骨质疏松症“被列为卫生部“国家重点新技术推广示范推广项目“。骨质疏松门诊举行了多次的骨质疏松咨询义诊活动、宣传活动、为骨质疏松患者献爱心的送医送药活动。,骨质疏松门诊配有DEXA骨密度测量仪、定量CT、跟骨超声骨密度仪、骨质疏松治疗仪等。拥有先进的骨质疏松生化指标检测技术。 骨质疏松门诊的专家以及技术人员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十年来,利用骨质疏松门诊的条件和病历发表了大量文章。他们发表的论文从基础研究到临床研究涉及方方面面,在国内外有较大的影响,北

11、京积水潭医院骨质疏松门诊在北京市以及全国具有特色,各科专家联合出诊,形成北京积水潭医院骨质疏松门诊的一大特色。骨质疏松门诊专家,因具备各科专业经验,以骨质疏松治疗为重点,及早诊断筛查出许多其它疾病,使一些初患甲旁亢、糖尿病、骨性关节炎等病人得到了及早的诊断。 2010年收入1.2亿。,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已有近五十年的历史,在几代骨科专家的辛勤耕耘,努力开拓下,脊柱与关节创伤方面均取得优异成绩。骨科现有正高级职称10人,副高级职称13人,副高级以下人员60余人;拥有床位170余张,设有颅椎外科组、颈椎组、普通脊柱组、腰椎组、关节组和创伤组六大专业组;已发表论文400余篇,

12、专著十余部,获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奖6项,国内国际社会兼职62项,国内国际交流每年10余次。,北医三院骨科不仅是一个综合性骨科,更是一个极具专业特色的科室。五十年代初开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外科治疗,目前已有近万例的经验。在六十年代初率先开展的颈椎病系列研究,治愈病例已逾万人,其诊断和治疗标准为全国同行广为采纳。六十年代末开展关节外科,治愈大量各种关节疾患,开展关节置换及关节镜等新技术疗效甚佳。九十年代初,我们评借着在脊柱疾患研究领域的丰富经验,迎难而上,开始系统研究脊柱疾患的顽症-脊柱肿瘤和寰枢椎疾患。,经过十年的辛勤探索,我们对脊柱肿瘤中的良性、中性肿瘤的治疗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已总结出一整套治

13、疗方案,治疗人数已愈300余人。寰枢椎由于紧邻枕骨,治疗起来难度非常大、风险高,我们另辟稀径,研究出一系列安全、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根本上解决了寰枢椎手术中的入路、暴露和固定等难题,治愈病人逾600人,获多项国家专利。,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获奖项目目录 1986年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研究成果 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1987年 椎管双开门减压及植骨术治疗颈椎管狭窄 获卫生部三等奖 1990年 无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北京医科技成果奖 1992年 单开门椎管扩大术的临床研究北京医科技成果奖 1993年 周期性逆压电场对骨折愈合影响的实验研究 获电子工业部科技进步奖 1994年 “单开门”椎管扩大术治

14、疗颈椎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研究 获国家教委科学三等奖 1999年 “椎间孔与椎间孔外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的研究 获北京医科大学科技术进步奖 2000年 颈椎病诊断与治疗系列研究 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第三届全国骨科中青年优秀论文 一等奖获奖者:刘忠军,刘晓光 2001年 第二届中华骨科杂志评奖会十个优秀论文奖 获奖者:陈仲强,王超,王少波 2002年“颈椎病诊断与治疗的系列研究” 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3年 获专利三项 王超 (1)实用新型专利名称:寰枢椎侧块钉板固定器 (专利号:2L 02 2 88645.1) (2)实用新型专利名称:一种椎弓根螺钉 (专利号:2L 02

15、 2 88643.5) (3)实用新型专利名称:枕颈固定器 (专利号:2L 02 2 88644.3) 2003年 “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的临床研究” 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7年 荣获教育部创新团队,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科,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科包括创伤骨科、关节中心、骨肿瘤科、脊柱外科等4个科室。成立十余年来,关节中心施行人工关节置换超过2000例,其中膝关节近1000例,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屈膝畸形超过60度的关节置换治疗,双膝和一侧髋、膝、踝同时置换术等。关节镜检查及手术也达2000例。骨肿瘤科拥有国内最好的外科技术和先进的实验室设备,拥有国内最著名的专家和高级专业技术队伍,每年诊治大量

16、的骨与软组织肿瘤病人,尤其在脊柱肿瘤、骶骨肿瘤、骨盆肿瘤的外科治疗方面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已完成千余例高难手术。脊柱外科成立于 2001年,系中国目前仅有的几家专门从事脊柱疾病治疗的科室之一。,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脊柱外科成立于 2001年,系中国目前仅有的几家专门从事脊柱疾病治疗的科室之一。正式建科时间虽短,但在人民医院85年的风风雨雨历程中,骨科、脊柱外科事业在冯传汉、赵钟岳、蒋化龙、吕厚山教授的辛勤耕耘下,一直处于国内领先地位。自建科更是以“建成全国从事脊柱脊髓疾病诊治的顶级的专业中心”为宗旨。本着精诚协作的精神,医、教、研全面发展,为我国脊柱外科事业贡献了一份力量 专业的医护队伍:目前科室共有床位24张,医护人员15名。教授两名。副教授2名,主治医生2名。在读研究生3名。每年完成脊柱手术300余例。收治病种包括:颈椎病、寰枢椎病变、胸椎管狭窄、腰椎病、脊柱侧弯、脊柱骨折、强直性脊柱炎脊柱后凸畸形、脊柱手术失败综合症、脊髓神经损伤、脊柱肿瘤、脑性瘫痪等。学科带头人刘海鹰博士,从事骨科临床工作十余年,在脊柱疾病的治疗方面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