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用于血液及造血器官的药物 (2)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143785 上传时间:2019-04-19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2.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作用于血液及造血器官的药物 (2)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作用于血液及造血器官的药物 (2)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作用于血液及造血器官的药物 (2)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作用于血液及造血器官的药物 (2)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作用于血液及造血器官的药物 (2)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作用于血液及造血器官的药物 (2)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用于血液及造血器官的药物 (2)课件(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八章 作用于血液及造血器官 的药物,教学目标,掌握抗凝血药物,促凝血药(维生素K)的药理作用、作用特点、用途、不良反应及其防治。,血管破损处,血小板激活,释放凝血物质,出现纤维蛋白网,生理性止血过程,1.血管平滑肌收缩,2.血小板的黏附和聚集 短暂的止血,3.激活凝血系统,4.纤维蛋白形成 有效的止血,凝血只发生在受损血管局部 同时激活抗凝血系统,血液凝固(即血栓形成),血液凝固相关知识,血凝概念:是指血液由流动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过程。 凝血因子:指血浆与组织中直接参与血液凝固的物质。国际凝血因子命名委员会根据发现的先后顺序,以罗马数字编号的有12种,即- 。常称作F- F 。,凝

2、血因子的命名,附: 、凝血因子称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除因子Ca2+外,其余均为蛋白质 大部位凝血因子在肝中合成,凝血过程示意图,TF:组织因子 Ka:激肽释放酶 Pk:前激肽释放酶 HK:高分子激肽原,凝血过程,各种凝血因子相继激活 凝血酶原激活复合物形成 (a-Ca2+ - a -PL) 凝血酶原() 凝血酶(a )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 引起血栓形成,第一节 抗凝血药及促凝血药,一、抗凝血药 (一)肝素【来源与化学】 1. 具有强酸性,带有大量负电荷。 2. 因为最早是从肝脏中发现、提取的,故取名肝素 3.现在药用肝素是从动物内脏(肺)中提取,常用其钠盐即肝素钠。,药理作用,1.抗凝

3、血作用 2.降血脂作用 3.抗炎作用 4.抗血管内膜增生作用,抗凝作用机制,肝素AT- 肝素- AT- 凝血酶(a) 肝素- AT- - 凝血酶复合物 发挥抗凝作用 解离 肝素 AT- - 凝血酶复合物 反复利用 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清除,AT- 的特性,1. 使凝血因子(a、a、a、a、a)、 激肽释放酶(Ka)和纤溶酶活性降低起灭活凝血因子作用的。 2. 但正常情况下, AT-的抗凝血作用很弱。 3. 肝素可明显增强抗凝血酶III的抗凝活性可使其抗凝血作用升高达千倍以上。,肝素使AT-抗凝活性增强机制,肝素与AT-结合 形成肝素- AT-复合物使 AT-构型发生改变 活性部位(精氨酸残基)

4、充 分暴露 加速AT-(精氨酸)与凝血因子(丝氨 酸)通过肽键的结合 形成肝素- AT- - 凝血 酶复合物 并抑制这些凝血因子的活性 使 其灭活 起抗凝作用;,作用特点,1.体内、外均有强大抗凝作用(肝素1u能使1ml血浆不凝)。 2.抗凝作用迅速(肝素iv 10 min 起效),但维持时间短(大约 3-4 h)。,临床用途,1.防治血栓栓塞性疾病,防止血栓形成和扩大,对已形成血栓无溶解作用。 2.体内、外抗凝:用于心血管手术、体外循环、血液透析、心导管检查等。 3.DIC-早期的治疗:防止各种凝血因子和纤维蛋白原消耗引起的出血。 4.缺血性心脏病,常见血栓栓塞性疾病,不良反应及用药注意事项

5、,1.自发性出血: 预防和处理:(1)定期监测凝血时间;(2)停用肝素;(3)应用特效对抗解毒剂 鱼精蛋白。 2.血小板减少:产生肝素依赖性抗血小板抗体。 3.骨质疏松:可能与肝素抑制成骨细胞活性有关。 4.过敏反应:很少见。,1mg鱼精蛋白可中和100U 肝素,禁忌症,1.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2.有出血倾向者(溃疡病、恶性高血压、颅内出血、血友病等) 3.孕妇使用引起:先兆流产、早产、死胎和畸胎。,(二)香豆素类,【常用药品】 双香豆素(败坏翘摇素) 华法林(苄丙酮香豆素) 新抗凝(醋硝香豆素),作用机制,1.口服具有抗凝作用。 2.抗凝机制: 为竞争性VitK拮抗剂, 香豆素类抑制Vit

6、K抑制凝血因子-(凝血酶原)、前体的羧化(活化);这些过程是在肝脏内进行的。 对血液中已合成的凝血因子无效 体内抗凝无体外抗凝作用,临床应用,1.主要用于防治血栓栓塞性疾病:静脉血栓、肺血栓、心脏瓣膜血栓等。 2.一般与肝素同时-联合使用: 肝素起效快应急34 天停药; 香豆素类作用缓慢而持久。,不良反应及用药注意事项,1.过量易引起自发性出血: (1)可用大量VitK对抗,但作用缓慢。 (2) 病情较重时,要输新鲜血浆、全血对抗(其内含有大量有活性的凝血因子)。 2.影响胎儿骨骼发育,肝素与香豆素类作用比较表,肝素 华法林(苄丙酮香豆素) 用法: 静脉 口服 靶点: AT- Vit K (抗

7、凝血酶III) 凝血 a、a、a、 a、 (凝血酶原)、 因子 a、 Ka和纤溶酶 、 解救: 鱼精蛋白 VitK、新鲜血浆、全血 途径: 体内、外 体内 时间: 快 慢、持久,(三)、体外抗凝血药,枸橼酸钠中的酸根与血中Ca2+结合形成难解离的枸橼酸钠钙。降低Ca2+浓度,妨碍Ca2+的促凝作用 用于体外抗凝(血袋里常用) 引起低血钙,导致心功能不全(钙剂解救),枸橼酸钠,1.天然型维生素K,植物性食物K1,肠道细菌产生,K2,2.人工合成维生素K,K3,K4,(脂溶性),(水溶性),口服吸收需要胆汁参与,口服吸收不需要胆汁参与,二、促凝血药,维生素K,维生素K作用机制,参与肝脏合成有活性的

8、 、 凝血因子。维生素K缺乏时凝血因子合成障碍,干扰凝血过程引起出血,临床应用,1.用于VitK缺乏所致的出血(VitK吸收障碍、VitK合成障碍) 2.用于低凝血酶原所致的出血 (1)长期大量应用维生素K拮抗剂(如双香豆素类,水杨酸和敌鼠钠等抑制凝血酶原的活化、合成) (2)肝功能不良凝血酶原的合成能力疗效不佳或无效。,因胆汁不足而影响吸收如阻塞性黄疸和胆瘘病,人体主要VitK来源的肠道细菌缺乏或受抑制;如新生儿出血和长期服用广谱抗生素,不良反应, 维生素K1静注过快可致血管平滑肌扩张面红、出汗、胸闷甚至血压剧降,以肌注为宜。 K3、K4可致:(1)新生儿、早产儿溶血反应、核黄疸(新生儿红细

9、胞膜脆性大易破裂);(2)高铁血红蛋白血症(K3、K4 还具有氧化作用)。 K3 、K4可诱发G6PD(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者溶血反应(因为G6PD的作用是维持还原型谷光苷肽的水平,而还原型谷光苷肽是维持红细胞膜的完整性的)。,第四节 抗贫血药及造血细胞生长因子,一、抗贫血药 【贫血概念】 循环血液中单位容积内血红蛋白(Hb)浓度、红细胞(RBC)计数低于正常值者。,贫血类型,类型 主要治疗药物 缺铁性贫血: 铁剂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叶酸、VitB12 再生障碍性贫血: 综合疗法,【概念】 铁(Fe)是维持人体正常造血,所必需的重要的微量元素之一,当体内用来合成血红素的贮存Fe缺乏使

10、Hb合成减少,而出现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称之为缺铁性贫血。 【铁剂的作用】 补充体内铁量不足,增加血红蛋白合成,治疗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多数红细胞体积小于正常,所有的红细胞中 血色素含量 很少。中心淡染区扩大,红细胞看起来像轮子,故称为 轮状红细胞。,正常红细胞,缺铁性贫血的原因,缺铁性贫血发病率,铁剂的临床应用,1. 对症治疗:如失血过多。 2. 缺铁性贫血的防治。,口服一周,网织红细胞明显上升。 24周血红蛋白明显增加,达正常值需13月。 此后减半量继续半量用药23月,以补充骨髓储存铁。,铁制剂的类型及选用,1.口服制剂:(1)硫酸亚铁片(Fe2+ : 最常用,吸收率高,适用于一般人的轻、中度缺铁性贫血。(2)枸椽酸铁铵糖浆(Fe3+): 吸收率低但刺激小,用于不能吞服片剂的小儿。 2.注射制剂:(1)右旋糖酐铁针剂:肌肉注射,需皮试,适用重症患者或口服不能耐受或无效者。 硫酸亚铁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