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山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统一考试生物试题(附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88141851 上传时间:2019-04-19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3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中山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统一考试生物试题(附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广东省中山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统一考试生物试题(附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广东省中山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统一考试生物试题(附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广东省中山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统一考试生物试题(附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广东省中山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统一考试生物试题(附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中山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统一考试生物试题(附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中山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统一考试生物试题(附解析)(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山市高一级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统一考试理科生物(必修二)试卷一、选择题1. 豌豆抗病和感病这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要确定这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应该选用的杂交组合是( )A. 抗病株感病株B. 抗病纯合子感病纯合子C. 抗病株抗病株,或感病株感病株D. 抗病纯合子抗病纯合子,或感病纯合子感病纯合子【答案】B【解析】试题解析:抗病株与感病株杂交,若子代有两种性状,则不能判断显隐性关系,A错误;抗病纯合体感病纯合体,后代表现出来的性状即为显性性状,据此可以判断显隐性关系,B正确;抗病株抗病株(或感病株感病株),只有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时才能判断显隐性,C错误; D、抗病纯合体抗病

2、纯合体(或感病纯合体感病纯合体),后代肯定为抗病(或感病),据此不能判断显隐性关系,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2.在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涉及自交和测交。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测交可用于判断某显性性状的豌豆基因型B. 自交可用于判断某显性性状的豌豆基因型C. 测交可用于提高豌豆种群中纯合子的比例D. 自交可用于提高豌豆种群中纯合子的比例【答案】C【解析】该显性个体与隐性个体交配,若后代表现型全为显性,则该

3、显性个体的基因型为AA,若出现性状分离,则该显性个体的基因型为Aa,因此测交也可以用来判断,故A错误;若自交后代表现型全为显性,则该显性个体基因型为AA,若自交后代表现型出现性状分离,则该显性个体基因型为Aa,因此自交可以用来判断某显性性状的豌豆基因型,B正确;根据测交(Aaaa1Aa:1aa)后代杂合子和纯合子的比例为1:1可知,不能用测交来提高豌豆种群中纯合子的比例,C错误;连续自交,后代中杂合子所占比例越来越少,所以自交可用于提高豌豆种群中纯合子的比例,D正确。3.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于下图中哪个过程? A. B. 和C. D. 和【答案】A【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表示减数分裂

4、形成配子的过程;表示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产生后代的过程(受精作用);表示子代表现型种类数;表示子代基因型及相关比例。结合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而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都发生的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所以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即图中过程;所以本题选A。【点睛】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体现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4.孟德尔运用“假说演绎”法研究豌豆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发现了分离定律。下列哪一项属于其研究过程中的“演绎”?A. 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5、B. 测交结果:30株高茎,34株矮茎C. 测交预期结果:高茎矮茎接近于11D. 亲本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开【答案】C【解析】孟德尔通过对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豌豆进行杂交实验,并从实验结果中发现了豌豆遗传的普遍现象杂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3:1。并通过严谨的和富于创造性的思维,提出了能圆满解释杂交实验结果(杂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1)的“假说”。孟德尔又把他的“假说”进行演绎推理(演绎是指基于假说的推理),预期了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应为1:1的结果,并运用测交实验来验证了他预期的结果。选项中测交预测结果为高茎:矮茎接近于1:1,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5.蚕的黄色茧(Y)对白色茧(y)是显性

6、,抑制黄色出现的基因(I)对黄色出现的基因(i)是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用杂合白色茧(IiYy)蚕相互交配,后代中白色茧与黄色茧的分离比是 ( )A. 3:1 B. 13 :3 C. 1:1 D. 15:1【答案】B【解析】根据题意分析已知,iiY_的基因型表现为黄色,其余基因型都是白色。杂合白茧(IiYy)相互交配,后代的情况为I_Y_(白色茧):I_yy(白色茧):iiY_(黄色茧):iiyy(白色茧)=9:3:3:1因此,后代中白茧与黄茧的分离比=(9+3+1):3=13:3,故选B。【考点定位】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名师点睛】根据题意分析,蚕的黄色茧(Y)对白色茧(y)、

7、抑制黄色出现的基因(I)对黄色出现基因(i)为显性,因此黄色的基因型为iiY_,白色的基因型为I_、iiyy。6.黄粒(T)高秆(S)玉米与某玉米杂交,后代中黄粒高秆占3/8、黄粒矮秆占3/8、白粒高秆占1/8、白粒矮秆占1/8,则亲本的基因型是A. TtSsttSsB. TtSsTtssC. TtSsTtSsD. TtSsttss【答案】B【解析】TtSsttSs的后代是黄粒高秆:黄粒矮秆:白粒高秆:白粒矮秆=3:1:3:1,A错误;TtSsTtss的后代黄粒高秆:黄粒矮秆:白粒高秆:白粒矮秆=3:3:1:1,B正确;TtSsTtSs的后代黄粒高秆:黄粒矮秆:白粒高秆:白粒矮秆=9:3:3:

8、1,C错误;TtSsttss的后代黄粒高秆:黄粒矮秆:白粒高秆:白粒矮秆=1:1:1:1,D错误。7.关于同一个体中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A. 两者间期染色体数目相同,染色体行为不同B. 两者前期染色体数目相同,染色体行为不同C. 两者中期染色体数目不同,染色体行为相同D. 两者后期染色体数目不同,染色体行为相同【答案】B【解析】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数目和行为均相同,A错误;有丝分裂前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染色体数目相同,但染色体行为不同,B正确;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染色体数目相同,但染色体行为不同,C错误;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一次

9、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和行为均不同,D错误。8. 显微镜下观察一个正在正常分裂的人类细胞,发现该细胞不均等缢裂,且染色体己经分成了两组。关于每组染色体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没有染色单体 B. 没有2条X染色体 C. 没有Y染色体 D. 没有同源染色体【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该细胞不均等缢裂,且染色体己经分成了两组”可判断 该细胞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初级卵母细胞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卵母细胞 ,不论哪一种细胞,移到每一极的一组染色体中都没有2条X染色体、没有Y染色体、 没有同源染色体,但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初级卵母细胞中存在染色单体,故A正确。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减数分裂过

10、程,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9.对摩尔根等人提出“果蝇的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这一结论没有影响的是A. 孟德尔的遗传定律B. 摩尔根的精巧实验设计C. 萨顿提出的假说D. 克里克提出的中心法则【答案】D【解析】摩尔根等人得出“果蝇的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是依据孟德尔的遗传规律进行分析、实验得出的,实验结论的得出要依据精巧的实验设计,摩尔根之所以进行这样的实验,是因为他不相信孟德尔的遗传理论,对萨顿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学说”更持怀疑态度,这是他进行实验的动力,没有怀疑也就没有果蝇眼色的遗传实验,也就不会有该结论的得出,因此A、B、C对实验结论的获得都有

11、影响。克里克提出的中心法则是遗传信息流的方向问题,与基因的位置无关,因此对该结论的是否得出无影响;所以本题选D。10.染色体组成为XXY的人发育成男性,但染色体组成为XXY的果蝇却发育成雌果蝇,由此推测人和果蝇的性别决定差异在于A. 人的性别主要取决于X染色体数目,而果蝇的主要取决于Y染色体数目B. 人的性别主要取决于X染色体数目,而果蝇的主要取决于是否含有Y染色体C. 人的性别主要取决于是否含有Y染色体,而果蝇的主要取决于X染色体数目D. 人的性别主要取决于是否含有X染色体,而果蝇的主要取决于X染色体数目【答案】C【解析】根据已学知识和题意可知,人和果蝇都是XY型性别决定,XX表示雌性,XY

12、表示雄性。人类的性别决定中,男性的染色体组成是XY,而人的性染色体变异后XXY三体也发育成男性,说明人类决定男性性别的是Y染色体,而与X的数目无关;果蝇的性别决定中,雄性的染色体组成是XY,但果蝇的XXY三体发育成雌性,说明果蝇的性别决定与是否有Y染色体无关,而与X的数目有关;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11. 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大小、形态不完全相同,但存在着同源区()和非同源区(、),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上的致病基因控制的,则患者均为男性B. 若X、Y染色体上存在一对等位基因,则该对等位基因位于同源区()上C. 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上的显性基因控制的,

13、则男性患者的儿子一定患病D. 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则患病女性的儿子一定是患者【答案】C【解析】片段位于Y的非同源区段,其上的基因控制的遗传病人群中患病者全为男性,A正确;等位基因是指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置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只有在同源区上存在等位基因,B正确;非同源区段位于Y染色体上,则男性患者的基因型可用XAY表示,该男性的X染色体只能遗传给女儿,儿子是否患病看母亲,C错误。若该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则患病女性的基因型可表示为XaXa,儿子的X染色体只能来自于母亲,因此儿子肯定患病,D正确。【考点定位】性染色体和伴性遗传【名师点睛】探究基因位于X、Y的

14、同源区段,还是只位于X染色体上方法:纯合隐性雌性个体纯合显性雄性个体。结果预测及结论:(1)若子代雌雄全为显性,则基因位于X、Y的同源区段。(2)若子代雌性个体为显性,雄性个体为隐性,则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12.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中,发生转化的细菌和含转化因子的细菌分别是A. R型细菌和S型细菌 B. R型细菌和R型细菌C. S型细菌和S型细菌 D. S型细菌和R型细菌【答案】A【解析】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因此发生转化的细菌是R型细菌,含转化因子的细菌是S型细菌,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13.某同学模拟赫尔希和蔡斯做了噬菌体侵

15、染大肠杆菌的部分实验,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 上清液a中放射性较强B. 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C. 上述实验未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 沉淀物b中放射性的高低,与搅拌是否充分有关【答案】B【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35S 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经搅拌后与细菌分开,离心后分别在上清液中,所以上清液a中放射性较强,A正确;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而不是遗传物质DNA(DNA中不含S元素),B错误;上述实验只能证明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更不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C正确;该过程中搅拌的目的是将蛋白质外壳和细菌分开,若该过程搅拌不充分,则会导致部分蛋白质外壳吸附在细菌上,并随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使沉淀物中含较高的放射性,若搅拌充分,则沉淀物中的放射性较低,D正确。14.下图表示科研人员验证烟草花叶病毒(TMV)遗传物质的实验过程,将其放在水和苯酚中震荡后,不同成分别接种,由此推断正确的是( )A. 烟草细胞的遗传物质是RNAB. 烟草细胞的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