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咸宁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附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88141752 上传时间:2019-04-19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咸宁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附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湖北省咸宁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附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湖北省咸宁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附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湖北省咸宁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附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湖北省咸宁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附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省咸宁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附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咸宁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附解析)(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末高一校际联考历史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全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90分钟;2.答卷前,务必将答题卡上密封线内的各项目填写清楚;3.第I卷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第卷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涂写要工整、清晰;4.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学者葛志毅指出:“周克商后,急需建立一种对原殷商统治区有效的战略控制方式。”西周采取的“战略控制方式”是A. 分封制B. 世卿世禄制C. 宗法制D. 中央集

2、权制【答案】A【解析】【详解】西周建立后对地方实行分封制,以巩固西周的统治,A正确;世卿世禄制是先秦时期世袭的任官制度,不是控制地方措施,B错误;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C错误;西周时期尚未实现中央集权制,D错误。2.钱穆指出,汉代察举,其权在地方长官,不在地方民众。长官贤良的固须采访民间舆情,选拔真才;但长官营私舞弊的,却可不顾地方民意,推选私人。这表明察举制A. 基本能够反映人民的意志B. 不能保证选拔官吏的质量C. 任用官吏权力下放到地方D. 易造成地方形成割据势力【答案】B【解析】【详解】“长官营私舞弊的,却可不顾地方民意,推选私人”说明察举制在实施过程中会出现地方官徇私舞弊的现象,从而

3、导致选拔官吏质量的下降,B正确;察举制选官主动权掌握在官吏手中,不能反映人民的意志,A错误;材料并不是说明察举制任用官吏权力下放到地方,C错误;察举制属于选官制度,不会导致地方割据势力的形成,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关键是“长官营私舞弊的,却可不顾地方民意,推选私人”,可知察举制中官员的徇私舞弊。3.明清内阁对皇帝“不合理”的诏旨,可以拒绝草拟,封还执奏。皇帝不满内阁票拟发回重拟时,如内阁认为自己的意见正确,可以拒绝重拟,以原票封进。以上材料主要表明A. 内阁对皇权存在一定制约B. 内阁事实上成为决策机构C. 明朝皇权较前代有所弱化D. 明朝内阁的权力高于皇权【答案】A【解析】联系所学,明太祖

4、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帮助他处理繁多的政务。明成祖在位时,选拔翰林院官员作为殿阁大学士,入值宫内的文渊阁,随侍皇帝,并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内阁”由此出现。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阁臣的升降由皇帝决定,职权的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票拟是否被采纳最终还得取决于皇帝的批红,材料只能说明“内阁对皇权存在一定制约”,选A项。内阁没有决策权,B错误;明朝皇权是强化,C错误;内阁权力取决于皇帝,D错误。4.雍正帝在奏折批复中提到,两路军机,朕筹算久矣”,军需事宜,交给怡亲王等大臣办理,“是以经理两年有余,而各省不知有出师、运饷之事”。这表明

5、军机处的行事A. 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B. 有利于防范机密泄露C. 加强了君主专制统治D. 促进了中央政令畅通【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两路军机,朕筹算久矣”,军需事宜,交给怡亲王等大臣办理,“是以经理两年有余,而各省不知有出师、运饷之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表明军机处的行事秘密,有利于防范机密泄漏,故B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故A排除。材料信息不能说明加强了君主专制统治,故C排除。材料主旨不在于中央政令畅通,故D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军机处【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军机处的影响与作用。学生需注意相关知识的掌握。军机处成立后,议政王大臣会议于乾隆

6、五十六年(1791年)被废止,内阁变成只是办理例行事务的机构,一切机密大政均归于军机处办理。但军机处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握之下,等于皇帝的私人秘书处。军机处在权力上是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而在形式上始终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5.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广州等五港口英商,或常期居住,或不时往来,均不可妄到乡间任意游行,更不可远入内地贸易。”此规定A. 体现了对中国主权的维护B. 成为鸦片战争再次爆发的借口C. 限制了中英间的贸易往来D. 表现出统治者对洋人的警惕【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英商,或常期居住,或不时往来,均不可妄到乡间任意游行,更不可远入内地贸易”,反映了统治者害怕洋人与内地

7、居民联系以威胁自己的统治,表现清朝统治者对洋人的警惕,故选D;材料的规定不是维护清王朝的中国主权,而是避免中外冲突再次发生,排除A;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借口是马神父事件和亚罗号事件,排除B;当时英国商人还没有能力到中国内地经商,因而不会限制到中英间的贸易往来,排除C。6.这项特权使得“帝国主义可以在中国从事生产,因而避免了关税,并降低了运输费用。与那些萌芽中的中国工商业者相比,外国投资者和开发商拥有大量资金、工艺技术和特权地位”。列强的这项特权来自A. 马关条约B. 北京条约C. 辛丑条约D. 南京条约【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帝国主义可以在中国从事生产,因而避免了关税,并降低了运输费用

8、。”可知这项特权是列强在中国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这项特权来自马关条约,A选项符合题意。北京条约与材料无关,B选项排除。辛丑条约与材料无关,C选项排除。南京条约与材料无关,D选项排除。【点睛】马关条约内容和影响:(1)内容:根据条约规定,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后因三国干涉还辽而未能得逞)、台湾岛及其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2亿两白银;中国还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并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投资办厂。(2)影响马关条约使日本获得巨大利益,刺激其侵略野心;使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该条约适应了帝国主义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需要,随后列强掀起了瓜分

9、中国的狂潮。7.傅斯年是五四游行的总指挥,他在运动后不久说:若说这五四运动单是爱国运动,我便不赞一词了;我对这五四运动所以重视的,为它的出发点是直接行动,是唤起公众责任心的运动。”傅斯年意在说明五四运动A.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B. 是彻底反封建的革命运动C. 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D. 具有思想解放和启蒙作用【答案】D【解析】【详解】“我对这五四运动所以重视的,为它的出发点是直接行动,是唤起公众责任心的运动”,说明五四运动唤起了民众自觉参与的意识,即具有思想解放和启蒙作用,故D项正确;材料信息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彻底的反封建性,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工人阶

10、级登上历史舞台,无法说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故C项错误。8.1926年国民革命军开始北伐。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所部,张作霖也退守东北。北伐的历史意义在A. 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B. 中国迎来了安定和平局面C. 从帝国主义国家手中收回了全部侵略权益D. 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伐战争经过半年的斗争,进行了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武昌战役等一系列战役,北伐军从长江流域打到珠江流域。基本上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A选项符合题意。北伐战争使中国迎来了安定和平局面不符合史实,战

11、争结束后中国又先后陷入国共内战和日本侵华战争等动乱之中,B选项排除。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才从帝国主义国家手中收回了全部侵略权益,C选项排除。北伐战争并未推翻帝国主义在中国统治,也未完成反封建任务,D选项排除。【点睛】北伐战争,是由中国国民党领导下的国民政府以国民革命军为主力,蒋介石为总司令于1926年至1928年间发动的统一战争。北伐战争仅二年时间,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在中国的统治,基本消灭了军阀吴佩孚、孙传芳的军队,重创了军阀张作霖的军队,基本消灭了北洋军阀,加速了中国革命历史的进程,为以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开辟了道路。9.1944年5月,毛泽东说“当1935年冬季中央苏区红

12、军长征到陕北时,只剩下七千人,成了皮包骨,长征胜利了,它留下的这点力量,不要看轻了它,它的发展前途是很大的。”毛泽东强调的是长征A. 保存了革命的有生力量B. 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C. 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D. 使共产党走上了抗日战场【答案】A【解析】【详解】毛泽东强调长征“留下的这点力量,不要看轻了它,它的发展前途是很大的”,说明长征保存了革命的有生力量,故A项正确;材料主旨不是说明红军长征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故B项错误;红军长征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但这不符合材料信息,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体现不出“使共产党走上了抗日战场”,故D项错误。10.抗战打响后,国民政府提出“地不分南北,

13、人不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战之责”,湖南人喊出“中国如果要灭亡,除非湖南人全死光”的口号,四川人提出“只要四川不亡,中国就不会亡”。这反映出A. 中国抗战的艰巨性B. 西南地区是抗战主战场C. 全民抗战成为共识D. 川、湘地方军战斗力最强【答案】C【解析】材料提到国民政府、湖南和四川等抗战口号,说明全民抗战成为共识,故选C;材料无关抗战艰巨性,排除A;材料得不出西南地区是抗战主战场,排除B;材料看不出川、湘地方军战斗力,排除D。11.为了制定1954年宪法,毛泽东同志亲自主持,广泛征求意见。当时全民讨论了近三个月,参加讨论的有1亿5千多万人,最后由宪法起草委员会整理的意见共138万条,为宪法的制定

14、提供了重要的条件。这说明1954年宪法A. 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B. 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C. 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D. 落实了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1954年宪法。由材料信息“当时全民讨论了近三个月,参加讨论的有1亿5千多万人”可知,1954年宪法是经过人民广泛讨论的基础上制定的,这充分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故C项正确;社会主义原则指的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这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1956年三大改造的胜利结束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故D项错误。12.这一制度充分考虑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等经济因素,既注

15、意原差异和特点,又考虑维护祖国统一、促进团结等政治因素,该制度的实施A. 消除了各民族之间差异B. 改变了民族分布的格局C. 完成了祖国的统一大业D. 保证了我国的民族团结【答案】D【解析】【详解】由材料信息“考虑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等经济因素,既注意原差异和特点,又考虑维护祖国统一、促进团结等政治因素”可知,该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证了我国的民族团结,故D项正确;A项错在“消除了”;民族区域自治顺应了民族分布的格局,故B项错误;至今,我国还未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故C项错误。13.下图是19502000年中国各阶段制定的法律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的数量变化示意图。它从本质上反映了改革开放后中国的民主政治A. 法律体系的日益完善B. 制度化和法制化发展C. 以法治国的正式确立D. 基层民主政治的扩大【答案】B【解析】【详解】数轴显示文革时期制定的法律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的数量最少,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发展有关法律文献增长速度最快,说明我国逐渐走向制度化和法制化轨道,故B项正确;数轴体现出民主政治法制化,并不能说明法律体系的日益完善,故A项错误;以法治国的正式确立是1992年九届人大二次会议,故C项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