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高安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B)(附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88141745 上传时间:2019-04-1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1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高安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B)(附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江西省高安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B)(附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江西省高安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B)(附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江西省高安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B)(附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江西省高安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B)(附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高安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B)(附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高安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B)(附解析)(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2019(上)高一期中考试化学试题(B)考试时间:100分钟 分值:100 分相对原子质量:H1 Al27 C12 O16 Na23 Cl35.5Cu-64 Zn-65 S-32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变化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 NH4HCO3NH3+H2O+CO2 B. 2FeSO4 Fe2O3+SO2+SO3C. 2O3 3O2 D. CaO+CO2 = CaCO3【答案】B【解析】【分析】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反应,一定为氧化还原反应,以此来解答。【详解】A、该反应中各元素的化合价都不变,所以不是氧化还原反应,但属于分

2、解反应,A错误;B、该反应中硫元素化合价降低,铁元素化合价升高,所以属于氧化还原反应,B正确;C、该反应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不变,所以不是氧化还原反应,C错误;D、该反应中各元素的化合价都不变,所以不是氧化还原反应,但属于化合反应,D错误。答案选B。【点睛】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明确发生的化学反应及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选项C是易错点,注意有单质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物质的量是研究物质所含微粒集体的多少,单位为molB. 物质的量把微观粒子数目与宏观物质的质量联系起来C. 1mol NaCl 晶体中含有NA个NaCl分子D. 0.012

3、kg C-12中所含的原子数为阿佛加德罗常数,NA近似为6.02x1023mol-1【答案】C【解析】【分析】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的一个物理量,它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其符号为n,物质的量的单位为摩尔,简称摩,符号为mol,1摩尔任何物质中含有的微粒个数都约是6.021023个,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详解】A、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它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单位是mol,A正确;B、物质的量是联系宏观世界和微观粒子的桥梁,B正确;C、氯化钠是离子化合物,是由阴阳离子组成的,不存在氯化钠分子,C错误。D、国际上规定0.012kg C-12中所含的原子数为阿伏加德常数,NA近似为6.

4、021023mol-1,D正确。答案选C。【点睛】掌握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的一个物理量、符号、单位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注意物质的量与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关系。3. 我们常用“往伤口上撒盐”来比喻某些人乘人之危的行为,其实从化学的角度来说,“往伤口上撒盐”的做法并无不妥,甚至可以说并不是害人而是救人。那么,这种做法的化学原理是A. 胶体的电泳 B. 血液的氧化还原反应C. 血液中发生复分解反应 D. 胶体的聚沉【答案】D【解析】食盐的主要成分NaCl是电解质,血液是胶体,其胶体粒子带电荷,往伤口上撒盐会使血液发生聚沉而止血。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HCl溶于水后形成水合氢离子和水合氯离

5、子B. HCl溶于水或融熔状态下均能导电C. 盐酸是电解质,酒精为非电解质D. 盐酸属于无氧酸,H2SO4溶液属于含氧酸【答案】A【解析】【详解】A. HCl溶于水后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形成水合氢离子和水合氯离子,故A正确;B. HCl是共价化合物,溶于水能电离出阴阳离子而导电,熔融状态下不电离,不能导电,故B错误;C.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酒精不能自身电离,为非电解质,故C错误;D.盐酸、H2SO4溶液是混合物,严格的说HCl是无氧酸,H2SO4是含氧酸,故D错误。答案选A。【点睛】注意掌握电解质的电离条件:离子化合物(如:大多数盐、强碱)既能在水溶液中电离

6、、导电,又能在熔融状态下发生电离、导电;共价化合物(如:液态HCl、纯硫酸、纯硝酸等)只能在水溶液中发生电离、导电,在熔融状态下不能发生电离、导电。因此可以通过熔融时是否导电,来证明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还是共价化合物。5.下列关于物质分离提纯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物质分离或提纯方法的选择依据是混合物的状态和性质B. KCl和MnO2混合物分离步骤为:溶于水、过滤、洗涤、干燥、蒸发、结晶C. 从碘水中萃取I2,可选择用苯、乙醇、四氯化碳作萃取剂D. NaCl中混有少量KNO3杂质,分离步骤为溶于水、蒸发结晶、趁热过滤、洗涤、干燥【答案】C【解析】【详解】A. 物质分离或提纯方法的选择依据是混

7、合物的状态和性质差异选择相应的试剂或分离方法,A正确;B. 二氧化锰不溶于水,氯化钾能溶于水,因此KCl和MnO2混合物分离步骤为:溶于水、过滤、洗涤、干燥、蒸发、结晶即可,B正确;C. 乙醇与水互溶,从碘水中萃取I2,可选择用苯、四氯化碳作萃取剂,不能选择乙醇,C错误;D. 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因此NaCl中混有少量KNO3杂质,分离步骤为溶于水、蒸发结晶、趁热过滤、洗涤、干燥,D正确。答案选C。6.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用蒸发皿蒸发溶液时,应垫石棉网B. 使用分液漏斗前无需检漏C. 萃取时,分液漏斗倒转,不断振荡,并及时放气D. 分液时,上层液

8、体等下层液放出后,再继续放出【答案】C【解析】【详解】A. 用蒸发皿蒸发溶液时,不需要垫石棉网,可以用酒精灯直接加热,A错误;B. 分液漏斗带有活塞,使用分液漏斗前需要检漏,B错误;C. 萃取时,分液漏斗倒转,不断振荡,并及时放气,C正确;D. 分液时为使上下两层液体充分分离,下层液放出后,及时关闭活塞,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D错误。答案选C。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质的量浓度是指单位体积溶剂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B. 容量瓶不能作反应的容器,但可以储存配好的溶液C. 容量瓶使用前要检漏,方法是加入一定量水倒转过来不漏即可D. 定容时,往容量瓶中注入蒸馏水,直到液面接近容量瓶的刻度线12

9、厘米处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直到溶液凹液面正好与刻度线相切【答案】D【解析】【详解】A. 物质的量浓度是指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不是溶剂的体积,A错误;B. 容量瓶不能作反应的容器,也不能长时间储存配好的溶液,B错误;C. 容量瓶使用前应检验是否漏水,检验方法:注入自来水至标线附近,盖好瓶塞,右手托住瓶底,将其倒立2min,观察瓶塞周围是否有水渗出。如果不漏,再把塞子旋转180,塞紧、倒置,如仍不漏水,则可使用,C错误;D. 定容时,往容量瓶中注入蒸馏水,直到液面接近容量瓶的刻度线12厘米处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直到溶液凹液面正好与刻度线相切,D正确。答案选D。8.在相同温度和压强

10、下,容器A中的臭氧(O3)和容器B中的乙炔气(C2H2)所含的原子个数相同,则A、B两容器中气体的体积之比是( )A. 4:3 B. 3:4 C. 1:1 D. 2:3【答案】A【解析】【详解】设臭氧(O3)的物质的量为n1,乙炔气(C2H2)的物质的量为n2,则臭氧(O3)中所含的原子数为3 n1,乙炔气(C2H2)中所含的原子数为4n2,根据题意可知3n1=4n2,则。又因为相同条件下,气体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所以。故B、C、D错误,A正确。答案选A。【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解题关键是根据原子数的关系找出物质的量的关系,再利用相同条件下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计算。9

11、.氯化钠中含有少量硫酸镁、氯化钙和泥沙等杂质,需进行下列项操作:加水溶解 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 加热蒸发得到晶体 加入过量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加入适量的盐酸过滤 下列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镁离子用氢氧根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可以将镁离子沉淀,硫酸根离子用钡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氯化钡可以将硫酸根离子沉淀,至于先除镁离子,还是先除硫酸根离子都行,钙离子用碳酸根离子沉淀,除钙离子加入碳酸钠转化为沉淀,但是加入的碳酸钠要放在加入的氯化钡之后,这样碳酸钠才会除去反应剩余的氯化钡,离子都沉淀了,再进行过滤,最后再加入盐酸除去反应剩余的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根

12、离子,所以正确的顺序为:加水溶解,加过量的BaCl2溶液,加入过量碳酸钠和氢氧化钠,过滤,加入适量的盐酸,加热蒸发得到晶体。答案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在氯化钠提纯中的物质的除杂或净化操作,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了解需要除去的是哪些离子,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进行除杂,在除杂质时要注意加入的量的控制以及试剂的先后顺序。10.下列各组离子中,一定能够大量共存的是( )A. Na、HS-、Cl、OH- B. Fe2、Na、Cl-、SO42-C. K、Fe3、Ca2+、CO32- D. Mg2、NH4+、Cl、OH-【答案】B【解析】【详解】A. HS-和OH-会生成S2-和 H2O不能大量共存,故A

13、错误;B. Fe2、Na、Cl-、SO42能大量共存,故B正确;C. Fe3和CO32-会发生双水解不能大量共存,Ca2+和CO32-会生成碳酸钙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D.Mg2和OH-会生成氢氧化镁沉淀不能大量共存,NH4+和OH-会生成NH3H2O(弱电解质)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答案选B。【点睛】本题在判断时可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离子间若能互相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则离子不能共存,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11.将一块银白色的金属钠放在空气中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表面迅速变暗“出汗”变成白色固体(粉末),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表面迅速变暗是因为钠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

14、钠B. “出汗”是因为生成的氢氧化钠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在表面形成了溶液C. 最后变成碳酸钠粉末D. 该过程中所有化学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答案】D【解析】【详解】A.因钠很活泼,易被氧化,则金属钠在空气中易被氧气氧化成氧化钠,出现变暗现象,故A正确;B.氧化钠与空气中的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在表面形成了溶液,可观察到“出汗”,故B正确;C.生成的氢氧化钠再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的结晶水合物,最终风化变成白色粉末为碳酸钠,故C正确;D.整个过程中只有NaNa2O的过程中有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其余均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D错误。答案选D。12.设 N

15、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0.15 mol CuO与足量的 H2反应,消耗的氢原子数与标准状况下3.36LH2O含的氢原子数相等B. 常温下,0.1 molL1NH4NO3溶液中含有的氮原子数是 0.2NAC. 常温常压下,3.2 g O2和 3.2 g O3所含氧原子数都是 0.2NAD. 2.24 L CO 和 4.4gCO2的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36g/mol【答案】C【解析】【详解】A.因为标况下水为液体,无法使用标况下气体摩尔体积公式计算3.36LH2O的物质的量,无法算出其含有的氢原子数。则无法比较0.15 mol CuO与足量的 H2反应消耗的氢原子数和标准状况下3.36LH2O含的氢原子数是否相等,故A错误;B.没有告诉0.1molL-1NH4NO3溶液的体积,无法计算溶液中含有的氮原子数目,故B错误;C.3.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