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质检十一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和文艺新人教版(含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8141274 上传时间:2019-04-1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4.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质检十一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和文艺新人教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山东省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质检十一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和文艺新人教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山东省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质检十一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和文艺新人教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山东省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质检十一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和文艺新人教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山东省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质检十一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和文艺新人教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质检十一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和文艺新人教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质检十一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和文艺新人教版(含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元质检十一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和文艺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山西孝义名校模拟卷一,24)有学者说,春秋战国时期“周鲁文化说明着过去,晋秦文化改造着现实,齐国文化则预言着未来”。由此可见,这一时期的文化()A.都具有延续性、一致性B.适应了社会转型的需要C.彰显儒家学说的适用性D.加剧了国家政治的分裂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周鲁文化说明着过去,晋秦文化改造着现实,齐国文化则预言着未来”可知这一时期文化具有多样性而非一致性,故A项错误;周鲁文化代表着西周时期“礼乐”文化,晋秦先后称霸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分封制的崩溃,齐国率先改革,客观承认土地私有,这些文化都充分反映了春秋战

2、国时期的社会转型,故B项正确;儒家学说在春秋战国时期不受重视,故C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春秋战国不同地区的文化而不是国家政治分裂,故D项错误。2.(2018湖北华师大一附中押题,24)周公将从远古到殷商的礼仪进行了大规模的整理、改造和规范化,孔子也一再强调自己“梦见周公”“吾从周”。但后世普遍认为儒家思想的开创者是孔子而非周公,这主要是基于孔子()A.将血缘纽带注入到政治秩序之中B.更加注重等级规范和尊卑秩序C.将礼乐制度改造为封建统治秩序D.高扬道德自觉并关注人伦亲情答案D解析将血缘纽带注入到政治秩序之中是指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出现于西周而不是孔子所为,故A项错误;更加注重等级规范和尊

3、卑秩序也是指分封制与礼乐制度下等级秩序森严,是孔子从周的表现而不是儒家思想核心,故B项错误;将礼乐制度改造为封建统治秩序的是董仲舒的三纲五常,故C项错误;孔子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的思想,就是要求人要有高度的道德自觉,并且关注人伦亲情,故D项正确。3.(2018河南安阳二模,25)言论者名句出处老子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老子管仲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牧民孟子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孟子离娄上上表为关于古代民本思想的名句。这说明我国古代()A.民本思想植根于历史传统B.对神崇拜观念的淡化C.思想家关注民众政治权利D.通过隆君以实现重民答案A解析由材料可知先秦时期思想里面已经包含民本思想

4、,反映了民本思想有浓厚的历史渊源,故A项正确;材料中未涉及对神崇拜,故B项错误;政治权利与材料中“仓廪实则知礼节”不符,故C项错误;隆君与材料中“贵以贱为本”不符,故D项错误。4.董仲舒春秋繁露载:“春秋之义,国有大丧者,止宗庙之祭,而不止郊祭(古代帝王在郊外祭祀天地的典礼),不敢以父母之丧,废事天地之礼也。”该主张旨在()A.说明天地君权之尊贵B.强调遵从纲常伦理C.提升儒学的独尊地位D.废弃郡国并行体制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国有大丧者,止宗庙之祭,而不止郊祭(古代帝王在郊外祭祀天地的典礼),不敢以父母之丧,废事天地之礼也”可知是对皇权的神化,故A项正确;材料内容是神化皇权,没有强调遵从纲常伦

5、理,故B项错误;材料内容是神化皇权,没有提升儒学的独尊地位,故C项错误;材料内容是神化皇权,没有涉及废弃郡国并行制,故D项错误。5.西汉有人向汉武帝建议说:“太学者,贤士之所关也,教化之本原也臣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据此可知太学()A.为先秦教育史和学术史揭开新的一页B.有利于进一步推动儒学的传播与发展C.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D.以培养官僚后备力量为主要办学目的答案D解析太学以儒家五经为教科书,由五经博士负责教授太学生,教育为儒家所垄断,不利于除儒家以外的先秦诸子学说的发展,故A项错误;太学属于中央教育系统,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官僚后备力量,对推动儒学传播作用有限,故B

6、项错误;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故C项错误;太学生学完五经经考试合格后即可到政府任官,为政府培养了官僚后备力量,故D项正确。6.(2018河北石家庄二中期中,26)魏晋玄学家常用老子庄子来注释论语,宋代儒学家则以大学中庸孟子以及周易为基础去注释论语。这种变化反映出()A.宋代儒学回归和复兴孔孟学说B.儒家思想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C.儒释道三种文化逐渐实现融合D.儒家思想逐渐走向封闭和停滞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由老子庄子到大学中庸孟子得出宋代儒学的回归和复兴孔孟学说,故A项正确;从西汉汉武帝时期儒学确立为正统思想,儒学即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

7、思想,故B项错误;材料中并未出现佛教、道教的信息,故C项错误;儒家思想是根据时代的发展变化不断发展演变,并未走向封闭和停滞,故D项错误。7.(2018江苏徐州考前模拟,4)王阳明曰:“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甚于掩人之善,恶莫深于袭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耻,四者备而祸全。”这说明王阳明()A.重视道德修养B.强调格物致知C.倡导知行合一D.主张人性本恶答案A解析材料中“殃、罪、恶和辱”等体现重视道德修养,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强调探究,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知和行的关系,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关于人本性的探讨,故D项错误。8.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指出:“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

8、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此观点()A.蕴含了近代西方议会政治的理念B.体现了“西学东渐”的时代特征C.力图建构更合理的君主政治的理念D.全面否认君主专制的合理性答案C解析黄宗羲希望的是一种明君贤臣的政治模式,而不是近代西方议会政治的理念,故A项错误;黄宗羲的思想无法体现出“西学东渐”的时代特征,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可知黄宗羲把设立学校作为限制君权的一种措施,力图构建更加合理的君主政治的理念,故C项正确;黄宗羲提出对天子进行限制,并没有全面否认君主专制的合理性,只是部分否认,故D项错误。9.(2018河北冲刺模拟,28)王夫之的著作在生前身后

9、相当长时间内未曾整理出版。1840年湖南人邓显鹤主持校刻船山遗书,形成著作18种150卷。1865年由曾国荃主持重刻、曾国藩校阅的船山遗书正式出版,共56种280卷。这主要体现了()A.传统思想文化具有持久生命力B.洋务思想植根于湖湘文化C.近代士人的历史责任和使命感D.王夫之唯物思想的先进性答案C解析明清之际的王夫之距离晚清不过一百多年时间,刊印王夫之的著作不能说明传统文化具有持久生命力,故A项错误;洋务思想是受到列强入侵冲击的产物,故B项错误;曾国藩等刊印王夫之的著作,是在西方冲击下传承传统文化,体现了近代士人的历史责任和使命感,故C项正确;材料未突出王夫之的唯物思想,故D项错误。10.(

10、2018山东潍坊二模,27)1900年,瑞典人斯文赫定在新疆楼兰发掘出252年、265年、310年等魏晋纸本文书,大多为麻纸。1933年,考古学家黄文弼在新疆罗布泊汉烽隧遗址首次发现一片麻纸,同时出土者有公元前49年的木简。由此推知()A.西汉时纸已传到西域B.造纸技术最早发明于新疆C.汉代造纸业十分发达D.魏晋时新疆普遍使用麻纸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新疆罗布泊汉烽隧遗址首次发现一片麻纸”和“公元前49年”可判断西汉时期纸已传到西域,故A项正确;材料信息仅仅反映了纸的传播情况而不是造纸技术的发明地,故B项错误;据材料“同时出土者有公元前49年的木简”说明西汉是纸和木简并用的年代,造纸并不是十分发

11、达,故C项错误;材料中“新疆楼兰发掘出252年、265年、310年等魏晋纸本文书,大多为麻纸”并未说明整个新疆的纸使用情况,因此不能说明普遍使用麻纸,故D项错误。11.(2018山西晋中适应性调研,26)宋以来的民间戏曲小说,凡是才子佳人的题材,男主角必定是个读书人,多半是秀才。但才子若要抱得美人归,实现大团圆,必定得进京赶考,考个状元。这反映了宋代以来()A.文学作品推动科举制发展B.主流思想借助戏剧传播C.市井文化反映社会价值取向D.读书做官成为社会风尚答案C解析材料中“实现大团圆,必定得进京赶考,考个状元”作为故事的情节,不能反映科举制发展的情况,故A项错误;材料中“宋以来的民间戏曲小说

12、,凡是才子佳人的题材,男主角必定是个读书人,多半是秀才”无法体现主流思想,故B项错误;材料中“民间戏曲小说,凡是才子佳人的题材,男主角必定是个读书人,多半是秀才。但才子若要抱得美人归,实现大团圆,必定得进京赶考,考个状元”反映了普通市民的价值取向,故C项正确;材料中“宋以来的民间戏曲小说,凡是才子佳人的题材”不是读书做官的题材,故D项错误。12.(2018福建龙岩二模,26)宋代书画创作开始出现了文人画和通俗画的分化,士大夫和富民追逐文人画,平民喜爱通俗画。这表明宋代()A.书画市场逐渐走向成熟B.富民已经跻身于士大夫的阶层C.文人士大夫影响力巨大D.社会发展丰富了人们精神生活答案D解析市场成

13、熟含义广,而材料中“书画创作”只是一个方面,故A项错误;材料中“士大夫和富民”说明不是同一阶层,故B项错误;材料中“士大夫”对“通俗画”不感兴趣,没有表明其影响力巨大,故C项错误;材料中“出现了文人画和通俗画的分化”及不同阶层各有所爱,表明精神生活丰富,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家庭与国家高度同构是中国传统家国共同体的一个根本特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浦江郑氏家规(部分)第12条每旦,令未冠子弟朗诵“居家则孝悌,处事则仁恕,凡所以济人者皆是也”。第86条既仕,须奉公勤政,毋踏贪黩,以忝家法仍用一遵家范,违者以不孝论。第128条子孙不得

14、与人眩奇斗胜两不相下,彼以其奢,我以吾俭。摘编自尹超凡郑氏家规的伦理价值探析材料二王阳明平南赣乱之后,举乡约告谕乡民,以“和尔邻里,齐尔姻族死丧相助,患难相恤,息讼罢争”。乡约中,王阳明要求乡民做“一念而善”的善人,注重修身,内察自省,防止“一念而恶”成为“恶人”。针对民众过恶,王阳明的惩戒方法不在于“请兵灭之”,而在于使乡约之民“兴其善念”。阳明镇守南赣三年,“赣俗丕变,赣人多为良善”。摘编自王雅克等王阳明的基层社会治理思想研究材料三州县贤,则民安。贤者视民为子,不忍伤也。太守,约州县者也;司道,约府州县者也;抚按无所不约。约之使人人守法则天下治矣。臣谨条画州县所当持行者,令自抚按而下,以递

15、相约,庶几皇上之仁恩,得实究之民也。如课农桑须中心诚恳,欲开民衣食之源,使民兴起。摘编自高攀龙申严宪约责成州县疏(1)根据材料一,归纳郑氏家规对族人的伦理教化要求,分析这些要求对郑氏家族的积极影响。(8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王阳明制订和推行乡约的社会价值。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乡约所体现的王阳明的思想主张。(7分)(3)州县官吏是将家庭与国家连接为一体的枢纽与关键。根据材料三,概括明代大儒高攀龙就加强州县官员管理所提出的建议。综合上述材料,简析传统家国共同体建构的当代价值。(10分)参考答案(1)要求:孝义传家;清廉立身;节俭生活。影响:弘扬传统美德,家庭成员道德和举止规范;和谐家族关系,家族凝聚力增强。(2)社会价值:宗族互助,和谐乡里;教化百姓,移风易俗;奖善劝诫,稳定秩序。思想主张:知行合一;致良知。(3)建议:以法律约束官员,层层监督;明确官员职责,逐级考核。当代价值:传承优良家风,弘扬中华美德;构建和谐社会,培育家国情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