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酰胺类抗生素(new)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141042 上传时间:2019-04-19 格式:PPT 页数:69 大小:2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酰胺类抗生素(new)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内酰胺类抗生素(new)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内酰胺类抗生素(new)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内酰胺类抗生素(new)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内酰胺类抗生素(new)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酰胺类抗生素(new)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酰胺类抗生素(new)课件(6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三十八章 -内酰胺类抗生素,2,目的要求 1、掌握青霉素、作用机理、抗菌谱、抗药性、临床用途、不良反应等; 2、熟悉常用的半合成青霉素、头孢菌素、新型-内酰胺类药物的作用与用途。,3,抗生素: 来源:细菌、真菌、放线菌的培养液中 作用:能抑制或杀灭其他的病原微生物。,4,抗生素的发现与发展: 1929 Alexander Fleming 青霉素 1940 Florey & Chain 分离提纯青霉素G成功 19401950 从土壤中分离得到多种抗生素产生菌 1953 Nenton & Abraham 发现头孢菌素对青霉素酶稳定,5,抗生素的发现与发展: 60年代 半合成青霉素迅速发展,头

2、孢菌素萌芽 70年代头孢菌素迅速发展,半合成青霉素中推出酰脲类青霉素 80年代 头孢菌素发展第三代、新型-内酰胺类、喹诺酮类堀起,6,-内酰胺抗生素的分类: 按作用分:P371,7,2. 抗菌机理,(1)通过竞争细菌的粘肽合成酶,即青霉素 结合蛋白(penicillin binding proteins , PBPs),抑制细胞壁的粘肽合成,造成 菌细胞壁缺损,大量的水分涌进细菌体内, 使细菌肿胀、破裂、死亡。 (2)促发自溶酶活性,使细菌溶解。,8,3.作用特点 为繁殖期杀菌剂 对G+菌的作用强 对人体毒性小,9,4. 有交叉过敏反应,半合成青霉素,10,(一)产生水解酶 : -内酰胺酶 (

3、二)酶与药物牢固结合: 陷阱机制、牵制机制 (三)靶位结构改变 (四)胞壁外膜通透性改变 (五)增强药物外排 (六) 自溶酶缺少,5. 细菌产生耐药性的机制,11,第二节 青霉素类,一、天然青霉素(青霉素G、苄青霉素) 1、最早用于临床的青霉素; 2、杀菌力强、毒性低、价廉; 3、敏感菌感染的首选药;,12,共同结构:6-氨基青霉烷酸,13,(一)来源,从青霉菌的培养液中,14,(二)性质,1、易溶于水,但水溶液不稳定,室温下放置24小时降解失效现配现用;产生青霉烯酸等具有抗原性物质; 2、干燥粉剂稳定性好,两年有效。,15,(三)药动学(1),1、口服无效被酸性胃液破坏,PH=1:33秒;

4、PH=2:4.4分; PH=3:22分; PH=7:290小时。,16,(三)药动学(2),2、肌肉注射,17,(三)药动学(3),3、排泄: 肾脏排泄 肾小球滤过:10%,随尿液排出 肾小管主动分泌:90%(磺胺类竞争),18,排泄快,T1/2短,约为0.5-1小时 按半衰期给药,最少24次/天不方便 有机酸,极性大丙磺舒可抑制,19,(三)药动学(4),长效制剂:普鲁卡因青霉素混悬剂,吸收缓慢40万U,im,qd感染轻症 加大剂量给药钠盐或钾盐40或80万U一次给药,im,qid 或iv,bid。 急症、重症感染,20,(三)药动学(6),青霉素G的抗菌效能常用国际单位来表示,青霉素G的一

5、个单位分别相当于青G钾盐和钠盐的0.625和0.6ug,1mg青G钾盐和钠盐分别等于1,595和1,667 wh U,1mg普鲁卡因青霉素等于1000U。,21,(四)抗菌谱(1),1、G+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肺炎球菌、不产酶金葡菌高度敏感; 2、G+杆菌:炭疽杆菌、白喉杆菌、破伤风杆菌、产气荚膜杆菌、李斯特菌高度敏感; 3、G-球菌:脑膜炎球菌、淋球菌高度敏感,但后者耐药性多见;,22,(四)抗菌谱(2),4、G-杆菌:大多不敏感,对百日咳杆菌、流感杆菌有抑制作用; 5、螺旋体:钩端螺旋体、梅毒螺旋体、回归热螺旋体高度敏感; 6、放线菌:高度敏感;,23,(五)临床应用(1),

6、1、链球菌感染:急性咽炎、猩红热、蜂窜组织炎、败血症、心内膜炎 首选; 2、肺炎球菌感染:大叶性肺炎首选;,24,(五)临床应用(2),3、葡萄球菌感染:上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疖肿首选 4、G-菌感染:白喉杆菌、破伤风杆菌、炭疽杆菌白喉、破伤风、炭疽敏感首选+抗毒血清,25,(五)临床应用(3),5、G-球菌:脑膜炎、淋病有效首选 6、螺旋体:钩体病、梅毒、回归热首选注意赫氏反应用药后症状加重杀灭释放内毒素所致,26,(六)作用机理(1),细胞壁粘肽的合成 细胞壁自溶,27,N-乙酰胞壁酸,N-乙酰葡萄糖胺,28,肽链,转肽酶(PBPs),多糖链,多糖链(N-乙酰葡萄糖胺,N-乙酰胞壁酸),

7、29,(六)作用机理(2),机理: 1、转肽酶 粘肽合成 ,菌体膨胀、破裂、死亡; 2、细胞壁自溶酶的活性 。,30,(六)作用机理(3),引伸: 1、对生长繁殖期细菌作用强,对静止期作用弱; 2、对G+作用强,对G-作用弱 3、对人和动物毒性小,化疗指数高 4、对真菌感染无效无细胞壁。,31,(七)耐药性,1、细菌产生了大量的灭活酶如青霉素酶, 2、与G-产生的-酰胺酶发生了牢固结合停留于细胞膜外间隙不能与PBPS结合; 3、和PBPS亲和力降低,或基因突变,PBPS生成增多,招架不住; 4、细菌自溶性下降或缺少自溶酶; 5、细胞壁或外膜通透性改变,不能进入细胞膜与PBPS结合。,32,(八

8、)不良反应(1),1、过敏反应: 轻皮疹、药热、血管神经性水肿 停药消失 重过敏性休克,发生率为0.4-4/万,50%在几秒到5分钟内发生,绝大多数在20分钟内发生,,33,主要表现:胸闷、气急、紫绀、四肢冰冷、血压下降,昏迷休克病死率达1/10万以上。,34,(八)不良反应(2),预防: 询问过敏史,有者禁用; 使用前一定做皮试 A、首次; B、停药3-7天后; C、换厂家和批号;,35,注射后观察15-20min后方能离开; 现配现用,不能超过24小时, 作好抢救准备:ADR+氢可 普鲁卡因青霉素+普鲁卡因皮试;,36,(八)不良反应(3),抢救: 分秒必争,就地抢救,立即使病人头低位躺下

9、; 立即在上臂皮下注射0.1%AD 0.5ml; 迅速准备好静脉输液 如皮下注射AD未凑效,重复皮下注射或输液内加AD;,37,(八)不良反应(4),静滴氢可25-100mg ; 有呼吸困难者或呼吸窘迫者可静滴氨茶碱250-500mg; 出现血管神经性水肿、荨麻疹给抗组胺药肌注或静脉给药; 保温,注意呼吸和循环。,38,赫氏反应 用青霉素治疗梅毒或钩端螺旋体时,出现症状加剧的现象 表现:寒战、发热、咽痛、头痛、心动过速等 机理 :(1)螺旋体抗原抗体免疫反应 (2)短时间内被杀灭的大量螺旋体裂 解释放内毒素 预防:初次小剂量给药,39,(八)不良反应(5),2、局部剌激:疼痛、红肿、硬结钾盐为

10、重 3、大剂量钾盐静脉给药易致高血钾。,40,二、半合成青霉素类,(一)耐酸青霉素类 (二)耐酶青霉素类 (三)广谱抗生素 (四)抗绿脓杆菌广谱青霉素 (五)治疗G-感染的青霉素,41,(一)耐酸青霉素类苯氧青霉素,青霉素V:片剂或糖浆剂 1、耐酸,口服有效; 2、不耐酶; 3、抗菌活性不如青霉素G; 4、不适用于严重感染。,42,2. 耐酶青霉素类 异唑类青霉素 双氯西林(dicloxacillin) 苯唑西林(oxacillin) 氯唑西林 (cloxacillin ) 氟氯西林(flucloxacillin) 特点: 耐酸耐酶 抗菌作用弱于青霉素G 双氯西林、氟氯西林作用最强, 主要用于

11、耐青霉素G的金葡菌感染,43,(二)耐酶青霉素类,5、需长期用药的慢性感染; 6、严重的金葡菌感染;注射。,44,(三)广谱抗生素(1),氨苄西林:安必仙胶囊 阿莫西林:羟氨苄西林(阿莫仙胶囊) 特点: 1、谱广,G+、G-均有效; 2、耐酸,口服有效,但不耐酶; 3、抗菌活性不如青G; 4、几乎对所有的肠杆菌耐药,合用-内酰胺酶抑制剂,疗效增加。,45,(四)抗绿脓杆菌广谱青霉素(1),1、羧苄西林: (1)广谱、G+、G-及对绿脓杆菌和变形杆菌作用强(第一个)。 (2)口服吸收差,需注射。 (3)单用易产生耐药性; (4)主要用于绿脓杆菌和大肠杆菌引起的感染(与庆大霉素合用疗效增加),46

12、,(四)抗绿脓杆菌广谱青霉素(2),2、替卡西林 (1)抗绿脓杆菌较羧苄强2-4倍; (2)口服不吸收; (3)分布广,胆汗浓度高; (4)主要用于绿脓杆菌引起的严重感染。,47,(四)抗绿脓杆菌广谱青霉素(3),3、哌拉西林 (1)抗菌活性强(包括各种厌氧菌有效)。 (2)与氨基甙类合用疗效增加; (3)iv or im; (4)主要用于绿脓杆菌等严重感染。,48,呋苄西林 美洛西林 哌拉西林,49,半成品优点,1、除4类外,一般口服有效,使用方便; 2、耐药金葡菌感染有并效(第2类) 3、G-菌感染有(第3类); 4、对绿脓杆菌感染有效(第4类)。,50,半成品缺点,1、对G+不如青G;

13、2、价格较贵; 3、与青G之间有交叉过敏反应。,51,第三节 头孢菌素类 (先锋霉素类),52,广谱半合成抗生素 其母核为7-氨基头孢烷酸(7-ACA) 与青霉素相比它有如下特点: 1、抗菌谱广,作用强 2、对-内酰胺酶稳定 3、过敏反应发生率低,53,常用头孢菌素的分类,第一代:头孢噻吩 cefalothin 头孢唑啉 cefazolin 头孢氨苄 cefalexin 头孢拉定 cefradin 等 第二代:头孢呋辛 cefuroxime 头孢孟多 cefamandole 头孢克洛 cefaclor 头孢丙烯 cefprozil 等 第三代:头孢噻肟 cefotaxime 头孢曲松 ceft

14、riaxone 头孢他定 ceftazidime 头孢哌酮 cefoperazone 第四代:头孢匹罗 cefpirome 头孢 吡肟 cefepime 头孢利定 cefolidin 头孢噻利 cefoselis,54,55,二、共同特点,1、谱广 2、强 3、耐酶 4、过敏反应少,56,(二)抗菌作用 抗菌谱: 1. 第一代和第二代对G+菌作用较强, 对G-菌含铜绿假单胞菌及厌氧菌作用弱或无效。 2. 第三代和第四代对G-菌作用较强, 对G+菌作用弱, 铜绿假单胞菌及厌氧菌有较强作用。 (三)耐药性: 一代比一代稳定。,57,四、临床应用,第一代:抗药金葡菌感染、轻中呼吸道感染和尿路感染。

15、第二代:肺炎、胆道、尿路、菌血症(G+、G-菌感染)。 第三代:尿路感染、危及生命的严重感染(肺炎、脑膜炎、败血症绿脓杆菌感染)。 第四代:严重肺炎、菌血症、败血症等。,58,五、不良反应,1、过敏反应较青霉素类为少(1/4) 2、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对肾有毒性, 3、第三代注意二重感染,出血。,59,各代头孢菌素的特点小结,药名 抗菌谱 酶稳定性 用途 肾毒性 G+ G- 第一代 强 弱 青霉素酶稳定 耐青霉素酶 铜绿假单胞菌 -内酰胺酶差 金葡菌感染 及厌氧菌无效 第二代 强 稍强 -内酰胺酶 产酶耐药G- 铜绿假单胞菌 稳定 杆菌感染; 降低 无效,部分对 敏感G+菌 感染 厌氧菌有效 第三代 弱 强 高度稳定 重症耐药G- 基本无毒 铜绿假单胞菌 杆菌感染 及厌氧菌有效 第四代 弱 更强 更稳定 同上 无毒,大,60,第四节 非典型-内酰胺类 抗生素,61,一、头霉素类,有A、B、C三型,C型最强,目前广泛应用者为头孢西丁 1、抗菌谱广,对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