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第三讲.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140251 上传时间:2019-04-19 格式:PPT 页数:109 大小:2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宏观经济学第三讲.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09页
宏观经济学第三讲.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09页
宏观经济学第三讲.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09页
宏观经济学第三讲.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09页
宏观经济学第三讲.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0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宏观经济学第三讲.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经济学第三讲.课件(10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以下三章通用随后介绍的前提假设 第三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 第四章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ISLM 模型 第五章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约翰梅纳德凯恩斯(1883年-1946年), 西方经济学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凯恩斯1936年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认为资本主义不可能达到“充分就业”是因为社会的“有效需求”不足造成的。,第一,突破了传统的就业均衡理论,建立了以存在失业为特点的均衡理论。反对通过价格调节实现资源充分利用的传统新古典观点。 第二,把国民收入作为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中心问题。 第三,用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来分析国民收入的决定

2、。认为有效需求决定总产量。 第四,建立了以总需求为核心的宏观经济学体系。 第五,批判了“萨伊法则”,反对放任自流的经济政策,明确提出国家直接干预经济的主张。,有四个层次含义: 1、假定经济中存在着生产能力的闲置。 生产能力闲置的两层含义: (1)劳动力资源没有充分利用存在着失业。 (2)厂房机器等资本品没有充分利用存在着开工率不足。,三章通用前提假设,2、假定价格水平固定不变,如果价格机制能起自动调节作用,在供过于求的情况下,产品价格会下跌,价格下跌的结果是需求增加,供给减少,价格机制的作用使得供求趋于相等,如果供求相等,为什么会存在持续10年的大萧条,出现大量生产过剩、严重失业的社会现象?,

3、在这种情况下,凯恩斯进行了一种逆反思维也许价格机制不能起自动调节作用。价格机制是一种僵化的、不易变动的经济机制,存在价格刚性。 刚性一词的含义是僵化的、不易变动的。,价格刚性两个体现,(1) 在劳动力市场即便存在失业,工资也不会降低,工资有拒绝下跌刚性。 (2) 在产品市场,即便存在生产过剩,物价也不会降低,物价有拒绝下跌刚性 。,由此可见,在凯恩斯的分析中,把强有力的调节机制价格机制的作用排除在外,没有价格机制什么事。 问题是在没有价格机制的情况下,在市场中用什么调节供求,使之趋于相等呢?,3、在即定的价格水平上,总供给是无限的。 总供给曲线平行于横轴,在总产量曲线上的点都有实现均衡的可能。

4、 经济含义是: 由于存在着资源闲置,在固定的价格水平下,要什么有什么。,总供求的几何图形,AS,P0,0,Y,AD,Y*,P,4、由于总供给无限,所以均衡的国民收入由总需求单方面决定称为总需求分析。 由于在总产量曲线上的点都有实现均衡的可能,所以最终均衡的实现由总需求水平的大小决定,总需求多大,国民收入就多大,并且在这个水平上稳定下来不再变动,抽象掉了总供给方的因素。,通用前提假定的情况,只有在经济大萧条时才能够出现,所以凯恩斯经济学有时被称为萧条经济学。 通用前提假定具有重要作用,在以后三章的分析中都适用。,第三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称为均衡产出。

5、国民收入核算: 实际产出计划支出(实际需求) 非计划存货投资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计划支出计划产出(非计划存货投资0),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3.1 从国民收入核算到宏观经济理论 一、从核算的角度看(事后分析的角度看) AE(总支出) Y 核算恒等式 经济含义:任何时候的总支出都能购买到所需要的产量。,根据定义: Y收入=Y支出 即:C+S=Y=C+I 所以有 S=I (实际发生的投资始终等于储蓄) 只要遵循这些定义,(事后)储蓄和(事后)投资一定相等,而不管经济是否处于充分就业,是否处于通货膨胀,是否处于均衡状态。(核算时) 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们意愿的或者说事前计划的储蓄总会等于企

6、业想要有的或者说事前计划的投资。(分析宏观经济均衡时),支出决定收入,450,Y(收入),E(支出),0,总支出,总收入,E,YAD,收入支出,Y*,AE(总支出),支出 收入,两部门的均衡条件(事前分析): AD = AS AD =C + I AS = Y = Yd = C + S 得: I= S(计划投资计划储蓄) 经济要达到均衡,计划投资必须等于计划储蓄。I= S是均衡的条件。,一、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1、消费函数 在宏观经济学中,价格水平不变,所以消费数量只是收入水平的函数,这里收入是指Yd(税后的收入)的函数,不是Y(Y是税前的收入)的函数。 消费函数:c=c(y),消费函数: C

7、= +Yd (1)自发消费:当个人可支配收入为0的 时候存在的消费。即:Yd = 0 时 C = ,(2)引致消费Yd(由于收入的增加导致的消费的增加) :边际消费倾向MPC (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边际消费倾向:收入每增加一个单位导致的消费的增加量。= MPC = C / Yd 平均消费倾向: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率。APC= C/Yd Yd = ( C / Yd )Yd 是Yd的变动所导致的C的变动量, Yd是 引致消费。,消费曲线,如果消费函数是 线性的,可表达 为图中的一条直线:,Y,C,C,45,A,D,E,F,1.消费曲线 边际

8、消费倾向递减 平均消费倾向递减 边际消费倾向MPC 平均消费倾向APC,2、储蓄函数,储蓄函数从Yd = C + S 派生出来。 S = Yd C =Yd-(+Yd ) =-+(1-)Yd 边际储蓄倾向:收入每增加一个单位导致的储蓄的增加量。 MPS = S/Yd 平均储蓄倾向:任一收入水平上储蓄在收入中的比率。 APS=S/Yd,2.储蓄曲线 边际储蓄倾向递增 平均储蓄倾向递增 平均储蓄倾向APS边际储蓄倾向MPS,消费曲线和储蓄曲线,C、S,S=-+(1-)Yd,A,y0,C= +Yd,几点结论: 在A点,消费支出收入 储蓄0 在A点左方,消费收入 储蓄0 在A点右方,消费收入 储蓄0 M

9、PCAPC APSMPS APC+APS=1 MPC+MPS=1,二、决定均衡国民收入的方法之一,总需求总供给法(AD AS法) (消费函数决定国民收入),1、模型,Y = AD (表明均衡收入由总需求决定) AD =C + I C = +Yd (Y =Yd ) 得: Y = + I1- ,均衡的国民收入必在450线上,450,Y(AS),AD,Y=AD,0,总需求,总供给,E,YAD,YAD,Y*,Y* 以左、以右点的经济含义,450,Y,Y=AD,0,总需求,总供给,E,Y*,C + I0,AD = C + I0,inv 0,Y1,inv 0,总需求,总供给,Y2,2、几何图形 均衡的国民

10、收入在哪里,450,消费加投资曲线和45线相交决定收入 Y= Yd,AD = C + I0,I0,C,C=+Yd,I= I0,C + I0,AD=+Yd+I0,E,3、均衡点的移动,均衡点的移动(外生变量变动对均衡点的影响)比较静态均衡分析 (1)Y*与能够实现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Yf之间的距离。,(1)紧缩(萧条)缺口 Y*是稳定性均衡,如何使Y*上升到Yf?,450,Y,AD,Y=AD,0,E,Yf,紧缩缺口,Y*,(2)通胀缺口 Y*是稳定性均衡,如何使Y*下降到Yf?,450,Y,AD,Y=AD,0,E,Yf,通胀缺口,Y*,潜在的与实际的国内生产总值,当一国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时的国内生

11、产总值,称为潜在的GDP; 一国资源实际利用条件下的GDP,是该国实际的GDP; 潜在的GDP-实际的GDP=GDP缺口 潜在的GDP-实际的GDP0,称为萧条缺口 潜在的GDP-实际的GDP0,称为通胀缺口,(2) I计的变化,I计上升: AD曲线的截距变大 AD曲线向上平移 Y*上升到Yf,(3) C 的变化,C=+Yd A. 增加导致 AD 曲线向上平移 Y*上升到Yf 经济含义: 没有收入的时候,多向父母要钱,多借钱,结果是增加了国民收入。,B. 增加导致 AD曲线变得更加陡峭曲线 Y*上升到Yf 经济含义: 有了收入的时候,要能挣会花,增加边际消费倾向,结果是增加了国民收入。,A c

12、hange in the slope of AD,450,Y,AD,Y=AD,0,E,Yf,Y*, + I0,无论增加,还是增加, 结果都是增加C Y*上升到Yf 、I:导致AD曲线平移 导致:AD曲线转动,三、决定均衡国民收入的方法之二,投资-储蓄法(I-S法) (储蓄函数决定国民收入),1、模型,Y = AD (表明均衡收入由总需求决定) I = S = Yd -C S = Yd -(+Yd) S = -+(1- )Yd 得到: Y*=(+I)/(1),2、几何图形 (1)S曲线、 I 曲线的图形,450,Y,S、I,I0,- ,S = -+(1- )Yd,I= I0,0,Y* 储蓄曲线和

13、投资曲线相交决定收入,均衡的国民收入在哪里?,均衡的国民收入必在S曲线和I 曲线的交点上。,(2)为什么Y*是稳定性均衡?,在Y*以左,存在I计S( I ) inv 0 存在脱销 厂商增加投资导致投资水平上升,引起实际总产量增加, 即:C + I Y,在Y*以右,存在S I计( I ) inv 0 存在积压 厂商减少投资导致投资水平下降,引起实际总产量减少, 即:C + I Y,(2)为什么Y*是稳定性均衡?,在Y*上,存在I计 S( I ) inv = 0 既不存在脱销,也不存在积压。 厂商维持投资水平不变,实际总产量不变, 即:C + I不变 Y不变 Y不变的境界,即是均衡的境界。,(2)

14、为什么Y*是稳定性均衡?,3、各参数变化的影响,均衡点的移动(外生变量变动对均衡点的影响)分析Y*与能够实现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Yf之间的距离。 Y*是稳定性均衡,如何使Y*上升到Yf? Y* = ( + I)/ ( 1 ),3、各参数变化的影响 (1)I0的变化,I0上升: I0 曲线向上平移 Y*上升,I0 的变化,450,Y,S、I,I0,-Co,S=-+(1-)Yd,0,Y*,I1,Yf,(2)S 的变化,S = - +(1- )Yd A. S曲线向右平移 Y*上升,A shift of the Saving function,450,Y,S、I,- ,S=-+(1-)Yd,0,Y1*,

15、I0,Y2*,-C1,B. 增加,(1- )减少 S曲线变得更加平坦 Y*上升 经济含义: 有了收入的时候,要能挣会花,降低边际储蓄倾向,结果是增加了国民收入。,A change in the slope of the Saving function,450,Y,S、I,- ,S=-+(1- )Yd,0,Y1*,I0,Y2*,四、节俭的悖论,1、在微观经济学中:S 个人财富 节俭是美德。 2、在宏观经济学中:C (S ) Y*上升到Yf。消费致富论(越花钱、越有钱)、节俭的悖论。,3、凯恩斯反对新古典经济学关于节俭是美德的观点,断言节约造成失业。他说:“节约的目的是使工人解除工作。不论什么时候,你节约了5先令,你就要使一个人失去一天的工作。假定我们竟处于这样的极端情况,把自己的收入全部储蓄了起来,那就没有一个人再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