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与法治建设(第一讲)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138049 上传时间:2019-04-19 格式:PPT 页数:86 大小:2.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和谐社会与法治建设(第一讲)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和谐社会与法治建设(第一讲)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和谐社会与法治建设(第一讲)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和谐社会与法治建设(第一讲)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和谐社会与法治建设(第一讲)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和谐社会与法治建设(第一讲)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和谐社会与法治建设(第一讲)课件(8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和谐社会与法治建设,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 李容芳,1.法的涵义,法是由立法权的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的,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一)法、法律、法规的涵义,一、法治的基本概念,2.法律的涵义,法律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狭义的法律是全国人大及常委会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广义的法律与法的涵义相同,包括狭义的法律和法规。,3.法规的涵义,国务院依据宪法的授权制定的行政法规。 地方人大依据宪法的规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4.法、法律、法规的关系,用图表示如下:,法=广义法律,狭义法律+法规,5.各种法的效力,法的名称,效力,件数,效力范围,宪法,最高,1,全国,法律(狭义),其

2、次,390,全国,法规,再次,800,国务院行政法规全国有效,8000,地方法规在地方有效,6.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行政解释的涵义,(1)立法解释:是指全国人大及常委会,对所制定的法律所做的解释,与所制定法律效力相同。,(2)司法解释:是指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对法律在适用中所做的解释。与对应法律具有同等效力。,(3)行政解释:是指国务院对行政法律如何适用所做的解释,与对应法律具有同等效力。,“以法律为准绳”要准确到法律、法规以及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行政解释的条和款。,探讨和交流的主要问题,1、和谐社会这样的思想和理念在历史上是如何发展的?当代中国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何现实背景? 2、为什

3、么建设和谐社会内在的需要加强法治建设?和谐社会与法治究竟具有何种内在关系? 3、究竟需要从哪些方面入手,来加强法治建设,进而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一、和谐社会理念的历史渊源和现实背景,1、和谐思想和治国理政理念的历史渊源,和谐的含义:和平、有序、合理、理性、协调、满意、稳定之义。 运用到政治和社会领域,就是治国理政的理念和价值追求。,作为思想早已见诸历史典籍,作为治国理政的理念也存在于历史中。,1)中国传统思想中的和谐思想与治国理政理念,中国古代思想家和典籍中“和”、“和谐”的思想非常丰富。,孔子,“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孟子,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为

4、邦本,本固邦宁,天人合一,墨子,兼相爱,交相利,老子,道法自然,陶渊明,康有为,天下为公,和谐是理想社会的一个价值标准和必备内涵。,“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2) 西方的和谐思想。,和谐是哲学的根本范畴。,毕达哥拉斯,针对社会政治的混乱和无序,苏格拉底提出建立一个公民守法、公民团结和依靠智慧治理的和谐城邦。,苏格拉底,各安其位,各守其职的理想国:善即公正的秩序,

5、亚里士多德,正义秩序:混合政体的优良城邦,法国学者巴斯夏著,“一切正当利益都是和谐的!”,理性、正义秩序,3)空想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构想,欧文在美洲的社会主义试验(“新和谐村”)即被称为和谐社会试验。,4)马克思恩格斯的和谐社会理论,自由人的联合体;生产力的高度发展;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适应,2、中国共产党和谐社会治国理政理念提出的过程,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思想,集人类和谐思想之大成,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境界。,除了GDP翻两番外,十六大提出了六大目标:,经济更加发展、 民主更加健全、 科教更加进步、 文化更加繁荣、 社会更加和谐、 人民生活更加殷实。,“构建社会

6、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我们提高执政党五种执政能力之一。,2005年2月19号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四大建设”之一。,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和谐社会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决定,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和谐社会的界定: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定有序、诚信友爱、人与自然和谐。,指三方面关系的和谐:人与国家关系(干群关系)、人与社会关系(医患关系、劳资关系、贫富关系、邻里关系、单位关系、校园关系、夫妻关系等)、人与自然关系和谐。,这三方面和谐的关键是三者利益关系和谐。 社会不和谐实质主要是三者利益关系失

7、衡。,和谐社会建设的实质是协调利益关系,使各部分主体之间失衡的利益关系得以均衡。,2007年十七大就和谐社会建设的目标和措施进行具体的政策部署。,着眼于协调利益关系,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加强政府公共服务职能; 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体系; 加强宪法法律的实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进行了四个方面的部署:,3、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背景,建设和谐社会的治国理政理念,不仅仅为了理论创新,而是有深刻的现实背景。,处于现代化进程中的当代中国总体上是和谐的,但不和谐因素在增多,发展的不平衡性问题日益突出。,(1)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社会分配不公日益突出,并呈现固定化和代际传递趋势。,(2)群众上访、群体

8、性事件日益增加。在群体性事件中群众往往以非理性方式表达怨愤。,2009年湖北石首事件,2004年10月18日,搬运工余继奎不小心撞了市民曾某引起的“万州事件”,2005年6月26日,在安徽池州城区因一起交通事故引发的 “池州事件”,2008年6月25日,贵州“瓮安事件”,28岁的英语老师戴海静,2006年8月浙江“瑞安事件”,2007年1月17日,四川大竹女工不明死亡引发的“大竹事件”,2008年9月底吉首因非法集资引发的冲突,(4)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实信用与人民群众的要求尚有不小的距离。,(3)生态恶化与环境危机。我国的污染已经呈现出“复合型、压缩型”的特点。,(5)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经

9、验的启发。自由竞争时期的资本主义两极分化,社会矛盾尖锐。积极政府时期,通过福利国家政策,来消除两极分化,缓和社会矛盾,获得了长期稳定的发展局面。,奥巴马力推全民医保,合理的收入差距是必要的,但不能过分拉大。,中国发展中的种种不和谐问题的关键是利益失衡问题,是部分群众收入过低,难以分享发展成果的问题。,邓小平有大量的反对两极分化的讲话和论述,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1985年P139):如果导致两极分化,改革就算失败了。 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才能团结起来(1985年P110 111):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 争取整个中华民族的大团结 (1986 年P161162

10、):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国民收入分配要使所有的人都得益 善于利用时机解决发展问题(1990 年P364):共同致富,我们从改革一开始就讲,将来总有一天要成为中心课题。,二、和谐社会与法治的内在关系,和谐社会,法 治,利益关系,权利关系,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过程平等,结果平等,公权力受到法律的有效约束的政治结构、政治形态、政治过程。,法治的基本含义,公权力来源于法律的明确授予,公权力机关依据法律行使权力,依法承担行使或不行使权力的法律后果,亚里士多德经典定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法治的民主政治基础,法治的权力制约机制,法治的人权保障主旨,民主分为

11、精英民主、协商民主和大众民主。主要解决权力授受机制和负责机制。是国家机器和法律运行动力源泉,是确保民众参与及其主体地位,是保持正常的干群关系的根本。,法治独特的利益调整机制,使之成为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渠道。,确保权力不致失控。公权力一旦失控,就会变得恣意、狂妄、无知、无能、无序,不仅仅是权力腐败的问题,而是社会秩序将瓦解,社会走向溃败。,法治的目的是尊重、保障和实现人权。 和谐社会建设中部分群体的民生问题,其实就是人权问题。法治的人权主旨,与和谐社会建设的民生主题高度契合。,1、 法治的民主基础提供了公平的参与机制、利益表达渠道,以调整失衡的利益关系。 2、法治的权力制约机制为实现干群关系的和

12、谐提供制度安排。 3、法治的人权主旨与和谐社会建设中部分社会成员的民生问题密切相关。 4、法治提供利益纠纷公平的裁决机制。通过司法来化解纠纷,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由之路。,法治与和谐社会的内在关系,三、加强法治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几个主要问题,国家要扎实做好社会保障工作、公共财政工作,切实维护弱势群体的权益。 国家机关要认真履行职责,严格执法、公正司法,杜绝不作为、乱作为现象,努力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总的精神,1、加强社会保障和公共财政立法和执法,确保分配结果正义,来协调利益关系。,国外也有财富分配不公问题。国外的经验和思路是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罗尔斯在正义论中指出,因社会

13、成员的机会、智慧、勤奋是不同的,即使是公平竞争,结果也会出现不平等。一定程度的结果不正义是可以接受的,但差距过大却是有危害的。因而,在保障起点正义、过程正义的同时,也要保障结果正义。,罗尔斯的正义论阐明了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正义论根据。西方国家均建立了保障结果正义的社会保障制度。,当代中国建设和谐社会,维护公平正义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立法成为保障结果正义的关键。 当前我国有了社会保险金征收管理法,但缺乏社保金监管法、使用法和统一的社会保障立法。 此外,社保金的跨省转移、全额支取等问题需要解决。,社保金是唐僧肉吗?,我国的财政支出具有公共性,但还不充分。吃饭财政的现状制约

14、公共财政的发展。,关于公共财政立法和执法,公共财政是指财政不仅用于支付公职人员的工资福利和机关的办公费用,而且要用于每个社会公民都能享受的公共品支出,如教育、医疗、文化、体育、道路、社会保障等。,加快公共财政执法和监督很有必要:土地基金如何监管、财政转移支付的条件标准程序和监督、财政支出的监管(如何制约“三公”消费)、财政如何充实社保资金,等等。,严格审核公共工程的支出。虽然我国公共工程的支出很少走人大程序,但对公共工程预算和支出要严格审核把关。 严格审核和缩减“三公消费”,充实社保资金,对于建设和谐社会很有意义。 “三公”消费的规模。社保资金的缺口很大。目前总量才1万亿。缩减“三公”消费,充

15、实社保资金。 严查 “小金库”使用中存在的各种问题。,2、严格行政执法,杜绝执法不作为、趋利性执法和选择性执法,禁止行政产业化。,2005年2月胡锦涛说:“政府职能主要应是维护社会公正。”,年月,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首次对“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原则进行了修正。,当前影响公平执法主要是执法不作为、趋利性执法和选择性执法。 执法不作为是指具有法定职权的行政机关不履行法定职责,致使公共利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遭受损害的违法行为。就是法律失踪现象。,政府是社会正义的维护者和实现者,行政执法首先必须要严格、公平。,以执法权作为地方保护主义工具; 一些地方搞执法产业; 成立

16、自收自支的执法单位(一些地方城管之所以饱受非议,这是原因之一); 一些地方财政预留执法经费,通过执法收入来补足; 一些财政按比例返还执法机关罚没金额; 执法机关以执法权作为单位创收的工具,焦点访谈多次报道相关事件; 执法机关以罚没数额作为对执法人员的考评依据,甚至末位淘汰依据; 执法人员以执法权作为谋取个人私利的工具。,趋利性执法,将执法权作为谋取地方、单位、个人利益的工具。主要表现:,石宗源评瓮安事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这次事件表面的、直接的导火索是李树芬的死因。 但背后深层次原因是瓮安县在矿产资源开发、移民安置、建筑拆迁等工作中,侵犯群众利益的事屡有发生,而在处置这些矛盾纠纷和群体事件过程中,一些干部作风粗暴、工作方法简单,甚至随意动用警力。他们工作不作为、不到位,一出事,就把公安推上第一线,群众意见很大,不但导致干群关系紧张,而且促使警民关系紧张。,对违法官员以免代纪、以纪代刑、以职代刑; 对穷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