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复习幻灯片(共53张ppt)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137204 上传时间:2019-04-19 格式:PPTX 页数:53 大小:1.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复习幻灯片(共53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复习幻灯片(共53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复习幻灯片(共53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复习幻灯片(共53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复习幻灯片(共53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复习幻灯片(共53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复习幻灯片(共53张ppt)(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三单元秦汉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单元导读,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并得到初步巩固。秦汉王朝经济发达,是当时世界上的强国。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并加强思想控制。修筑长城,防止匈奴入侵。汉朝通过休养生息、解决王国问题、独尊儒术和北破匈奴,到汉武帝时出现了“大一统”局面。张骞通西域和西域都护府的设立,密切了内地与西域各族联系。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这一时期,科技领先,文化繁荣,尤其是造纸术等先进的科学技术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战国

2、以来的连年战争,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各诸侯国的人民希望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 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超过东方六国,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 秦王嬴政即位后,为灭六国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秦王招募人才,委以重任。,第9课 秦 统 一 中 国,1.秦灭六国的条件有哪些?,2.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统一 六国,建立秦朝,定都_。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王赢政,秦朝,咸阳,第9课 秦 统 一 中 国,3.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哪些?,答:建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

3、、军事和监察;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把小篆作为全国的规范文字;以圆形方孔铜钱为全国统一货币;并对尺寸、升斗、斤两作出整齐划一的规定。),“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p48页),派大将蒙恬大举反击匈奴,还修筑长城予以抵抗。,秦始皇还派兵统一了南越各部,修筑灵渠,开发南疆。,第9课 秦 统 一 中 国,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并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4. 秦长城西起 、东到 _,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独创性的象征。,临洮,辽东,第9课 秦 统 一 中 国,5.秦朝疆域东到东海, 西到_, 北至_, 南达南海,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陇西,长城一带,第9课 秦 统 一 中

4、国,6.秦朝在我国历史上起了什么重要作用?,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其专制集权统治制度,在我国沿袭了两千多年,影响十分深远。,修筑了著名的万里长城和灵渠等古代工程,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对我国以后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维护国家统一,有极为重要的影响。,第9课 秦 统 一 中 国,7.(1)说一说秦始皇的历史作用?,电视剧中的秦始皇是艺术形象,带有“戏说” 甚至虚构的成分。历史上的秦始皇是历史的真实,两者差别很大。,(2)在你原先的印象中,秦始皇是一个怎样的人?,(3)你在影视剧中了解的秦始皇与历史上的秦始皇有没有

5、差别?,作用:灭六国统一了中国;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秦朝成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他是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他广建宫殿陵墓,制定残酷的刑法;焚书坑儒。,第9课 秦 统 一 中 国,1.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 是什么?,答: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 徭役繁重; 赋税沉重; 刑法残酷; 秦二世的统治更加残暴。,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2._年 _ 领导了_,秦末农民起义爆发了。在_称王、政权名称_。 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公元前209,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张楚,陈县,3.公元前207年在_中,项

6、羽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为灭亡秦朝奠定了基础。随后,_率兵进逼咸阳,秦朝灭亡。,巨鹿之战,刘邦,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4.公元前202年_经四年楚汉战争,打败项羽建立汉朝,定都_,是为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刘邦,长安,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项羽刚愎自用,一味依赖武力;刘邦注重收揽民心,善用人才。,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5.楚汉之争中项羽失败,刘邦取胜的原因是什么?,项羽和刘邦领导的战争从反抗封建统治的单纯的农民起义发展到为争夺封建统治权而进行的战争的过程。,6.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公元前202年,刘邦(汉高祖),长安,(历史上称

7、西汉),1、时间:,建立者:,都城:,一、西汉的建立,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2、汉初经济萧条,国家贫困的荒凉景象是怎样造成的?,秦的暴政、 长期战乱造成的。,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3、面对经济萧条,国家贫困的形势,刘邦采取了_的政策。,吸取秦亡的教训。 让士兵还乡务农。 将奴婢释放为平民。 鼓励人民致力农业生产。 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及兵役。,休养生息,二、休养生息政策,措施(休养生息政策的具体内容):,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关心农桑。 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三十税一。 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严刑苛法。 提倡勤俭治国。,4、文帝

8、景帝的统治的措施?,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三、文景之治,5.汉文帝、景帝时期推行轻徭薄赋、发展农业的政策,出现了_的太平盛世景象。,“文景之治”,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课后活动,汉文帝时,大臣贾谊上书建议“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大臣晁错提出“务民于农桑,博赋敛”。文帝采纳了他们的建议,提倡以农为本。,重农抑商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指导思想,其主张是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西汉初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汉初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对新兴地主阶级政权的巩固起到了积极作用。,活动与探究,想一想,为什么要实行以农为本的政策?,课后活动,(1)

9、汉初统治者亲身经历了秦朝灭亡的过程。(2)社会经济凋敝也迫使其不能不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重要原因。 (3)封建国家暂时放松对农民的剥削,减轻农民的徭役负担,通过减轻刑罚安定民心,将封建剥削降到农民可以接受的程度。 (4)“休养生息”政策符合西汉的社会现状,对社会的安定和发展,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活动与探究,议一议,与秦朝的统治政策相比,汉初实行的休养生息政策对社会的安定和发展有怎样的好处?,中央加强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方面进行统一的领导,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这就是“大一统”。,什么叫大一统?,小知识:,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1、刘彻登基大汉帝国宝座,雄心勃勃,准备一展雄

10、才大略。他面临的又是一种_的局面。,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一、“推恩令”的实施,诸侯国势力强大,严重威胁到中央,政治:,经济:,思想:,1.颁布“推恩令” 削弱诸侯国势力 2.设立刺史制度 3.确立察举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了中央集权, 维护了国家统一,实现政治上的大一统。,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把盐铁铸币权收回中央,统一铸五铢钱。 平抑物价,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2、 汉 武 帝 的 大 一 统 措 施,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4._向汉武帝建议: “_” 把_作为封建正统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学说,3.汉武帝采纳_的“推恩”建议。,第12课 汉武帝巩固

11、大一统王朝,主父偃,董仲舒,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5、汉武帝大一统的意义?,(1)材料反映出西汉初期中央面临什么问题? (2)汉武帝采取什么措施解决这一问题?,课 后 活 动:,材料分析:西汉初年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诸侯国势力强大, 严重威胁到中央,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国的势力,2.请根据以下两幅图说说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儒家的不同态度。汉代讲经图中的“经”主要是什么内容?,秦始皇采用法家思想,对其他思想文化进行极其粗暴野蛮的破坏。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儒学为正统。,课 后 活 动:,汉代讲经图,“经”主要是诗

12、书 礼易春秋(五经),1、西汉后期,朝政越来越腐败。公元_年,外戚_夺取政权,建立_朝,西汉灭亡。,第13课 东 汉 的 兴 亡,9,王莽,“新”,一、光武中兴,2.公元_年,_建立东汉,定都_,刘秀就是汉光武帝,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_。,“光武中兴”,第13课 东 汉 的 兴 亡,25,刘秀,洛阳,3、汉光武帝刘秀的统治措施,第13课 东汉的兴亡,(1)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法;,(3)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2)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皇权衰弱、朝政混乱、东汉的衰败,第13课 东汉的兴亡

13、,4、表现:,(1)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把持朝政。 (2)政治腐朽不堪,社会混乱,人民遭殃。,二、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材 料 研 读:,汉顺帝末年,京都流传一首童谣: “直如弦,死道边; 曲如钩,反封候。”,这首童谣反映了当时什么样的政治状况?,这是一首汉末童谣,大意是说,性格如弓弦般正直的人,最后不免沦落天涯,曝尸路旁;而不正直的谄佞奸徒,趋炎附势,阿世盗名,反倒封侯拜相,极尽荣华。,反映当时的政治统治腐朽不堪,正直的官员受到排挤陷害,社会混乱,人民遭殃。(外戚宦官交替专权),5、黄巾起义爆发的原因:,第13课 东汉的兴亡,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东汉后期的朝政越来越腐败,时局动荡不安,大批贫民流离失

14、所,自然灾害频繁。,三、黄巾起义,6、黄巾起义爆发:,第13课 东汉的兴亡,时 间:,领导人:,184年,创立组织:,张角,太平道,7. 历代封建王朝简表(部分),刘秀 汉光武帝,刘邦 汉高祖,秦王赢政 秦始皇,公元前202年,公元前221年,25年,咸阳,长安,洛阳,第13课 东汉的兴亡,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今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1、西域的含义:,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一、张骞通西域,2.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 _两次出使西域,开通了_。,张骞,丝绸之路,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3.丝绸之路是指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_出发经 _、_, 运往_,再转运

15、到_, 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 道,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 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西亚,欧洲,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4、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_之时。从中国_港口出发,经_南下,绕过_,穿过_海峡,通往_沿岸,最远抵达_和斯里兰卡,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主线。 与此同时,还有一条由中国向东到达_和_的东海航线,它在海上丝绸之路中占次要的地位。,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汉武帝,东南沿海,中南半岛,马来半岛,马六甲,孟加拉湾,印度半岛南端,朝鲜半岛,日本列岛,5._,西汉 政府在西域设置_,总管西域事务,标志着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公元前60年,西域都护,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6.公元73年东汉明帝派_出使西域,班超经营西域30年,使西域各国重新与汉朝建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