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与考古中的夏文化》ppt幻灯片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135942 上传时间:2019-04-19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1.9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献与考古中的夏文化》ppt幻灯片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文献与考古中的夏文化》ppt幻灯片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文献与考古中的夏文化》ppt幻灯片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文献与考古中的夏文化》ppt幻灯片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文献与考古中的夏文化》ppt幻灯片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献与考古中的夏文化》ppt幻灯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献与考古中的夏文化》ppt幻灯片(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课 文献与考古中的夏文化,天下为家,天下为公,第2课文献与考古中的夏文化 (1)从“公天下”到“家天下” (2)二里头文化与夏史探究:二里头遗址,原始社会发展的状况;,1、新石器前期:姜寨遗址(母系氏族社会) 2、新石器后期:满天星斗般的遗址(父系氏族社会) 传说人物(炎帝、黄帝、尧、舜、禹),一、知识体系,文献中的夏文化,“家天下”取代“公天下” 第一个王朝,“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国家基本特征:文武官职、军队、监狱刑法等,考古中的夏文化,最吻合的遗址:,社会情况,二里头文化遗址,政治,经济, 、宫殿建筑:反映 社会分化、统治者。 、玉器、礼器、祭器:反映社会等级、祭祀文化。, 农

2、业为主、农具、家畜。 青铜时代、青铜器。,二、能力与方法训练,如何研究夏文化的历史?,释读文献 复原 合理推理 理论 考古 文献与考古的对照印证 ,文献与考古中的夏文化 研究方法,“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不闭,是为大同。” -礼记礼运,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 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读P6文献选读,反应了哪些历史信息?,帝禹立而后举益,任之政。及禹崩,虽授益,益之佐禹日浅,天下未洽。於是启

3、遂即天子之位,是为夏后帝启。 -史记夏本纪,问题:材料反应了哪些历史信息?,帝舜荐禹於天,为嗣。十七年而帝舜崩禹於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氏。 司马迁史记夏本纪,有扈氏不服,启伐之,大战於甘。将战,作甘誓,乃召六卿申之。启曰: “嗟!六事之人,予誓告女:有扈氏威侮五行,今予维共行天之罚。 -史记夏本纪,问题:从文献记载来看,夏朝已经具备了国家的哪些特征?,夏后氏百官。 礼记明堂位 夏有乱政,而作禹刑。 左传昭公六年,思考:我国古代有很多文献都记载了关于夏朝的历史,这些记载你认为可信吗?,我国古文献中有关夏代的传说,并非都是杜撰的,他们很可能是从前的学者根据世代口传资料整理而成

4、。期中包含着不少真实信息,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文献毕竟是后人所作,有情感等因素的制约。,第一手资料与第二手资料的价值与辨别,第一手资料就是原来的或该事件(或活动)的首次记录,是事件的实际目击者或参与者所经历的。 第二手资料是至少一次以上被援引的关于该事件的叙述。,史学方法介绍(2),历史研究最好要掌握第一手资料,这是历史研究的基本原则。第二资料应作为背景知识、观点或熟悉该领域的方法来看待。,如何判别资料是第一手的,还是第二手的?,一从资料来源:这些材料真实、可靠吗?它们是如何得来的?由谁记录的?材料的时间、地点与实际相符吗? 二从材料内容本身的价值, 材料的意义和可信度问题,如何从考古遗存来研究

5、古代历史?,所处的时期(14C); 工具的使用可推知当时人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和生活情况。 食物 衣着、件饰 居住情况 社会组成关系 农业 畜牧业 手工业 商品交换 ,文献与考古中的夏文化 研究方法,二里头宫殿基址 殿位于遗址中部,为整体略呈方形的夯土基址。东西长108米,南北宽100米,高0.8米。,二里头“宫殿”复原图,夏的考古发现 偃师二里头文化 宫殿,宫殿建筑的出现说明了什么?,图为1987年在二里头遗址出土的三足铜鼎(10月19日摄)。这是我国目前发现年代最早的青铜鼎器,被誉为“华夏第一鼎”。,相传:“禹铸九鼎”,鼎原为食器,后成为里礼器,是国家权力的象征。,二里头玉璋,二里头文

6、化时期出土玉器有:珪、琮、板、刀、戈、钺等。,兽面纹铜牌 可能是用于宫廷舞宴的饰物;又是百官身份的标志,镶嵌十字纹方钺,“礼义以为纪”,大量礼器的出土表明 礼制已成为当时重要的制度。,中国最早的青铜器:二里头青铜爵,(夏代),1980年河南省偃师县二里头出土,现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二里头出土大量的酒器(有铜制、陶制)反映夏代怎样的社会生活?,饮酒之风,粮食剩余,相传:杜康造酒;太康失国是因为“沉湎于酒”。,文献与考古材料相印证方法,1、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址印证了夏文化的文献记载,2、怎么证明二里头文化遗存反映的是夏朝文化呢?,如“礼仪以为纪”(礼记礼运)礼器、祭器(遗存) 如“家天

7、下”(礼记礼运)宫殿(遗址),C14、核磁共振法等判断遗址存在的时间与夏朝基本吻合。 文献记载与遗存相吻合。 遗憾:缺少印证夏朝历史的文字。,面纱中的夏代文化,对夏代文字的期待,二里头卜骨,二里头陶器刻划符号,三、练习与测评,二里头文化考古发现的农具主要是石器,其中石铲、石镰数量最多,另外还有蚌铲、骨铲和蚌镰等。木质的耜也是日常使用的农业工具。主要农作物仍然是在新石器时代基础上大量生产的粟、黍一类。这时,饲养的家畜有猪、狗、鸡、马、牛、羊等,可谓“六畜俱全”了。 二里头文化遗址中,出土了不少用猪牛羊的肩胛骨制成的卜骨,骨上还保留着烧灼过的痕迹。 考古发掘出的一个王朝:夏代的中国经济,()从材料

8、一的墓葬随葬品看,二里头居民的生活有什么特色?,以农业生产为主,农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主食为粟、黍之类; 家畜饲养“六畜俱全”,达到了一定的规模。,()结合材料一、二分析二里头遗址发掘的重大意义。 房屋建筑的差异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等级差别十分显著;农业生产有了较大发展(酒),社会分工进一步扩大(畜牧业和青铜手工业等);一些青铜和玉制礼器和祭器的出现,即可以看到生产力的进步,也可以窥视夏朝的等级意识和等级制度已经出现。这些发现与文献记载相互印证,在与地域上与夏朝最吻合,为研究夏史开启了一扇大门。,探索与争鸣 有学者认为,既然二里头文化遗存在时间和空间上与文献记载中的夏朝基本吻合,那么二里头文化非夏

9、文化莫属;也有学者认为,迄今发现的二里头文化遗存中,还没有找到能直接印证夏朝历史的文字证据,以二里头的考古资料来复员夏朝历史,带有推论性质。 你同意上述哪一种观点?为什么? 同意第二种观点。 二里头遗址是中国学者在寻觅夏文化的过程中发现的,此后持续40余年的田野发掘获取了丰富的遗存和信息。由于其地处古代文献所记载的夏王朝的中心区域,年代也大体在夏王朝的纪年范围内,所以从发现至今,围绕它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 夏商周断代工程以后,“二里头文化的主体为夏人遗存”的观点逐渐为大多数学者所接受,学术界也都倾向于认为二里头是夏王朝中晚期的都城之所在,但因为仍缺乏文献实证,就其族属何国别而言,目前的研究尚未

10、超出推论的范畴。二里头文化与夏文化问题的最终解明,将随着二里头遗址勘察发掘与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有待于带有较多历史信息的内证性遗存比如文字的发现而进一步彰显。,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后退 ?,进步. 因为从历史上看,奴隶社会很明显创造出了更高的生产力同时,第2次社会大分工产生了(体力,脑力劳动分开了)同时,出现了文字,人类文明从此真正开始了.脑力劳动的与体力劳动的分立,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制度的进步,后退是看它当时是否适应当时生产力的发展. 尽管奴隶社会有剥削,是最野蛮的剥削制度,但它在当时却大大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这是它进步的根本原因 而且,奴隶社会是从上一个社会制度中形成的,原始社会只要生产力发展,必然进入更高级的奴隶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