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雅》序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131702 上传时间:2019-04-19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1.6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串雅》序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串雅》序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串雅》序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串雅》序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串雅》序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串雅》序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串雅》序课件(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串雅序,赵学敏,课件制作:上海中医药大学医古文教研室 王兴伊,赵学敏(约17191805),字恕轩,号依吉,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其父曾任永春司马,迁龙溪知县。乾隆间(17361795)下沙大疫,其父延医合药,赖以生者数万人。学敏与弟学楷,皆承父命读儒学医。学敏博览群书,凡家藏星历、医术、药学之书,无不潜心研究,每有所得,即汇钞成帙,积稿数千卷。家有“养素园”,为试验种药之地,以察形性:有“利济堂”,是诊病疗疾之所,兄弟寝食其间,治疗多效。族人赵柏云为走方医,出所用有效方授之,学敏又合平生所录奇方,著成串雅内编、串雅外编(1759撰)各四卷,其一千众条方或法。 乾隆三十(1765年),又成本草

2、纲目拾遗,补阙拾遗,为一代名著。 赵氏另有著作多种,惜乎仅成以上二书。,内容提要,返回主页,周礼分医为四,有食医、疾医、疡医、兽医,後乃有十三科,而未闻有走方之名也。物原记岐黄以来有鍼灸,厥後巫彭製药丸,伊尹创煎药,而未闻有禁、截诸法也。晉王叔和纂脉经,叙阴阳、内外,辨部候、经络、藏府之病为最详,金张子和以吐、汗、下三法,风、寒、暑、溼、火、燥六门,为医之关键,终未闻有顶、串诸名也。有之,自草泽医始,世所谓走方是也。人每贱薄之。谓其,随文注释,厥:其。,草泽医:即走方医。,返回主页,遊食江湖,货药吮舐,迹类丐;挟技劫病,贪利恣睢,心又类盗。剽窃医绪,倡为诡异。败草毒剂,悉曰仙遗;刳涤魇迷,诧为

3、神授。轻浅之证,或可贪天,沉痼之疾,乌能起废?虽然诚有是焉,亦不可概论也。为问今之乘华轩、繁徒卫者,胥能识症、知脈、辨药,通其元妙者乎?俨然峩高冠、窃虚誉矣。今之游权门、食厚奉者,胥能決死生、达内外、定方剂,十全无失者乎?俨然踞高座、侈功德矣。是知笑之为笑,而不知非笑之为笑也。,货:卖。,劫病:攻治疾病,恣睢:胡作非为,医绪:残缺不全的医学知识,遗:赠送。,诧:夸耀。,繁:拥有众多,用如动词,胥:都。,元:玄,避讳,峩:高戴。,侈:夸耀。,本段小结,返回主页,予幼嗜岐黄家言,读书自灵、素、难经而下,旁及道藏、石室;考穴自铜人内景图而下,更及太素、奇经;伤寒则仲景之外,遍及金鞞、木索;本草则纲目

4、而外,远及海录、丹房。有得,輙钞撮忘倦,不自知结习至此,老而靡倦。然闻走方医中有顶串诸术,操技最神,而奏效甚捷。其徒侣多动色相戒,秘不轻授。诘其所习,大率知所以,而不知所以然,,岐黄家:医药学。,考穴:研究经络腧穴。,结习:积久成习。,诘:询问。,返回主页,鲜有通贯者。以故欲宏览而无由,尝引以为憾。 有宗子柏云者,挟是术徧游南北,远近震其名,今且老矣。戊寅航海归,过予谭萟。质其道,颇有奥理,不悖於古,而利於今,与寻常摇铃求售者迥异。顾其方,旁涉元禁,琐及游戏,不免夸新鬬異,为国医所不道。因录其所授,重加芟订,存其可济於世者,部居别白,都成一编,名之曰串雅,使後之习是术者,不致为庸俗所诋毁,殆亦

5、柏云所心许,通贯:全面深入的掌握。,尝:通“常”。,本段小结,返回主页,徧:同遍。,谭:通“谈”。,萟:同“艺”。,悖:违背。,迥:大;远。,顾:只是。,部:按照部类,名如状。,殆:大概。,焉。昔欧阳子暴利几绝,乞药於牛医;李防御治嗽得官,传方於下走。谁谓小道不有可观者欤?亦视其人之善用斯术否也。 乾隆己卯十月既望,钱塘赵学敏恕轩譔。,返回主页,既望:农历每月十六。,譔:通“撰”。,本段小结,返回主页,返回,十三科,元、明两代太医院分医为十三科,明史职官志载:“太医院掌医疗之法。凡医术十三科,曰大方脉,曰小方脉,曰妇人,曰疮疡,曰针灸,曰眼,曰口齿,曰接骨,曰伤寒,曰咽喉,曰按摩,曰祝由。”,

6、返回主页,返回,走方,串雅内篇绪论:“负笈行医,周游四方,俗呼为走方。”有称为铃医、草泽医、野医生等名称。,返回主页,返回,伊尹:商初大臣。 名伊,尹是官名。一说名挚。传说奴隶出身,原为有莘氏女的陪嫁之臣,汤用为“小臣”,后来任以国政。帮助汤攻灭夏桀。汤去世后,历佐卜丙(即外丙)、仲壬二王。仲壬死后,其侄太甲当立,他篡位自立,放逐太甲。七年后太甲潜回,把他杀死。一说仲壬死后,由太甲即位,因太甲破坏商汤法制,不理国政,被他放逐,三年后太甲悔过,又接回复位。死于沃丁时。,返回主页,返回,禁、截诸法也,走方医的治法有禁、截、顶、串法。禁,指使用禁方、禁药及带有迷信色彩的祝由、水法等驱病法;截,指用单

7、方重剂截绝疾病的方法。顶串,串雅绪论:“药上行者曰顶,下行者曰串;故顶药多吐,串药多泻。”,返回主页,返回,晋王叔和纂脉经,返回主页,返回,金代医学家(约1156-1228年)。字子和,号戴人,睢州考城(今河南兰考、睢县。精于医理,尝入太医院任职,但不久即辞归,与当时名医麻知几、常仲明等砌磋医理,辨析奥义。甚学宗刘完素,主张攻邪,反对妄用温补,力主“邪气加诸身,攻之可也”,要祛邪正始能安。其思想主要表现在“三法六门”,即以汗、吐、下三种攻邪之法,以驾驭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邪。由于善用攻邪之法疗病,故后世称之为“攻下派”之代表。所著有儒门事亲,乃其代表作也。,金张子和,返回主页,返回,人

8、每贱薄之,轻视,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今译:人们常常轻视他们。,返回主页,返回,吮舐,“吮痈舐痔”之省。庄子列御寇:“秦王有病召医,破痈溃痤者,得车一乘。所治愈下,得车愈多。”又汉书邓通传:“文帝尝病痈,邓通常为上嗽吮之。”比喻谄媚贪利之徒的卑劣行径。,返回主页,返回,刳涤魇迷,刳()涤:剖割洗涤。三国志华佗传:“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 魇()迷:用画符念咒之类的迷信手段治病。,返回主页,返回,轻浅之证,或可贪天,沉痼之疾,乌能起废?,“贪天之功”的省语,不治自愈。,久病,怎么,使痊愈,使动用法。,今译:轻病浅病有时还可不治自愈,重病久病怎么能让病人痊愈。,返回主页,返回,是知笑之为笑,而

9、不知非笑之为笑也。,遭受别人讥笑的人是可笑的,非难讥笑的人才是可笑的,今译:这是知道遭受别人讥笑的人是可笑的,却不知道非难讥笑的人才是可笑的。,返回主页,返回,第一自然段小结,字:元玄、奉俸。 词:贱薄、吮舐、恣睢、(医)绪、(仙)遗、魇迷、诧、贪天、胥、俨然、奉、侈。 句:为问今之乘华轩、繁徒卫者,胥能识证、知脉、辨药、通其元妙者乎?俨然峨高冠、窃虚誉矣。,返回主页,返回,旁:广泛;普遍。,旁,返回主页,返回,钞撮忘倦,赵学敏利济十二种总序:“忆自髫龄,性好博览,凡星历医卜方技诸学,间亦涉历之。意有所得,即欣欣忘倦,钞撮成帙,纳之箧。久而所积溢簏外,束庋阁上,垒垒获千卷。”,返回主页,返回,

10、大率知所以,而不知所以然,运用的方法,的原因,今译:大致知道运用的方法,而不知道这样做的原因。,返回主页,返回,第二自然段小结,字:尝常。 词:旁、大率、无由。 句:诘其所习,大率知所以,而不知所以然,鲜有通贯者。以故欲宏览而无由,尝引以为憾。,返回主页,返回,戊寅,干支纪年,指清代乾隆23年,公元1758年。干支纪年从殷商时期就开始了,从河南安阳小屯村出土的甲骨中就有一片全是干支纪年的文字。,返回,返回主页,昔欧阳子暴利几绝,乞药於牛医,南宋张杲医说卷六车前止暴下。曰:“欧阳忠公常得暴下,国医不能愈。夫人云:市人有此药,三文一帖,甚效。公曰:吾辈脏腑与市人不同,不可服。夫人使以国医药杂进之,

11、一服而愈。召卖药者厚遗之。求其方,乃肯传。但用车前一味为末,米饮下二钱匕。云:此药利水道而不动气,水道利则清浊分,谷脏自止矣。”牛医指走方医。,返回,返回主页,李防御治嗽得官,传方於下走,医说卷四治痰嗽“绶带李防御,京师人。初为入内医官,直嫔御阁妃苦痰嗽,终夕不寐,面浮如盘。时方有甚宠。徽宗幸其阁,见之,以为虑,驰遣呼李,李先数用药,诏令往内东门供状,若三日不效,当诛。李忧挠技穷,与妻对泣。忽闻外间叫云:咳嗽药一文一贴,吃了今夜得睡。李使人市药十贴,其色浅碧。用淡齑水滴麻油数点调服。李疑草药性犷,或使脏腑滑泄,并三为一,自试之,既而无他。于是取三贴合为一,携入禁庭授妃,请分两服以饵。是夕嗽止,

12、比晓面肿亦消。内侍走白,天颜绝喜,锡金帛,厥直万缗。李虽幸其安,而念必宣索方书,何辞以对?殆亦死尔。命仆俟前卖药人过,邀入坐,饮以巨钟。语之曰:我见邻里服汝药多效,意欲得方。倘以传我,此诸物为银百两,皆以相赠不吝。曰:一文药,安得其值如此?防御要得方,当便奉告:只蚌粉一物,新瓦炒令通红,拌青黛少许尔。,返回,返回主页,第三自然段小结,字:谭谈、萟艺、譔撰。 词:旁(及)、大率、无由、宗子、今且、既望。 句:质其道,颇有奥理,不悖于古,而利于今,与寻常摇铃求售者迥异。,返回主页,返回,因录其所授,重加芟订,存其可济於世者,部居别白,都成一编,名之曰串雅,使後之习是术者,不致为庸俗所诋毁,殆亦柏云

13、所心许焉。,返回主页,返回,周礼把医分为食医、疾医、疡医和兽医四科,后来才有十三科的分类,但从未听说有“走方”的名称。据物原记载,从岐伯、黄帝以来才有了针灸,其后巫彭制造了丸药,伊尹创造了煎剂,也从未听说有“禁、截”等疗法。晋代王叔和编写脉经,论述阴阳内外,辨识脉理经络和脏腑的病证最为详尽,宋金时的张子和把吐汗下三种治疗方法,风寒暑湿火燥六种致病因素看作医学的关键,始终没听说过有“顶、串”等名称。有这些称谓,是从民间医生那里来的,世人叫做“走方医”。人们往往鄙视他们,说他们在江湖流窜谋生,靠贩卖药物和吮痈舔疮度日,行为像乞丐;又说他们凭着技术掠夺病人家的钱财,不择手段地贪图财物,内心又好比盗贼

14、。还说他们窃取些微医学皮毛,妄称掌握诡秘奇异的技艺;把腐草毒药,全说成神仙赠送的;把手术麻醉画符催眠等,诈称是神人传授。轻微的疾病,也许可不治自愈侥幸获效,经久难愈的病症,怎能使病废之人康复而起呢?虽然如此,以上所说确实是有的,但是不能以一概全。试问,整篇翻译,如今那些出门坐着华丽的车子,紧跟着一大批随从的医生,都能认识病证,懂得脉理,辨认药物,精通医药学的奥妙吗?他们却一本正经地戴着高贵的冠冕,实在是盗窃虚有的声誉啊!现今那些奔走于权贵门下,享受优厚俸禄的医生,他们都能决断死生,通达内外,裁制方药,完全治愈而无失误的吗?也不过是装模作样地盘踞着高座,夸耀自己的功德罢了。这是只知道被耻笑的走方

15、医是可笑的,却不知道不被讥笑的人是更可笑的。 我从小爱好医学著作,读书自灵枢、素问、难经以下,广泛地涉及到道藏和石室;研究经络穴道,从铜人内景图以下,又读了太素和奇经;研究伤寒,则除了张仲景的论著以外,还遍读了金鞞和摩索等书;学习本草,除了本草纲目之外,还阅读了海录和丹房等药物著作。有了心得,就抄录摘记,忘却倦怠,不知不觉地养成这种习惯,到了老年还是毫不厌倦。但听说在走方医中,有“顶串”诸种方法,操作,技术最为神妙,并且收效非常快捷。那些徒众大多变更面色,相互告诚,态度神秘,不肯轻易外传。询问他们学到的技术,大抵只晓得使用的方法,而不懂得运用这些方法的道理,很少有实际经验和理论知识互相贯通的人

16、。因此,我想要打开眼界而没有门径,常常因为这件事感到遗憾。 有一个同族长兄叫赵柏云,凭着走方医术走南串北,他的名声响遍了远近各地,如今已老了,戊寅年从海上回来,前来访问我并谈论技艺。问起他的医道,颇有深刻的见解,既不违反古贤的医学原理,又有利于现今的医学发展,同平常摇铃叫卖的人完全不同。不过他的处方,还保留着神秘的色彩。药味繁杂得近乎游戏,未免有些标新立异,被国医们瞧不起。于是辑选他给我的处方,重新加以删削修订,保存那些对世人有益的,按部归类,汇集成书,定名为串雅,使学习这项医技的后人,不至于被那些知识浅陋的人诬蔑毁谤,这大概也是柏云内心同意的吧。从前,欧阳修得暴痢几乎丧命,是向铃医买药治好的;李防御治愈宫妃的,咳嗽才能保住官职,也是从走方医那里买来的药。谁说小道没有可以借鉴的呢?这也要看那个人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